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望书-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蒙两大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损耗浪费严重,仅宁夏灌区年引黄河水量最高时达90亿立方米。据统计,全国农田亩均灌溉用水479立方米,而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方,亩均引黄超过1100立方米。黄河下游告急,河套地区漫灌农业与抢水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最大的可能只能是“调水种粮”——若用调来的长江水来扩大高耗水、低收益的产业,无助于西北地区的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从长江调水,能解决西北河西走廊,仍至新疆的缺水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上,介绍了西北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河西走廊等许多地区缺水的情况后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用巨大,一是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水资源保障,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二是可遏制西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贡献。(《中国水利》2006年11期)
西北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缺水和生态问题,都能靠南水北调、靠黄河水来解决?——想象力从来都不缺乏。如何把黄河水调到河西走廊西部,调到新疆几个缺水地区?是不是还要再进行“东水西调”工程?
黄河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河西走廊年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景泰二期,从黄河提水至景泰灌区后,再调住石羊河流域的民勤绿洲。就因调水成本及渗漏等,难以为继。有专家提出,除非万不得已,不宜再从黄河向其他流域长距离调水,盲目增加用水量,扩大灌溉面积。
——引长江之水,能解决黄河下游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中游干流蜿蜒在晋陕大峡谷中,山高谷深,引水量不大。南水西线工程,计划从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上游来水通过岷江支流达曲,引流到黄河上游贾曲再汇入黄河干流。从贾曲入黄河处至内蒙古河口镇已有2700多公里,到下游的河南花园口更有4000公里之遥。而到下游后,还有河南、山东大灌区在等着引水。而这一地区,有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两大工程,无论如何,都要比从长江上游调水要合理得多。
用不着多大的学问和专业知识,数千公里长距离输送农业灌溉用水显然是不可行的。
七、西线工程:经济效益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中国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任意“糟钱”的程度,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工程应该终结,不管以什么名义。
且不说西线工程的巨大难题——西北高原漫长的封冻期和封冻带,南北气候冷暖的差异。工程规模和造价、调水成本、运行费用及环境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软肋”,其中以西线工程为最。从长江上游调水,经济指标是工程是否合理科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是工程总投资将达3000—4000亿(实际将大大超过),而且均需中央政府投资,是现阶段国家承受能力必须考虑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采用电力梯级提水的方案投资较少,但每年运行费用高;自流方案需建多座高坝,工程量大造价高,国家投资也大得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线路走向和大坝、渠道、隧洞、渡槽规划,虽然未最后确定,但倾向性意见比较集中,即分三期开发,分步调水。先把雅砻江的水调入黄河,再把通天河、大渡河的水调到雅砻江,利用雅砻江上修建的调水工程,调水至黄河。根据分步调水的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又为三期。按2000年一季度的价格水平,初步估算静态投资一期约470亿元,二期约640亿元,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引黄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超过3040亿元。如果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最后投资可能大大突破,甚至达到4000—5000亿元。
西线工程所经之处,山高谷深坡陡,远离城市,交通条件极差。即使一期首先建设从雅砻江引水到黄河的工程,还得在各大坝、引水明渠和超长隧洞建设中,预留可供二、三期工程再引水140亿立方米的空间。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470亿静态投资根本不够。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与实际可引水量相比很不对称。
二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干流,难以建立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机制。黄河引水中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目前每吨只有几分钱的水资源费也常常收不上来。黄河中游污染加重,低于劣五类水质的河段增加。每年二三月份三门峡水库中常出现劣五类水,呈灰黑色,丧失了地表水的使用价值。开源难,而节流治污亦不易,用长江水来“稀释”更是不可取的。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则不同,基本上都规划把长江水引入水库,以供城市和工业用水。如东线二期的终点是天津的北大港水库和威海的米山水库。这几个水库都是天津等大中城市的水源供应地。天津市提出,如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达不到城市用水的标准,将拒绝接受引水,目前海水淡化,达到纯净水标准的清洁水,每吨成本也只有6元。南水北调中线水质较好,北京市计划2008年把城市水价上调至每吨5~6元,以便与引黄的水价“接轨”,南水北调只占北京城市总用水量的一小部份,水价全面提高后,还可用大量“低成本”水的价差补贴南水北调工程。因此,在建设中除国家投入外,还可使用银行贷款,工程建成后,可通过向城市供水来还贷。黄河万家寨工程也有用发电收益来补贴引水费用的机制。这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都不具备,无法通过收取水资源费、提高水价来还贷。工程及今后的运行费用,均需国家投资财政支出,即使工程建成,国家将背上难以解脱的包袱。
至于一些人所提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增加黄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的所谓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增加黄河水量,同时也减少了长江和金沙江等电站的发电量。
从长江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调水,总的来说有一定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总是相对的,需要比较才能做出合理与正确的判断。调水成本是需要我们始终关注和计算的。
——真理原来这样简单。
在北京的一次有关国家软科学选题有关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应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作为国家软科学评委会委员,我当即表示不同意见。一位专家说,有十几个院士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求尽快启动西线工程。
我说,有些简单的计算,根本无须院士这样高深渊博的学问。
我在会上简单地计算出西线调水成本,不对称投资和比较效益。使那位积极建议把西线工程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的专家无话可说。
我是这样计算的:
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3040亿元(实际可能大大超出),工程使用寿命为45年计算,每年实际花费为67。5亿元。即使四十多年后调水工程仍能使用,其维修成本也很大。
经济学投资回报通常按银行利率计算,以5%计一年为150亿元。
这二项相加年调水实际费用为217。5亿元。
这还不包括调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成本,一年至少需要五六亿元。
长江源区存在年际降雨不均的变化,如果考虑到长途调水中水资源的消耗与损失,很可能达不到正常的调水量。即使工程运行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不计运行管理维修费用,年调水170亿吨,每立方米调来长江水到汇入黄河处成本为1。28元。黄河水流到千公里外的宁夏、内蒙河套引黄灌区,加上损耗,每立方水成本达到1。5元。若加上提水等费用,实际吨水成本超过2元。
这样高的水价,你种小麦用得起吗?
