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 >

第36章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36章

小说: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的是,沙皇政府选择了等死。

山雨欲来风满楼

英国的威尔逊将军在那段时间访问了俄国,他向国内报告说:“无论是军官、商人、妇女,每个人都想着弄死他们。”这个“他们”,指的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

俄国的民主社会党人克伦斯基,面对俄国杜马谈及废止沙皇时说:“如果其他办法行不通,就应该用恐怖主义的方法。”杜马成员一起欢呼,并答应为他提供庇护。报纸在报道他的讲话时做了删节,但他的言论很快就传遍了首都,大家为他高声喝彩。到了这个时候,俄国革命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917年2月23日,杜马主席在结束了跟沙皇的会晤之后说,他认为他们俩之间没有再进行沟通的必要,革命马上就要来了。尼古拉二世躲了起来,不做回应。民政机关判断一场起义即将爆发,已经开始给警察派发机关枪。

沙皇尼古拉二世这时候既疲倦又孤独,不愿听任何人的意见。他很可能意识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听天由命了。整个冬天,他都住在圣彼得堡附近的皇村。除了皇后之外,所有接近他的人都乞求他任命一个新内阁,但是他没有行动。

对沙皇有影响力的皇后,劝他采取残忍的手段。当他离开皇宫去军队总部的时候,皇后给他写信说:“你要坚强,俄国人民需要你坚强,每次遇到困难,你总表现出爱和宽容,现在你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力量,这其实也是他们正在要求的。最近,许多人告诉我,俄国需要皮鞭。”但是,沙皇对皇后的诉求也无动于衷,接近他的人都说他变得疏远、超然,对现实漠不关心,总是耐心地听别人不断重复的诉求,神情茫然地微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拉斯普京死后,皇帝和皇后都信任大臣普罗托波夫。他是一个典型的笨蛋,之所以得到信任,是因为他会操办降神会,帮助皇后跟已故的拉斯普京取得联系。他把操办降神会看得比自己内阁大臣的职责、比向城市提供给养还重要。

1917年3月7日,尼古拉二世突然宣布第二天要去杜马,并且声明要任命一个新内阁。这一举动使有理智的政府官员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到了晚上,沙皇又宣布必须立刻去军队总部,不去杜马了,把早上说出的话收回了。

几个小时之内,沙皇离开了首都。离开的原因,据人分析有这么几种:第一,可能由于他媳妇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德拉皇后认为,如果尼古拉顺从杜马的意愿,那他就是一个软弱的笨蛋。第二,也可能他是为躲避皇后的不断骚扰。这时候,东线的战事处在休眠期,他去军队总部其实无事可做,也许就是喝喝小酒、跳跳舞,就干这个。

结果沙皇一走,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

皇帝进不了首都

其实,在沙皇走的前一天,街上的示威游行已变成了骚乱和抢劫。

哥萨克骑兵被派到街上恢复秩序,沙皇习惯派骑兵控制不守规矩的群众。这次派去的骑兵都是年轻的新兵,军训只完成了一半,他们的兄长即使没有战死,也是滞留在东线战场上。这些哥萨克士兵没有像往常那样拿鞭子抽打人群,而是加入妇女组成的人群中,向她们表示不会有危险。

到了星期五,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骚乱更加严重。一些在首都活动的极左组织领导人,在遭受了几年的残忍镇压后,此时胆子大了,呼吁进行大罢工。到星期六,抗议人群和哥萨克士兵都出动了。哥萨克士兵接到命令,向抗议人群开火,但是他们把枪口对准了警察。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具有震动性的历史时刻,哥萨克士兵对沙皇体制的忠诚结束了。

俄国内阁处在极端的惶恐之中,内阁成员们给沙皇发电报请求辞职,并且要求沙皇返回圣彼得堡,组织新政府。结果沙皇回了一封跟这事儿风马牛不相及的电报,搞笑到什么程度呢?沙皇说:“在此与德国和奥地利开战的困难时期,我命令发生在首都的骚乱明天结束。”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这时候,沙皇还认为自己一言九鼎,命令“骚乱结束”。到了“明天”,也就是星期日,沙皇给他新任的首相一份圣旨,要求解散杜马。首相把沙皇的圣旨交给了议员们,议员们立刻投票,表示不予理睬,议员们实际上成了革命者。

到了星期一,好几万士兵加入抗议活动当中,很多士兵开了小差,还有的士兵跟平民一起发动了骚乱。首都的武器库受到攻击,武器遭到了抢掠,数千支步枪流散到城市四处,流入革命者手中。秘密警察的法院和办公室被焚毁,监狱被攻破,犯人获得了自由,有的逃跑,有的加入了革命阵营。

3月13日,沙皇终于离开军队总部,乘火车返回圣彼得堡,路程长达800公里。他的速度很慢,原因是给开往前线的部队和军需品让路,这个举动本意善良,实则愚蠢。沙皇离首都越近,发现混乱越严重,前方报告说暴力事件频发,不能继续前进。

皇帝的专列在离首都还很远的地方被迫停了下来,停在一个乡下小镇。皇帝居然进不了自己的首都,与随行人员躲在一个小火车站里。

退位的闹剧

这时候,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包括沙皇的叔叔尼古拉大公——给沙皇发来电报,要求他交出皇位。

