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第15章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15章

小说: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魏王听说秦国有向东攻打韩国和魏国的打算,就召集大臣商量办法。相国魏齐说:〃秦国是强国,我们根本就打不过人…家。听说秦国的丞相张禄是咱们魏国人,他对父母之邦总是有感情的,咱们不如先去找张禄疏通疏通,请他在秦王面前说说情。〃魏王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于是就打发大夫须贾到秦国去求和。 

须贾来到秦国,找到了相府。范雎一看是须贾来了,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报仇的机会到了。须贾一看秦国的丞相原来就是范雎,就瘫坐在了地上,知道自己完了。

当晚,范雎大摆宴席,把各国的使臣都请来了。他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盆马料,叫两名脸上刺字的养马犯人夹着他,像喂马一样喂他马料,让他的面子丧失殆尽。并且范雎他一边喂,一边还说:

〃替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人头给我送来。如其不然,我就要血洗魏国。〃后来,魏齐被逼无奈,只好自杀,须贾也没落到好下场。堂堂的魏国相国和大夫,因为得罪了一个小小的门客的〃面子〃,却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曾国藩在今人眼中似乎是个手执羽扇、不苟言笑、沉稳木讷的君子形象。实际上这代表了他成熟时期的性格。早年的曾国藩却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中国有〃祸从口出〃、〃多言必失〃的箴戒,但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喜欢直来直去,〃每日总是话过多〃,而且常常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这还不算,他还有〃议人短〃的毛病,经常伤及别人的面子,得罪别人。他自己也深知〃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每当朋友间切磋时,曾国藩又常常自持己见,强言争辩,〃只是要压倒他人,获取名誉〃。 

一次,曾国藩在家为父亲祝寿,他的朋友小珊也前来,席间二人的语言碰撞,曾国藩的父亲看在眼里。客人走后,父亲与曾国藩谈起做人的道理,尤其讲了一大堆给人留面子的话。曾国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亲自往小珊家中表示歉意。当天的日记他总结自己有三大过: 

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谩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志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遣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自此以后,曾国藩在处事待人方面日渐成熟,给人留面子这一点尤其成为以后待人交友的一个重要原则。

世人都爱面子,中国人尤其如此。自古以来就有〃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的说法。给人以面子,一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别人给你面子,这样就会让许多难处的关系变为容易,让许多难办的事情变得顺利,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学会借梯登高       

第41节:第四章 曾国藩的牵手之智(4)     

曾国藩语录: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译文: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梯而上!

一个人成大事,有了出类拔萃的才能还不行,他还必须要拥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与环境,这样他才可能把才力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平台呢?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善于倚人而起,借梯登高,这不失为一条捷径,曾国藩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 

清代末年,仕途冗滥,升迁很难.而出身〃寒门〃的曾国藩却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的意外。曾国藩被点中庶吉土以后,在1840年庶吉士散馆,他的考试成绩列二等第十九名,名次仍很高.因此,他被授职为检讨,留在翰林院供职,当时仅是七品官。七年后,他升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从此他步步高升、一帆风顺。在当时清政府内,湖南人中由科举取仕而获得阁学者只有季九师、张小浦和曾国藩三人,而在三十七岁即被升二品,仅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升迁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第一,是他自己养之有素.他在翰林期间,向来苦读积学,用功不懈、历次考试成绩皆很突出,也就是说确实掌握了真才实学。

第二,是他在京期间,把握住了有利的时机,结交了许多对他有用的朋友。清代的京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文化中心.京都人物众多,十三年的京宦生活,使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朋友相互切磋,不仅在学业上有所长进,而且在事业上相互扶持。 

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善于利用关系,倚人而起,使自己的仕途平步青云。曾国藩在京师的发迹,(。电子书)就得力于善于利用他与穆彰阿的关系。

穆彰阿,字鹤肪,姓郭佳氏,是满洲镶兰旗人,1805年进士,道光时期受到重用,1828年加任为太子少保,既而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后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历任兵部、户部尚书.后任协办大学士,升太子太保.1836年,穆彰阿担任上书房总师傅、武英殿大学士,负责管理工部.1838年,穆彰阿晋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后来有人评论他说:〃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这个说法比较适合他的实际。 

