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江湖300年 >

第2章

江湖300年-第2章

小说: 江湖300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光十五年,郭永泰赴福建厦门探望其叔,闲暇时出游,偶憩民家。见其盖米瓮上有旧书一本,封面署《金台山实录》,并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图章。知系郑成功遗物,问所由来,渔民称其父生时业渔,善泅水,于海底得一铁匣,内藏金珠数件,小玉印一方,旧书一本。永泰以百钱购得《金台山实录》,又以白银十两赎回。道光二十八年,郭永泰从厦门回到四川,在四川永宁开荩忠山,参加会盟者有四千多人,所传各令并汉留组织之秘籍,即名曰《海底》,又名《金不换》。

人们对于哥老会秘籍《海底》有着不同的解读。

胡珠生在《天地会起源初探》中提出:洪门秘书向称“海底”,四川郭永泰开荩忠山时,其海底原本系道光十五年得自福建厦门渔家,相传为郑成功遗物——《金台山实录》,书面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又说:刘师亮在《汉留史》中提到,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在台湾开金台山,命陈近南往四川雅州,于康熙九年开荩忠山。可以大致断定它(指天地会——引者)起源于清初郑成功经营的福建、台湾,再由福建、台湾而转入广东、四川。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5)

朱琳在《洪门志》中写道: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守台湾,推进“汉留”组织,开山立堂,定名为“金台山”、“明伦堂”。并遣派部将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向中原发展,化装至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连山的少林寺,投方丈智通。该寺有僧128人,均精娴武艺。嗣有郑君达(郑成功之侄)素怀大志,随父郑丹书在粤经商。父死,闻叔郑成功有部将蔡德忠等隐居少林寺,遂偕妻郭秀英,妹郑玉兰,及子道德、道芳,相投依附,共图义举。康熙十一年,西鲁国王寇边,清兵征讨,屡受重创。清廷惊惧惶急,悬榜招贤。少林寺僧郑君达与众商议,前往投效,以图“反清复明”。

下面便接续少林寺僧帮助清廷打败西鲁,反被残害的故事。

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陈近南等人在“红花亭”聚会,一同结义,建立天地会,并称陈近南“原名陈永华”。戴魏光撰写的《洪门史》,并未完全依据会内秘籍,而是使用了魏源的《圣武记》、《清史列传》等史籍。但史籍中并无天地会的记载,他便用推想的方法对史籍加以附会。如:《圣武记》中提到“成功既有台湾,与所据金厦二岛相犄角,又礼处士陈永华为谋主”等语,遂附会为:“成功励精图治,宵旰勤劳,不惜礼贤下士,罗致豪杰;以备他日作战之需。洪门基本干部之养成,亦必于此时。”又见《清史列传》之《郑芝龙传》提到康熙二十二年清将施琅进兵台湾,郑克塽、刘国轩等迎降,上交“延平王金印”及“招讨大将军金印”等,遂附会:“当(郑克塽)出降之时,将领被斩者七十余人,官员被斩者三百余人,士兵被斩者一千余人。郑成功部属于痛恨之余,遂相率加入秘密会党以图报复。”故得出结论说:故洪门萌芽于成功入台之前,培养于成功入台以后。

笔者则认为,《海底》中的《金台山实录》乃是会内之人所编造,因为郑克塽并非自杀身亡而是投降了清朝,他在降清时,上交了全部文书、档案,清廷并未发现郑氏政权与天地会有关的内容。哥老会并非郑成功所创立,而是由四川的啯噜演化而成。

3。青帮:胡编乱造的《通漕》

青帮的缘起也被帮会中人弄得混乱不堪,他们编造的《通漕》,大肆宣扬青帮源远流长,有着光荣历史,以抬高青帮的身价和扩大其社会影响。为此,他们称青帮系来自佛教禅宗的临济宗,并且把青帮的起源提早到明代,为青帮编造出所谓“前三祖”和“后三祖”的神话故事。前三祖包括:金祖碧峰,是明朝永乐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金纯,后来出家,修道于山西五台山之紫霞洞;罗祖即罗清,是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青帮秘籍还为他编造了一个神话故事:

