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81章

农业中华-第81章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华怒极反笑:“原来是这样,那你就相信,就来杀我。”
  “我亲耳听到你说张大伢是那帮泥腿子的衣食父母,那还有错?”
  郭华笑了:“那你听错了,我是说老百姓是我和张大人这些人的衣食父母。”
  “那就是,你都承认你和张大伢的关系了。”那人挣扎着好不容易坐起来。
  郭华被噎得无语,站起来对张燕说:“燕姐姐,你把这个人扔进河里,淹死算了。”
  不过张燕和女兵都没动。因为看样子郭华对这个男子也不是绝情的样子,说的也都是气话。
  “淹死就淹死。”那人的脾气倒是硬气。
  张春笑道:“你真的相信那些传言?”
  那人看了一眼张春和丽质,又看了看郭华。没说话,他显然看出了一些端倪。但仍然是强辩道:“新民三镇,加上沙洋,多少士绅栽到你手里。火烧百民巷,强驱白马镇。周湖一带百不存一,张大伢你不得好死。”那人声色俱厉,毫无惧色。
  张春叹了口气,转头看着郭华说:“你是代我受过了。”
  郭华寒着脸说:“富民强国,是我们这些人的理想,张大人只是给我们指了一条路而已。”
  郭华转头看着那人冷笑道:“就算千夫所指又怎么样,我郭华还怕了不成。道不同,不相为谋,上了岸,你回你的汉口,我当我的小妾。”
  那人怒骂道:“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根本不是什么小妾。你就是奴才,甘心当张大伢的奴才。”
  郭华也不回话,直接回船舱去了。
  那人怒骂不止,什么话都出来了。女兵听不下去,用毛巾塞住了他的嘴。
  船到了南张街,张春和丽质带着郭华下船后,让张燕把那人送到天门,找个地方扔下,让他自己回汉口,吩咐不要坏了他性命。
  原本担心郭华会伤心,但是郭华只是脸色冷一点,坦然地进了手术室。
  出来后只休息了一夜,又回小河口去了。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但是周边的士绅们纷纷状告张春的事情也就公开化了。潜江组建了一只“还乡团”,大部分都是百民巷和李家出资,买枪买炮,准备夺回新民镇。
  因为告状的人太多,大多都有一些势力。丁槐给张春来了一封信,让张春好自为之。
  曹武,黄赫元被调离,去了江夏。陈中孚也被调走,换上的县长是带着一千多人的新军进驻县城。天门县也新换了县长。黎元洪来电质询,为什么私设沙洋县。张春回电说只是成立临时军政府,土地约法完成后,军政府会自行解散,是新民守备团的临时措施。
  不过守备团和民兵们的训练都加强了起来,老百姓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土地。


