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唐群英 >

第4章

中唐群英-第4章

小说: 中唐群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奔起来,强健的马蹄踏起滚滚尘土。疾风迎面刮过,李俶有些心悸,试着拉了拉缰绳,想让马减慢速度,不料马却越跑越快。李俶顿时手足无措。

郭旰见状策马靠近李俶,跳到李俶身后,接过缰绳,很快将马停下。李俶松了口气,五脏六腑犹如翻江倒海,恶心想吐却吐不出来。

郭旰跳下马,将李俶扶下马问:“郡王您没事吧?您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李俶不知道怎么解释好,敷衍道:“二郎见笑了,上次落马之后,骑术退步。”

郭旰:“其实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它能够感知骑马人的心情,知道你心虚害怕,就会欺负你不听你的话,让它减速它反而加速。”

李俶看着欺负自己的那匹马,半信半疑的说:“有这种事?”

“多些时日,郡王自然能感觉到。当人和马心灵相通的时候,便可从容的控制马的步伐。”郭旰摸了摸那匹马的额头,对李俶说:“此马可算是河曲马中的上上等,郡王给它起个名字吧。”

李俶:“此马毛色棕黄,就叫黄龙好了。”

在郭旰悉心指导下,李俶逐渐领悟到人马心灵相通的意境,骑术进步神速,与黄龙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第六章 郭家父子

一日上午,李俶正在书房读书,郭旰前来禀告:“家父前来登门贺喜。”

“郭子仪来了!”李俶立刻扔下书本,快步踏出书房,朝府门口迎去。没走几步,李俶发现自己身穿便服,于是转身回来,命郭旰将郭子仪请到正堂,自己回房换上正式衣装。第一次与郭子仪见面,不能失了礼数。

李俶换好衣装,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正堂,看见一位身高近两米,魁梧刚健,年纪四十多岁的中年武将。史书记载:郭子仪身长七尺,体貌秀杰。

郭子仪见到李俶,抱拳行礼:“臣左卫长史郭子仪拜见广平王。”

李俶笑道:“郭将军不必多礼,俶与旰情同兄弟,视将军如长辈。”

郭子仪俯首跪地:“臣惶恐!”

李俶扶起郭子仪:“俶向来不喜欢朝堂上那些繁文缛节,失礼之处,还请将军莫要见怪。”

郭子仪:“郡王言重了。”

李俶见郭子仪身后跟随一人,年纪二十多岁,身材相貌与郭子仪和郭旰颇有几分相似,李俶好奇的问:“这位少年是?”

郭子仪:“曜儿,见过郡王。”

少年抱拳行礼:“郭曜拜见广平王。”

郭旰对李俶说:“曜是旰的兄长。”

李俶赞道:“不必多礼,郭家儿郎个个资貌瑰杰、出类拔萃。”

郭子仪:“郡王过誉了。”

李俶请郭子仪、郭曜落座。郭子仪专程前来祝贺李俶大婚,并感谢李俶对郭旰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郭子仪没有多说什么。李俶有意留郭子仪吃饭,郭子仪借故推辞。李俶也不勉强,毕竟是初次见面,太过热情反而容易引起误会。李俶有所耳闻,李隆基非常忌讳宗室与外臣,特别是与武将交往。正因为如此,自己没有主动去郭子仪府上拜会。要不是因为自己大婚,郭子仪也不会冒昧来访。

送走郭子仪,李俶感慨的对郭旰说:“汝父有李靖之材,将来必为国之栋梁。”

郭旰自然以为李俶在恭维自己父亲,回答说:“郡王过誉。家父身为武将,天下承平日久,难有用武之地。”

李俶笑了笑,故作神秘的说:“郭兄放心,上天自会成全汝父。”

郭旰:“多谢郡王吉言,您还是叫我郭二吧。”

李俶笑道:“郭二不雅,还是叫二郎吧。”唐代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家家户户子女众多,普通人家常以数字为孩子取名,例如李四、王五,排到十以上也很常见。与之相对,门阀世家给子女取名十分慎重,不光有名还有字,好友之间常以二郎、三郎相称。李隆基排行老三,年轻时被称为三郎,成为大唐皇帝后,亲近之人仍然以“三郎”相称。

一个初秋的下午,李俶正在后花园凉亭中读《三国志》。郭旰未经禀报,带来一人。郭旰宿卫王府已有大半年,李俶一直以兄长相称,渐渐的郭旰也把李俶看作兄弟,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泥礼数。

