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掌控 >

第32章

掌控-第32章

小说: 掌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能把人生中轰轰烈烈的大事都看透了,当成消遣一样活着,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倪流不是自嘲,是有感而发,在郭容天面前,他是没有实力没有资历没有经验,但并不代表他以后达不到郭容天的高度,许多人不是没有做大事的才能,只是没有做大事的机会罢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

“全棉时代的地理位置很好,三条道路的交汇之处,完全可以以四通八达、人生纵横当卖点,再下大力气拿到土地证,五证齐全后,立马在全省主要媒体上大打广告,以全省第一家绿色生态太阳能小区为噱头,整体均价每平提升1000块,广告文案做得大气一些,再打出香港设计京城施工的旗号,时间不用多久,狂轰半个月的广告之后,原业主都会因为房子的巨大升值而不再闹事,同时还因为买得早得了实惠而沾沾自喜,而全棉时代的名声打响之后,信誉房地产的信誉,也就回来了。”

郭容天对倪流关于全棉时代反败为胜的论述不置可否,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全棉时代在营销手段上的低级和不入流也是事实,从来没有在媒体上打过广告,整个营销和推广全部靠街头小广告投放,所以一直给人很低端很小家子气的感觉。

“钓鱼台又该怎么反败为胜?”郭容天《“文》并不想《“人》就倪流《“书》为全棉《“屋》时代开出的药方点评,也不想去深思是不是可行,全棉时代的是不是反败为胜,他不关心,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想知道,倪流又会为钓鱼台开一剂什么药。

毕竟和全棉时代现在还在热度之中不同的是,钓鱼台的热度,已经过去了。不过,倪流为全棉时代开出的药方,系统而全面,倒让他还真有几分期待倪流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了。

“钓鱼台现在可走的路不多了。”倪流并不掩饰他对钓鱼台现状的失望和未来的担忧,“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只负责提供一个思路,是不是可行,还得郭董裁决。”

倪流用手一指远处的两栋独栋别墅之间的空地——说是空地也不恰当,中间有花草,只不过因为冬天的缘故,花草枯萎,显得空旷而萧索——说道:“我大概算了一下,每栋独栋别墅之间的空地大概有半亩,一年三季有花草,冬天荒废,如果在空地上建造一座宅子,造价不用太高,地皮是现成的,材料和人工大概十万块就能解决问题,宅子可以停两辆汽车,有一个卧室一个厨房,剩下的地皮就架一座温室大棚,可以种植蔬菜,建成之后,老住户免费赠送,新客户买房即赠……”

郭容天沉默不语,心中却是惊涛骇浪,倪流的主意看似异想天开,甚至可以说突如其来,完全不合常理,但仔细一想,却大有玄机,完全弥补了钓鱼台在布局和规划上的所有缺陷!

一座带温室大棚的宅子,确实成本不高,十万元的造价对一座动辄几百万的别墅来说,作为附赠品也不算多高的成本,不过就是每栋别墅少赚十万就行了,而如果因此多卖出一栋别墅,整个小区内全部宅子的成本就回来了。

最关键的是,宅子连接了两栋别墅之间的空地,让独栋别墅之间疏远的距离加强了联系,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私密性,将钓鱼台因私密性过强而导致的人气不足的缺陷化解于无形之中。而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对,还可以再多划分一块地方建造一个鱼池,等于是一处坐享田园风光的老宅子,满足了都市人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思,安放了都市人生活在别处的不安分的心。

购别墅赠私宅,又可以重新点燃钓鱼台早就过气的热度,或许还可以再次掀起钓鱼台早就被人遗忘的热潮,郭容天感觉心中的一股火苗腾地燃烧了,随后越烧越旺,让他几乎控制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直想扔下倪流就去召开董事长讨论项目的可行性。

郭容天承认,他被倪流的主意打动了。

不过,郭容天毕竟久经商场,不会轻易表露他的真实内心,深呼吸几口,恢复了理智,他没有对倪流的提议发表任何看法,却转移了话题:“倪流,如果你接手了远思集团,以后的发展思路,是以房地产为主了?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收缩房贷,在挤压房地产市场的水份,你还看好房地产市场?”