沙皇对这一切安之若素,已经麻木了。点儿背不能怪社会,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他现在只关心老婆孩子的安危,而他们此时已经变成了囚犯。驻守在圣彼得堡皇村的四万禁卫军也起义了,沙皇的五个孩子这时都得了麻疹,这种病在1917年可不是一个小病。皇后亚历山德拉无法与沙皇取得联系,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很快,她恢复了理智,把全部精力投入照顾女儿们和12岁的儿子身上,安排饭食,让两个仍然效忠的哥萨克士兵住在温暖的地下室。与革命前的疯狂不同,皇后此时展现出平和的力量,可惜为时已晚,她只能努力帮助家庭度过最后的时光。

到3月15日,俄国出现了两个政府:一个是杜马推出的政府,由36岁的司法部长克伦斯基担任领导;另一个是效忠布尔什维克,由士兵和工人代表组成的苏维埃政府。这两个政府竟然在同一栋建筑中运作,尽管是竞争关系,但两个政府有一个共识——沙皇必须退位。

沙皇的内阁成员并没有与杜马作对,而是可怜兮兮地要求被逮捕,以确保生命安全。几个来自圣彼得堡的代表前去会见尼古拉二世。一开始,沙皇同意在退位诏书上签字,后来又反悔了。代表们要求他把皇位传给儿子,尼古拉二世坚决不同意。他知道儿子有血友病,可能活不了几年,到时候,陌生人就会来接掌皇位。

最后,沙皇决定把位子传给弟弟。这位御弟是罗曼诺夫家族公认的败家子,他曾与一个离过两次婚、育有一子的平民妇女结婚。御弟听说自己要继任沙皇,第一个反应是退位,他怕成为革命的牺牲品。接着,他又声称有意在未来恢复皇位,条件是必须有一个民选的议会。简直是闹笑话,哪有这种好事儿。

至此,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结束了。

用专列送回列宁

罗曼诺夫王朝虽然结束了,但杜马的临时政府宣布将大战进行到底,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前任沙皇尼古拉二世这时表现得极为大度,表示毫无保留地支持临时政府,他在给军队的告别书中说:“无论是谁,如果他现在梦想和平,或者乞求获得和平,他就是祖国的叛徒。”

世界各国很快知道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崩溃的消息,伦敦和巴黎都非常高兴,美国政府里那些渴望参战的人同样也非常高兴。英国、法国一开始就感到与独裁的帝俄建立同盟令人尴尬,因为英法希望把这场战争定义成民主和独裁之间的斗争,跟俄国同盟,使得解释这场战争的性质变得非常复杂。现在,俄国显然将要变成一个民主国家,而且比原先的沙俄更愿意参加大战,协约国内部变得更纯洁了。

俄国国内,有些人认为帝制的终结是场悲剧,但更多的人欢呼雀跃。事情发展得太快了,这是奇迹中的奇迹!一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欢乐和焦虑使我无法工作,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这是新俄国的黎明,真是令人快活!……警察被抓起来了,他们的武器被没收。上帝,请让世界永远如此!”

但是,没有人想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用自己的专列,把流亡在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送回了俄国。列宁回国后,立刻着手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

布列斯特和约

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掌权之后,立即向协约国提出了一个和平建议。在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俄国便与德国单独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布列斯特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

这么苛刻的条件,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内部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尽快签订和约,斯大林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委员则反对签订和约,主张继续进行世界大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也不和。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有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有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人数最少,只有15人。

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关于对德签约的问题,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获得通过。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不出意料,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以6:7的票数被否决。随后,中央委员会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接到通知后没有立即停止进攻,而是于2月23日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苏俄中央委员会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列宁力排众议,但大多数委员仍然不赞成他的主张。

郁闷的列宁最后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表示无所谓。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苏俄须割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共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德国,赔款60亿马克。苏俄付出丧权辱国的巨大代价,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保住了自己的政权。

几个月后,德国在西线战败,于1918年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02。 奥斯曼帝国的崩溃

想杀就杀,杀得疯狂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沦亡,许多人归咎于经济的崩溃。实际上,造成这种结局的是统治者本身。

奥斯曼帝国后期的历任统治者,都是半疯或者半傻。为什么呢?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害怕王位被王朝内部的阴谋者篡夺,因而有一个骇人听闻的习俗,他们建起了一栋没有窗户的建筑,称为“囚笼”。苏丹的后裔从少年起就被禁闭在其中,直到死去或者被杀死。他们中只能有一个人活着出来,这个人在没有学过任何知识的情况下,便被推上苏丹的王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几个世纪以来,一些极度无知和无能的人统治着庞大的土耳其帝国。他们中许多人曾被禁闭数十年,然而,一旦被释放,他们在死之前就能自由自在地做任何想做的事儿,无论多邪恶都能做。当然,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杀人,新君主的兄弟们会被杀得一个不剩,包括成年人、少年和婴儿。他们杀人可以用任何借口,或者根本不需要借口,想杀就杀,杀得疯狂。

从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到一战爆发的三个半世纪里,只有一位苏丹展示出了奥斯曼帝国君主应有的力量,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