 第八十五章 扩军

  张春一直不喜欢仓促征兵,因为训练不足的士兵,上战场死亡率会很高。
  一直以来,守备团都没有出现战士牺牲或者重伤救不过来。除了战争规模都不大,医疗系统尽心尽力以外,训练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
  但是现在形势所迫,周荣已经到了白马,开始从民兵中抽调人马组建新民守备二团。顾明也在扩充沙洋的守备一团。为了防止措手不及的态势;两个团都开始以战代训,不停地打击周边这些人马的后勤,封锁他们的武器来源。所有的这些部队都是以班为单位,在平原上形成足够的纵深,辅助民兵消灭来犯的小股部队和小规模的侦察兵。
  这种战斗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不大,在消磨这些人的军力的同时,也让敌人的组织战争的能力受到削弱。
  “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事情不可收拾的时候才仓促应战。”
  张春采取了一个小刀割肉的办法。这也把小刀变得更加锋利。
  沙洋、刘家榨和钟祥一战,让这些战士得出了一股心气。他们居然在检讨为什么没能在短时间内将敌人歼灭,那就是火力出了问题,对顾明等人不让随便使用火箭弹而感到可惜。
  不过对抗那些还不如民兵的家伙实在没劲,他们的对象就变成了分属两地的守备团。
  最先惹事的是张天的侦察连,他居然偷偷把张霖越的老窝给抄了,张霖越一帮高级干部给堵在被窝里被活捉。事实证明,缺乏足够严密的防守机制,守备团自己也不能阻止自己的渗透和偷袭。张霖越气得直跳。张天几个理都不理他,扔下他们就跑了。
  二团不服气,长途跋涉报复了几次。如果不是以前守备团人数不多,相互轮训都才一起,很可能弄出伤亡事故。现在两个团都风声鹤唳。迫使张春下令,演习之前至少要通知两个团排长以上的干部,因为这些人用的可是实弹。战争时,牺牲一个战士都舍不得,如果演习时出了事,就太不值当了。不过从此,守备团的人暗哨和巡逻哨都撒得很远,制定了一套联络办法,人也很谨慎。所以还没出过误击的事件。
  几股势力中,最具威胁的就是潜江还乡团。
  不过经过顾明刻意的压制后,被限制在长湖、积玉口、王场和张港以南,为沙洋镇留下了一个缓冲区。小河口离天门县已经很近了。张霖越带着一个连南下驻扎在那里,他和曾思敏已经成亲,总要近一点才是。白马换成了周荣和赵定刚和两个刚刚提拔起来的连长。陈继祖转任白马镇的镇长,吃掉旧口后的白马镇人口还在膨胀,那里的民兵组建任务就变得十分繁杂,表面上看起来人数众多,但是实际上战斗力最差。
  刘光利不得已从仙女机械厂的厂长转任仙女工业区区长,不过这里归属新民大学管辖,有着一帮学生帮忙,黑没出现什么大问题。王自立夫妇在绿湖一心一意搞建设,研究院的发电厂已经建成发电,各项设施都在建设之中。所以从仙女、雁门口,再到张家岭、南张街,包括现有的新民镇,全部划为了新民大学的管辖范围,归蔡元培统一协调管理。这里是学校和研究所集中的地方。
  新民镇的办公所在地实际上已经搬到了小河口。接管的是以前拖船埠镇的范围。
  由于周湖、沙洋一带人烟稀少。张春正在想办法建设移民村,把已经抛荒的耕地利用起来。同时也是稀释这一代大家族的势力。特别是王家集,大量的年轻人派往了白马,同时一些学生也进驻王家集的十多个村庄里面。民兵对调后进行统一的训练。因为这里是防范钟祥的最前沿。
  沙洋的乡村其实并没有多少大家族,大家族都集中在沙洋镇。所以乡村里移民安置还算顺利,实际上,通过学生们的调查发现,沙洋镇乡村里的百姓大多数都是近百年来的各地移民。难民形成了湖匪和山贼,把这里祸害得不轻,但是也是百姓的主要组成部分。刘杰在沙洋时,也没有触及到乡村里面。如果不是顾明持续的剿匪,恐怕还是土匪和百姓不分。
  当然土匪和百姓的区别,只是在能不能够活下去。活不下去了就是土匪。随着沙洋经济的恢复,土匪也在变成百姓。只是完全消化需要时间。
  王仁彬去了潜江,回来后就躲进了图书馆,成天查阅资料,同时也在和旧日的留美学生联系。
  1913年,就在动乱中逐渐安定下来。
  1914年新春,在外调查实习的学生们都回到了新民大学,包括已经当兵了的。
  梁思顺正在组织庆祝新民大学成立的新春节目。文科学院的音乐教研室里,十多个男兵正在排练《oh夜》,这些士兵都很年轻,十**岁。伴奏只有一架新钢琴,所以实际上只是小合唱。音乐的曲调并不高亢,带着几分忧伤和坚定,和一往无前,勇于赴死的绝决。
  这是梁思顺一直要求的。
  现场几乎重现了张春当时哼唱这个首歌的情景,没有多少加工。
  但是画面面非常震撼。梁启超真的被震住了。
  因为和北洋的矛盾无法调和。梁启超辞去了司法总长的职务,随后又辞去了制币局总裁,拒绝赴任,直接从北京跑来和女儿女婿过春节,他把家人都带来了,两个夫人和五个儿女。他坚持在沙洋印刷厂傍边买了一块地,准备组建新民书局,看来就没准备回去。
  梁启超声望比蔡元培要高,但是年纪还要小一点。蔡元培本来礼让他来当新民大学的校长,不过梁启超说他回国时就说了要专心办报,所以还是专心办报。最多当一个法学教授。
  梁启超还带来吴贯因,他准备停刊庸言报,重新办一个新民报。因为受到梁思顺和新诗的影响,庸言报编辑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实际上已经很难维持,还不如另起炉灶。
  张春的两首诗都是毁誉参半。但是《一代人》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在年轻人中影响巨大。因为这就是这一代人在黑夜中摸索的写照。但是也正是如此,给旧体诗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梁启超和梁思顺在新旧文化冲突中也备受冲击,原本是旧文化的代表,但是爱女心切的梁启超决定和女儿站在一起。
  “北京虽然有人试着表演,都带着戏剧的味道,和令娴编导的差得太远。”吴贯因小声说道。
  “非亲临其境不能知其意味,当初只是令娴信中所言,没到到如此震撼。”梁启超叹息道。
  “似乎曲调较词要佳。”吴贯因道。
  “相辅相成。”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点头道。
  “曲由心生,这句话是不错的。张为民能够写此词曲,就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
  新民书局,因为是梁启超买下地筹建,张春为了支持书局,让建筑系进行设计,除了办公楼和厂房以外,还要给梁启超,吴贯因这些文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所以采取了传统四合院的形式修建。
  设计的评审还是以新民大学传统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梁启超、蔡元培、张春、丽质、梁思顺、吴贯因等坐在前排,建筑系和所有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自由来听。十四岁的梁思成和十岁的梁思永乖乖地坐在梁启超身边,张春很好奇地看了了一眼梁思成这个未来的建筑大师,这个小家伙眼睛亮亮地,听得十分专心。年纪稍小的梁思永就有些坐不住。
  不过也许是新民大学学术氛围的缘故,设计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分析,和木材对比的优缺点,粉煤灰砖和水泥瓦与烧制的砖瓦之间的优劣,西式建筑板梁屋顶和中式人字形屋顶的利弊等讲得非常详细。他们甚至把模型拿去军工组新建的风洞里吹了一下。很多科技问题讲得都很透彻,就是没讲到外观设计文化特性。
  负责设计的是一个叫做吴咏恩的江苏人,他以前是湖北师范学堂的毕业生,过来读了两年大学,才进入建筑所。
  吴咏恩除了主持设计新民书局以外,还在做新民大桥的设计准备。他在钢筋混凝土的运用上这么精心,也是受到了设计任务的影响。
  所以吴咏恩的报告,对于科学疯子们来说是听得津津有味。
  梁启超还算有耐心,吴贯因这个纯文人来说就有些坐不住。
  吴咏恩讲完的时候,学术厅的后面响起了掌声。这是比较罕见的,因为新民大学不是特别好的演讲,大多都是相互恭喜一下。回过头就看见王仁彬和两个穿着长袍的五十多岁的老人站在后面。
  张春笑了,又来了两个牛人。


