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妖后撞上穿越女 >

第69章

妖后撞上穿越女-第69章

小说: 妖后撞上穿越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眨囟ɑ嵛约喝缃竦难≡窈蠡诘模 �

前几日她本筹谋着让桓姚和顾恺之在桓府发生关系,被人捉奸,让桓温不得不将桓姚许配给顾恺之做平妻或妾室。却不知是哪里出了破绽,两人当日都没去,而且顾恺之对她派去的人也闭门不见。眼下情势紧急,既然不能把桓姚和顾恺之凑在一起,不管是谁,都比她便宜父亲对她有利。

既然她得不到桓歆,不若顺水推舟,点醒桓姚,让她放弃顾恺之与会稽王,和桓歆在一起。以历史记载来看,若不是会稽王娶了桓皇后,楚太祖未必会篡位。若能以将桓歆推给桓姚为代价,为司马氏争取一些夺权的时间,也算是值了。

听到她的这句话,桓姚终于顿悟,往日到底觉得司马道福有哪里违和了。就是这种预言似的口吻!

想到自己右手废掉之前,司马道福曾让她学左手画,信誓旦旦说将来就知道是为了她好,甚至当时司马道福心系桓歆,却不去讨好习氏,而是天天和在那之前只和桓歆有过一面之缘的自己套近乎。许多的事实和曾经的疑虑一一浮现眼前,桓姚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司马道福早就知道那些事情会发生!

“二嫂为何总是如此笃定一些将来会发生的事?”桓姚冷不丁开口问道,只见司马道福脸上飞快闪过慌乱的神色,心中的推论得到了映证。

司马道福是预言者?不,若她真有如此神奇的异能,以她爱出风头的性子,远不止今日的作为。那么,只能是,她作为另一个穿越者,所知道的历史与自己不同。如此,关于来到这个时代所见的种种与自己所知历史的不符,便也同样解释得通了。

自己如今所在的时空,其实并非和前世所知的东晋相同吧。司马道福所知晓的,应该才是真正的历史,所以她身上才总会给人一种先知般的优越感。

以前她所听说的穿越时空都是回到过去或者未来,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遭遇如今这样的情形。不过,这大抵应是前世的科学家们研究的问题。

“我……我这哪里是笃定,不过是以自己作为年长者的经验,劝诫你而已!你可不要疑神疑鬼!”司马道福这话看似有几分道理,却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

“不太明白二嫂的话,有什么好疑神疑鬼的?”桓姚面带茫然地道。我知,她不知我知,才是最好的处境。

司马道福见她迷惑不解的样子,松了口气,“没什么,随口说说而已。”但终究是觉得有些心虚的,便也没了再歪缠桓姚的心情,只道,“你记得我求你的事情,不要答应会稽王府的求亲。”说完,便转头要走。

桓姚说,“此事就算我不想答应也无能为力,你去求父亲罢。”如此已经算是变相默认了。她还不至于为了让司马道福不痛快,就委身于司马昱。

司马道福得了个满意的答案,便去安排自己的下一步动作了。倒是留下桓姚因为今日发现的真相,思绪纷乱了许久。

最终还是释然。人始终是变化着的,有她和司马道福这两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因素在,历史也是存在变数的,司马道福所知道的,也只能是个参考。无论历史是怎样,她的日子都还是要过下去的。她不能因为司马道福知道她的未来,就一心执着于去探究自己的未来到底是怎样的。毕竟,这世上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命运的下一刻会是什么样,还不是好好地活了一辈子。

金乌西沉,在桓姚回到院中之时,今日亲眼目睹了宴上的少年郎君们对桓姚的痴迷和狂热的司马昱,一番忧虑焦躁之后,也改变了主意,决定迅速到桓府求亲。拿出自己早就请人测好的黄道吉日,勾选了最近的九月十八,然后写信给xx,催促他们务必在此之前准备好xx礼。

今日他冲动之下给桓姚送的那个震惊全场的花篮,已经让他恋慕桓七娘子的消息传遍传出去了。如此,还有什么需要遮掩的。

三日后的晚上,会稽王已经获得桓温准许,九月十八进行纳采的消息传到了为桓歆总|理情报的明楠手中。

明楠面带犹豫,神色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将手中写着这条情报的薄绢放在了火上。

作者有话要说:恢复日更,太困了明日再来回评。感谢sola909菇凉的地雷!(终于有一次是在发文前看到地雷了)

