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28章

逆流伐清-第228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郑家内乱能够来得稍晚一些,起码也要在联合行动取得成功之后。朱永兴之前是唯恐郑家不乱,想借此大肆招揽壮大自身的水师力量。但基于目前的现实考虑,他开始希望郑家的内乱可千万别在关键的时候爆发,以致于失去了牵制作用。
    没办法呀,只能是暂时牵就,不加深矛盾,维持住郑家这个不太靠谱的盟友了。朱永兴很是不甘心地书写谕令,一一批准了郑家报上来的新占领地区的官员。(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东征前线
    道路上人马严整,旌旗招展,正滚滚向前。
    魏君重,目前讲武堂出身,军衔最高的将领,骑马随队而行,不时地用严肃的目光扫视自己的部队。
    从最先装备燧发火枪和刺刀的样板营开始,他统领的部队越来越多,广州战役结束,他已经是一师之长,手下有三团之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断的扩充,他属下的军官也被不断调走去其他火枪部队,但在严格的训练下,魏君重依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部队是明军最为精锐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长矛火枪混杂配备,到全火枪建制,魏君重属下的部队打的仗最多,也是战术、武器改进的样板部队,更是讲武堂毕业军官实习锻炼的首选。
    当然,这支拳头部队得到了人员、装备上的优先补充,新兵在体质上是比较好的,火炮的数量是满额配备,骡马化也比其他部队先行一步。
    正因为如此,广州战役结束后,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师便随着晋世子李嗣兴北上攻掠。原因很简单,继续东征的明军在数量要超过北进兵团两倍,自然要以精锐弥补北进兵团人数上的不足。
    而事实上的北进行动比预料中还要顺利。攻克广州、尚逆授首对广东尚存的清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再有苗文秀、吴启镇等降兵降将的劝说,北进兵团一路猛进,却并没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斗,便轻取了韶关。
    明军攻入广东时,尚可喜曾四处派人请求援救。江西兵少将寡,仓促间难以聚集大兵,便只是派遣了南安府(府治大余)守将刘伯禄、金震率所部三千余人及赣州守军两千余人前来增援。刘伯禄、金震自知兵力不多,进入广东后便驻于南雄。观望战局变化。
    广州陷落、平藩身亡的消息传来,刘伯禄、金震便是惊骇莫名,惊惶恐惧。等到明军的北进兵团迅速逼近,不战而收降韶关后,这两位便立刻放弃南雄,率领兵马翻越梅岭逃回了自己的老家——江西南安府。
    这样一来。北进兵团的战略目的便已达到,以南雄为后盾,在大小梅岭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了广州的北面屏障,并对江西清军构成了压力。以至于南安府的刘伯禄、金震惊魂未定,又向赣州“泣血求救,一刻四报,危在旦夕”。
    而北进兵团和东征兵团本来有着差不多的战略目的,都是建起卫护广州的防线。并暂停军事行动,囤积弹药物资,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只是东征兵团窥机而动,再度展开攻势,杀入了闽省。
    为了确保东线在迎战满蒙八旗和耿逆藩兵时拥有最大的胜算,朱永兴顺理成章地从相对稳定的北线抽调了精兵,赶往增援东线战场。而魏君重的这个师奉命抽调两个团归入东征建制,另一个团则继续留在北线充当骨干和主力。
    与汝阳王马宝一样。魏君重在得知将与满蒙八旗对阵厮杀的时候,心中不是畏惧。却是充满了自豪与渴望。这样的调动说明他的部队不愧是军中精锐,满蒙八旗这样的劲旅才能由他们来解决。同时,击败满蒙八旗的军功、荣誉、名望,更是对魏君重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殿下想得周到啊!”魏君重望着行军亦不失严整的部队,心中相当骄傲,也并不为抵达东线后没有用武之地而感到担忧。
    谕令说得明白。他所率的部队既是增援,又是归建。换句话说,他将是隶属于东征兵团的军队,归马宝指挥。这便消除了马宝唯恐客军建功,使东征兵团面上无光的担心。没有了这个顾虑。为使对满蒙八旗的胜利更有把握,魏君重的部队无疑将会是出战的首选。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供应,在后方的朱永兴还在力争使作战将领少些羁绊,少些动小心思的机会,以利于能全心全意地去赢取胜利。