明天启三年,“北国造反”,朝中无人能敌,魏忠贤因遭罗清弹劾,故意举荐罗清前往征讨,欲借北国之力除掉罗清。罗清率领二十万兵马来到北国边界,北国兵将见明朝兵多将广,遂不战而退。罗清得胜回朝,魏忠贤又诬陷罗清私通敌国,天启皇帝遂喝令将罗清打入天牢。万历年间,复有吐蕃使臣来京,献上《石函天书》一部,声言明廷如有人能识天书之文字,并以同样文字作一复书则罢,否则要求明朝向其称臣纳贡。万历皇帝只好从天牢中请出罗清。罗清不仅将天书朗读,并以天书中文字作答。吐蕃使臣回报国主,从此不敢轻视天朝。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6)

陆祖名陆逵,曾任明江右镇总兵,明亡后隐居于茅山,因仰慕罗祖为人,前往五台山求道。但连访三次未遇,最后因应了“红雪齐腰,芦芽穿膝”之前兆,始被罗清收为弟子。

青帮又有所谓“后三祖”,包括:翁祖本姓朱,明朝宗室,即朱三太子化名,因国变逃亡,奔走江湖,阴结义士,图谋光复;钱祖本姓刘名经;潘祖本姓黄名明月。三人同拜陆祖为师。三位祖师为了发展组织,受陆祖秘言,下山引领漕运行帮,广收义士,至乾隆时,帮务大兴,粮船水手、纤夫俱为帮内之人。以上便是青帮秘籍《通漕》里有关青帮缘起的记载。

对于《通漕》中的内容,人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读。

史家李文治先生在《清代漕运》一书中,依据乾隆三十三年(1768)闽浙总督崔应阶奏折,对青帮内部传说进行解读。崔应阶奏称:杭州府北新关外拱宸桥地方,向为粮船停泊之所。明季有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人潘姓,三人流寓杭州,共兴罗教,即于该地各建一庵,供奉佛像,吃素念经。于是有钱庵、翁庵、潘庵三名。李先生据此提出:“清门的创始人为钱坚、翁岩和潘清,称清门三祖。”据陈国屏《清门考源》记载:钱是江苏武进人,翁是常熟人,潘是杭州人。《考源》所记三人籍贯与崔应阶等奏折不同,又谓三人为异姓手足,同隶天地会,后来以部分天地会会员及部分罗教徒为基础,组织清门教。至清门教之内容,《考源》一书记述极为详尽,可补崔应阶等奏折之不足。

清末民初,三大帮会呈现合流趋势,于是,一些帮会中人又把青帮的起源与天地会联系起来。陈国屏说:清门之翁祖、钱祖,原为天地会会员,潘祖亦因翁、钱之故而加入天地会,其后,三祖即以一部分天地会会员,一部分旧罗祖教徒为基础,另行组织一安清道友会。飞烈在《洪门搜秘志》一书里更提出:清廷对洪门中人不断监视仇杀,株连被害甚众,致使洪门志士活动维艰,遂又推广组织,另立社团,而以翁、钱、潘三人组织安清帮,协助清军运粮。表面上似辅助清廷,实则为洪门之间谍耳。后来,此说不仅被帮会中作者所认同,而且也被一些学者所采用。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也曾提出:“哥老会既出现之后,乃又有潘庆者,窃其余绪,以组织潘门,或曰潘家,又曰庆帮(俗讹作青帮)。其分立之原因,盖由潘庆为贩卖私盐之魁,哥老会之徒,皆湘勇,则又为捕贩卖私盐者也,势成反对,故别立旗帜。然湘勇之捕盐枭也其名,而暗通也其实,故虽有反对之名,而无其实。且其源流本出洪门。”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先生也说:青帮是一个大姓潘氏兄弟窃洪门之绪余而组织的,叫做潘门或潘家,别称安庆帮,因为安庆的道友会是发源地或说庆帮,遂讹为青帮。李文治先生也说:关于潘清等融合罗教、天地会创立清门教之目的,据《清门考源》谓在反清,借教为号召,以避世人耳目,考此说颇近事实。

马西沙和程歗两位学者对青帮的起源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青帮形成于同治年间,由信奉罗教的漕运水手行帮演化而来,否定了青帮始于明代之说。

二 起源真相

1。天地会:乾隆年间洪二和尚倡立

依据档案、官书及田野考察可知,天地会乃乾隆二十六年(1761)福建漳浦高溪(今属云霄县)观音亭的僧人万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创立。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7)

