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官屠 >

第606章

重生之官屠-第606章

小说: 重生之官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今天的位置,更不要说另立山头了。

但潘邵晖的话却在陈子华此时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心思微转,陈子华却是没有将已经见过韩冰尘的事情跟潘邵晖说,虽然说这事儿隐瞒不了几天,但却会让潘邵晖生出错觉,认为是听了他的建议之后才与李家的人说起此事。

潘邵晖作为特勤总局的局长,肯定了解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比如他与李家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合拍,否则的话,也不会今天的这句劝说了。

微微点了点头,陈子华端起酒杯,与潘邵晖轻轻碰了一下,然后笑道:“潘主任家里还有什么人?认识您这么久,好像还从来没听说过家里的事儿呢。”

潘邵晖脸色微微一僵,顿了顿才叹了口气道:“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陈子华愣了一下,之前是因为潘邵晖的特殊身份,即便两人关系再深,他也没有动心去探听潘邵晖的家庭私事儿,今天觉得时机、气氛什么的都比较合适,而且他也动了一点小心思,所以才顺嘴这么一问,却不料潘邵晖的神色如此大的反应,忙道:“不方便说就算了。”

潘邵晖却摇摇头,端起酒杯又灌了一杯下去,道:“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潘邵晖的父亲是老**,戎马倥偬,一直到解放后才在老首长的关怀下结婚,潘邵晖排行为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另外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母亲则是留洋回国参加新国家建设的学生,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研究物理的。

不幸的是,母亲在大西北参与核武研究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早早的就离开人世,父亲则死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当中,妹妹到云滇当知青,去了后再也没有回来,最后连音讯都失去了,大哥与他一样是特种军人,在一次特殊任务中死于非命。

所以,潘邵晖一家实际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从小就在军队中长大,在老首长的关照下,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幸的厄运似乎一直都伴随着他,结婚后,妻子第一胎就难产,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身体却垮了,但为了能给潘家继承香火,接着又生了一胎,后果就是赔上了自己的性命,给潘邵晖留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说起这一切的时候,潘邵晖的神色极为淡然,但陈子华却能从语气中听出潘邵晖心里的那丝难以言喧的沉痛,默默的陪着他喝了两杯酒之后,陈子华才接道:“孩子们呢?”

果然,说起两个孩子,潘邵晖的神情明显好了许多,略显得意的笑道:“女儿是读医学的,现在还在做研究工作,其实你应该是见过的,儿子不像我,坚决不愿意从军,大学读的居然是工商管理,毕业后又去国外留学,去年拿到学位后刚回来参加工作。”

陈子华闻言一怔:“我见过您的女儿吗?好像没有吧?”

潘邵晖忍不住哈哈一笑,道:“潘晴,医学博士,有没有印象?“!

陈子华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顿了顿才道:“您这就不够意思了吧,侄女儿到了兄弟的地盘,怎么着也该打声招呼不是?早知道是您的女儿,我也不会……”说着说着就差点儿说漏了嘴,陈子华连忙岔开话题道:“儿子在哪儿工作?”

说起潘晴,陈子华还真是有印象,就是从特勤拨过去参与新药研制的专家学者之一,在玛莎医院的新药实验室还是一个颇有分量的小组长,不过因为出于保密的需要,早就被陈力排除在核心小组之外,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到最核心的研究。

潘邵晖自然是不知道陈子华的小把戏,也没在意陈子华的口误,摇了摇头道:“在工商总局当了个小科长,不过这小子似乎对从政没有什么兴趣,一心想去下海,总是偷偷摸摸的在搞些小动作,我都懒得去管了。”

陈子华心里却是一动,道:“要是您不见外的话,让侄儿到倩华股份公司来帮忙如何?”