好一个心深如海的郭容天,倪流拿出了诚意,先后抛出了针对全棉时代和钓鱼台案例的分析来投石问路,郭容天是不是认可暂且不论,却连一句回应也没有,也太拿大了吧?倪流心中不服,不过他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平静,在他没有实力之前,隐忍不是软弱,而是蓄势。

“房价虚高是事实,但是指一线城市和一些三线城市,而石门是二线城市,又是新兴的省会城市,现在市区才300多万人口,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按照大多省会城市500万人口的容量,石门还有200万人口的增长空间,200万人,郭董,得是多少套刚需的住房?”倪流再次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他不信他打动不了郭容天,“而且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又会带动房地产的新一轮热潮,未来20年,国内将会新增上万上新兴的小城镇,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得农村者,得天下。”

“如果你接手了远思,选择和容天合作的话,你会怎样和容天合作?”郭容天还是不动声色,但话题终于开始深入了。

倪流总算心中一块巨石落地了,经过艰苦卓绝的较量,终于,郭容天初步接纳了他。如果说和王树斌的过招是真刀真枪的直接碰撞,那么和郭容天的交手就是一次斗智斗勇的智慧碰撞。

“我还没有想那么长远,当然,能和容天合作,是我优先考虑之一。”如果说刚才是倪流的试探,既然试探成功了,那么现在他开始收回谦逊,以平等的姿态和郭容天对话了,“合作的前提,是建立在我能顺利入主远思的前提之上。”

“倪流,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想过没有?”郭容天用手一指远处的高楼,“从打地基到封顶,万丈高楼平地起,中间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同样,从一个刚入门的员工到董事长,中间隔了多少级别?”

倪流明白了,郭容天是暗示他根基不稳,没有从底层一步步扎实地走向高层的经历,换言之,郭容天就算支付他接手远思集团,也不看好他担任了董事长之后的远思集团的前景。

“从员工到部门经理,再到大部经理,再到分公司经理,再到总部副总……呵呵,从一个刚入门的员工到董事长,中间确实隔了许多级别,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作为继承人,可以一步登天不需要经过每一个阶段而直接坐坐上董事长的宝座。人和人不同,有人适合从零到十的创业,比如刘邦,而有人适合从十到一百的开拓,比如刘彻……”倪流轻松自若的笑了笑,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反正我是见郭董,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诚意,就和我刚才为钓鱼台提出的建议一样,最后怎么做,还得郭董决定。”

条件

倪流悄然向吴小舞使了一个眼色。

吴小舞看了看手表,向前一步:“倪总,本来下午还要和华达集团的孟林开孟董见面,刚才我收到孟董秘书的短信,孟董想现在就见面……”

“现在呀?”倪流不置可否,微一停顿,目光看向了郭容天。

华达集团也有意插手远思的事情?郭容天心中一动,尽管他宁愿相信倪流不过是虚晃一枪,只为加大谈判的筹码,是常见的商业伎俩,但迫切想要在远思事件上抢占先机的心情,让他没有拿捏的时间,万一是真,再万一倪流和华达谈判成功,他岂不是功亏一篑了?

关键是,远思事件是百年不遇的机遇,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了。

问题是,如果支持倪流,他将会站在了洪东旭的对立面,如果倪流失败,最终没有入主远思,那么他的赌注下错,将会彻底得罪洪东旭,别说能在远思事件中分一杯羹了,怕是连和远思集团合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但……万一倪流真的成功了呢?郭容天左右为难,倪流比他想象中更聪明更从容,也更有商业头脑,宋国文眼光不错,选定的接班人是个难缠的角色,只是倪流毕竟太年轻了,就算他入主了远思集团,最终能否完全控制远思集团还在两可之间?

那么,既不会得罪洪东旭,又可以让倪流感激的办法只有一个了,郭容天沉稳地说道:“洪东旭出价3亿收购你手中的股份,你来找我,是想向我抛售你手中的股份,还是想让我不拆借资金给洪东旭?”

