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是怎么了?檀石槐猛然惊醒,额头上冷汗涔涔,我害怕了?
“停止前进。”檀石槐举起手,看了一眼四周的地形,又看看地平线上灿烂的夕阳,决定在此宿营,休息一天,让追逐了几天的将士们恢复一下体力。“传我的命令,让慕容风召集各部,让弥加和素利小心戒备,后撤二十里……不,三十里。”
传令兵飞奔而去。
檀石槐下令就在休息,放出警戒的斥候,然后独自走到了一个高坡上,盘腿坐了下来。亲卫送来了肉和水,他也没有吃,只是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执拗而绝望的看着南方的天空。他为了踏上那块丰饶的土地,付出了半生的梦想,却依然止步于那道曾经被他称为猪栏的长城。
夜幕降临,无月,繁星在天空睁开了眼睛,冷漠而平静的俯视着苍生,漫无边际的沙丘像黑色的巨兽隐伏在黑暗之中,虎视眈眈,正欲择人而噬。玄武营的将士们在山坡上休息,一堆堆篝火在夜风中颤抖,似乎禁受不住夜寒。将士们在篝火旁的身影一动不动,有如石雕。
檀石槐忽然想起了父亲投鹿侯。那时候,他寄养在外祖父家,父亲跟着匈奴人征战,每次回来都这样坐在篝火旁,跟他讲那些征战的事情。父亲对他很淡漠,可能在他的心底里,他一直怀疑他不是他的儿子,可是他没有兄弟姊妹,父亲也只好和他说话,他也只是敷衍的听着,心里却在琢磨师尊刚刚传授给他的口诀。
直到忽然有一天,他发现父亲曾经挺得笔直的腰在不经意间佝偻了,父亲曾经豪气干云的声音变得悲凄,他讲述的故事也由又抢了多少汉人的财物变成又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又受了什么样的伤,他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他那时候就有一种感觉,父亲不是哪一天战死在沙场上,就是抱着羊鞭,弓着腰在草原上蹒跚,直到悄无声息的死去。
他不想那样死去,所有他接过了父亲少得可怜的十几个奴隶,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凭着过人的武技,他渐渐的打出了名头,成了草原上的少年勇士,但打来打去,他也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百夫长而已,只能给人卖命,直到有一天,师尊给了他一部汉人的兵法,他才豁然开朗,知道战争和杀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他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统一了鲜卑,建立起一个横跨万里,控弦十多万的强大联盟,他的名字在鲜卑人口中传诵,让汉人颤抖。无数草原上的勇士向他俯首称臣,数不尽的草原少女以见他一面而兴奋得兴不成寐。
他幻想着有一天能坐在那个雄伟的大城里,号令天下。
一阵微风吹过,檀石槐的眼皮颤了颤,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看着面前那个熟悉而陌生的人影。他愣了片刻,缓缓的伏在地上:“师尊!”
“跟我走吧。”那人的声音依然平静得没有任何情绪:“你已经败了,跟着我离开这里,放下一切俗务,全身心的去修炼大道。”
“大道?”檀石槐品咂着这两个字,却发现自己没有一点热情。三十年前,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他曾经两眼放光,可是现在他却没有了兴趣。
“我参悟出了一个窍要,如果可行的话,也许你的境界能够有所突破。”
“如果可行?”檀石槐慢慢的直起身:“师尊是让我去尝试?”
“修道不就是在尝试?”那人反问道,“天道深远,岂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总得付得无数的心血甚至生命才有可能向大道接近分毫。有的人穷尽一生,甚至连大道的门径都看不到,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是,有很多鲜卑人在等着我……”
“等你?等你干什么?有你他们就不会死了吗?”那人笑了起来,只是笑声中没有一点喜悦,只有讥诮。“只怕有了你,他们会死得更快吧?”
檀石槐无言以对,他只是沉默。
“可惜,可惜。”那人看了他很久,转过身,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三十年的心血,付与虚空,也算是一劫啊。你好自为之吧,你图你的霸业,我修我的大道,从此天涯陌路。”
“师尊……”檀石槐叫了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卷帛书:“这……兵法……”
“算了,它已经毁了我三十年的心血,我不想被它再耽误一次,你留着吧,愿意传给谁就传给谁,我不在乎。”说完,他身子一晃,忽然消失在檀石槐的眼前。
山下,两个警戒的亲卫觉得眼前一阵风掠过,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问对方:“你刚才看到什么没有?”