…………………………………………………

华裔巨富张枫,曾经在数年之间便站在无数行业的巅峰,纵横商海所向披靡,成就了数之不尽的传奇,但却在仕途上一败涂地,遭遇凄惨,初入官场便遭人陷害,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年青葱岁月便是在狱中度过,虽然到头来豪富无双,却也留下数之不尽的遗憾;一场意外,让他从后世回到了现代。一切的遗憾,都可以重来,权贵的大门,也为他敞开了通向巅峰的天梯。………《步步登高》………新书上传,欢迎点击、推荐、收藏,VIP页面下方有直通车,可以直接点击进入…………书号:1992607!

第五卷 反腐利剑  第七百六十一章庞大的利益群体

潘邵晖的儿子叫潘禹,是哈佛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的硕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MBA,不用说,能力肯定是有的,而且据潘邵晖介绍,潘禹还想报考哈佛的DBA,不过目前的报考条件还达不到,在工商总局工作,也有积攒资历的意思。

潘邵晖对于儿子的教育还是非常有效的,唯一令他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潘禹对于进入军队特别的反感,简直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可能这也跟他的家庭环境有关,潘家算得上是簪缨世家了,从祖上就开始从军,便是潘邵晖的母亲,也是拥有军籍的。

潘禹的母亲同样出身部队,是一名军医,按说这样的家庭,那种传统简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但偏偏就出了潘禹这么一个怪胎,读书成绩也是绝对的出类拔萃,否则的话,潘邵晖有一百种以上的办法送儿子进部队。

等潘禹拿到MBA从国外回来,潘邵晖便不怎么提说让他参军了,将其安排到工商总局实际上也是有让儿子从政的念头,不过很快这样的想法就破灭了,潘禹是坚决不走父亲安排的路子,不从军不从政,宁肯自己下海做生意,或者干脆就去做学问,当讲师去。

潘邵晖要说不头疼那是不可能的,但儿子就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一块心病,当初妻子就是为了这个儿子丧失了性命,可以说潘禹就是妻子留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念想了,潘邵晖当真是轻不得重不得,还只好照着儿子的想法顺其自然,幸亏潘禹也非常争气。

陈子华心里打着什么样的小算盘,如何能瞒得过潘邵晖的眼睛?可人性总有弱点,潘禹就是潘邵晖的软肋,他根本就兴不起丝毫的抵抗,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就应承下来,又琢磨了一阵之后才决心道:“潘禹和潘晴就全交给兄弟了!”

从天下会所回到酒店之后,陈子华立即就让林月虹飞往龙溪,任务只有一个,将潘晴正式纳入陈力主持的实验室,如今特勤总局的很多事务实际上都已经有陈子华参与了,玛莎医院这边更是等同于他的私人王国,所以也不怕有什么意外,让林月虹过去,不过是郑重而已。

韩冰尘的反应可就比朱书记那边快速了很多,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分别在于对陈子华的认同上,韩冰尘是无条件的相信陈子华,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丝毫的怀疑,哪怕陈子华说能把月亮摘下来,她都不会去考虑摘月亮的可行性,而是会想从这件事中能获得什么失去什么。

朱书记虽然已经对陈子华很看重了,从同意陈子华担任特勤总局的副局长就可以看得出来,最起码对陈子华的品性和能力已经很认同了,但却不会像韩冰尘或者老首长那样对陈子华什么都相信,适当的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还是相当中肯的。

所以,潘邵晖汇报给朱书记光能电机的项目之后,朱书记先是召集专家教授进行论证可行性,然后才依照专家们给出的慎重回答做出“看看再说”的答复,其实他从心底也是不相信的,认为这个项目有无原则夸大的嫌疑,基本上是否决了。

但韩冰尘就不同了,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考量之后,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陈子华第二天就接到电话赶到玉泉山的李府,在书房中见到了岳父母李援朝和韩冰尘。

看到两人都在,陈子华还是有些愕然,不过李援朝只是重新问了一遍有关光能电机的情况之后便道:“综合办下一步将会拆分,一部分划归政法委员会,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一部分与中纪委以及高检等相关部门合并,你暂时还在中纪委的防腐办。”

陈子华闻言微微有些愕然,不过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过来,肯定是经过了一番博弈后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至于自己以后的去向,估计还得听李援朝和韩冰尘的安排。

果然,只是停顿了一下,李援朝便接道:“本来是让你到政法委去任职的,不过有了光能电机的这个项目,就得重新安排一下,我还有个会要开,细节让你妈跟你说说。”

韩冰尘待李援朝走后才重新坐下道:“你知道为何国务院的部委当中没有能源部么?”