    魏君重此时便没有太多的杂念,而是专心思索着对阵满蒙八旗时应采取的战术、阵形。这一战关系重大,魏君重从朱永兴的一系列调整中,已经看得相当通透。明军需要一个补充武器弹药、训练新兵、稳定地方、再次聚力的缓冲时间,而这个缓冲时间只能在击败满蒙八旗后才能够获得。
    稳扎稳打,以包括兵力、火力等因素的绝对实力进行碾压式的攻击,将战争中的不确定影响降至最低。时至今日,了解朱永兴的战争思路,并将其贯彻下去的将领已不在少数,魏君重正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得到朱永兴青睐的重要原因。
    六千对五千吗?一边是火炮、燧发火枪加刺刀,另一边是纵横驰骋的骑射,魏君重权衡着兵力和武器的对比,深知在兵力相差不多时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这历史啊,终归是要由我们这代人书写,骑射无敌的神话,也将在我们手中被粉碎。
    一股振奋的情绪涌遍全身,魏君重双腿一夹马腹,加速向前冲去,似乎前面便是曾经不可一视、骄狂放纵的满蒙八旗。
    ……………
    龙岩东北的漳平,已被东征明军所光复,入闽作战却暂时停止,东征明军不再深入,而是以龙岩为防御中心,横扫周边县镇。漳平、上杭、华安、连城等地不是被轻松攻取,便是主动投降,闽西北这片地区尽为明军所有。
    “殿下已竭尽全力,吾等前方将领希翼建奇功、破强敌,却也当严谨用兵,勿使殿下失望啊!”汝阳王马宝看过一份最新运到的物资清单,伸手递给了参谋长吴三省,脸上的神情很凝重。
    没错,击败满蒙八旗足以名扬四海,足以建奇功一件。但若失败,这责任也是不小。更何况现在的人员、物资都在向这里倾斜,足见后方对此战的期望,无形之中更加重了马宝等人的压力。
    “一万枝火枪,三十万发定装弹,五十门天威炮,六十门佛朗机,一百门轰天炮……”吴三省一边念着,一边啧啧有声,感慨道:“这是把手头上的都运来了呀!据我所知,这好象是计划中给长江水师和十三家的装备。殿下那个,英明,深悉轻重缓急,有这样的明——真是咱们的福气。”
    “呵呵。”马宝一阵失笑,说道:“老吴,咱兄弟说话还吞吞吐吐的,明主,明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还能给你安个什么罪名不成?”
    吴三省略有些尴尬地干笑了两声,说道:“殿下现在还不想听到外面议论,所以,这话呀,还是得收着点。”
    南明时期,曾有一段时间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秦王孙可望掌握。所谓永历朝廷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空架子,仅靠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裁决。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可望大权在握,要玩弄一场“禅让”的把戏是再容易不过的了。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取代不了的。因为他不是正溯,不是朱氏子孙,他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郑成功、刘文秀、十三家等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草头天子。
    而朱永兴则不同,虽然是远系宗室,但到底是朱家子孙,兴复成功之后,克复武林,直趋建业,功之所在,谁当与争?入关者王,定论不磨。也就是说,追随朱永兴与依附孙可望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历史上是有这样的先例,才有了创出开元盛世的李隆基。
    永历懦弱无能,储君丧生缅甸,朱永兴则是蒸蒸日上,名望日隆,权柄日益汇于一身。虽然现在为了抗清大局,朱永兴还戴着“明臣”的假面具,但一步一步的正登上权力的巅峰,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所以,吴三省所说的理由也是成立的,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不破坏朱永兴的夺位计划。