根据黄河山东水资源保护局的材料,引黄灌溉单方水效益平均约0。6元,城镇和工业引黄单方水净效益0。6~2元,平均不到1元。西北地区引黄水效益应低于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水北调西线规划》预计,向黄河干流补水,向两岸和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供水,“单方经济效益6元,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显然大大高估,是不准确的。高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立项。
目前,宁夏、内蒙引黄灌区,一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灌排设备陈旧落后,水渠渗漏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大量漫灌现象,节水潜力巨大。
黄河流域8000万亩水浇地,如果有一半使用节水技术,一年就可节水36—56亿立方米。在节水措施尚未落实,集约型农业建立之前,一年耗费数百亿元大量调水,不如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政府买技术和设施的办法,“补贴”给农业和农民,把西北农业现代化大大推进一步。
八、再说引黄灌溉
有些存在的难题,可以提醒我们这一群迷失的人。宏伟的壮举背后,是否有举步维艰的困窘?
也曾风起云涌,也曾沧海桑田。西北调水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目标宏大,超出了自然条件承受能力,并由于初期论证不严谨,使工程建成后效益低下。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早已正式通水的甘肃省南阳灌溉工程项目区,时过初春,触目依然是满坡旱地,当地村民说,这里吃水依然十分困难。西北干旱省份多个调水工程完成后发现,由于前期论证不严谨、后期地方配套不足、开发模式落后等因素,有的项目屡屡出现工程效益发挥有限、后期调整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财政包袱。
为了让黄河水润泽更多缺水的群众,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在宁夏境内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电力扬黄工程。现在每年提水6亿多立方米,总装机43万千瓦,实际灌溉面积近140万亩。这些工程覆盖区多半属干旱荒漠地带,降雨量只有二三百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
西海固是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不少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数万缺水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扬黄灌区,建设新的家园。首先要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旱地改成了水浇地,主要用来种粮食。这些地方农民浇地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种一季庄稼要灌4到7次水,亩均用水量多达六七百立方米以上,单方水产粮还不足1公斤。
此外,引水线路长,引水成本高。泵站、渠口闸门、干渠水量计量,每一顶都要管理人员,平均泵站30多人。增加了运营成本。固海扬黄工程与原先设计规划相去很远,年引水3。25亿立方米,却只灌溉了60万亩农田。1997年盐定环扬黄工程主体工程建成,把黄河水引至盐池、定边、环县一些灌区,提取的黄河水90%以上都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流进了农田,工程每年收取的水费还不够扬水耗电用的电费。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宁夏每年给予扬黄工程的各类补贴资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困难,“一项扬黄工程,一个吞钱的黑洞”。
焦点集中在水价上。
国家对这些工程的投入都是不计成本的。甘肃景泰川电力提水工程农业灌溉用水每立方0。21-0。24元,宁夏固海扬黄工程农业灌溉用水0。1元左右。还有一些调价空间,但有限,如果不改变粮食生产的方式。固海扬黄灌区的农民算了笔用水账和生产账。以最高产的麦套玉米为例,正常年景每亩地需灌水800多立方米,亩均纯收入400~500元。如果每立水价上调到0。25元的话,每亩仅水费就要增加成本200多元,种粮还有多少收益?
美国芝加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期货市场,主要依托五大湖周边及伊利诺州产粮区。我从芝加哥驱车前住伊利诺州的首府春田,窗外是一望无际秋天的原野。当地气候与农业生产条件极好,风调雨顺,种粮基本上靠天,不用引水灌溉,即是丰收年景,再加上现代化的规模农业,产粮效益高、成本低。其玉米等大量出口到中国。
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成本始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几千年来简单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值得商榷,尤其是当粮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时。
国内的粮价受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已经没有太多上调的空间。
统筹考虑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水资源;打破行业、部门与地区界限,科学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考虑地表与地下、上游与下游、干流与支流;在黄河全流域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结合生物技术和农业工业化进程,减少农业的用水量;发展节水工业,采用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沿黄城市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现代水务机制。这应该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