来人是郭子仪的三子、郭旰的弟弟郭晞。郭晞身材与郭旰接近,相貌英武,气质不凡。郭晞走到李俶身前,屈身抱拳行礼:“郭晞拜见郡王。”

李俶起身扶起郭晞:“不必多礼。”

郭旰给李俶介绍:“这位是三郎晞,小旰两岁,自幼读书习武,立志将来驰骋沙场,为国效力。”

李俶赞道:“好个热血少年!今日俶做东,咱们不醉不归。”

酒宴上,李俶亲手给郭旰、郭晞斟酒,俨然把两人当作自己的哥哥。

郭晞显得十分拘束,从小受儒家教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牢牢印在心中。

郭旰性格直爽,对郭晞说:“郡王待人热情和蔼,三郎不必如此拘礼。”

李俶补充道:“二郎说得不错,王府里俶说了算。三郎只管把这里当自己家,不必客气。”

郭晞依然显得有些拘束。李俶与郭旰、郭晞开怀畅饮,因为酒量浅,不久便醉倒了。郭旰、郭晞把李俶扶回卧室。

从卧室出来,郭晞问郭旰:“郡王醉成这样,没事吧?”

郭旰轻松的笑道:“郡王有王妃照顾,三郎只管放心。说起来,郡王的酒量真是不敢恭维。”

郭晞好奇地问:“郡王经常这样醉得不醒人事?”

郭旰回答:“这倒没有,郡王平日很少饮酒,难得像今日这样。”

郭旰将郭晞送到府门口,突然问郭晞:“三郎觉得郡王如何?”

郭晞看了看一旁的侍卫,低声说:“你我这样背后议论郡王不太好吧。”

郭旰毫无顾忌:“直说无妨。”

郭晞:“二哥好福气!在这样一位性情直率、待人和蔼的郡王手下做事,让做弟弟的着实羡慕。”

郭旰:“看得出郡王对三郎印象不错,等有机会为兄请郡王给三郎谋个差事。”

想来郭旰把郭晞介绍给李俶,就是希望李俶为郭晞谋个职位。然而李俶此刻空有郡王之名,没有任何实权,能够调动的兵只有王府的十名侍卫。

第七章 天宝开年

时值隆冬,大地覆盖着厚厚一层雪。尽管天气十分寒冷,长安城中却随处可见忙碌而充满喜悦的人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很快就要到了。腊月二十七,宫中派人送来请柬,除夕之夜,李隆基在大明宫麟德殿举行宴会,受邀参加的包括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李俶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宴,心中十分激动。

腊月三十,李俶给郭旰放了假,让他回家团聚。郭子仪品级低微,不在麟德殿宴会的受邀官员名单中。午后,李俶带着沈媛,在刘德顺引领下,来到丹凤门外。丹凤门前,骏马豪车早已排起长龙,等待监门卫查验,看阵势,没有半个时辰进不了宫。

刘德顺见状对李俶说:“按照往年惯例,亲王、郡王和三公九卿可以不用排队,咱们是不是?”

李俶想了想对刘德顺说:“排队入宫。”

刘德顺说得不错,李俶看到不时有马车从队伍旁驶过,自己的二弟南阳郡王李係骑着一匹价值连城的汗血宝马,得意洋洋的走了过去。

酉时一刻,新年宴会正式开始。美酒佳肴摆满桌案,伴着悠扬的乐曲,各种娱乐节目逐一登场。酒过三巡,于阗国使臣用不太流利的汉话向李隆基奏道:“尊敬的天可汗陛下,大唐天朝地灵人杰,诗词歌赋远播四海,万邦莫不敬仰。值此除夕之夜,何不请众臣即兴赋诗,共庆佳节。”

李隆基心情很好,对王公大臣们说:“哪位爱卿愿为朕赋诗一首?”

一位李俶不认识官员起身离座,走了五步,颂道:“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好!”众人连声喝彩。

李隆基满意的笑道:“好!赏百金,还有哪位爱卿出列献诗?”

