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铁血抗战-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接话,梁总长接着说:“以日军目前的势头,必然占领整个河北,继而占领山东、河南,兵锋南下湖北、安徽,直插我军的战略大后方武汉。武汉若失,中国将被拦腰截断,东部苏浙诸省我上百万大军必将处于日军的东西夹击之中,无路可退,训练装备均远逊于敌的我军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而若丢掉这百万大军以及东南诸省的工业、军事设施,我们将两手空空,这个国家,也将亡国灭种。”
“总长,这样的论调太过于悲观了吧?”总长的话好像一个无比沉重的枷锁,压得在场的每个人都几乎抬不起头来。最先忍不住出言反驳的,是不久之前才进入这个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进入的指挥室的军政部副部长,原第4方面军司令长官李谦诚,新晋的元帅。48岁的李谦诚元帅已经颇多华发,也许是有出色的战绩作为底气,也许是手里还掌握着相当可观的力量,他并不在意让自己来做这个出头鸟。
总参谋部是军政部的下级单位,梁总长看着这个新近提拔为自己上司的元帅并没有说话。坐在李谦诚上手,微微有些发福和早已谢顶的与会诸人中另外一位的元帅,原国民军元老廖克强则看着这个在他看来略显有些冒失,却又锐气十足的后辈,说:“谦诚有什么看法?不如说来大家听听。”
元帅说话的时候,坐在正中间的位置上的最高当局,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的眉头明显的皱了一下。一位新晋的元帅和一位老资格的元帅,都是手握实权的人物,假使有时间有机会的话,也是他必须清除的人物。坏就坏在日本人来得太早,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扳倒这些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军中大佬。好在这位新晋的元帅还算给他面子,在元帅开口之后,把目光投向了他,等他微微点头之后,才开口说话。
“总长的分析不无道理,不过,略显得有些过于悲观了。”李副部长说:“我军在华北虽然败了,输掉了几个战役,战略上也显得有些被动。不过,这场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场全民抗战,日本人要想将我亡国灭种,只怕再给他一两百年,他也没有这个能力。”
老元帅微微一笑说:“谦诚,你我都是职业军人,这种热血青年的话,还是让学生们去说吧。我想,主席和在座的各位,想听到的是一些实际的东西。”
李副部长也是微微一笑,说:“国难当头,热血上涌,可不是青年人的专利。好,我简单的说一下,当前的形势是,在华北我军已经难有作为,因为华北地处平原,非常适合敌人的机械化作战,我军在武器装备上比敌人落后甚远,如果与敌正面交锋,恐怕得不偿失。但是在山西,我军则可以倚仗地利,与敌人作长久周旋。目前,山西方面有第2方面军近40万人,如果组织得当,在山西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日本人拿不下山西,是不敢放心南下的。这是第一。第二,为了将华北日军的主力引开,我们可以在上海作一番文章。”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当局慢慢的喝了一口茶,说:“谦诚,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嘛。你说在上海做文章,怎么做啊?”
