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诗经解读 >

第29章

诗经解读-第29章

小说: 诗经解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有客来而无好酒菜,主人甚至满怀自责,深感不安。刘长卿有首《酬李穆见寄》,诗歌这样写到:“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对于女婿李穆的千里迢迢,孤舟相访,作岳父的刘长卿倍受感动,他急忙打扫庭院,大开柴门,准备迎接远客,可是青苔黄叶,家境贫寒,无酒无菜,又让诗人深感愧疚,多少有点“来得好客无好酒”的歉意。

在初民社会,能够用鱼酒招待客人的基本为贵族官吏。现实中的贫苦人们无力享有这种物质财富。他们设宴招待宾客,虽然粗茶淡饭,极为寒酸,但却也是情意浓浓,不乏宾客的谢意与感激。可见,鱼酒仅仅是待客的工具,一种情意的承载者,既不是唯一待客方式,也不是最终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人们借助酒来完成情绪的宣导,指向隔了一层的情深厚意、意趣追求、精神境界。

杜甫待客更具诗情画意,《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杜甫一生穷愁潦倒,家境清贫,但是朋友来了,却倾已所有,盛情招待。洒扫庭院,大开柴门,恭候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远离街市只有简单菜肴,无钱买好酒只有家酿陈酒。宾主欢饮,兴会淋漓。酒酣耳热,醉意朦胧之时,诗人竟然隔墙高喊,邀邻共饮。舒心畅达的笑意,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才是待客的乐趣。

美酒佳肴,粗茶淡饭,皆为幻像,真诚尊敬才为其真。

【国学故事】

金龟换酒: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一次从蜀地来到京师长安,住到一家店铺里,秘书监贺知章久闻李白的诗名,得知他来到京师,便立即前往拜访。刚一见面,贺知章就称赞李白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并索求李白的诗文来拜读。李白见其态度恳切,当即就取出《蜀道难》一诗送给他。贺知章读完,赞声不绝,认为李白是从天上谪到人间的仙人,就称之为“谪仙”,深有相见恨晚之感。随之又解下腰间所佩的金龟,换酒来和李白喝,直到大醉方停杯。此后,贺知章每日约见李白,又到处颂扬他,李白从此名声大震。

【文化常识】

古代酒的度数:古代的酒大都不是烈性的,一般是黍子或高梁煮烂后加上酒母酿制而成。成酒的时间很短,酒味薄,很少有“老窖”、“陈酿”。烈性的烧酒出现得很晚。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一饮十八碗,都还是薄酒,所以不会醉。酒的浓度程度不同其名称也各异。酿造一宿即成的叫醴(lǐ),其味甜。经过多次酿制的叫酎(zhòu)。酎要比醴度数高。最烈的酒叫醇(chún)。酿好的酒要过滤,叫醅(pēi),或叫漉(lù)。一经过滤,酒就清了,过滤的叫清酒,否则是浊酒。

【相关阅读】

李白《将进酒》;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2、《鱼丽》:至诚则金石为开

【原文】

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1)。君子有酒,旨且多(2)。

鱼丽于罶,鲂鳢(3)。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4)。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5)。物其旨矣,维其偕矣(6)。物其有矣,维其时矣(7)。

【注释】

① 丽:同“罹”(lí),遭遇,落入。罶(liǔ):竹制的捕鱼工具。鲿(cháng):鱼名。鲨:鱼名。

② 旨:美。多:指应有尽有。

③ 鲂(fáng):鱼名。鳢(lǐ):鱼名。

④ 鰋 (yàn):鱼名。

⑤ 维其:因为如此。嘉:善。

⑥ 偕:指品种齐全。

⑦ 时:适时。

【经典原意】

鱼儿落入鱼篓中,有鲿鱼啊有小鲨。君子有酒,又甜美又富足。

鱼儿落入鱼篓中,有鲂鱼啊有鳢鱼。君子有酒,又丰足又甘醇。

鱼儿落入鱼篓中,有鰋鱼啊有鲤鱼。君子有酒,有甘甜又富有。

物产种类繁多。样样都那么美好。多么美好的物品啊,无不应有尽有。多么丰富的物产啊,都是时鲜的啊。

【当代阐释】

至诚则金石为开

《鱼丽》中的主人不厌其烦地向人介绍他为客人准备种类繁多的鱼,鲿、鲨、鲂、鳢、鰋、鲤,等等;主人不停地告诉客人他的美酒是多么的甜美甘醇、应有尽有。

以君子之心言之,这是主人在告诉你,为了你的到来,我是多么的精心准备。因为你是我最尊贵的客人。待客之道本就是从真诚出发,为显示对对方的尊敬,需要你的细心尽力,方能显出你的地主之宜。既然拥有,就可以如此大方豪情。正式宴会多是这种场景。

以小人之心言之,宴会主人多少有炫富嫌疑。主人全心全意招待客人,不需明言如何辛劳如何精心,一道道菜肴,一杯杯美酒自然会说明一切。刻意说明,不免感觉邀功,客人在如此饭菜面前也要停箸思量了。过分的豪华奢侈,尤其是在私人宴请亲朋好友时,不免感觉那是主人显示自己财富、地位、身份的外包装。对于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来说,这种宴会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可以弥补他们贪恋财富、权势的朽蚀灵魂。对于明眼人来说,一切浮华的外表都掩饰不了内在的空虚。