    马宝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深谋远虑,可不是那些顶个王的头衔,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称帝过瘾的朱家子孙可比。说起来,老吴你说得正合我的心思,有殿下撑持着朝政,真是咱们的幸运。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还没有那些个狗屁文官聒噪烦心。咱们就管专心打仗,多好。”
    吴三省对马宝的话十分赞同,感慨道:“殿下胸襟宽广如海,待人坦诚无私,赵王殿下已折服,晋王殿下亦退让,兵将死有恤、生有养,百姓税有减、赋有免,已尽得军心民心,何人有此能为?何人能与争雄?十三家将为殿下驱驰,郑家嘛,陆战亦不足以与我军抗衡。”
    “海战嘛,嘿嘿,再过上一两年,怕也要甘拜下风了。”马宝对此倒是颇有信心,南明海军发展到现在,确实也没用多长时间,但砸进去多少钱财,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却是知之不详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谨小慎微
    从抗清阵营的组成来看,大西军、大顺军、正统明军、郑军等,虽然自相攻杀的事例不多,但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时候也很少。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而永历朝廷的吏治*和内部倾轧,更导致了抗清阵营的分崩离析。比如以原大顺军改编的忠贞营将领一直以抗清复明为己任,永历朝廷却视之为异己力量,一味加以防范排挤,逼迫忠贞营进行艰难的军事转移,由广西北上夔东;而即便是永历不得不依附大西军后,朝廷中的很多官员依然视其为“贼”,作梗下绊之事亦不少见。
    至于郑家,则是勋镇割据的典型,私心自用,全无顾忌。既可与清廷和谈,又可狡词延宕,不出兵响应南明军队行动。
    但目前的局面在朱永兴的领导下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大西军正成为历史,尽管现在西南明军的核心还是原来的大西军,但无论从名义,还是实质上,原大西军将士都差不多自认是南明正统的嫡系军队。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大量注入,讲武堂军官的不断充实,这种倾向已经不可逆转。
    而夔东十三家也在名义上接受了朱永兴的封号和领导,在川东的不断行动有力地策应了南明军队攻掠四川的战略。还有浙东沿海武装,朱永兴通过接纳鲁王朱以海,已经使其完全融入到南明系统之中。
    事实上,朱永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永历朝廷所不可能达到的目的,那便是使原属各方的武装在抗清斗争中实现了相对有效的联盟。就算是郑军,现在不也和明军协同作战,正攻掠闽省吗!
    当然,在这个建立和维持联盟的过程中,朱永兴使用了平衡、笼络、封官许愿等手段,但并未引起原大西军将领的反感。因为朱永兴并没有厚此薄彼,而原大西军的将士们则是最先获益。并且是获益最大的。
    而联盟的存在,并没有使马宝和吴三省对于郑家私心自用的历史放松警惕。驻兵于龙岩一带,也是担心郑军突然有变,无法有效保护明军的侧翼。所以。保持与郑军推进的平行,也是稳妥、防范之道。同时,因为郑军多是占据闽省沿海地区,也使东征以来南明军队海陆配合的战术无法实施,无形中加重了后勤的负担。
    联盟是联盟,但却有变数,也肯定不如自家部队配合那么默契,那么放心。这就是马宝和吴三省感到不满,希望南明海军能早日超过郑家的原因。
    可以这么说,南明朝廷自身的*。内部纷争离析,名义上从属朝廷的各种抗清力量之间,以至于某一个抗清团体的内部,总是矛盾重重,相当大一部分可以用于抗清的力量在内部冲突中被消耗了。
    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利用汉族绅民长期存在的正统思想,以朱明皇帝作为号召和团结各种抗清势力的旗帜;一是要有一支拥有相当实力又忠于抗清事业的力量作为核心。具体来说,永历皇帝就是当时唯一适合的旗帜,而在逆境中逐渐成长壮大的原大西军经过武器装备的改善,待遇优厚的激励,以及拥有了不断胜利而高涨起来的士气之后,正是支撑、团结各种抗清势力的核心。
    不可否认。朱永兴还是属于一个抗清团体,但这个团体的内部矛盾在赏罚分明和一视同仁之下已经消弥大半,正在为着一个目标——胜利而协力同心。海军、陆军,以及陆军的各支部队,原来兵为将有的弊端正在迅速消除。
    海军要超过郑家,显然还需要些时间。可强援——魏君重所率的两个团却很快便要到达。为胜利添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