 第八十六章 詹天佑与邝荣光

  邝荣光与詹天佑。
  邝荣光是回乡省亲,路过武汉,看望老朋友詹天佑。
  两个人都要往南方去,不过都接到了与张春有关的请帖。邝荣光是自己的小师弟王仁彬写来的,说能不能抽时间来看看洪泽湖潜江凹陷区。詹天佑是接到了蔡元培的请帖,说能否派一个工程师过来帮忙设计新民大桥。
  新民大学由于连续跑过去了两位大师级人物,张春也是小有名气的农学专家。两个人一合计,过来看看吧。何况当年瘦弱得奄奄一息的王仁彬居然活得活蹦乱跳的,两个人也应该来看看。
  没想到,进来就听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研究报告。虽然只是设计一个四合院。但是报告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运用理论,已经有些模样了,甚至比很多外国专家都要强几分,这是牛刀杀鸡的典型。
  两个人的到来,张春大喜过望。不过这两个人的工作都非常繁忙,一个负责广汉铁路的修建,一个是直隶矿产调查局的总监,所以不大可能逗留太长时间。张春夫妇、蔡元培、王仁彬、梁启超陪着两位总工程师从学院出发,穿过军事工程学院的研究基地到新民镇,吴咏恩陪同。
  梁启超也是第一次走过这个研究基地,单被里面的厂房就被震撼了一下。邝荣光和詹天佑更是羡慕不已,只是路口都有士兵把守,两个人不便于有过多要求。
  关于新民大桥的跨度和跨高,张春没什么要求。所以两位工程师对这里的地质情况看了一下,否定了修大桥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