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家和月圆 >

第13章

家和月圆-第13章

小说: 家和月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舜诚未想她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神色一愣,第一反应是:“素妍,你上街玩耍的时候听说了什么?”

素妍摇头,“忠臣,忠于社稷、忠于百姓;良臣,解君之忧,为民谋福。”

江舜诚看着怀里的小女儿,那一脸稚气,还有晶亮眸子闪烁的光芒,如此的特别。“以素妍看,爹爹是什么样的臣子?”

她哪里懂得这许多,只是想到几年前会发生的惨事,心里就越发的不安。她想改变这个结局,想要保住家人的性命。“爹爹是权臣。”

权势通天,是在今朝,在现在的皇帝时期。

皇帝已经老了,新帝登基,第一个容不得的便是江舜诚。

即便面对储位之争,江舜诚唯一敬忠的是当今皇上,却也成为下一位皇帝最忌恨的人,在新君眼里,江舜诚是奸猾、墙头草,即便自始至终,江舜诚都未卷入储位之争中。

她说是权臣,没有奸、没有忠、良之分,只是权,江舜诚在先帝爷时高中头榜三甲,金殿御封的探花郎、天子门生。他用短短十五年时间做到了首辅丞相之位,这是北齐开国以来少有的青云直上。他的门生遍布朝野,是朝中德高望重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臣子,也给将来的新帝埋下不安的种子。

江舜诚面上平静,眼波暗潮汹涌,素妍知道自己看似无意的话,已让江舜诚有了想法。她要做的正是这样,要提醒江舜诚,现下的荣光只是一时,未来江家是有危险的。只有他警觉了,才会改变满门被斩的局面。

“爹爹,我记得家里有本《鬼谷棋谱》,能给我看看么?爹爹的棋艺超凡,得空的时候能不能教我?”

江舜诚驱走阴云,笑问:“素妍想学下棋?”

“是。爹爹不是常说,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我想学。”

江舜诚面含欣喜,对于女儿求取上进,他颇感安慰。

素妍歪着脑袋:“今晚爹爹就教我。”

“好,我们去书房。”

父女俩正要出门,虞氏道:“再急,也得先用暮食。”

虞氏冲管事嬷嬷打了个手势,门外的丫头、婆子鱼贯而入,一张八仙桌上,满满地摆了二十多道菜肴,不过只有三口人,哪里又吃得完这一大桌子的菜。

知晓了最终凄惨的结局,她就得去改变。

素妍问:“爹爹,我们家每日午食、暮食都是这么多菜么?”

虞氏笑,“瞧瞧,到现在都不懂饭菜上的事。”

她低下头,面露愧色:“娘可以告诉我啊。”

虞氏轻叹一声,颇有些责备,“晨食,你父亲、大哥要赶着上早朝、办差使,每日清晨多吃燕窝羹、参汤、鹿茸粥。你爹朝会,有时候一站就是三四个时辰,得吃好东西才能立得久。午食,通常是三十多道菜肴。晚上便精减了十道菜,把太荤腥的东西都去掉。”

难道……

她爹真是奸臣。

她爹虽然贵为当朝首辅丞相,可午食、暮食也太丰盛了一些。过往不觉,因为之前陪父母用食,多是沐休日家人团聚,难得让全家人吃团圆饭,自然得丰盛些。

素妍问:“娘亲,今儿不是我们一大家人要在一起用暮食的么?”

虞氏道:“近来天气炎热,你爹说就不让大家来回奔跑,让大家在自个院里用食,凉快又自在。”

她还以为,只有一家团聚的时候,是为了加餐,所以才弄了这么多菜。“娘,我们平时也是这样吃的?”

虞氏一脸不解,看着懵懂的女儿:“过节时和家人生辰,自是要加些精致的菜式。”

那就是说,平时就有这么多的菜,过节会更多。

不,即便江舜诚真的是贪官、奸臣,可也是她的亲生父亲,他们也是她的家人。

当她问父亲“什么是奸官?”时,心底已有答案。好官、坏官的衡量标准在民心,不在皇帝,只要心中有百姓,一心为民就是好官,也可以说得是良臣。

“爹爹,上次我和青嬷嬷上街,城里来了好些外地落难的百姓,听说豫地一带今年天旱、闹了蝗灾,颗粒无收。爹爹,女儿明日开始早食只吃一碗寻常菜粥、一个馒头、一碟小菜,把我省下来的吃食,送给那些没饭吃的落难百姓。”

