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茅蓬语录 >

第70章

茅蓬语录-第70章

小说: 茅蓬语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美丽的。自命比他人聪明者,最易受骗。人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茫然不知自己还有缺点。谈论自己美德最多的人,常常是最不具备美德的人。上帝的光,不会照在傲慢人的身上。好表现的本能就是一种囚牢,人们经不起这种本能的驱使,只好被迫去随顺它。这种好卖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种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谬的一种。彻底调伏「我慢」是无上的喜乐。一次次的「生」是一次次的苦,「生」就是指我慢的生起。不会隐藏自己智慧的人就是愚昧的人。自知其短,乃进德之基。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少年大病,第一是怕「气高」。不要拿不堪的话羞辱他人,不要讥人无知使人生愧,不要说人不如我而傲视别人,不要常疑心别人的不好。古人说:「君子不要常凌驾别人。」这也是少人怨的真理。自尊有时会蒙蔽理性。物体愈扩大,其中的味道就愈淡,人的自夸也有同样的情形。极度自满的人,通常都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壳里,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圆满。拜山的目的,是要越过你自己心中我慢的山。若强加否认自己的缺点,更显出自己的无知。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摆平自己这颗傲慢的心却很困难。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永远不要安住在一个念头,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我慢高山,不留德水。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过于耽溺于自我的才华,会使人与你疏远。轻视他人的人,得不到真实的赞美。狂妄之人,常常无故树立敌人。不可势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有了虚假的自我意识,必然就会萌生虚荣心。现代人的名言:「谁怕谁?」虚荣是心灵的肿瘤。自以为例外的人,其实乃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傲众被众弃,对立变孤立。自大多一点叫做「臭」。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在公园里,特别凸出的树枝,明天一早将被人剪掉。矜字从矛,伐字从戈;自矜自伐者,应戒之。劝少年——莫夸我能胜人,胜于我者恒多。老是吹牛自己境界有多高的人,不是真正修行的人。炫耀等同幼稚,成就不是单靠炫耀而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要乔装成了不起的人会很痛苦。找借口逞强只会增加事态的严重性。自负是隐形的近视。自满倾福。骄傲在败坏之先,狂心在倾跌之前。骄傲来,别人的羞辱也到。和善的傻子胜于傲慢的聪明人。傲必不孝,傲必不忠,傲必不慈,傲必不信,傲者必败。赞美不用于得意忘形之人。受到自私的污染,肤浅和虚浮的人类,以自负与虚荣主宰这个世界。人能除去骄傲性,才能妥贴。弓满则折,月满则缺。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小有才而又刚愎自用,覆亡有余矣!