档案史料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一月,平和、漳浦二县拿获天地会陈彪、僧人行义二犯,解省经闽浙总督福康安,会同福建巡抚徐嗣曾严加审讯。据行义(提喜之子,俗名郑继)、陈彪(提喜嫡传弟子)供称:提喜实系(乾隆)四十四年三月身故,已经烧化,骨殖捡入瓦罐,葬漳浦仙峰岩。罐上有瓦狮子一个,当即暗为存记,即饬汀漳龙道德明额亲赴该处查起瓦罐骨殖解省。经查看,罐面果有半破瓦狮,并令行义滴血验试无异,是提喜之久经病故,似无疑义。但是,对于天地会是否为提喜所创立,则未能得到确供。后来福康安调任两广总督,伍拉纳接任闽浙总督,鉴于当时乾隆皇帝追查天地会根源之事甚急,而福建又是天地会的案发地点,新任总督伍拉纳自然感到压力甚大。幸好当时行义和陈彪仍被押在省监,伍拉纳便再次会同徐嗣曾“检阅全卷,悉心查核”,并对陈彪、行义进行审讯。最后查明:天地会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号洪二和尚。又说: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倡立天地会,并且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起便在高溪观音庙传布天地会。至此,清廷对天地会根源的查办基本结案,认定天地会是洪二和尚万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所创立。

嘉庆年间大量档案记载为伍拉纳、徐嗣曾的说法提供了佐证。嘉庆年间福建巡抚汪志伊根据当时处理的大量天地会案件,在《敬陈治化漳泉风俗疏》中确认了这个说法:“闽省天地会起于乾隆二十六年。”“漳浦县僧提喜首先倡立,暗中指使,谋为不轨。”嘉庆十一年,三点会首领周达宾在供认改天地会为三点会的原因时说:“天地会查拿严紧,因此会系洪二和尚起立,洪字偏旁三点,即改名三点会。”在众多的天地会案件中,均记载天地会在结盟拜会时多供奉“洪二和尚万提喜”的牌位,无论档案还是天地会《会簿》中,从来没有发现供奉过郑成功或“万五道宗”牌位的记载。这说明天地会的真正创始人乃是万提喜而非郑成功或“万五道宗”。仅在嘉庆年间江西省的天地会案件中,结拜时供奉“洪二和尚万提喜”牌位者就有如下一些:嘉庆二十三年龙泉县黄凤三案,嘉庆二十五年南赣县邱胜恩案,道光二年大庾县张正元案,道光三年赣县余隆发案,道光三年万安县唐兴通案,道光三年赣县范恩仔案,道光三年南康县蓝世兴案,道光八年兴国县王传告案,道光十年上犹县陈沅祥案等。道光二年九月,江西南康县人吴潮文等在传会花帖结尾处写有“洪英年立”字样,破案后吴潮文供称“洪英”系“取洪二和尚英雄之意”。

(1)田野考察和口碑资料

1988年,笔者曾与几位学者前往福建云霄实地考察,见到了提喜当年传会的高溪观音亭及洪门秘籍中提到的高溪庙即灵王庙(在上高溪村,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咸丰四年重修),并考察了清档中记载的仙峰岩提喜骨殖葬地。其后,该县方道金、方群达两位先生,对有关天地会的遗迹、民间传说及有关文物,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到了高塘村郑家后裔的第22代传人郑自成老人。

据郑自成称,高塘郑家有两支,一支是该村原来的郑家,另一支即他本人这一家,系明永乐年间由南安石井迁来。郑自成一支在高塘村有20余户。并称祖上相传:郑家第十一世祖生有三子,长子郑茂夭折,次子便是“和尚仔开”,三子郑答于乾隆三十三年移居台湾。和尚仔开最初在本村寅钱寺为僧,后来才到高溪村观音亭为僧(当地称供佛教神祇者,大者称寺,小者称岩或亭)。相传“和尚仔开”企图当皇帝,结了什么会(族中传说不知是天地会)。后来造反,连累了亲族。和尚仔开当年住过的房子地基尚存,但村中无人敢在此建房,否则会遭到不幸,故此地迄今仍只能养猪。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8)

其后,我们考察了高溪观音亭所藏提喜塑像(根据回忆复制)。当地文史工作者邀请到当年曾在高溪观音亭为僧的广东潮州人李阿星,及船场村(与高溪村相邻)的几位老人,向他们了解有关提喜塑像一事。据几位老人说,该塑像是1978年或1979年根据村中老人回忆所复原。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为了破除迷信而将该庙改为幼儿园,庙中神像俱被抛弃。1978年前后,村中老人见本县各地皆在修庙,认为观音亭本是村中古庙,应该恢复。但庙中所供神像早已不存,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