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228章

锦衣当国-第228章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关大内,这通政司也是朝野中的关节所在,为了及时知道消息,各方势力都在这边安插有亲信耳目。

地方奏疏,除有专门密封的秘密信笺之外,宫内宫外大佬往往都比天子早知道。

盐运司经历贪墨被查出,在盐政上出这等事无甚稀罕,不出倒是怪事,右通政草草看过,拿着细笔在随身的折子上记录几句,下了值,就把贴身的那折子给了外面接消息的人。

……

钱春平,精于手谈,曾为吏部尚书张瀚府上清客,后受某人举荐,出任长卢盐运司经历……

三百五十一

天下间最有油水的差事肯定有几个和盐相关。做个盐运司的经历,肯定要赚下几辈子吃用不尽的家业。

在这个位置上手脚干净不干净的区别不是捞钱不捞钱,而是多少,比如说钱春平的前任做了三年,回家之后号称本县首富,这就被认为是清廉无比。

不过万事有风险,有大批捞钱的好处,自然也就有被人揪住,罢官下狱的风险,你前任太太平平回家,你这边被人抓住痛脚,这也是无可奈何,该着。

尽管天津卫锦衣卫千户王通的所作所为被人注意,可这个什么配合河间府歼灭奸邪之徒若干,并且查出盐运司经历某某的事情,大家不过是一笑而过,这上任刚刚一年的钱春平实在是倒霉,仅此而已。

通政司这边传出来的消息内阁每个人都要知晓,有的人从头到尾看的,有的人则是有书办师爷摘录浏览。

身为天下中枢之人,一定要对朝堂上的风吹草动保持最警觉的心态。要不然稍有不慎,就要被别人算计。

……

京师东城,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申时行府邸,礼部的事务都是些常规运转,不需要礼部尚书过多的参与指挥,他对这通政司那边传出来的消息一向是仔细看一遍,府内的听差长随在这个时候都是连饭都不敢去吃的,各个在堂前听令,自家老爷往往在这个时候支差,打听什么事,了解什么人,都要随叫随办,不能有丝毫耽搁。

申时行坐在书房中,高官显贵家中都有专门的书办,在买来通政司的消息时候,快速誊写出来。

虽说是蝇头小楷,却工整异常,看得也不吃力,申时行面色淡然的看着,不时点头或摇头,看到某一行字上。

“……长芦盐运司经历钱春平因勾结盐枭贩卖私盐……”

申时行的视线停驻在这行字上,神色变得慎重起来,念叨了几次“钱春平”,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把折片丢在桌上,扬声说道:

“去请刑部黄大人来府一叙。”

外面出声答应,急忙出去了。刑部右侍郎黄跃文是申时行做刑部尚书时候提拔起来的,二人又是同乡,一向是关系紧密异常。

……

官员多住在东城和西城,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张四维的宅邸距离申时行府邸不远,通政司中传来的消息,到张府照例比到申府要早些。

申时行看到的消息,张四维自然也看到了,只不过他脸上却没什么笑意,反倒有些阴沉,开口问道:

“这桩事如何扯到长芦那边?”

“小的们前日得到消息,说是王通那边青县剿了一伙私盐贩子,拷问之下牵扯到了,落供画押,已经送到刑部去了。”

“海捕文书下了没有?”

“回老爷的话,最快要在明日下文,按规矩三日后长芦河间府那边就该派出差人……”

“规矩不必教我,去喊张泉来!”

张四维在外在内,向来都以从容优雅著称,下面人难得看到他这般厉色,都是噤若寒蝉的模样,连忙去办。

那边出去一个人喊人。张四维又是开口叫来自己的长随,肃声说道:

“小四,你现在就去打听,就是这青县剿灭盐枭的前后经过,越细越好,花钱尽管支取,速去速去。”

长随领命,不敢怠慢,也是急忙出门办差了,这边出门,那边张泉已经在门外侯着了,张四维挥手斥退了所有下人,单把张泉留了下来。

张泉在张府的地位很高,挂着个外府三管家的头衔,却从不见他管什么实务,住在靠墙的一个小宅院中,从不和其他人来往。

众人本来对这张泉颇为轻视,不过张四维新纳小妾的兄弟不知道为何和张泉冲突,那小妾闹到张四维这边来,却没想到张大人反倒是对宠爱的小妾动了家法,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冒犯张泉了。

而且这张泉整日在外面办差,经常有几天甚至半月不在的时候,大家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不过谁也不敢问不敢管,索性敬而远之了。

张泉粗手大脚,个子比常人略高些,从来都是一副阴沉脸,走路无声无息。这样的人让人看到就惟恐避之不及,也不知道为何张四维对他这般的看重。

“还记得钱春平吗?”