虞氏张口结舌,仿佛见到了最惊奇的事。

江舜诚一脸意外,似乎不认得自己这个最年幼的女儿,这个比他四个孙子还要年幼的小女儿。

☆、026曾经贫寒

她只是说了认为对的事,以前不懂事,可现在她懂了,劝了父亲为民所想,至少能让百姓知晓,她的父亲并不是只求荣华富贵,也有为百姓做过一些事。

虞氏正要开口训骂两句,江舜诚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素妍心里没有半分的底,她觉得自己并没有错。

“爹爹,身为重臣,解君之忧,素来皆是君未忧而臣先忧,否则皇上也不会如此器重爹爹。豫地闹灾,再过些日子,恐怕皇城的难民会更多。”

江舜诚很欢喜,收住笑意,道:“我家妍儿真是心地善良。哈哈,好,为父听你。”他对左右一声高呼:“传本相命令,从即刻起,府中晨食菜式减半,午食改为六菜一汤,暮食改为四菜一汤。”

虞氏回过神来,脱口而出:“胡闹!”瞪了素妍一下,道:“相爷也真是,怎的拿个孩子的话当回事。还六菜一汤呢,这么少的菜,怎么吃。不说旁的,就是那几个孙儿,也吃不饱饭,哼!”

素妍只得九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更应吃好,还有江家那几个传字辈的孙子们,也得吃好。

江舜诚道:“来人,照本相命令执行!每晚的夜宵糕点也要减半。”

管事嬷嬷应声离去,派人往各处传话。

江舜诚若有所思,微眯着双眼,道:“这几日朝堂上,说的都是豫地旱灾之后又遇蝗灾的事儿。按照皇上登基以来的惯例,恐怕用不了一月,皇上的膳食也要改为八菜一汤。皇上一改,皇贵妃及诸位嫔妃也会降为六菜一汤。”

丞相府,到底是臣子府邸,不好越了皇上去。

江舜诚又道:“筹备一下,近日准备开设粥棚。”

在虞氏的印象里,江家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江舜诚高中为官以来,家里不缺银子,尤其是任丞相一职后,巴结讨好的人比比皆是。做“靠山”,坐等分红的铺子就不计其数,大的到有名气的商贾,小到不知名的店铺,都是右相府“名义”上的生意合作伙伴。实则,右相府没出一分钱,让大家暗里挂了个名,就能有大把的银子。

另有各地官员、学生孝敬来的例银。每逢年节,各地孝敬源源不断地进入丞相府,堆得丞相府的库房快要放不下物什,右相府曾连续三年暗中扩建库房。如今光是用作库房的院子就有两处,一处装着贵重器皿、瓶子,全是摆件、挂件;一处装的是吃穿之物,绸缎、人参、燕窝等。

虞氏放下碗筷,满是疑惑:“真要减少菜式,开设粥棚?”

江家不会干杀人放火的勾当,但也会干些收受银两的事,可开设粥棚这样的事是从不曾干过的。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还是为了不相识的陌生人,虞氏很不可思议,而源于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这会儿,惹了事的素妍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一副浑然不知的无辜模样。

虞氏瞪了一眼,骂道:“臭丫头,给你爹出的什么坏主意?六菜一汤,这可怎么吃。”

江舜诚听到这儿,面露肃色:“想当年,我寒窗苦读,你要侍候我娘,还要照料三个儿子,与二弟分家之后,家里也不过三十来亩良田,一座不大的宅子,逢年过节,也才四菜一汤,平日里也就一碗米饭,再加一盘腌菜。逢场赶集,你才去街上割上一斤猪肉,瘦的跺泥制成肉丸给我娘吃,肥的你就做成小半碗红烧肉给我吃。剩下的油汤,你也不舍得尝上一口,也是分成三份,当成美味佳肴般地淋在三个儿子的米饭里,还说是油汤拌饭。”

素妍知道祖上贫寒,而是她的祖母又是年少守寡,只守着江舜诚这一个儿子过活。不曾想到,原来她的父母也有那样的苦日子,但与穷人家而言,亦能吃得饱、穿得暖的富足日子。

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祖母,听说在她出世之前,祖母就早已仙驾归西。她是被虞氏侍候养老的,离世之前,江家尚未发迹。

江舜诚说的这些,对于虞氏来说,遥远得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那时候真的很苦,那时虞氏从未叫嚷过苦,静默地陪着江舜诚度过了最艰难的苦日子。

虞氏孝敬婆婆,敬重丈夫,那时江舜诚正在苦读,孩子们又小,婆婆和丈夫都不能吃差的。她只紧着自己和三个孩子,只盼着丈夫有朝一日扬眉吐气,能过上好日子。

许多年没有说过往的话题,今儿突地提起,虞氏恍然如梦。

沉默之后,虞氏近乎呢喃地道:“我们也是过个苦日子的人。怎能忘了那些受苦的百姓呢,相爷,妾明日便和大儿媳商量,尽快把粥棚办起来。”