陈子华一愣,他还真的没认真研究过部委的情况,印象中似乎有能源部的,但韩冰尘既然这么说了,那么现在肯定就是没有的,但是这个与他有什么关系?一时想不明白韩冰尘的用意,只好摇摇头道:“不清楚,不过要是没有能源部,那能源相关行业归谁管理?”

韩冰尘叹了口气,接道:“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跟你没多大关系?其实关系是很大的。”

见陈子华不是很明白的样子,韩冰尘点拨道:“光能科技公司公司的事情还记得吧,还有这次汽车城的项目,以及朱元华专程在龙溪找你,其实都与这个有关,说起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说咱们国家能源方面的一些历史沿革。”

陈子华对于这方面的积累很贫乏,只有坐在那里认真听韩冰尘分析的份儿。

韩冰尘端起茶杯轻轻泯了一口,润了润嗓子,道:“咱们国家并非没有设置过能源部或者类似的机构,最早的类似机构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燃料工业部。”

设立燃料工业部的初衷是,我国要改变农业国地位,就必须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充足的燃料供应,所以就有了燃料工业部的诞生,其实也就是实质意义上的能源部,该部下设石油管理总局、煤炭管理总局、电力管理总局和水力发电建设总局。

当时,国家的能源工业规模非常小,燃料工业部在管理能源工业上也还比较顺手。

不过“一五”过后,国家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燃料工业部便有些势单力薄了,已无法适应各方面发展需要。于是,分而治之的思路应时而生,在五四年的时候,国家决定撤销燃料工业部,成立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

这也为以后煤炭、电力、石油三个行业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成埋下了伏笔。

之后,几大能源部门分分合合,几经变换,但唯一没变的是类似“能源部”的统一能源管理部门再也没有出现。

改革开放后,电、煤、油紧缺,而多部门管理能源的弊端也暴露无遗,比如建一个电厂就会出现两个部门各作一套规划、各立一个项目、各要一笔钱的怪现象。为了尽快改变能源紧张的局面,加强能源管理和统筹规划,成立“能源部”便被提上议事日程。

八十年代初,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总体编制150人,时距燃料工业部被撤销已有26年,由两位国务院副总理兼正副主任,煤炭部部长、电力部部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也位列其中,组成如此强势的团队便是意在驾驭煤、电、油三大部。

然而,在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天遂人愿,煤、电、油三大部政企不分,强势依然,甚至有事就直接找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被“架空”。

更为严重的是,在权责定位上,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冲突严重。

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掌控了全国经济管理中包括人事权、项目批准、价格管理等大部分权力,国家能源委员会便几乎处于无权状态,两个部委较量的结果是,仅仅两年后,国家能源委员会被取消,能源领域统一管理的试验宣告失败。

到八五年时,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水、电、煤三部开始筹建总公司。

时隔四年之后,为了解决能源领域政企不分,效率不高,政策不协调和缺乏连贯性的矛盾,实现统筹管理和开发能源的目的,人大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具有四百五十人编制规模的能源部,其拥有规划、政策、协调、法制等职能。

或者是历史在重演,或者是在开玩笑,能源部仍然没有石油、煤炭和电力项目的审批权,有职无权的能源部此后的艰难可想而知。

此次组建能源部确立了政企分开的原则,撤销煤炭部、石油部、核工业部和水电部,分别改组为能源部下属的石油总公司、煤炭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和电力企业联合会。

但问题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国家核工业总公司宣布不参加能源部。这样,能源部就跛了脚,只有煤炭和电力两部分,仅仅两年后,煤炭部也宣布退出能源部。

结局只有这样,到了九三年,全国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