张泉一进门就垂手站在一旁,张四维开门见山的问道,张泉点点头说道:

“小人记得,他的孩子还是小人带走的。”

“这等清客相公最是做不得事,给个肥差也会被人拿住痛脚,这钱春平已经犯了事,海捕文书明日就会发出,单单私盐一桩本是小事,但再说出什么别的……”

张四维说到这里顿了顿,咳了声继续说道:

“为求万全,你今日就去一次长芦。”

张泉躬身沉声说道:

“小的这就出城,老爷莫要担忧,此事一定办的妥当。”

张四维点点头,张泉转身出门,屋中空无一人,铜炉银炭把张四维的书房烘的温暖异常,不过素来镇定的张四维脸上却有点焦躁了,起身围着书案走了几圈,在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随便翻了翻,又是扬声说道:

“请付先生来!!?”

等这位身材瘦削,满脸褶皱好像是树皮一样的付先生走进书房的时候,张四维已经端坐在书案前。气定神闲正在看书。

付先生也是这尚书府中的怪人,虽说被叫做先生,可身上半点斯文气质也无,倒是张府管家有几次帐目算不明白,这位付先生看过账目后倒是立刻理清,这分明是个帐房掌柜,可不是什么师爷书办。

“付先生,长芦盐运,北直隶和京师都有何人在其中获利?”

……

正月二十七这天中午,苏州会馆内。

在京师的会馆中,苏州会馆是最大的一个。不光是苏州士子商人在其中,松江府、常州府以及南直隶其他各处的人也经常来往。

原因很简单,官员士子多出身江南,富商也多在南方,在这会馆中,就近交结联系,一切都方便的很。

京师之中的官员更是喜欢在苏州会馆见客饮宴,甚至闲来无事的时候,也愿意在这边喝喝茶谈天,总归有这样那样的好处。

正月底,出城踏青春游,也是人们的话题之一,不少人都是盛情邀请户部山东司员外郎李三才一同前往,李三才一一含笑答应。

正谈笑间,一名家仆模样的人匆忙走进屋中,和众人行礼问候了下,凑到李三才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屋中诸人都看到李三才脸色变了下,尽管随即让家仆退下,神色又是如常,众人虽然不好发问,奈何心中好奇难免。

照例要在苏州会馆呆到下午的李三才随便说了几句就匆匆离开,这又让众人心中的好奇重了不少。

员外郎在京师中属于个不大不小的官职,知道消息往往比大佬们要晚一些,往往是相关的衙门发出公文来,消息灵通的才打听到。

李家是通州第一豪商,而且主要是依靠通州是运河终点和京师物流枢纽的位置,自家又在户部当差,又是免税,又是有各种各样的方便。

李三才在家中河船、车马、岸上的仓库都有不少,既然有这个买卖,南下必然过天津卫,必然要被抽税,这已经是个记恨。

既然有运输存储这方面的买卖,私盐利大,进出京师,少不得要打交道,如果贪图这大利。自己下手贩卖也不是不可能。

长芦盐运司的盐自然和京师这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盐运司之中,盐运使坐地收钱,不需要自己做什么,盐商们就会送过来。

可身为盐运司经历,有些事情就要亲力亲为,盐引买卖,公私赔给,官盐私卖等等,这盐运司经历既然被抓出来,和他打过交道的人肯定会被牵扯。

盐商盐枭什么倒罢了,若是官员相关,那对这仕途可大大损害,私盐尽管来钱,可却被认为是第一等贱业。

正月二十八日,李三才再出现在苏州会馆的时候,脸色颇为沉重,众人询问的时候,才叹气回答说道:

“锦衣卫千户王通在天津肆意妄为,居然去往河间府青县境地,剿灭庄子一处,并指认其为盐枭匪盗,收缴那庄子资财若干,解送京师充作金花银,若任由其横行,真不知王法何在,这般下去,岂不是看谁家富庶,随便安上个什么罪名抢了就是。”

能在这正月里还在苏州会馆的人都不是什么穷苦平民,听到李三才这一席话,都是心中凛然,想到这事若是放在自家身上会如何。

“圣上被小人蒙蔽视听,只顾金银钱财,而不顾江山社稷,圣德大义,我等读圣贤书,懂大义道理,难道不该挺身而出,谏言圣上而正视听吗!?”

