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暴之迷-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的时候都要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并且一定让人好好地去体会“尼切沃”所包含
的意味。这一个简单的“尼切沃”也就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民族在强敌面前
从不屈服并且总能化险为夷。
自然环境对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性格的影响是长久而稳定的,像一位俄罗斯名
人所说:“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的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
全部的历史……它同时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的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的原因,
这一事实,就是地理的事实。”这一影响还在继续着。
二、战争压抑不了的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人的历史是多灾多难的,他们多次遭到异族的侵略:草原民族的骚扰,
蒙古鞑靼人的入侵与统治,拿破仑大军的攻入,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长驱直人。然而,俄罗斯人是骁勇善战的,俄
罗斯人的性格是刚烈、坚韧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强敌,无论多么残酷的战争都未能
使他们屈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领导人与德国法西斯政府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认为法西斯德国不会很快进攻苏联,因此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都缺乏近
期内同德国交战的准备。当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
苏联不宣而战,进行闪电式袭击时,苏联军队措手不及,战争第一天即遭到了重大
的损失。面对战争初期的严重创伤,苏联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在斯大林的坚强领
导下,同仇敌忾,痛歼入侵之敌,开始了长达4 年之久的伟大卫国战争。1941年9
月起,德军将列宁格勒围困了近900 天,城内严重缺粮,居民一天只限量供应200
克面包,耗子、蟑螂都成了食品,雨雪都成了饮用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几十万军民日夜奋战,顶住了德国军队来自天空的无数次轰炸和来自地面的无数次
进攻,始终没有让法西斯军队进入这座英雄的城市。
德国士兵在日记中写下:“列宁格勒是座地狱,早晨拼死前进20公尺,晚上俄
国人就把我们赶回来。每一天只有一件事能盼到,那就是死亡。”列宁格勒人在封
锁中度过了严冬,接受了最严峻的考验。他们顽强地战斗,一直坚持到1944年3 月
苏军全面反击,才彻底结束了艰苦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人就是以这种无所畏惧、
不屈不挠的气慨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不但没有使俄罗斯民族屈服,反而使刚烈、坚韧的民族性格得到了更好的
升华。阿·托尔斯泰的小说《俄罗斯性格》描写了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在前后方
的英雄行为,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颂扬了俄罗斯人特有的艰苦卓绝、刚毅不屈
的民族性格。书中写了一个坚韧顽强、乐观的坦克手及他的亲人。这个坦克手在前
线打了几年仗,战功卓著,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的坦克被击中,整个坦克起
火,他被烧得面目全非,最后经过整容,谁都认不出他来了,连他的声音都变了。
当给他拆绷带时,护士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然后就转过身去,不敢看他。战
士说,没什么,我这样也一样能活下去。但是战士想回家看看,他怕父母伤心,就
说他是他们儿子的战友,说他们的儿子一切都好,最后父母留他在家住一晚。第二
天他又见到了未婚妻卡佳,卡佳看到他时的样子使他决心当天就离开这里。回到部
队后,家里来了一封信,说你的战友来看过了,但是你的母亲觉得那就是你,哪怕
你变成那样子也没关系,我们只会为你感到骄傲。又过了两天,他的母亲和未婚妻
来部队看他,母亲说,你是我的骄傲;未婚妻说,我会一辈子跟着你的。作者在书
中写道:“你们看看这几个人,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俄罗斯性格;一个人看样子似乎
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一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在他身上就
会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伟大的力量就是人性的美。”阿·托尔斯泰把这种
“人性的美”称之为“俄罗斯性格”,是战争也压抑不了的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人注重纯洁、真诚的爱情,甚至在残酷的战争时期他们也没有忘记这种
美好的感情。1941年7 月15日,德国一支部队侵入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下午2 时
许,气势汹汹的侵略军占领了火车站。大批坦克、装甲车停在车站附近稍事休整,
坦克手从门得透不过气的“乌龟壳”中钻出来,各种车辆在路旁检修、加油,士兵
们卸下沉重的武器装备,三五成群地在树荫下用餐、休息。突然,车站旁响起了震
天动地的爆炸声。坦克的炮塔被炸得飞向空中。弹药车中弹后燃起熊熊大火,连锁
反应般地炸毁了四周的车辆和装备。地上躺满一具具德国鬼子的尸体,残兵败将嚎
叫着四处逃窜。德军指挥部闻讯大为震惊,情报人员很快搞清了事实真相,是苏军
一个炮兵连对德军发动了这次猛烈的火力突击,用刚刚装备的5 门火箭炮,一次齐
射可发射出80发火箭弹。这种火箭的正式型号为M -13,它的炮架上刻有一个俄文
字母K ,表明是由“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由于红军战士十分喜欢这种威力强
大的新式武器,因而用心爱姑娘的名字呢称它为“喀秋莎”。苏军的喀秋莎火箭发
射车可以说是突袭战的终极魔鬼武器,射程远,覆盖区域广,破坏力巨大,对软目