虞氏娘家,原是晋阳名门世族,虞老太爷当年相中了江舜诚的才华,要把庶长女下嫁江家为妇。可二姨娘一番打听,得知江舜诚家境贫寒,虽有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地,要地处晋阳城外西岭乡,也是贫脊之地。偶尔靠着寡母做绣活、洗衣贴补家用,死活都不乐意。虞老太爷当着几位晋阳官绅、名门已说出了口,无法再改。就在他左右为难时,嫡次女虞三小姐自愿下嫁江舜诚为妻。

虞氏出嫁时,虞老太爷陪嫁了六十亩良田,还有晋阳城里的两家铺子。这在皇城名门来看,着实太薄,但当时在晋阳老家来说,也算是丰厚。虞氏嫁入江家,相夫教子,无心打理店铺里的生意,将两家铺子转卖之后,改建了一座漂亮的大宅子,只守着良田和江家祖上留下的薄地为生。

原本应是过得不错的,可江家还有一个小叔子江舜信到了婚配年纪,要成家立业,又置聘礼娶小户人家出身的李氏过门。没到两年,李氏竟嫌虞氏有三个儿子,说出“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话来,再不肯与他们一处过活,吵着要分家。

虞氏为求家和,只得应了。到了分家的时候,李氏撒泼大闹,要分虞氏陪嫁的六十亩良田。虞氏自不肯应李氏,自来哪有分家时分长嫂嫁妆的理,李氏便整日寻了事由吵闹,直把好好儿的江老太太给气得大病。这一病卧床榻,自此一年四季再没断过药。

虞氏只得将江家祖上留下的几十亩薄田尽数给了李氏,把辛苦修的一座新院给了江舜信,分家的事这才搁平。

回想起来,那些年过得真的很苦。江老太太亦是个知事的,病重咽气时拉着虞氏的手,夸她“吃得大亏便能享大福”。那时,江舜诚正远在皇城赶考,江老太太生怕江舜诚他日风光抛了虞氏,特找了江氏祖里的长辈留话“告诉我儿咏斋,糟糠之妻不可弃,虞氏大义,要善待虞氏。”

江老太太一过世,为了办丧事,虞氏又花了不少积蓄,嫁到江家没几年,就把卖陪嫁铺子的余钱给折腾光了。

虞氏虽然偶尔有些撒泼、刁钻,但本性贤良,她用自己的首饰嫁妆给江舜诚打点前程仕途,江舜诚这才有了到皇城赶考的路费银子。

说话间,去各房传话的管事嬷嬷已经回来,问:“府中主子们是按相爷说例安排饭食,下人们呢?”

以往主子们的菜式多,吃不完,再赏给下人吃,剩下的菜就够各处下人们吃用了。如今减到六菜一汤,主子们吃都不够,下人们又怎么吃。

虞氏拿定主意,一切都听丈夫的,道:“下人们往后就做新鲜的吃,中午下人三菜一汤,晚上两菜一汤,中午两荤一素,晚上一荤一素,菜式少了,增加菜量就是。总不至饿了下人的肚子。”

☆、027书房学棋

管事听虞氏说罢,放下心来。

用完暮食,江舜诚牵着素妍的小手进入书房。往常书房之地只大爷江书鸿及一干交好的朝臣方可入内,现在江舜诚要在书房里教女儿下棋。

先是耐心地讲叙下棋的规矩,用江舜诚的话来说,“从棋品可窥人品”,棋风亦如人品,古人将琴棋书画一处谈论,下棋亦是极雅的事。

不过走了二十余步棋,江舜诚欢喜地发现,女儿很聪慧,只说一遍就能领其间用意。为了让素妍能学到更多,江舜诚更用心、细致地讲解自己走每一步的用意,哪里有可能设局,哪里是探对方棋艺的高低,诸如此类,虽是游戏一般的棋子,却更彰显出一个人的智慧。

素妍的记忆里还完整地保存着前世点滴,她并非第一次触棋,前世的棋艺虽然很差,但深晓棋规。前世的她,身无长处,学什么都只得三日热情,总是学上一阵子,没了兴趣,便不肯再学。

虞氏与江舜诚亦曾想将女儿教养成在闺秀、名门才女,终是失败,又逼她不得,素妍稍遇强力逼迫,使上刁蛮胡闹的性子,与父母闹上一场,直至虞氏服软为止。因为如此,长大后的素妍一无所长,反而成了皇城百姓口里的“纨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