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223章

那时汉朝-第223章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皇帝。

王莽这招,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早就用过了,想骗王太后,那简直太儿戏了。

当然,王莽知道骗不了王太后,但他还是把王舜找来,对他说:“麻烦你把这奏书,交给王太后看,她就什么都明白了。”

王舜立即把奏书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一看,直接就顶了王舜道:“这等小伎俩,也想拿来骗我?”

“我就知道骗不过王太后您老人家。”王舜很老实地回话,“不过太后您想想,事情都到这地步了,我们还有办法阻止安汉公吗?老实说,我没能力阻止,您也没能力。”

王太后眼睛都直了,瞪着王舜,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谓博弈,那是要靠实力的。在绝对实力面前,强者把荒谬当真理,弱者也无法扭转局势。想当年,赵高在秦朝一手遮天,为了拭探他的实力,竟然还发明了一个史无前列的指鹿为马的故事。今天,汉朝天下基本都是王莽的人,他就是说天意要让他当皇帝,您王太后又能怎么办?

王太后终于明白了,王莽就是想当皇帝,王舜今天就是来逼宫的,让她这个老太婆承认这个不可逆转的结局。

王舜看王太后不语,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这时,他接着说道:“太后您别紧张,安汉公的野心还没到当皇帝那程度,他不过是想谋个摄政名义,仅此而已。”

摄政,通俗地说就是代理皇帝权力。再进一步地说,就是要王太后退休,彻底把汉朝拱手让给王莽打理。

原来,王莽是看我老了,不行了,想赶我走了。既然他要赶我走,我还能赖在那听政临朝的位上吗?

王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地对王舜说:“王莽想摄政,那就让给他吧!”

王莽就知道,王太后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主管部门把刘病已所有的玄孙都如实报上来了,总共有二十三人。王莽很满意这张名单,因为这二十三人,全都是婴儿。无论选谁,都无所谓了。

王莽把名单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下诏,说:“新皇帝人选都还小,不能理政。安汉公王莽,辅政已有三世,经验丰富,所以让他辅政,大家都放心。”

公元6年,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举行仪式,正式行使“假皇帝”权力。三月一日,王莽宣布,刘病已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请注意,刘婴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所谓王莽之心路人皆知。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莽并非只想像向外宣称的那样学习周公辅佐周成王。

他的下一步动作,肯定就是废掉刘婴,自立为真皇帝。

王莽是很重视民意的,如果他想当真皇帝,那要看汉朝人民同不同意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快的,汉朝人就纷纷站出来,准备跟王莽撕破脸皮干到底了。

首先站起来的,是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跟封国宰相张绍密议,王莽最终是要夺刘氏政权的,但是凭借他们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王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而且他们很乐观的估计,天下哑然失语,是因为没有人当出头鸟。只要有人一反,天下肯定就会响应。

事实上,刘崇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路子没对。造反不仅是点火就完事,还要搬柴,柴多了火才会旺。但是,刘崇没出去找人,头脑一发热单枪匹马带着一百多号人去攻打宛县。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败了。

刘崇失败后,有人很替他可惜。可惜的,不是他头脑发热,而是造反这等好事,怎么不将他喊上呢?

替刘崇惋惜的人,是东郡郡长翟义。你可以不知道翟义,但你不应该不知道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是被刘骜逼死的,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儿子翟义做官。

翟义认为,王莽学周公是假的,想当皇帝才是真的。他之所以找了个婴儿来封太子,其实是探天下人口实。如果再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下一步,王莽肯定就要自立为帝了。为了国家社稷,死也要站出来拼一场。就算死了,也是一条永垂千古的好汉。

做人有想法是好的,还得有脑子。刘崇那条路,翟义是打死都不去走的。怎么走,要先把棋局布好。翟义认为,他捍卫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皇家刘氏的地盘。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刘姓兄弟。

