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情局档案 >

第19章

中情局档案-第19章

小说: 中情局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命运动……美国军力结构适于应付意志坚定、应变灵敏和政治感敏锐的对手所发动的游击战。”在给总统的报告之前,他有这样的个人信笺:“内附报告极为敏感,尤其是万一泄露有这份文件存在的话。”所以,他说,“本件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给任何政府官员过目。”

正如这份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新春攻势之后,麦克纳马拉饮痛辞职,代替他的克拉克,克利福德组织了一个特别研究小组来仔细研究中情局的报告,三天后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对方能够应付美国任何战争升级,即使把美国所有军队都派去,也不可能在1969年之内打破僵局。所以,现在应该是着手制订从越南撤军的计划了。约翰逊自己无法做出决策。此前,军事援越司令部给了白宫一份文件,他们认为经过新春攻势,越共的力量受到极大削弱,现在正是大打出手的时候。所以,美国应该增兵,在54万的基础上再增20万人。约翰逊决定成立一个“智慧小组”,小组成员在越战开始时都支持要打下去,打个痛快。但此时,很多人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他们与负责美国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1961)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1974)。1968年,尼克松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1972年1月连任执政后,尼克松对内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重振美国经济。对外,提出尼克松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尼克松是美国史上唯一当过两届总统与两届副总统的人,是一位公认的外交政策领袖,但也是唯一一位以辞职的方式离开总统职位的总统,而且是在失去信住后被迫辞职。

后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

越南问题的中情局官员乔治,卡弗友好地坐在一起,乔治·卡弗把中情局的意见告诉了这些人,几天后,这些人要求总统从越南撤军。

1968年3月28日,乔治卡弗得到局长赫尔姆斯的命令,赶到白宫。他立即被带到内阁会议室,总统要求他汇报越南的工作。汇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主要内容是:战争已经肯定在遭受着失败,敌人的力量被少估了一半,他们有60万人,新春攻势之后,他们仍然强大。

在听报告的约翰逊焦躁不安,表现出了根本不想听中情局这种悲观报告的样子。他总会隔几分钟就打断乔治·卡弗:“讲完了吗?”“还没有完?”汇报结束后,约翰逊无助地站起来,不声不响地离开房间,赫尔姆斯微微地笑了起来。不一会,总统回来了,紧紧地握着乔治·卡弗的手,没有说一句话,再次走了出去。三天后,约翰逊总统向全国宣布,取消对北越的轰炸。这预示着越南战争已经开始结束了。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总统,美国民众大规模举行反战游行。1969年5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把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请到白宫办公室。他说:“要是把态度灵活误以为是软弱无能,把通情达理看成是没有决心,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我还必须十分坦率地说明白,要是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势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决定。这样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多勃雷宁成了传话筒,但苏联政府的态度很冷漠。1969年5月31日,军事援越司令部宣布: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这个数字说明:尼克松政府上任四个多月,侵越美军又有4000多人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松在撤军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终于吃到了苦果。1969年6月8日,尼克松总统在中途岛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撤出美军2。5万人。这是尼克松政府从越南的第一次撤军。1970年,美国开始规模撤军。1973年1月27日,交战双方在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同年3月,美地面作战部队撤离南越,但在南越留下了两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了相当规模的海空部队,支援110万南越军队作战。1975年3月,越南军民发动春季攻势,经过西原、顺化一岘港、西贡三大战役,击溃了南越军队。4月30日,西贡被解放,战争结束。

落毛的凤凰

美国以尖端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大兵,却在越南这块弹丸之地无法腾转。在军事战略上,军方有着明显的致命失误。北越与南越的解放组织的游击战术让美国大兵很吃不消,即使有中情局的帮忙,训练了一批专业的游击战士,但效果甚微。越南人在游击战上似乎具有不可思议的天分,他们可以在美国大兵确认多次不可能有敌情的地方从天而降或是从地而出,给美国大兵致命的打击。另外,在谍报方面,中情局始终不能与北越和南越的解放组织抗衡,在中情局看来,敌人的特务遍地都是,在他们身边的越南人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就是在为北越工作。当然,这也算是游击战的一部分。为了对付这让人恐惧而又厌恶的游击战,中情局竭虑尽智。