鸦片战争前,道光皇帝决心查禁鸦片,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穆彰阿不赞成林则徐的禁烟行为,当鸦片战争爆发,他窥知道光皇帝已改变了禁烟的主意,于是怂恿道光皇帝与英国人要协和议.遂使道光皇帝罢免了林则徐.道光皇帝厌战,而穆彰阿则顺其意,竭力主和.终道光一朝,穆彰阿受宠不衰,穆彰阿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次、典会试五次.大凡复试、殿试、朝考、教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没有一年不参予衡文之役的,因此他的门生、旧吏遍布朝廷内外,知名之士多被他援引,一时人们号称〃穆党〃。 

曾国藩戊戌年会考得中,总裁即为穆彰阿,于是二人便有了师生之谊,曾国藩抓此机遇遂经常与之往来.由于他勤奋好学,颇有几分才干,对穆彰阿经常以求学的身份向其请教,实际是以此接近穆彰阿.因此,他也甚得穆彰阿的器重和赏识,处处得到穆彰阿的关照. 

1843年曾国藩参加大考,穆彰阿为总考官.交卷之后,穆彰阿便向曾国藩索要应试诗赋.曾国藩随即回住处将诗赋誊清,亲自送往穆府.这一次拜访似乎成为曾国藩迅速升迁的契机。在此之前,曾国藩的官品一直滞留未动.从此之后,则几乎是年年升迁,岁岁加衔,五年之内由从七品跃为二品。其前后的变化十分明显.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曾国藩官运的转机作过生动的描述:一天,曾国藩忽然接到次日召见的谕旨,遂连夜到穆彰阿家暂歇.第二天被带到皇宫某处,环顾四周,发现并非平日等候召见的地方,无奈白白地等半天,只好又回到穆府,准备次日再去.晚上,穆彰阿         

第42节:第四章 曾国藩的牵手之智(5)     

问曾国藩说:

〃你见到了白天被带去的地方所悬字幅吗〃曾国藩答不上来,穆怅然曰:〃机缘可惜。〃踌躇久之,召来自己的仆从对他说:〃你立即用银四百两交给某内监,嘱他将某处壁间字幅炳烛代录,此金为酬也.〃当天夜里,仆从将太监抄录的壁间字幅送给穆彰阿.穆彰阿令曾国藩熟记于胸.次日入觐,皇帝所问皆壁间所悬历朝圣训.因为奏对称旨,曾国藩大受赏识,道光帝还谕穆曰:

〃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诚然。〃从此以后,曾国藩便恩宠有加,平步青云!

纵观曾国藩在京仕途迅速升迁之过程,一是靠自己平时的努力和积累,二是靠他善于利用与穆彰阿的关系借梯而起。没有穆彰阿的知遇之恩及指引之功,无论他多勤奋上进,聪明能干,要在十年之内,连跃十级,那也只是天方夜谭。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位年轻人在海边看垂钓,见老者不时就有鱼上网,一时羡慕不已.老者告诉年青人,这样看下去,不如回家织个网,就会有鱼上钩了.这就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我们一方面要自强不息,注意培养自己的才干,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会〃结网〃,善于在自己未发迹之时结交有用的关系,并善于利用与把握各种关系,借梯而上,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去施展自己宏图大略。 

宽和方可得众

曾国藩语录:概天下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点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予以包涵,也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尽管他可能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做人和交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曾国藩长于一般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因势利导,引其长而弃其短,主张以〃度〃容〃士〃,宽和得众,诚待天下,从而换得人才济济于一堂的大局面。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噪人吗?〃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诵。但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之一斑了。 

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 

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 

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 

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回,曾国藩双手把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捻军正很猖獗,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在令人〃喷饭〃之余,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第43节:第四章 曾国藩的牵手之智(6)     

清代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器量阔宏,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关于曾国藩的宽和大度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人都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有阅卷大臣的名望,索取刘的楷书,想事先认识他的字体,刘坚持不给。以后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在兴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负责合围,以草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入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以值得怕的呢!〃曾国藩看到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