于是,他就派人出去活动。很快的,刘姓几个侯爵回话说,愿意结盟,反王莽。

东郡是大郡,都尉也是皇家刘氏的,叫刘宇。愿意报名一起群殴王莽的,还有严乡侯刘信及刘信弟弟武平侯刘璜。他们开了会,讨论完毕,决定九月起兵造反。

九月秋高气爽,恰是读书好时光,更是造反的好时候。汉朝制度有规定,地方郡守训练民兵,定在九月。于是,就在九月检阅东郡武装的日子,翟义宣布起义,向王莽发起攻击。

这时,刘信的儿子东平王刘匡也加入战斗。要造反,不能只知道为什么造反,还要知道为了谁造反。于是,刘匡和翟义做了一笔交易,前者把封国军队交给后者,后者必须拥护前者老爹刘信当皇帝。

翟义同意了。接着,他自称汉朝大司马,向汉朝各郡发出通报,说明造反的目的:铲平王莽政权,还政于皇家刘氏宗族。

通报很管用,一发出,各郡纷纷响应。翟义信心十足,大踏步挥师西进,当大军抵达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时,造反军队已有十余万人。

三 称帝

或许,王莽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一天。多大的民意,都不如造反的声势大。搞权术,能玩得过他的人还没出生。可当他听说造反军正在向长安城方向挺进,他一下子就慌了。

王莽是真慌。汉朝多少年没有过战争了,现在突然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一时真的拿不出办法来。于是,他只好先静观其变。可是前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糕,越来越糟糕。

此时,王太后却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淋漓尽致的报复快感洋溢在她幸福的老脸上。王莽是在她有生之年崛起的,她多么希望活着看到王莽被造反兵砍成肉酱的那一天。

看着王太后那副得意的样子,王莽真的沉不住气了。他将所有王氏外戚以及他的重要同党都喊来开会,商量对策。很快的,王莽就拿出了一套方案,一口气任命了七个司令。

为了防止意外,他还规定,军队领导机构中不得让关东人任指挥官。因为前来攻打长安城的,都是关东人,对王莽来说,这些关东人很不靠谱。

王莽的指挥官为关西人,但他的兵种却全是关东人。七个兵种组成了中央精锐兵团,向翟义叛军发起反攻。接着,王莽再度任命三个司令,各率部队守住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函谷关,第二个是武关,第三个是宛县。

要想破长安城,不是函谷关,就是武关。而要进入武关,必先过宛县。所以说这三个地方都是重中之重啊!想当初,秦末战乱时代,高祖刘邦率兵西挺,走的就是从宛县进武关后攻入咸阳的路线;项羽却选择了破函谷关。殊途同归,两条大路通长安。如果王莽守住了这两大关口,等于捏住了自己的命根。

或许,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想,这应该是王莽安慰自己的心里话。

王莽错了。

这时,又有一个消息,犹如一块殒石从天而降,砸在了王莽的脚跟:又有人造反了,而且又是十万军。后来这十万军,比前面翟义那十万军更可怕,因为这帮造反兵,不是关东人,而是来自长安附城的京畿地区。

前方有人放火,后院又有人拆墙,这还叫人怎么整呀?

京畿地区造反的头目有两个,一个叫赵朋,一个叫霍鸿。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不但来路不明,还是趁火打劫的家伙。赵朋和霍鸿认为,汉朝的中央军都倾城而出对付翟义去了。如果他们就地起义,攻入长安,肯定成功。

真可谓,造反不可怕,就怕造反兵有文化。事实证明,赵朋和霍鸿的观点是对的。他们的起义军一举拿下长安附近二十三个县,又斩杀西长安市民兵司令,一路向长安城攻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赵朋等人放的这把火,还是一把大火。大火逼近了长安城,火光映照着长安城里的未央宫。无耻的王莽,仿佛就在眼前。

王莽真急了。

着急跳脚,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时,王莽又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做出以下布署:派卫尉和大鸿胪率兵出城,攻击赵朋造反兵团;派骑都尉驻防长安城北;派城门校尉驻守长安城门。同时,皇宫加强巡逻。

做完这一切,王莽心里还是虚。这时,这个天才的权术家突然想到了一招。等死不行,送死不行,不如去求老天爷帮帮忙,或许会有所转机。

于是,王莽就抱着三岁的皇太子刘婴,率领百官,每天都跑到郊外的皇家祖庙祈祷。就在祈祷会上,他发布诏书,诏告天下,说他拼死拼活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是保护皇家祖业。