积累的力量

若想写好行书或是草书,必需先练好楷书。「说」跟「做」,「懂」跟「会」之间有一大段距离。怠小事者,必失大事。只因为缺少一点点勇气,使得许多有才干的人庸碌一生。努力地去学习,一定可以创造出人生奇迹。只可惜,多数人都不了解这点。不能脱皮的蛇会死,不让意见推陈出新的精神也一样。一个人思想之广度与深度,与他的知识或智慧有密切关系。每一次的练习,都是步入成功的一阶。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当你拿掉了限制的框框后,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实现梦想就像堆积木一样,从底层慢慢堆起,总有筑成高塔的一天。我们不该问谁是最博学的人,而应该问是谁学得最好。聪明的人好学习,愚蠢的人好为人师。「你最满意的杰作是?」「下一个作品!」当你想要奔驰时,便不要爬行。梦想你要的,然后去实践它,不要只是作梦就满足了。学习只有两种方式:阅读以及追随智者。只有傻瓜会决定在没有学会游泳之前,绝不靠近水边。好点子除了要有创意,也要能够实践。长程目标应化为数个短程的次目标,而每阶段的完成均值得嘉奖一番。新的想法非常容易被封闭的心所扼杀。如果我们不留意守望,便会失去时机;如果我们不加快脚步,便会落后。别吝于付出额外的努力,这是磨练自我,提高工作能力的绝佳机会。平时不起眼的用心,将使自己不断成长。唯有不断自我挑战,让沉睡已久的智慧及勇气再度苏醒,才能学习到真正有益的事物,自己也才能迅速成长。学贵有恒;道在悟真。勿因事小而不为,能从小事做起,以后才有能力做大事。不要害怕完美,因你永远无法达到这种地步。当你忙于进行各种积极、富建设性的活动,而没有时间去担心时,你就已经在攀爬成功的阶梯了。小人因受批评而动怒,智者因受指导而得益。衰微之心有若显微镜,只能放大琐碎之物,但无法接纳宏伟之物。梯子横板的作用从来不是供人休息,而是稳住一只脚,好让另一只脚往上攀升。有什么比耐性更能让人笃定获胜?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必须以行动落实它们。适度的压力是进步的动力。人才不甚相远,只看好学不好学,用心不用心耳!人的头脑在强行使用和不畏艰难的耐心下,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垫起脚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远的。老老实实,是最好展现自我的方式。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目标愈遥远,愈需要慢慢向前迈进。不要急,但别止步。如果想更上一层楼,就不要以现在的成就为满足。因为,人是很容易停步不前的,如果你以现在的自己为傲,等于宣告了你的毁灭。如果我们要炼成钢铁般的意志,不可不承受重锤的打击。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工作就会给你带来智慧、成就和荣誉。当你肠枯思竭之时,先忘掉你在做什么;如此,你会做得更好。身到半山须努力,要登崖顶莫辞劳。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所有的进步,皆来自于逐渐的开展。进步——生长是生命的定律,只有进步能防止萎缩。「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而又最好。古之学者,只是诚实。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于下。不积倾(倾:半步。)步,无以成江海。人就是在放下我执的同时,才找寻到最神奇、恒久和实在的生命喜乐。真正的自由,非由当时环境所赐,而是因自己本来的生活态度所创造出来的。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在心中浮现时,都不可以忘记自己的修行——心清清楚楚。如果我们不断地集中注意力到心上,那么,我们便已经抓到修行的重点了。禅坐的意思是指:让心平静下来,以令智慧生起。我们是自己的依怙——我们必须自己来实践,自己来创造,自食自己所为的业果。解脱了的心就像空气中的火元素。当火熄灭之时,它没有消失,仍然充满虚空。用心聆听,别只用耳朵。无论你正在做什么工作,留意看好你的心。唯一能达到戒行圆满的方法,就是使心清净。彻见真性,自达圣境。有当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尽其当然,听其自然,而不惑于偶然。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与喜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个人无论往哪里走,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他终将回到本性指给他的路上。若要实际体验佛陀所谓的内在自我,需要一颗比凡心更加平静与专注的心,并且透彻了解自心生灭的本然。唯一能导引我们解脱的人,是我们自己。除非我们在自心中找到平静,否则四处寻觅是徒劳无功的。征服自我的意思是去调伏自己的本性,不要让心失控。认识你的心,它是清净无染的,然而情感却染污了它。念念分明则无妄想;心心清澈则无昏沉。整个世界堆塞评论、知识、学术、技巧,却疏忽一个成为人的最基本本质——就是保有纯真。是烦恼在忧虑,而不是心!如果我们只是让我们的感官去行使它们的自然功能,问题不会生起。你绝对不是正在扮演的那个人,那不过是个角色。空心是空掉心中的观念,空掉一切的「行」。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内不依根,外不循尘,背尘息妄,合觉照理,念起不续,念空不住,清净觉体,即时现前。心空境自净。性自清净,即是菩提。性常湛寂,慧日自现。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能观无念,为向佛智。忘心而照,无念而知,自然得入清净心体。若有欲知佛之境界,当净其意,犹如虚空。念念合道,步步无生,心常湛然,应用自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心从本已来空寂者,是顿悟。事实上,只有一种识在这六个不同的根门上生起。有六个「门」却只有一个唯一的觉醒,就是这颗心!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但能无心,便是究竟。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无念为宗。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若智慧明了此心,方名法性,亦名解脱。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直见本性,名之为禅。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千经万论只是明心。前佛后佛只言傅心,更无别法。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了心修道,则省力而易成。一切众生清净之心,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佛说:「一切现象皆是我们本来的面目。」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在人生痛苦的生活里,只要凭着信心返归本心,便可望于现世中达到解脱。「清净自性」——是佛陀非常宝贵的教诲。命由我造,福向己求,一切福田,不离自性。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我们清净的本性,由于受到了无明的污染,而变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合成。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凡是从「自性清净心」中体悟出来的,才是真如本性。真如不可薰习,因本来具足,只能方便说由听经闻法中开采出来的。圣人遇事心始现,事过心随空。透过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无量妙有,任运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应,一切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本性自有觉悟,若强迫自己加层执着,想去明白觉性,你所觉悟的,即不是本自具足的觉性了。清净心就包含一切道,无上、无下、无高、无低,身、口、意皆清净。若不加任何的作意,即能使心自然地进入无生。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生命的本质乃是喜悦、欢喜、自在。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佛陀慈悲的垂训,牢记之。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妄想是生命无谓的浪费。佛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因为他恢复了原态。真实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没有经过装璜、修饰的心,是最真、最纯,也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本性」。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是菩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