第91章 百密一疏

明楠能这么快得到消息;其实还要归功于司马道福的另一位盟友——南康公主。

那日告别了桓姚,她便去寻了南康公主。

前些日子司马道福向南康公主泄露了那所谓的“秘辛”,南康公主捉奸不成,反倒是被桓温好一通数落。对此;南康公主把过错通通记到了司马道福头上,因此;今日见她又单独来造访自己,自然是没有好脸色的。

“本宫可早就免了你立规矩;你还这么晚来作甚?”这一开口;就是要赶人的架势。

司马道福原还打算东拉西扯几句,如此情势之下;却只得直入主题了。“我不过是来告知你;父亲要把七妹妹许配给我阿父了。”

南康公主闻言;不屑地哼了一声,幸灾乐祸地道:“此事,该着急的,也不是本宫罢?”今日重阳宴上,叔父会稽王的那一个花篮,震惊全场。如此明白的意思,谁人不知。

司马道福能提前得知这个消息不奇怪。会稽王毕竟不是十七八岁的莽撞少年郎,应是提前和桓温通过气的,司马道福必是今日从她的生母徐氏那里得知的。可笑,连徐氏一个侧室都知道的事情,桓温竟然没让她知道一点风声。想到此,不由心中有些悲凉。

对司马道福这种态度,也倒并非她对此不在意。她跟李氏和桓姚母女两人的仇怨结得那么深,这两人一旦得势,必然会对自己不利。不过,她也不愿意着司马道福的道,上次的事情,后来她和胡嬷嬷一起分析探讨过,总觉得是被司马道福当枪使了。被个小自己几十岁的毛丫头利用,实在是人生一大耻。

司马道福心知南康公主捉奸未遂,在桓温那里吃了排头,对自己心有怨气,因此也不狡辩,大方承认道:“大姐姐说得对,我跟阿母才是最着急的人。七妹妹若嫁给阿父,阿母便是头一个遭殃的。”

南康公主听她这话,心头稍微爽快了些:“你倒难得也有些自知之明了!”

司马道福全然不与她争论,只道:“大姐姐,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如今唇亡齿寒,便先放下往日的成见,携手合作如何?”

“又想让人替你冲锋陷阵?别以为天下间除了你全是蠢人!”南康公主闻言顿时又沉了脸。利用了她一次,还想利用第二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大姐姐此言差矣!哪有谁替谁的?我们不过是分工合作,共同对敌罢了。我固然有私心,但七妹妹若嫁给我阿父,不利的不止是我阿母罢?想想七妹妹多能魅惑人,你说到时候,你这个侄女和我这个女儿,在我阿父心中,可敌得过他那年少貌美的娇妻?”说到此,司马道福停顿了一下,着重提醒道,“可别忘了,七妹妹是三郎君那边的人!”

这令南康公主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六皇叔娶桓姚,依旧是与桓氏联姻交好,对桓温来说,除了更进一层,没有别的损害,但对桓氏内部,却又是一次势力的重新洗牌。男人都好色,有了后母就有后父,司马道福只是个庶女,再怎么也亲不过同床共枕的妻子。到时候,在桓济兄弟和桓歆之间,六皇叔心中的那杆秤,必然偏向桓歆这边。要是桓姚那个小贱人再一撺掇,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念及桓姚轰动荆州的传闻,南康公主下定决心,绝不能让桓姚嫁给司马昱。即使对司马道福心存戒备,却还是不得不配合她的安排,将司马昱要在九月十八来提亲的消息传了出去。

**

重阳宴一结束,随着参加宴席的世家贵族和侍人们一回到城中,会稽王赠花给桓七娘子一事便迅速地在建康城中流传开来。天黑时,和芳院便也听到了传闻。天刚擦黑,李氏身边的紫苏便兴冲冲地来跟李氏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听去参加重阳宴的人说,这整个建康城,都没有一个比得上七娘子的!那原本的建康第一美人殷九娘子,连我们七娘子的十之一二也不及呢!圣上没到场之前,那望龙山顶上的假山后头,都挤满了人,全是看我们七娘子的!”

