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死-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闲谈中范沉香问起程少伯怎么想起整顿修合规矩的。程少伯拿出《新青年》给他看,并说读了这本小册子觉着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还说自己不知怎的,对那个毛润之就产生了好感。范沉香忽然想起什么,问:“他还来吗?”
“谁?”
“那个毛润之。”
“干什么?”
“我也愿交几个有学问的朋友。”
“我明天正打算去还书,不远,就在北大红楼。我领你去见他,请他吃饭,顺便聊聊。”
……
第二天,程少伯与范沉香一起来到北大红楼图书馆还书,但那个毛润之不在。
“请问,那位毛润之先生去哪儿了?”程少伯问其他工作人员。
“回湖南了,他母亲病了。”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告诉他。
“什么时候回来?”
“恐怕不会回来了。”
“不回来了?为什么?”
“他是只大鸟,咱这里树小,落不下他。”那人狡黠地眨着眼说。
“我……还……不……”程少伯忽然决定不还书了,与范沉香转身走出图书馆。
一阵北风吹来,两个人都情不自禁打了个寒战,谁也不说话,步履中隐现着显而易见的怅然。
第二章 中南海丰泽园,程少伯与毛主席论道中西医
一
一九五〇年的清明,和以往的清明没有多大区别,但对程少伯来说,却是个非常难忘的日子。
上午,在鹤年堂当经理的儿子程杏元,通知他被卫生部国家《药典》编委会聘为编委;下午,在卫生部当副部长的程少仲匆匆赶回家里,说毛泽东主席要请程少伯吃饭。程少仲从未听哥哥提及与毛泽东主席相识的事,所以,卫生部长李德全通知他这个消息时,竟让他吃了一惊。回家接程少伯时,一见面便问他是怎么认识毛泽东主席的,程少伯此时刚刚从开国大典和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的照片中确凿认定毛泽东主席就是三十几年前那个送他《新青年》阅读的二十八画生毛润之,但他没想到三十多年后毛润之还记得他。程少仲得知哥哥与毛泽东主席确有过交往后,立即建议他请求毛泽东主席给他安排工作。他说,只要毛泽东主席向他们部里打个招呼,他保证哥哥起码可以当个中医中药局局长什么的。程少伯听了微微一笑,没说话。
下午四点三十分,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接见了程少伯。他见程少伯走进屋时,先是前倾着上身,把程少伯看了个仔细,终于认定之后,才站起来用一双大手紧紧握住程少伯的手,朗声笑道:“哈哈,我以为只有我毛泽东老了,想不到你的两鬓也结了秋霜。”
“少伯一介草民,虚度春秋,自然老得快。”程少伯说,“您是扭转乾坤的人,永远不老。”
“大谬,大谬。”毛泽东连连摇头说,“人哪有不老之理,那岂不成了庙里的泥胎?!”
落座后,毛泽东又仔细端详着程少伯的双鬓说:“我明白了,你两鬓的乌黑一定是写到你的医书里去了,怎么样,书早就写完了吧?”
“主席的记忆真好!还记着我写书的事。”说着,程少伯伸手去衣兜儿里掏书。
“不是我记忆好,是大钊先生的嘱托使我不敢忘。他说你是个大才,让我认真帮你查找资料——可惜,他去得太早了。”毛泽东说。
“大钊先生真是难得的大好人。”程少伯握着书不好意思拿出来。
“不光是大好人,更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我就是在他的影响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说着,毛泽东伸出了手:“怎么,不肯见教?”
程少伯只好红着脸将书递过去:“信笔胡诌,让您见笑。”
毛泽东仔细审看着书名,并读出声来:“《阴阳医道》、《回春堂精要》、《本草新注》、《金方集萃》——哈,四部大作,果如大钊先生所言,君乃大才也!”
“不揣浅陋,请您赐教。”程少伯有些脸红地说。
“浅陋,赐教,太自谦了吧?”毛泽东说着,翻开《阴阳医道》浏览了几页,问:“为什么叫《阴阳医道》?”
