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蓬语录-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诸法皆如空幻,从和合有,无有作者;皆从忆想分别而起,无有主故,随意而出,不应执着。
证悟的圣者觉受到:「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我所拥有的都是你的。我呈献一切原本就是属于你的东西,我何曾有所损失呢?」
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爱、恨就不会存在。
浮世吾身外,劳生逆途中,谁能一只眼,豁尽十方空?
空性是永恒的生命。
一个人要进入悟境,不只是要宽恕,而且必须要忘掉它。只宽恕而不忘掉它,那么你的怒气显然尚未去除。
夫有必空,犹若两木,相钻生火,火还烧木,火木俱尽,二事皆空。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遍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自性发时,业识本空。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佛称医王,又称空王,即谓能医众生执实之病耳。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既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五蕴皆属空寂,与佛性本体无异。
因缘本空,故不须断灭,见性后,因缘即是佛性,故不须断灭。
空中花,水中月,何劳把捉?
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建立水月道场,庄严性空世界。
心空观自在,无阂(阂:障碍。)大神通。
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了一切法空,则常在三昧中矣!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
千圣一心,万古一理。
不假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沉生死。
空乃佛之知见。
「大空」方能妙有。
业障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佛性本无业障。
不取于相,当体即空;不舍于相,缘起性空。
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
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
但了一心,自然万境如幻。
迷自心故,不达一切法无自性。谓无性者,性本空寂。
趁那春雷愁去尽,清夜凭栏数繁星;三界原本无诸相,行止意念色即空。
知什么?知常空寂。见什么?真见无生。
诸法以空为座。
困来稳睡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而道成。
向前物物上求通,只为从前不悟宗,如今悟了浑无事,方知万法本来空。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
若人知缘起法,即知法性。若知法性,即是见佛。
一切法无非因缘生,法由因缘生,则无有自性,无自性便是性空。
当知缘起即是性空,性空便是缘起,性空则无性,无性故能随缘,随缘即是缘起。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法生何日了,来去枉虚行。寄语修道人,空生有莫生,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
了了见,无一物。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一切法皆因缘会合而生,因缘本空,故无所入,无所归。
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五蕴生死如眼翳空花,本无体性,证实性之后,皆归消灭。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量劫事即如今,如今觑破这一念,觑破如今觑的人。
空水连天一叶舟,即看身世等浮沤,雁声叫破缘生梦,明月芦花古渡头。
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
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
如梦初醒,知梦本空,谓之始觉。始觉观照本觉,息诸幻妄,名观行即佛。
学佛作梦事,不须论地狱,天堂总越却,六识为僮仆。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着,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空里见优昙(优昙,无花果树的一种。),众生作桥勺(勺:独木桥。)。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万缘放下
修行不是为了要再生到任何特殊的境界。
即使你达到平静,也要将平静丢掉。
修行所关切的是舍弃、放下、根除、止息。
只要心中有爱取,一切事物就会变成「行法」。
其实是人自己以他们的执着,将一切的事物绑起来。
追随情绪是致命的。
假如我们持续不断地去除残余的部份,并砍尽我们所不需的,最后将会有如释重负的成果。
我们无所有地来到这世间,大限一到,我们仍是得空着手离去,不论你在这一生中所做何事,终须放下。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什么。
如果你不舍弃你的喜恶,就还不算真正精进。
「不放下」就说明了即使你去寻找平静,也无法找得到。
唯一能断除疑惑的方法,就是完全地放下。
除非彻底明了并深刻地学会舍弃,否则,新的外相只会成为另一个贪婪的游戏场所。
佛教是要去除依赖事物来满足渴求的那种快活与享乐。我们要它们止息,我们需要不为渴求烦扰的自在。
事情告一段落就让它结束吧!如果放不下,就不应该举起。