紫苏是桓姚在江州时让曾氏帮着调|教的奴婢之一,如今也渐渐派得上用场了。她是全心忠于桓姚和李氏的。听到桓姚在望龙山大出风头的消息,她是发自内心为自家主人高兴的。像知秋知冬等人,一得知这个消息,却是在第一时间里汇报给了明楠。

李氏对此却完全高兴不起来,反而十分担忧。若会稽王真看上了桓姚,那才是天大的麻烦。以桓姚如今的身份,哪个世家皇族的原配正妻做不得,岂会用得着去做一个年近半百的糟老头子的继室。会稽王年纪大不说,还有两个儿子,世子的位置都叫人占了,桓姚将来生出的孩子还有什么指望。

因此,晚上桓温过来的时候,李氏隐晦地向他提起了此事。

今日桓姚大大地给桓温长了脸,桓温是极其高兴的,晚上留宿和芳院,也算是对李氏和桓姚母女的嘉奖。闻李氏说这重阳宴上的事,夸道:“多亏宛珠给我生了这个好女儿!这满京的小娘子,谁也比不得我们阿姚,看那些士族的浑小子们,平日里眼睛都长到天上去了,如今还不是见到阿姚就走不动路!”

宴上,看到那些年轻的少年郎们手头的花一朵又一朵,络绎不绝地送往桓姚手中,就连许多已成婚的长者也端不住架子,悄悄让人送了花。在会稽王送花篮之前,据下人过来汇报,桓姚手头的花就已经占了在场人数的六七分了,两个侍人都捧不过来。与之相对的,其余人,手头绝大多数都只有寥寥一两朵,就连往日风头最劲的殷九娘子,也不过堪堪十余朵花。

得到这个消息的自然不止是他一人,感受着那些身份相仿的同僚们频频望过来的诧异目光,桓温心头得意不已。更别提桓姚展现画技以后,那些人的哗然议论。这次,他总算狠狠出了口六年前被耻笑的恶气!

相信从明日开始,就会有人上门来提亲了。若非是提前答应了会稽王,他还真想多留桓姚些日子。让人好生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一家有女百家求!

“七娘子如今已是十五六岁的人了,这婚事还没个着落。听说建康城中与七娘子年纪相当的未婚郎君不少,不知郎主心中可有了人选?”李氏试探着问道,着重强调了年纪相当几个字,生怕桓温架不住会稽王的面子,将桓姚许配给会稽王做继室。

桓温听她这话,倒是有些心虚。这些年,是有些对不住李氏,听她这说法,似乎并不中意司马昱。不过,这关乎他的大计,做下的决定是不会轻易更改的,大不了,以后七女出嫁时,给她提一提身份,把嫁妆弄得丰厚些。心中如此想着,面上却是不显,只是温和地拍拍她的手,道:“你放心,我自是不会亏待我们的女儿。”

李氏听他已经说了这话,只以为已经得了承诺,便没再把事情点破。

从重阳宴回来的第二日开始,桓七娘子的天姿国色,便在建康城中传扬开来了。每日都有十多个少年人开始往桓府频繁递拜帖,有的是猎奇,有的是思恋桓七娘子,桓温自然没这个空闲一一接见这些人,于是翻墙被逮住的都有好几起。

九月初十,不过是第一天,便已经有一家上桓府提亲。这消息一传出去,其他见过桓姚的未婚郎君们也纷纷坐不住了,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自己追悔终生,也赶紧央求着自家长辈们来提亲。一时间,数十家大官小官和王侯之家出来采购纳采礼,几天之内,这纳采礼要用的活雁等物都涨价了。

如此盛况,头一个心急如焚的便是会稽王。重阳宴上,桓姚那一顾倾城的魅力,他是亲眼见证过的。他来得晚,到场时,却已经见到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簇拥在假山边上去窥看另一边的女眷。往年的重阳宴,虽有殷九娘子,却也完全没有如此盛况,除了少数几个年纪小或脸皮子厚的儿郎,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矜持的。一问,却听人说,都是看桓七娘子的。

再一听人议论桓七娘子一人手中便集中了六七成的花,更是心中跟被猫挠了一样。直接就吩咐人把自己收到的所有花,外还在园中现摘了十几朵,凑足了满满的一大篮子,送了过去。似乎如此,就能宣示了桓七娘子的所属一般。

听得不过两天,就有四五家上桓府提亲的,心中担忧不已。那重阳宴上,年轻有才,家世好相貌好的少年郎不在少数,是真正的乘龙快婿,万一桓温看着谁家少年郎实在太中意,突然改了主意……实在忍不住,快到天黑了还往桓府跑了一趟,几乎是死缠烂打的,什么脸面都顾不上了,才磨得桓温答应他,十八就可以去提亲。

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