标的杀伤力更是可观,可是却拥有一个这么柔美的名字。在残酷的战争中,她总是
使战士们想起那首脍炙人口、浪漫的歌曲《喀秋莎》,想起心爱的姑娘:首脍炙人
口、浪漫的歌曲《喀秋莎》,想起心爱的姑娘: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对心爱姑娘的爱,心上人在远方的牵挂始终温暖着勇敢的
士兵们,激励着他们为祖国、为未来幸福生活而奋战。
三、柔弱与细腻:俄罗斯性格中的另一面
俄罗斯白银时代思想家索罗维约夫称俄罗斯历史具有“永恒的女性气质”。俄
罗斯民族性格中有着极大的柔韧性,有着“滴水穿石”、“润物细无声”的水性气
质。
俄罗斯民族的阴柔在俄罗斯民族的文学艺术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俄罗斯人非
常爱好艺术,其民族性格中有非常精细、精致的一面,有着一种艺术气质。俄罗斯
作为两个世纪的文学艺术超级大国,在语言文学艺术中大师辈出,不仅产生了许多
佳作,而且对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凝重的俄罗斯文化孕育出了像果戈理、普希金、
托尔斯泰、契河夫、高尔基和肖洛霍夫这样的文学巨匠,产生了柴科夫斯基这位盖
世无双的音乐天才,当今世界乐坛举办的柴科夫斯基音乐会,属于全球“奥林匹克”
级音乐会;10年来的市场经济浪潮没有发生果戈理所恐惧的画家普遍变成画匠的情
形,相反油画艺术依旧纯净;还有舞蹈艺术、影视艺术、话剧艺术和音乐……俄罗
斯芭蕾艺术作为世界性的艺术,水准是不言而喻的,世界著名芭蕾舞团有幸进入彼
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演出那是一份荣耀;在莫斯科的普希金造型艺术
博物馆中,非常奇特地保存了世界各国艺术珍品、逼真地复制了世界各国艺术珍品,
极富创意地创造了俄罗斯自身的艺术,甚至绵延不断的战火没能摧毁俄国装饰性或
实用性雕塑,反而不断铸造出专门纪念战争的艺术杰作,社会主义的建立既没有使
宗教艺术充分世俗化也没有使之消失,反而使东正教艺术不断生辉,照亮俄国人在
灰暗岁月中前行;连地铁车站也是宛如一座座地下艺术宫殿,华丽的吊灯、大理石
的墙面和地面,富丽堂皇,集建筑、艺术和浮雕之精华,使每一座地下车站犹如地
下艺术之宫,美不胜收,令人惊叹不已,其气魄之宏大、造型之华丽在世界上是少
见的。
俄罗斯的文学艺术为什么这么辉煌呢,和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不能说毫无关系。
俄罗斯有很多森林,又处在寒带,有漫长的冬季,这一切都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
思考,或者说是迫使他去做更多的思考,有很多揣摩自己内心、回味自己的时间,
更不用说森林和冬季还会带来一种很神秘的感受,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使得俄罗
斯民族比较爱幻想,也许这就是俄罗斯人艺术气质的形成氛围。俄罗斯文化艺术是
与俄罗斯之广大相适应的,它只能产生于一个具有辽阔视野的大国。
土地的广阔给了俄罗斯民族许多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弱点。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写道:“生活条件使俄罗斯人深信,应该
珍惜夏季天气晴朗的工作日,大俄罗斯人短暂的夏季会因反常和不测的坏天气而变
得更短。这使大俄罗斯农民不得不抢时间,抓紧工作,以便在短时间里做完许多事
情并在完工后离开田里。然而,到了秋季和冬季,却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这样俄罗
斯人就养成了习惯:在短时间里极富爆发力,干活儿快、麻利大自然培养了俄罗斯
人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玩命地工作、拼命地劳动,但也使他们不习惯持之以恒地、有
条不紊地劳动,一时的爆发有余,而长期的耐力不足。”
辽阔的大地给了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大地母亲的怀抱中,相信俄罗
斯母亲会帮助它、保护它,不会感到任何恐惧。然而正是巨大的空间、丰富的资源,
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和依赖性。生活在这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资源,俄罗斯人只要稍稍费点力气就可获得可观的果实,满足起码的生
活需要,而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可以随心所
欲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更何况寒冷冬天,到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黑夜漫漫、白
天短促,既不适宜、也无法进行户外劳作,人们宁可聚在室内酗酒、跳舞,发泄内
心的喜怒哀乐,也不会去为生存与寒冷拼搏。
俄罗斯国土上森林密布,营造了俄罗斯人世世代代生活的主要环境,这真是上
帝赐予俄罗斯人的礼物。木材、猎物及皮毛是手工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对俄
罗斯人日常生活也极其重要,猎物不仅可以充饥,它们的皮毛还可以御寒。森林还
是俄罗斯人逃避外敌最可靠的避难所,它代替了群山和城堡,身处森林中的人时刻
戒备着四处随时可能出现的猛兽,久而久之,俄罗斯人形成了警惕、多疑的性格。
俄罗斯在艳羡西方发达文明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对它们的警惕。欧洲大陆的风吹
草动,都能够牵动俄罗斯人敏感的神经。不管是法国、普鲁士还是东欧的小国,任
何国家只要有一丁点崛起和强大的苗头都会引起号称“欧洲宪兵”的俄罗斯的坚决
压制。俄罗斯人在做生意时,对外国人的戒备心理也较强,头脑里有许多让人难以
理解的想法。本来已经赚了钱的出口商品,起运时仍有许多人认为:外国人把俄罗
斯物产夺走了。在俄罗斯建立自由经济特区常常是纸上谈兵,他们生怕外国人把钱
赚走了。
四、注重实际的俄罗斯性格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使俄罗斯处于西方的包围之中,它只有走自己
的路,走自我强大的路,才能有效地防御西方的进攻,这使俄罗斯有将近半个世纪
处于与西方隔离和对立的状态中,俄罗斯本土文明更趋东方化。20世纪末,推崇
“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戈尔巴乔夫再次表现出了对西方的渴望,叶利钦则一
度把俄国政治思想中从未完全成功的“西方化”推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普京上台后,
也多次强调斯拉夫文明与欧洲文明同根同源,表示融人西方是俄罗斯的历史选择。
普京的助手亚斯特任布斯甚至宣称:“俄罗斯哲学界和政治界理解的欧亚主义,没
有给俄罗斯带来任何好处。只有选择欧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