越是极力铺陈的东西,越是隐藏着内在的不安。青春年少的女子不用刻意打扮便可透露出无限的美,浓妆艳抹的表层下,是极度的自卑和虚浮。

所以不同的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宴会形式。对待亲朋好友,不在于形式的豪华与否,真情实意才是让对方沉醉的美酒。

【国学故事】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

【文化常识】

酒的发明:中国古代关于酒的发明有多种说法,主要有:1、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吕氏春秋》记载:“仪狄作酒”。2、杜康酿酒,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这种说法认为杜康一次将未吃完的剩饭,放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成芳香的美酒。另外还有酿酒始于黄帝时期,猿猴酿酒(猿猴采集水果到洞中,无意中发酵而成)等说法。

3、《伐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原文】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1)。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2)?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3)。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4)。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5)。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6)。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7)。 民之失德,干餱以愆(8)。有酒湑我,无酒酤我(9)。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10)。

【注释】

① 丁丁:伐木声。嘤嘤:鸟和鸣声。

② 相:视,看。矧(shěn):况且,何况。伊人:这人。友生:朋友。

③ 神之听之:神明听之。终:既

④ 许许:众人共力之声。即劳动号子。酾(shī):滤酒。藇(xù):美。羜(zhù):五个月大的小羊。速:召,邀请。诸父:对同姓长辈的尊称。

⑤ 宁:宁可。适:凑巧。微:非。顾:挂念。於(。电子书):叹美词。粲:干净明亮。陈:陈列。馈:食物。簋(guǐ):盛食物的器皿。牡:雄性的小羊。诸舅:指异姓的长辈。

⑥ 咎(jiù):过错。

⑦ 阪(bǎn):山坡。有衍:酒多而美貌。笾、豆:都是盛食物的器皿。践:排列整齐。无远:不要疏远见外。

⑧ 失德:失去友谊。干餱(hóu):干粮,粗食。愆(qiān):过失。

⑨ 湑(xǔ):滤过的酒。酤(gū):买酒。

⑩ 坎坎:击鼓声。蹲蹲(cún):舞蹈的姿态。迨(dài):趁。

【经典原意】

伐木之声丁丁作响,群鸟嘤嘤齐鸣。从深谷里飞了出来,飞到高高的乔木上。嘤嘤地叫着,为了寻找朋友的声音。看看那些鸟儿吧,仍还在寻找朋友的声音。更何况人呢,难道不寻求朋友。神明听到了这些,既和乐又舒畅。

伐木的号子隆隆,滤过的酒真是甜美。既有肥嫩的羔羊,用来邀请同姓的长辈。宁可凑巧他不来,也不要舍我不顾。将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陈列好八盘美味的食物。有肥硕的雄羊,用来宴请异姓的诸位长辈,宁可凑巧他不来,也不要让我有过错。

在山坡上伐木,过滤了的美酒杯杯倒满。盛放佳肴的容器排列的整整齐齐,兄弟们不要太疏远。人民失去了德行,以吃粗鄙的干粮来赎救过错。有酒时候用过滤的清酒,没酒的时候就买一点。冬冬的击鼓声,伴随着翩翩的舞蹈。趁着我们有闲暇,同饮这杯清酒。

【当代阐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人从一出生便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各种网的联络中确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如果孤零零一个人,没有任何人心灵情感的介入。人就找不到自己究竟在何方。坐在飞机窗弦边,窗外天空一片蔚蓝,你始终不会感到你正在动,也不会知道你究竟在什么地方。曲高和寡虽然高雅,但多了份凄凉,多了份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脆弱的一面,需要人的交流、安慰。建构纷繁交错的情感网络,不时的礼尚往来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伐木》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三环紧扣,详细阐明了宴请亲友的意义以及过程。

在宴请的过程中,主人的自我价值、存在位置都被凸显出来,虽然忙碌,但心里仍然甜蜜。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客人得到了尊敬与友善,主人得到价值的肯定与赞美,互相之间都得到心性的满足。

宴请宾客仅仅是我们交往的一个方式,它只是在告诉我们,真诚的交往才能让你得到尊重与幸福。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中,每个人才有可能收获自己亲情、友情、爱情,让漫漫生命历程充满五光十色。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孤单的个体不论是因自卑而封闭,还是因高傲而舍弃,都很可悲。

悲叹这个人不再在人群中出现,悲叹一个寂寞灵魂的消落。

【国学故事】

吟诗赴宴:相传苏轼二十岁时,到京师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宴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哪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最年长者满脸傲气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六个菜全都被端走了。六举人正准备高高兴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且慢,该我行酒令了!”苏轼说出了六个字,然后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都端到自己面前。六个举人呆若木鸡。那六个字便是——嬴政并吞六国

【文化常识】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ò)、甑(zèng)、В▂ǎn)、鬲(lì)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