中情局规划处远东组组长威廉,科尔比在1965年就建立了一支所谓的反游击部队,这支部队后来称为侦察部队,主要在南越农村进行活动。中情局全权资助和控制它,这支部队在南越各地建立了审讯点,很快它就出名了。因为它才是最恐怖的。这支部队平时的训练项目是苏联克格勃审讯手册,部队成员人手一册。手册详细描述了审讯的方法,如将嫌疑人的大拇指吊起来(称为“坐飞机”),交替给嫌疑人嘴里灌冷热水,对嫌疑人的生殖器进行强烈的虐待。1973年,威廉科尔比被尼克松总统住命为中情局长。

威廉科尔比是个热忱的冷战战士,后来成为军备控制的提倡者。他担住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时期是中央情报局历史上引起最大争议的时期之一。他因为主持过中央情报局在越南的一次血腥行动和70年代向国会透露间谍机构滥用权力的情况而名噪一时。

把嫌疑人的脑袋绑到一块斜的木板上,用毛巾盖住他的脸,然后把冷水浇到毛巾上,嫌疑人会非常痛苦,不住的咳嗽、干呕,最后窒息得无法呼吸。在它的审讯点,被怀疑是为敌人工作的越南人受到了残酷的对待。1965年4月25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报道:“两名被怀疑是越共的俘虏拒绝回答问题,第一个被从3000英尺的空中扔下了飞机。第二个立即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但还是被扔了下去。”不过有时候,中情局会遇到骨头硬于常人几百倍的人,这时他们的做法是把他的同袍的各种各样的器官扔到他面前,让他懊悔自己的骨头为什么那么硬。这支被中情局领导的部队的口号就是“抓住他们的蛋子,看他们招不招”。如何赢得人心,很多人都能拿出很多技巧,但就是没有中情局这样的技巧。不久后,这支部队脑袋上就有了一顶“比越共还要恐怖的组织”的帽子。

中情局的初衷是想把这支部队训练成对付越共游击的反游击部队,可他们在这一正事上没有做出什么成绩。1967年7月,中情局提出了“情报协调与开拓”计划,希望能识别并清除隐藏在南越平民中的越共领导人、特务以及搜集情报者,但效果仍旧不能让白宫满意。同年年末,白宫专门派了一个小组到西贡,把“情报协调与开拓计划”升级为“凤凰计划”。这一计划要求中情局与美国军事援越司令部和南越情报机构共同执行,南越保安部队采取切实行动,中情局制订具体计划。其实这一计划就是把中情局之前的恐怖活动进一步加深。“凤凰计划”从开始执行到两年后结束,花掉了美国财政部近25亿美元,中情局在西贡的700多人中,绝大部分人都曾参与其中。

中情局的教导被这一组织的成员铭记在心,那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人。在“凤凰计划”成员的眼中,任何越南人都可能是为越共工作的,为了保证安全,每个越南人都被视为敌人,先用刑具来一次再说。中情局的思路是,越共的游击战是依靠人民的,把他们的依靠拆除是对付游击最好的方法。所以,要多杀人。1968年3月18日,该组织一次就屠杀了至少500名手无寸铁的南越平民。“凤凰计划”实施期间,科尔比称,共除掉了6万名越共特务,在很多情况下是直接把这些人给干掉。1969年一年的时间里,在西贡的美国使馆声称,“凤凰计划”“除掉”了19534名特务,并打死了其中6187人。中情局参与的“凤凰计划”没有使它得到任何回报,唯一的回报就是当科尔比回到美国时,美国民众用多张“通缉杀人犯科尔比”的传单欢迎他。1971年,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科尔比被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你是否能区别越共人员与南越的忠诚公民?”