……
落日原西南七十里,一座无名山谷里,刘修盘地而坐,贾诩和荀攸分别坐在他两边,董卓坐在对面,牛辅、李傕坐在董卓身后,大口大口的喝着酒。
他们刚刚收到吕布的消息,檀石槐已经在往回赶,按他们的行进速度估计,明天中午便能和弥加、素利所部会合,而袁绍正在往落日原赶,因为缺粮,他们已经杀掉了不少战马,速度大受影响,至少要到后天才能赶到落日原。
“鲜卑主力已经被打散了,他为什么不把骑兵先派过来?”董卓喝了一口酒,沉声问道:“如果他们能缠住弥加等人,我们就能击杀檀石槐,可是现在我们很危险。”
刘修无奈的摇摇头,袁绍当然不至于笨到这个地步,他手上那么多人才也不可能全是笨蛋,只是他不下命令,他也拿他没办法。檀石槐三千玄武营,弥加等人也有近万的骑兵,就算在和皇甫嵩他们打过一场之后损失了不少,那至少也有六七千人。而他为了能及时赶到这里,连董卓的人马在内只有六七千人,仅仅是对付檀石槐的玄武营都非常吃力。
“征北将军的支援指望不上了,我们只能尽力拦一拦檀石槐,希望皇甫嵩能抓住机会重创弥加他们,这次远征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刘修叹了口气:“府君放心,我会如实向朝廷说明情况的,必不会亏待了你和你的将士们。”
董卓哼了一声,非常不高兴,却不是因为刘修,而是因为袁绍。他举起酒壶灌了一大口酒,然后恨恨的说道:“不是我对你有什么意见,这些世家子弟就不能信,你救他们,他们却以为这是应该的,丝毫不会感激你。就像他们举你为孝廉,辟你为属你,你就应该感恩戴德,而你举他们为孝廉,辟他们为属吏,他们却觉得应得的一样。”
刘修不吭声,他知道董卓这些年的怨言也不少,贾诩刚才已经私处向他表示过类似的看法,荀攸没说话,但显然他也赞同董卓的看法,只是他同样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檀石槐真的那么厉害?”董卓不死心的问道:“我们带来的这些人马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又两倍于他,难道还不能和他一战?”
“不是不能,只是……伤亡会非常大。”刘修沉吟着,“不瞒你说,我也想把檀石槐杀掉,只是……”他遗憾的咂了咂嘴:“可惜,我的军粮不足,就这些还是从袁术那儿强讨来的。”
“你太心善了。”董卓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觉得刘修虽然有用兵的才能,却有些妇人之仁。并州收获在即,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把那些囤田百姓的粮食全部收起来供大军远征嘛,至于那些曾经许下的诺言,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就可以推翻了,何必这么拘泥。如果能把并州的一万大军全部带出来,甚至再征发一万人,又哪里会有现在的困境。
刘修笑笑,没有和他争辩,这个问题他已经和贾诩、荀攸讨论过很多次了。他们都不赞成毁誓征兵征粮,贾诩甚至说,留着檀石槐对刘修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很显然,这次大战过后,鲜卑人已经元气大伤,如果檀石槐再一死,那鲜卑人就更不足为惧,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有人认为北疆没有必要再驻这么多兵。如果要裁军,谁最有可能被裁?当然是刘修,可是如果檀石槐没死,那谁还敢提裁军的事?