“用阴阳理论武装的为医之道。”程少伯不敢在毛泽东面前高谈阔论,便把话尽量说得短些。
“请具体阐述一下。”毛泽东偏偏来了兴趣。
“中医的四诊、八纲、二十八脉等所有理论的核心,不外‘阴’、‘阳’二字。也就是说,这是一门悟透阴、阳之间相互吸引和排斥关系,便能诊治所有疾病的医学。”程少伯谈起自己的理论见解就不免亢奋,“这门医学认为,人的健康状态是人体阴阳二者间的守衡状态,病态则是人体阴阳间的失衡状态。”
“嗯,倒也精辟。”毛泽东微微点着头说,“这阴阳之说乃源自《易经》太极生两仪的理论。可你没提到五行,我的印象里,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是的,五行理论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也很有道理,但也有很牵强和不通之处,所以,是不周延的理论。比起阴阳理论来,难以经得起严格推敲,故而,我斗胆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拙作中只谈阴阳,不谈五行。”
“好!”毛泽东听得入耳,不禁喝起彩来,“治学不能人云亦云,继承也要有所扬弃。我不懂中医,对你只谈阴阳,不谈五行的做法不敢妄加评论,可我赞成你的治学精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嘛!——谢谢你的大作,容我余暇拜读。——我还想知道你对西医怎样看?”
“西医我不懂,只接触过《流行病学》、《解剖学》、《免疫学》这些分科理论,还没见到成体系的完整理论。”程少伯委婉地说。
“哈!”毛泽东大笑起来,“你回答得好,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的意思是西医只有些分科理论,还构不成完整理论体系,对不对?”
“这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程少伯微笑着承认了。
“你的观点我能理解。”毛泽东盯着程少伯的脸认真地说,“你们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当成宇宙中的一个单位,治病时总要关照自然气候与人的关系,以及整体人阴阳变化与局部器官的关系,这种主张当然很有道理,既宏观,又微观。李鼎铭先生就是这种主张,他给我开的处方都贯彻着这种观点。后来,斯大林派来奥尔洛夫做我的保健医,他是西医,和马海德一样,强调数据的因果关系,是从微观变化来感知宏观,我以为也很有道理。只是西医受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理论的影响,虽有医学整体观,但无整体方法论。所以,在你们中医看来,西医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主席渊博。”程少伯听毛泽东对中西医理论如此明了,不由大为钦佩,便大胆表白说,“少伯以为,西医治病之则是修理,而中医的治则是调理。修理者,难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关照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关系大法则,结果常顾此失彼,导致按下葫芦起来瓢。调理者,关照的是整体调整和综合改善,时时着眼于互动关系与连带疗效,不会治好甲病导致乙病。当然,西医重数据,给人感觉是讲究精确,而中医重脉象,给人感觉比较模糊。但西医的精确是局部的、单项的。中医的模糊是整体的、综合的,都有其各自的道理。因为精确是科学,模糊也是科学。”
“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摆正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呢?”毛泽东问。
“用其长——主要是技术上,比我们先进,这必须承认。弃其短——主要是哲学上,没我们完善,这也必须指出。”程少伯说。
“两者可以结合吗?”毛泽东问。
“哲学上存在差异,恐怕难以找到结合点,但却可以配合,各扬其长,相辅相成。当然,我这是一家之言。”程少伯说。
“好哇,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领教了。”毛泽东说。
“不敢当。谬误之处,请主席教正。”程少伯说。
“教正不敢说,可中西医结合之路,我以为还是可以探索的。只要认真去探索,结合点总是可以找到的嘛——当然,我这也是一家之言。”毛泽东说。
“主席说得是。”程少伯心里不以为然,嘴上却敷衍说。
“言不由衷吧?”毛泽东狡黠地微笑问,“你是不是把当了主席的毛泽东,当成了大嘴鸭子,把自己当成了小嘴鸡?”