李副部长考虑了大约有几分钟之后,才又接着说:“自31年上海事变之后,我军已失去在上海的驻军权。现在战争全面扩大,已经是不可避免。日本人是不会丢掉上海这座城市的,所以,如果我军主动出击,作出攻夺上海的姿态,华北日军必将被牵引到沪宁杭地区来。江南多是水乡泽国,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作战,而有利于我军逐次抵抗,将战事拖长。日本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他敢冒险发动战争,走的就是速战速决这条路,如果我们采取层层抵抗的姿态,不在乎开局阶段的得失,将日本拖入持久战争之中,就只是拖,也能将它拖跨。我的建议是,立即着手组织淞沪会战,派遣精锐部队,向盘踞上海之敌主动出击。在成功将华北日军吸引到淞沪之后,应避免和优势敌军硬拼,逐步后撤至锡澄、吴福诸防线,借助现有国防工事,与敌军作战。在这期间,应将东部个重要工厂企业迁至西部,作持久抗战之准备。同时,要舍得在战争初期丢下一些重要城市,包括南京上海等地,避免过度消耗有生精锐力量。”
李副部长把话说到这里,指挥室中又是一片沉默,没有人说好,也没有人说不好。放弃东部富庶繁华的省份城市,撤往西部,这样的话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做起来却相当艰难。要知道自革命后,南北政府划江而治,东南诸省一直是国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省份,即使在帝国军大举南侵,国民政府最艰难之时,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寸土,这时候仗才刚开始打,就要考虑放弃这些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这样的决策,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将华北日军主力引到东南,避免日军由北向南长驱直入腰斩我国,谦诚的这个观点还是相当不错的。”最高当局作出了总结性的发言,不过,在他的话里,并没有李副部长关于将日军主力吸引过来后逐次抵抗,以空间换时间,进行长期抗战的部分。“我现在命令,将沪宁杭三角地区我军划分为第一战区,以廖克强元帅为司令长官,以驻常州之第1军和驻嘉兴之第5军为先头部队,趁上海日军兵力尚少之时,将上海克复。上海是东亚最大的城市,国家观瞻之所在,如若我军克复上海,国际舆论也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令划分山西为第二战区,积极筹备山西战役,拖住华北日军南下的脚步……”
第1战区辖区内国防军为第1方面军大部、第5方面军大部及第8方面军一部,几乎全是中央嫡系、次嫡系部队。最高当局虽然任命德高望重的廖克强元帅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但是这些部队是否完全听命于他,就是元帅自己都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疑问。而提出淞沪会战建议的李副部长,在听完当局的安排任命之后,就知道这场会战的结局,和他的设想恐怕会有很大的出入。
第一四五章 血战上海滩
第1军。原广州(首都)卫戍部队,与第4军、第7军并称为国民军三大主力军。但是,由于参加的战斗相对4、7军较少,常常被人们笑称名不副实。第1军现任军长欧阳定星中将,字书辰,原国民军新1师师长,新1师因作战风格相当骠悍,被帝国军称为“狂徒师”,与被称为“暴徒师”的新7师师长李宗凌并成为帝国军的两大恶梦。
第1军现辖第1师、新1师、光荣1师,实有兵员4万2千人,装备精良,兵员素质一流。实际上在第1军之前,更接近上海的是驻昆山的第10军。调第1军作为进攻上海的先头部队,很显然有一种特殊的意义。31年上海事变,国民军不败而败,失去了上海驻军的权利,现在由中央嫡系部队第1军掀开收复上海之战的序幕,显然是作为一种宣告。
第5军,第1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军长刘海中将,字江进,中央军校一期生,后留学德国柏林陆军学院,现年37岁,是国防军同一批少壮军官中出色的一员。第5军辖13、14、15师,实有兵力4万2千人,和第1军同为中央嫡系部队,装备兵员基本相同。
2月9日,第1战区以第1军为左翼进攻集团,第5军为右翼进攻集团,率先向上海发起攻击。同日,日军大本营成立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因此时上海方面日军仅有海军陆战队约6千人,与中国军队兵力悬殊过大,上海派遣军司令部致电南京统帅部,提出未避免战争扩大化,双方应保持克制,恢复友好态度。
中日互不侵犯条约墨迹未干,日本人就不宣而战发动突然袭击,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国防军统帅部没有接受日方的提议。第1军第1师奉命向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大本营发起攻击。虹口的外围攻坚战打得非常艰苦,日本海军陆战队利用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黄埔江面的军舰及优势空军的联合作战,使得第1军的进攻收效甚微。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的优势,但是日军据点经营已久,第1军轻装前进发动突袭,缺乏大口径重炮,急迫间很难对日军工事造成足够的破坏。而步兵迫于总攻命令,不等重炮到来,就发起一次次的决死攻击,在虹口外围,每推进几十米,几乎都需要几层中国官兵的尸体铺路。
前方进展缓慢,第1军军长欧阳定星中将暴跳如雷,几次亲临第一线指挥攻坚战。2月13日,第1军第1师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终于攻克日军的外围第一道防线。就在欧阳定星中将准备调自己的家底部队新1师继续向里压迫的时候,突然接到最高统帅亲自打来的电话,命令他暂停攻击,待命。原因,上面没有交代。
好不容易打下外围阵地,正应当一鼓作气继续推进的时候,突然接到停止攻击的命令。脾气火爆的欧阳定星中将抗命的心都有了,总参谋部、战区司令长官部三分五次的打电话来让他稳定军心,以大局为重,才让他稳住了这口窝囊气。与此同时,右翼的第5军也停止了进攻。战机转瞬即逝,前方作战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保持攻势,按预定时间攻破日本海军陆战队大本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可这个时候进攻却因为上面的命令莫名其妙的停滞了下来。
此时,还远在中原腹地,刚刚得到命令集结部队古地在通过各种渠道第一时间得到了上海前线的消息之后,惶惶的对袁维绪说:“坏了坏了,历史竟然重演了。淞沪会战和历史上越来越像,难道也要消耗大量的精锐部队,然后一溃千里吗?怎么办怎么办?你说我们怎么办?”