贾诩进一步分析说,从目前的战果来看,袁绍虽然击败了鲜卑主力,但是他的伤亡也不少,将来论功行赏,他不会比刘修强多少。换个角度看,让刘修把袁绍从北疆挤出去其实对刘修并不好,一来没有了对手,刘修的作用会减弱,二来如果刘修主掌北疆,那接下来的奖赏就要由刘修负责,而刘修根本就背不起这个担子。
实际上就是由袁绍来背,他也会非常吃力。袁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他们已经输了。这个沉重的包袱会把他们拖死,而这正是天子希望看到的,也是刘修的机会所在。
刘修知道贾诩说的有道理,只是太残酷。按照他这个计划,那这一战其实是加剧了矛盾的激化,接下来,为了这笔数额巨大的赏赐,天子和袁家之间肯定会争得你死我活,而无数的世家豪门也会被牵扯进去。为了捞钱,他们会不顾一切,撕破所有的面纱。
但除此之外,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要他把这点家当全砸进去和檀石槐拼个你死我活,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他也做不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只能听贾诩的建议,虽然这很残酷。
不过,如果他不残酷,那最后承担后果的必然只有他。袁家坐享其成,却不会对他有什么感激,也许某个深夜,袁绍会想起他来,为他叹息一声。
但是,仅此而已。
刘修接受了贾诩的建议,他到这里来,只是找机会,有机会就战,没机会就闪。此时此刻,面对董卓的怨言,他能做的只有不动声色的挑拨一两句而已,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气氛有些压抑,董卓这酒喝得憋屈,灌得猛了些,不知不觉的便醉了,开始痛说仕途挣扎史,牛辅等人开始也没当回事,反正董卓和刘修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只是后来董卓越说越激动,开始有骂皇帝老子的嫌疑了,他们才连忙把董卓连拖连拽的拉走了。开玩笑,刘修可是天子的亲信,这要是告董卓一黑状,那岂不是全完蛋了。
董卓虽然走了,可是他那些话也让刘修觉得有些烦闷,一时睡不着,便去练拳。他让许禇和张飞他们站在他前面,尝试着再现那天救关羽时的情景,只是效果显然不理想,试了几十次,不是撞倒了拦在前面的人,就是立足不稳,而且速度根本无法和那天相提并论,总之一句话,那天的神勇无法再现。
刘修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不甘心的坐了下来。他虽然听了贾诩的建议,可是并没有真正死心,他非常想和檀石槐正面较量一下,并且重创他甚至击杀他,哪怕是因此打乱了天子的部署也值得,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要想在草原上搞点事出来养寇自重还不简单嘛,非得养得檀石槐?这可不是狼,这是一头猛虎,不能当宠物养,这个道理他也是懂的。
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对付檀石槐,那就只能让他走了,不甘心也是枉然。
“大人,你太心急了,这样是练不好的。”王稚和卢夫人并肩走了过来,他们已经在一旁看了很久,也知道刘修心急,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刘修苦笑一声,放弃了徒劳的努力,招呼他们坐下。
“其实这次北征能打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卢夫人见他心情不佳,便笑着安慰道:“鲜卑人受到了重创,大军虽说损失不小,可是大多数将士也能平安归来,北疆又能太平几年,我相信再过几年,大人也许就能赶上檀石槐的境界,到时候再战岂不是更有把握?”
“我也这么想。”刘修沮丧的摇摇头:“这次能够战胜檀石槐,是因为大汉的整体实力强于鲜卑,袁绍、皇甫嵩都有名将的潜力,而鲜卑只有一个檀石槐,勉强能帮他的慕容风还意外受了重伤。这是大汉集全国之力,勉强战胜了鲜卑人,可是这一战后患无穷,大汉在十年之内都不可能再有能力打这样的战争。鲜卑人虽说损失不小,但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他们恢复起来也许……更快。”
刘修沉默不语,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他说是十年,其实这是安慰人的说法,以他的估计,一旦天下大乱,大概三十年以内都无法发动这样的战事。大汉立国之初,从汉高祖开始准备了七十年,直到汉武帝才有能力发动对匈奴人的反攻,东汉开国,光武帝对匈奴人也只能采取和亲的政策,中原的每一次内战都会耗尽元气,即将到来的三国乱世也不例外。
檀石槐是个难得一见的雄才,这样的人不会被一次失败所击倒,他甚至可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变得更加沉稳,如果是那样的话,结果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在战与不战之间,刘修犹豫不决,不停的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和成功的机率,一时头绪纷杂,不免有些烦躁。更重要的是,现在还没有发现檀石槐的具体位置,不知道有没有一战的可能,心里更是七上八下,一会儿想决一死战,一会儿又想暂且忍一忍,也许以后还有更好的机会。
卢夫人和王稚见了,也知道他们劝不住刘修,这个时候只能由他自己去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