要放手让过去的都过去,是需要勇气的。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杯两盏休。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于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干暗点头。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
人的成熟必须从懂得舍弃开始。
当你学会舍弃执着,不再紧抓不放或全力抗拒时,你的生命就会开始流畅。
人到了一定成熟度之后,不应该再拼命用「加法」,而应该用「减法」,回到自己的原点,找回自己。
人生不过是一场带着行李的旅行,我们只能不断向前走,并且沿途抛弃沉重的包袱。
任何强大的军队,都不可能抵挡住思想的力量。
压力和烦恼经常是内心长期反覆激荡冲突的结果。
人们烦恼、迷惑,实因看得太近又想得太多。
放下,是整个修行之道的全部。
修行之道就是舍离之道,放下之道。
大部份念头所营造出来的东西最好是舍掉,自己心中的平静与喜悦才是唯一重要的事,其它的都只是平日与人们共存的无益问题罢了。
舍离是一切因贪求所引起的病症的解药
放下的意思并不是叫我们要抛弃自己的财物或家人,而是指舍弃对它们的认同感而已。
舍离是从布施自己真正执着的东西开始。
唯有舍离才能真正平息痛苦,而我们总是以满足欲望来解决痛苦。
我们造恶因是因为对一切事物的实相与对「行」毫无认知,而且还一再地去执取它们。
当你碰上杂染升起时,只要看透它们,然后用放下的方法来克服它们。
如果我们想获得佛法的全部利益,就必须发愿放下我执。
世间一切都不值得我们去执取,万法的本质都不值得我们去攀缘执着。
放弃不理智的执着,可以说是佛教修行的关键。
当我们已经完全消除了无明,就可以对五蕴看得清清楚楚,体会到没有那一蕴是自我,没有那一蕴值得我们去执取。
为了保持一个人的自我,必然少不了要煞费周章和斗争,这些都只是盲目迷恋某些东西、执着某些东西的结果。
在灵车上,没有多余的行李架。
今天教你放下,还要放到无可放处,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把一切放下,就是歇心。
众生众生从无量劫来,就因为一个放不下,大而世界,小而身心,一生一生的下去。
能知身心世界从何而有,就可以从根本上一断,一了一切了。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
如果你认为世上烦人的事太多,那么放下,让它们自己去解决。
把病看成一个生命历程中的正常现象。别抓取任何事物,完全放下。
去放下一切不实而无意义的事物。如果你放下,你将见到真理。
诸行只是一个带着四处走的沉重的担子,为什么不立刻就放下呢?为什么还要拖着它们到处跑呢?
如果世俗的种子仍未根除,我们便会在一个永无止息的轮回当中继续地困扰和迷惑。
我们修行是为了要学习放下,而不是要增长我们的执着。
觉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时出现的。
我们必须学习去放下所有我们的欲望——即使是觉悟的欲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会解脱。
如果你放下一切事物,就会看见真理。
学习以不挣扎来放下,单纯的放下,还原你的本然——没有握持,没有执着,坦然自在。
如果你放下一点点,就会拥有些微的平静;如果你放下得很多,就会拥有很多的平静;如果你完全放下,你就会拥有完整的平静。
事实上,在真理中,并没有人类。不论我们是什么,都只是外相的范畴。@。电子书@
为何你无法平静呢?因为你去执着造成你烦恼的事物。
我们必须学习去放下有为法,并且试着不去反抗或抵抗。
修行不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
放下一切所求,那么你们的心将会得到宁静,而痛苦也会立即止息。
佛陀之道就是单纯的「放下」任何一法。
提着重担到处跑是无用的,而放下会带来轻松与愉快。
当我们看到我们仍然无法放下的某些感觉时,我们必须以智慧测试它,找出原因来!处理它!这就是修行。
在这个修行当中,我们必须以不执着做每一件事。
心,它并无害,除非我们对它紧抓而受困,那才是问题真正的起因。
如果人们对事物紧执,他们会受苦,这就是痛苦生起的原因。
如果我们了解身和心单纯的是它们本然的样子,便不会有痛苦生起,因为我们没有紧握它们。
无论我们执着什么,我们就在那儿出生,我们就在那儿存在。
只要是我们无法放下,我们便会陷于轮回的覆辙上,旋转环绕。
无论我们黏着什么当成我们或我们的,那就是出生的地方。
无论何时,你的心一黏着,你便必须要注意。
快乐和痛苦都从黏着生起。
我们修行以超越世间,从而将这些事情带往终点。佛陀教导去放下它们,去舍弃它们,因为它们只会引起痛苦。
如果你拿起某件事物并带着它好一会儿,那么当它变重时,你应该将它放下,抛下它,别使自己痛苦了。
一个人的确必须放弃很多,但不是对他人或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
舍除、放下是我们净化过程中重要的部份。
虽然禁锢我们的就只是「执着」,但它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
佛教唯一的核心就是断除执着,当执着断除后,便不再有囚牢,也就没有苦了。
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
事无所求,心无所住。顿息诸缘,莫生妄想。
忘机是佛,分别是魔,凡所有着,皆是虚妄。
大休大歇,根尘尽离,能所皆泯,三际俱舍,心如虚空,则尽法界,皆是觉性。
观无念者,屏息万缘,一念不生,歇即菩提。
放舍闲缘,歇却心识。
当我们仍然如此执着时,便不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事物。
佛陀的教导完成在完全舍弃的一点上。
无论是什么,无论是对还是错,都不要盲目地执着它,只要注意它,而后,放下它。
执着事物是造成苦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当解除这个原因,斩除它的根,不再让它引起痛苦。
根除执着也就是根除苦,因为,执着五蕴便是苦的起因。
放下,从善、恶、财富、名誉、地位、苦、乐的困扰中退出来吧!
这个世间在哪里呢?它就在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