袁维绪对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没有古地那样了解,她现在只是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对正在进行的战斗进行分析:“华北日军的攻势停止了,山西战役没有打响,上海战役现行爆发,华北日军短时间内不可能再长驱南下,统帅部的战略思想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啊。将日军主力引向上海,是为华北争取时间。至于我们怎么办?你觉得我们能怎么办?要不你去指挥淞沪会战?”
古地很郁闷的看着袁维绪,苦恼的说:“没理由啊,都穿越了,为什么不让我直接俯身在那个最高统帅的身上,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啊。你说是不是?”
2月16日,停止进攻的命令下达3天后,统帅部终于下令继续进攻。但是前线刚刚打开的局面,因为三天的停顿,几乎又退回了起点。日本人出动了大量的海空军,在增援部队没有到来之前,他们依靠绝对优势的海空力量,死死的守着现有的阵地。
2月18日,第1军新1师已经攻到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不到一公里的三井实业社厂房,并与驻守在那里的日军展开激战。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在他的指挥部里已经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外面密集的枪炮声和大地在一阵阵剧烈爆炸中的颤抖。他已经抛开所有的颜面,一再向东京大本营呼叫支援,甚至把救急的电报直接拍给了天皇。在日本新视军队建立以来,这样的情形还是头一遭。
三井实业社的战斗打得异常的艰苦,日军在驻守的一个加强大队战至伤亡殆尽的时候,黄浦江上的海军重炮和从停泊在外海上的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同时对这一片狭小的区域进行了所谓的无差别轰炸,将一片原本繁华热闹的街区全部夷为平地,并直接用炮火组成了一道封锁线。新1师的进攻部队遭到巨大的损失,不得不暂停进攻。在一个白天的战斗中,新1师的一个旅直接打残,旅长重伤,一个团长阵亡,营连军官损失殆尽。
2月19日,第1军调光荣1师准备继续强攻,但再次接到统帅部的密令暂停攻势。此时,由于上海租界内的各列强害怕战事进一步扩大会损害他们的利益,由英美牵头,组成了一个多国代表团进行“斡旋”,调停上海战事。最高统帅部迫于压力,同意接受调停,与日方进行谈判。而与此同时,日军的增援部队由山东、华北、朝鲜和本土十万火急的向上海赶来。
2月21日,因为参战双方的分歧过大,多国代表团宣布斡旋失败。处在火线上的第1军再次得到命令继续进攻。而这时,日军由山东增援而来的第9师团已经在宝山附近登陆。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宣布放弃对华作战不扩大方针,宣称将对中国采取全面的军事行动。
第9师团在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的率领下,登陆后立即向第1军侧翼发动猛烈的攻势。第1军由于在前期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尤其是由正面进攻转为侧翼掩护的第1师损失尤为惨重,在遭到日军第9师团的猛攻后,虽然官兵拼死抵抗,予敌以重大杀伤,但因损失过大,阵线一度发生动摇。第1师师长沈青寒少将亲自组织师部文职军官、勤杂兵补充到第一线去,才勉强维持住了防御阵地。
24日,由仙台开来的获洲立兵第13师团在吴淞登陆,随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