说完,屋中一片寂静,大家都看着激昂慷慨的李三才,正在听着的一些年轻官员脸上都是露出凛然的神色。

三百五十二

自从嘉靖年间和俺答部议和之后。京师外再也不必担心鞑虏在冬日南下造成的威胁,一座座庄园别墅不断建起,京师的富贵人物纷纷置业。

崇文门向南一片地方,因为是商路所在,所以有钱有势的人家特别多,大宅院一个挨着一个,也不知道里面住着的是谁。

……

“猪狗不如的番子,猪狗不如,有朝一日非要千刀万剐了你……”

某处宅院,房中有人在破口大骂,反正此处占地广大,声音再大也不担心被外面的人听到。

这名身形胖大的人在屋中发疯,边上几名属下都是垂手站着,大气也不敢出一点,那人喊完,把手中的几张纸直接丢在了地上,喘着粗气坐到椅子上,恨声说道:

“这生意早就不做了,还何必拿来给我看,生这个气作甚。”

一个人抬头看了眼,凑上来低声说道:

“三爷。大爷那边吩咐,说您这边和北直隶南边几府出身的言官清流多有来往,长芦那桩事恐怕让不少人出血割肉了,三爷不如吹下风……”

被称作“三爷”那人却是柴福林,他比在天津卫的时候已经憔悴了不少,可脸上全是戾气,赤红一片。

听到边上那人说话,胖大汉子却沉默了下来,半响才闷声说道:

“大哥不是不让我出去吗,二哥又去了山西,就算知道人又有什么用。”

说话的那人冲着后面挥挥手,等人都出门了才开口说道:

“三爷,大爷说这桩事不必咱们出头的,只要三爷点出几个人名,咱们找人充作家乡父老送点银钱土产过去,哭哭骂骂也就是是了,京里面不知道多少人和那盐场有瓜葛,咱们只要敲敲边鼓就是。”

“……推波助澜……,大哥习惯这么算计了啊!”

柴福林又是默然半响,感慨了句,起身走向书房,淡然开口说道:

“某去写几个名字出来,某手里这些东西,大哥也不必时时刻刻惦记着,还不是一家人的……”

后面那人笑着弯腰,却没有接话。

……

现在朝会和下午处理政务的时候,万历皇帝总是无精打采的模样。天快黑的时候,精神倒是渐渐足了。

张诚也能看出来,万历皇帝对这个御书房越来越厌倦,每日来这边,越来越有应付差事的意思在。

王通领兵去剿灭青县的盐枭,包括事后收了那鲍单文一众,今后准备在天津卫一带隔绝私盐入京师的一大通路,甚至可以增加金花银进项。

出兵作战,增加收入,这都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事情,不过快马密信急递到京师,送到宫内,万历皇帝看过之后,只是说“王通做的不错”。

倒是对李虎头杀敌立功,奋勇当先的事迹稍微感兴趣了一些,笑着看了二遍,也是随手放在了一边。

记得当时冯保看到王通所做的事情之后,只是摇头评价了句:

“这孩子立功心切倒是没错,可去捅这个马蜂窝作甚”

盐务上金山银海,多少内外官员牵扯其中,多少地方豪强牵扯其中。贸然碰触,那必然是麻烦上身。

张诚所想和冯保所说没什么区别,事情也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弹劾王通的奏疏已经多了起来,内阁六部等大员倒是没有行动。

万历皇帝无精打采的看着奏本和各地呈报,他现在越来越厌倦这一切,如果不是李太后和张居正有强制性的要求,他宁可不来。

“万岁爷,今日翰林院编修上疏弹劾王通乱动兵马,目无纲纪……”

张诚习惯性的提醒下,万历皇帝不耐烦的摆摆手,开口说道:

“王通那边的人证、物证、口供都是齐全,刑部不是已经派出捕快前往捉拿了吗,一概留中就是,这般呱噪,谁去理会。”

张诚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