科尔比的回答是:“我区别不了,”他看着问他的人,“你也区别不了。”

再问:“中情局在你领导下于南越暗杀了那么多人,你怎么看?”

科尔比狡辩:“‘杀’不是‘暗杀’。我要澄清一点,85%以上的人是在与越南和美国军事与准军事部队的战斗行动中被杀死的,只有12是被警察和其他保安部队杀死的。而且,后一种死亡大多数都是在战斗中发生的,是在警察搜捕的越共分子拒捕、逃跑或是以其他形式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的。”

无论他如何为中情局辩解,事实就是事实,“凤凰计划”在执行两年后宣布废除,他们杀的那些人的鲜血让这只“凤凰”落了毛,这只落了毛的凤凰并没有改变越战的走向。中情局在这场战争中落下了连“鸡”都不如的评价。

一位参加越战的中情局官员曾在多年后出版图书,披露了恐怖小组成员受训的情况。他们训练的课题叫“对付敌人审讯的反措施”,其内容是如果他们被俘,如何对付越共的拷打。但是,课堂上,中情局教官教授给他们的全是敌人的拷打方法,而没有教什么反措施。显然,这是中情局在为日后的那些行为擦枪。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中情局档案 第9章 赫尔姆斯的中情局

中情局到了赫尔姆斯时代,喜忧参半。这位在中情局历史上比较优秀并懂得政治规则的人最终还是没能绕开中情局的致命缺陷情报与秘密行动上的失败最终被尼克松拿下。而他的被拿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肯与尼克松合作一起“消弭”水门事件。而也正是因为水门事件,才让中情局有了后来的历史。所以,赫尔姆斯时代无疑是中情局的拐点。

往事没有如烟

在很多中情局老员工眼中,赫尔姆斯局长与中情局的鼻祖多诺万有几分相似,两人的未口都特别大,多诺万希望成立一个可以得到全球各处情报的组织,而赫尔姆斯则希望中情局的势力可以遍布全球。这位谍报的老人与秘密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认为,地球上就没有中立国,任何国家都是中情局进行秘密行动和势力涉及的对象。然而,赫尔姆斯又与多诺万的张扬性格不同,他时刻记得中情局“秘密行动不能牵扯出美国本身”的章程,严格控制中情局的秘密,不让国内人得知他们在国外的任何消息。1967年6月,鉴于“凤凰计划”在美国的大泄露,赫尔姆斯在中情局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该小组的工作就是针对中情局每一个海外秘密行动进行评估,以确保绝对的隐秘性,对正在进行的有可能暴露的秘密行动通通关闭。同年9月30日,赫尔姆斯颁下严格的秘密行动新规则。该规则规定,各地工作站站长需要检讨所有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计划,凡在美国支薪表上有名字的外国朝野政治人物以及若干军方领导人,都要将他们的个人介绍通知中情局总部。在秘密行动上花费的一分钱都要据实申报。

中情局行进到了赫尔姆斯时代,当赫尔姆斯回想中情局的往事时,虽然秘密行动计划的执行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仍旧有些秘密行动还在继续,或者说,根本看不到希望。比如暗杀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另外,“推倒”柏林墙也是中情局没有完成的任务。1961年8月,苏联人开始在东德与西德的分界处修建城墙,首先是倒钩铁丝网,然后是钢筋水泥。无疑,这是苏联人在东德政策失败的最大证据。为了不让东德人跑到西德,他们只能想出这样愚蠢而冰冷的方式。显然,中情局也看到了这点。当时的肯尼迪总统自然希望中情局在这个时候能有所作为。

围墙竖起来六天后,肯尼迪让副总统约翰逊前往柏林,听取中情局基地主管比尔,格雷弗的最高机密简报。那份简报图片上有着各式各样的符号,如果不是比尔,格雷弗解释,约翰副总统根本不明白这张涂鸦到底是什么玩意。比尔,格雷弗告诉副总统,中情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