“我?……”程少伯一时没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有些尴尬。
“哈哈哈……”毛泽东被程少伯的尴尬相逗笑了,笑毕说:“我是说,鸭子和鸡对话,不管鸭子有理没理,鸡都承认鸭子说得对,因为鸡知道自己没鸭子嘴大!你心里不赞成中西医结合,却又要点头称是,就等于把我毛泽东当成了大嘴鸭子,把自己当成小嘴鸡了。要真是这样就不好,因为我就没办法与人平等讨论问题了。”
“不,不。主席不要误会。”程少伯急忙掩盖说,“中西医结合其实也是一种积极设想,我说恐怕难以找到结合点,也是未经深思熟虑的信口之言,可以探索嘛。”
“是心里话?”毛泽东问。
“我不属鸡,也不敢把主席当成鸭子。”程少伯说。
“哈……”一句话又把毛泽东说乐了,“好!小严,给我裁纸。”
一直站在门口的卫士长小严闻声很快裁好纸,铺好毛毡,研好墨。
毛泽东一边提笔,一边对程少伯说:“你送我大作四部,我送你大字六个,不能让你吃亏。”说罢,笔走龙蛇,“中西医结合好”六个大字一挥而就。然后,把笔一丢,招呼程少伯:“走,我们先吃饭,当年,你请我吃卤煮火烧和豆腐脑儿,今天我请你吃剁椒鱼头和红烧肉!”
二
程少仲听说哥哥没向毛主席要求工作,不禁深为遗憾。后来看见毛主席给哥哥的题字,又有些大喜过望,特别对具体内容,更感兴趣。因为在当时的卫生部,像他这种中西兼通的专业领导干部实为凤毛麟角,毛主席提倡中西医结合好,等于给他的头顶戴上了光环。所以,他对这幅题字喜欢得了不得,想直接从哥哥手里要来据为己有,可又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他发现毛主席并没落款儿,于是,以帮助托裱的名义,从程少伯手中拿出题字,然后拿到故宫博物院,请装裱专家将题字揭为上下两层,裱出完全相同的两幅来。他给程少伯送回一幅,自己又悄悄留下一幅,并模仿毛主席的字体,添上“题赠程少仲兄——毛泽东”的落款儿。他先是拿到自己的大本营——协和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挂了几天,几经辨析觉得确实看不出一丝破绽,才又拿到自己在卫生部的办公室里正式对外挂了出来。这一挂,便惊动了卫生部上上下下的人等,连李德全部长与马海德顾问都羡慕不已,问他如何讨来毛主席的墨宝。程少仲便谎称毛主席请哥哥吃饭那天,由哥哥代他讨来的。然后,马上把话题转移到题字内容上来,说这虽是私人题字,却也明确表达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和鲜明主张,卫生部应对此做出积极反应。李德全部长深以为然,便大会小会挂在嘴边,开口必称最近主席给程少仲副部长题字云云。等于由部长出面,为程少仲与毛泽东的私交大做广告,使程少仲迅速获得大量软资本,因而大大提高了在部机关里的威望,使平时一些不友好的冷眼,再不敢小觑,这使程少仲大为开心。
如果说三十几年前的程少仲是个光明磊落、很有正义感的青年,凡事很少动心计的话,三十几年后的程少仲,便成为另一个凡事必动心计、处处老谋深算、且可为一己之利不择手段的人。这种有些极端的异化,既可以说是其生活遭遇的扭曲,也可以说是其本性中不良基因恶性膨胀使然。
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接管了协和医院,把美国人通通撤换。为了安全起见,布朗夫妇带着程杏陵与皮特夫妇及海伦、玛丽等撤回了美国。只留下程少仲与索菲娅和已与中国医生结婚的泰勒作为日本人要求留下的小部分原医院工作人员,为他们接管医院提供事务咨询,并做些院中杂务。程少仲暗中接受布朗布置的任务,替洛克菲勒基金会监护财产和观察局势变化动静,以随时向洛克菲勒基金会报告。
一天,程少仲与泰勒经日本人同意,被美国领事馆接去会诊,回来时不见了索菲娅和泰勒的丈夫丁一以及所有原协和医院留用的人。正诧异时,有人喊他,并把他带到新上任的院长助理办公室。程少仲走进办公室,立即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方志武!
“老朋友,你好哇!”方志武热情与他打招呼,并走上前,紧紧与他握手。
“你就是新上任的院长助理?”程少仲冷冷地问。
“是的,川岛举荐的。我这也是小鱼穿到大串儿上,充数而已。”方志武故作矜持说,“今后,还请你程院长多多关照。”
“你刚才说的川岛是哪个川岛?”程少仲没注意方志武后面的话,只按自己的思绪问道。
“当然是川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