稳定压倒一切。王莽这招就是要先稳定天下骚动。同时,王莽还特意派人向全国各地传达,警告各郡不要乱动,皇帝还是刘婴的,安汉公不会抢他的。

退位自保,这是一条明智的退路。除此之外,王莽别无他法。

但是,就在王莽举目无望时,前方传来一条天大的好消息——汉朝中央军在陈留郡遭遇翟义的起义军,并一举击败对方。翟义被捕,已经五马分尸,刘信逃亡,不知踪迹。

汉朝中央军干掉翟义后,调军回头,直奔赵朋等另外一支造反军。王莽已经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招呼赵朋,当中央军赶到时,汉朝两支正规军形成前后合击之势,一下子就把赵朋造反兵夹死了。

两个月后,汉军消灭起义军,各郡县治安秩序陆续恢复。

王莽仿佛做了一场噩梦。曾经要崩溃要发疯的他,突然又信心满满。他十分得意地认识到了,起义军是不足惧的,王莽还是很强悍的。汉朝就像他手心里的猎物,只要他不放手,谁也别想来抢走。

于是王莽疯狂反扑。首先,他派人到翟义故乡,把翟义老爹即倒霉的前丞相翟方进坟墓及祖宗坟墓全挖了,诛三族。然后下令,把翟义及赵朋两支起义叛军的尸体全部搬到路旁,插上木牌,警告造反者不得好死。

终于出了胸口的恶气。这时,王莽突然想起了那个幸灾乐祸的王太后。老太婆可能认为,王莽活不过今年了,没想到会是今天这个结果。隔岸观火,那是要付出代价的。王莽决定整整王太后。

这时,各郡不断有祥瑞报来,重要的有石牛和仙石两样。王莽叫人把这两样东西运往长安。然后他就给王太后上了一道奏。

奏书很长,大约意思就是:自起义军被灭后,汉朝到处都有祥瑞出现,都是冲着他安汉公来的。天意当前,他怎么能违抗呢?所以从此之后,我不再用摄政称号。我的所作所为,可以跟周朝的周公媲美。又所以,汉朝政权先由我打理,等到刘婴满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我再原样归还他就是了。

王莽的刀,就要顶到王太后的脖子上了。

事情还没完。不久,又有满天的祥瑞纷纷冒出。这时,所谓的祥瑞就更露骨了,都是公开说,上天授意要王莽当皇帝。

于是,王莽把收集来的各种真真假假的祥瑞派人交给王太后过目。并且毫不隐晦地告诉老太婆,王莽要当皇帝,是铁定的了,您看这事怎么办?

王太后彻底沉默了。天要打雷,王莽要当皇帝,王太后只好同意了。

公元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王莽先去高祖刘邦庙前祭祀,举行皇帝加冕礼,带上王冠。接着,他回到未央宫,发布以下文告,大意如下:

一直以来,汉朝发生的各种祥瑞,都是神灵们以特殊的方式要把天下全数托付给我。在这些神灵中,就有高祖刘邦。在天意面前,我怎能违背。所以,我决定于十二月一日正式登基,建立“新王朝”。

这就是传说中的——禅让。

禅让的核心技术无非两样:民意与礼贤。多少年来,王莽兢兢业业,无非就是为制造自己贤能的表象与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民意而忙活。而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今天所谓的禅让。

禅让,在儒家思想里,是最理想的政治模式。自孔子以来的儒家知识分子,都特别推崇尧舜这两个禅让制度的发明人和继承人。儒家为什么推崇禅让制度?他们从来就坚定地认为,皇权是公共权力,应该属于治世之能臣,而不是一家一姓之私有产物。

王莽是儒家大师,他不但继承了儒家的核心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地去推广儒家政治思想,竟然还成了儒家实现其理想的第一人。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王莽不是无耻的权术家。在骨子里,他是天下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为伟大理想而不择手段的人,不能在他身上套上道德的咒语。

所以王莽又认为,王太后要支持他,而不是一味顽固,不识时务。

王太后表面上同意王莽当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