五步成诗,非常人能为。群臣面面相觑、哑然无声。李林甫看了看李俶,脸上突然闪过一丝笑容,起身奏道:“老臣听闻广平王文思敏捷,不如请广平王赋诗一首。”

李俶心中一惊,心想:好你个李林甫,你跟我便宜父亲是冤家对头,想让我在这种场合当众出丑,真够歹毒的。

太子李亨正要出面帮儿子解围,被李隆基制止。李隆基正在兴头上,笑着对李俶说:“没关系,心随所意,不管做得如何,朕都奖赏你。”

“砰—”殿外广场上爆竹炸响,李俶突然想到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心想:王大人,对不起了。李俶起身离座,假意走了几步,开口颂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殿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李俶。

“好!”李隆基一声喝彩打破了沉寂,众人争先附和。

陈王府参军田同秀趁机进言:“启禀陛下,臣先前路过丹风门,见玄元皇帝于空中告臣云:我藏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室。”

李唐皇室尊崇道教,自称李耳后代,封太上老君为玄元皇帝。符与福同音,天官降福,自然是祥瑞之兆。

李俶看着田同秀,心想:这家伙可真会忽悠,当时丹凤门外有上千人,唯独你看到太上老君!

太史令出列上奏:“天降灵符,得宝函谷,臣请陛下改年号为天宝。”

李隆基欣然准奏,赏李俶百金,封田同秀为朝散大夫。

宴会进行到亥时一刻,李隆基面带醉意站起身对众人说:“诸位继续,朕有些累,先行一步。”

李亨率众亲王、郡王起身道:“儿臣恭送父皇。”李林甫及三公九卿、六部尚书:“臣等恭送吾皇。”各国使节:“恭送大唐皇帝陛下、恭送天可汗陛下。”口音千差万别。

皇帝一走,宴会的气氛更加活跃,众人纷纷起身离座,有喝得半醉的走到大殿中央,跟着艺人翩翩起舞,更多的则是聚到一起相互敬酒。李俶在朝中没有熟人,和太子身边的几位近臣寒暄了几句,独自来到殿外飞楼上,遥望着灯火阑珊的大明宫,心中感慨万千。没过多久,李俶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位于阗使臣。

于阗使臣拱手道:“臣对郡王的诗十分仰慕,请赐臣一份墨宝,臣带回国献给我王。”

李俶知道自己的字写得不怎么样,拿出去会丢了大唐的颜面。李俶搪塞道:“今日多有不便,改日差人送到贵使府上。”

正月初一,李隆基亲临勤政楼,接受文武百官及各国使节朝贺。随后颁布制书,改元天宝,大赦天下。一个历经二十九年,励精图治、选贤用能、天下大治的时代结束了,按照历史的轨迹,接下来的十五年将是奢华享乐、小人横行、枭雄崛起的时代。

正月十五,上元节夜,李俶和沈媛出游观灯,同行的还有未来的和政郡主,以及郭旰、刘德顺。唐代实行夜禁,傍晚禁鼓敲响,禁止百姓出行,唯独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开禁三天,称为弛禁。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灯笼高挂,各式花灯争奇斗艳,有的高达数丈,上面缠绕五颜六色的丝绸,装点金、银、珠、玉等饰物,宛如五彩缤纷、光芒万丈的火树。天已尽黑,明月高悬,人们身穿各种颜色艳丽的奇装异服,乘坐经过精心装饰的宝马香车四处巡游,大街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焰火,花灯和焰火交相辉映,形成“火树银花不夜天”。李商隐的“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正是长安上元灯节盛况的写照。

长安城东南偶的曲江池,水面上星星点点漂浮着众多河灯,宛如满天繁星。李俶将灯放入河中,转过头问沈媛:“媛儿,你许的什么愿?”

没等沈媛回答,刘德顺抢先说:“许下的愿望不能说,说出来就不灵了。”

李俶瞪了刘德顺两眼,对郭旰说:“二郎,把这个多嘴的家伙扔水里去。”

郭旰抓起刘德顺,正要往池里扔。

刘德顺大喊:“郡王饶命,德顺说的都是实话。”

沈媛阻止郭旰:“郡王玩笑,不必当真。”

郭旰放下刘德顺。

刘德顺凑到沈媛面前:“多谢王妃!王妃您人美心更美,德顺对您的敬仰,犹如这曲江池…”

李俶有意咳了一声。

刘德顺连忙闭嘴。

众人离开曲江池,感觉肚子有些饿,于是直奔东市。李俶刚走进东市,便被热腾腾的汤圆吸引过去。上元节的东市异常热闹,游人和小贩摩肩接踵,转眼功夫李俶与沈媛走散了。众人找了许久,仍然不见沈媛踪影,李俶心急如焚。

郭旰见状安慰道:“郡王不必担心,王妃身边有德顺。可能他们找不到我们,直接回府了。”大唐帝国正处在盛世巅峰时期,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海内生平,百姓生活富足,民风淳朴,不少地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算有贼人想要上街行窃,也得思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