终于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上了,郭容天虽然深不可测,比咄咄逼人的王树斌难对付多了,倪流却依然有信心和郭容天周旋一二,毕竟,他手中有王牌可打:“襄都也有一家公司出价了,三亿五千万。”

郭容天微微震惊:“这么说,你是想转让股份,不想接管远思了?”

“也不一定,如果最终转让的价格达到了心理预期,我也许也会直接转手了事,股份转让给一家大公司的话,我就不用和洪东旭面对面较量了,直接拿钱走人,何乐而不为?不管哪家公司接手了股份,以公司之力和洪东旭对抗,洪东旭再想阻拦,也要掂量掂量对手的分量再说。他敢欺负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却不敢欺负如郭董、孟董一样的人物……”倪流的话没有说死,留了余地的同时,又抛出了足以让郭容天动心的诱饵。

“洪东旭提出向我拆借3亿资金,等他接手了远思集团之后,会以股份或是子公司的形式归还。”郭容天并不是出卖洪东旭,而是拿他和洪东旭的交易说事,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以倪流的聪明,应该早就摸清了都有谁和洪东旭有过私下接触,“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比如说三亿五千万可以直接拿到宋国文名下的全部股份,那么和洪东旭的口头承诺也就不必当真了。”

郭容天也报价了,不过报价太低了,虽说三亿五千万只是倪流哄抬物价的报价,但离他的心理预期还有不小的差距,倪流就说:“华达的孟总昨天和我初步达成了意向,他愿意出价到四亿五千万。”

商场上的谈判,本来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心理较量过程,一方漫天要价,一方坐地还钱,要高价没什么,只有真有意向和诚意,一切都可以继续深入再谈。兵不厌诈,也是商场的惯例。

倪流是没有商战的亲身经历,但和宋国文接触了三年有余,耳濡目染下,在宋国文的叙述中,也算是亲身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商战,资本世界里的规则不一定全是弱肉强食的规则,也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案例,就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一样,决定胜负的不是哪一方实力上的压倒性的优势,而是领军人物的心理素质和决策的正确性。

有一则华尔街的真实的收购案例,一家破产倒闭的小公司被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看中,大公司的CEO由于近来业务不佳,有被董事会罢免的危机,为了维护他担任CEO之位的高薪,他有必要完成一次收购来提升威望,并且给董事会和股民一个交待,而被他看中的小公司正好弥补了他所执掌公司的短板,如果收购成功,会让公司的股票大涨,也会让董事会即将对他提交的不信任案破产。

在这样的前提下,CEO和小公司的创始人接触了三次,三次都没有达成协议。小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财务报告显示已经资不抵债,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了,在这种情形下,再收购这家公司就是赔本买卖。不过小公司的创始人用拆借的方式让公司的账面上显示有5亿美元的资金,并通过了收买等手段让审计部门审计过关。

最后一次小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坐在一起吃饭,CEO报价5亿5千万,小公司创始人报价6亿5千万,CEO还价到6亿,小公司创始人同意了,二人草签了协议,分手的时候,CEO问对方心理底价是多少,对方说是5亿5千万,对方又问CEO的底价是多少,CEO笑着说,是6亿5千万。

二人都达到了心理预期,皆大欢喜,握手告别。

等完成收购手续后,有人提醒CEO说小公司的审计出了问题,其实资不抵债,已经破产了,但此时CEO已经借收购案重新赢利了董事会的信任,而且公司的股票大涨,他就将审计材料扔到一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场收购,没有输家。”

是呀,小公司创始人还清了欠债,还平空赚了一亿美元,足够养老了。公司CEO保住了高薪的CEO宝座,重新获得了董事会的信任,而且公司股票大涨,市值增加不少,6亿美元对于公司庞大的市值来说,九牛一毛,只凭股票市场的上涨,就不止带来10亿市值的涨幅,也确实,似乎谁也没有亏损。

那么到底亏损的5亿美元由谁承担了?

倪流不是MBA,也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但他依然可以从这个案例中认清一点,资本市场的运作,不必拘泥于市值和真正价值的不对称,有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