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靠近通州城的时候,吴世恭确实看到了大批难民。可是这些难民看到吴世恭一行人都是军队,也没有人敢靠近。
那些难民的惨样,反正就象现代电视上的非洲难民的模样差不多。吴世恭已经穿越到明朝一段时间了,说老实话,这种模样的人,看的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让吴世恭有些吃惊的是,这些难民的数量简直太多了,那窝棚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头。
吴世恭就问邓管家:“怎么会这么多难民啊?上次本官到通州,还没有见到有这么个样子啊。”
邓管家回答道:“那都要怪那该死的鞑子。鞑子大军到了通州城以后,简直就是绕了通州城走了一圈。那些天,可把小的的胆子给吓破了。可虽然鞑子没有攻城,可他们把附近的村镇几乎都碾为了平地,那些难民都是从附近逃过来的。”
吴世恭点了点头,他想到了自己在永平四城看到的,倒毙在路旁,被鞑子杀死的那些百姓,感觉到眼前的这些难民还是挺幸运的。
守通州城门的那些兵丁,看到了吴世恭这行人要入城,吆喝着让吴世恭他们止步。邓管家连忙上前,往守城门的那个小旗手里塞了些东西,又在他的耳边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旗就挥挥手,把吴世恭他们给放了进去。
邓管家对吴世恭解释道:“现在通州城附近,都是等着船南归的大军,衙门就规定了,除了到城里采买东西的零散兵丁,不允许有任何兵丁进入。大人您的护卫也太多了一些,还好我们老爷在通州城还有些面子,我们也就给放了进来。可是大人您千万要注意,让您手下的弟兄不要在通州城内惹事。”
吴世恭知道通州城在明朝的重要地位,这里也是京营的一个重要的兵营。还有就是南来北往的官员也特别的多,自己这个小武官确实不能够太过嚣张。于是,吴世恭就立刻让书墨给所有的护卫说一声,让他们不要在通州城惹事生非。
邓管家把吴世恭带到了张春宇自己在通州城开的酒楼。邓管家向吴世恭有些夸耀地介绍说:这酒楼也是通州城最大的几家酒楼之一。
吴世恭看了看这家酒楼,外表确实富丽堂皇。吴世恭让身边的护卫,只留下二十几人,其他的都跟随着邓管家到客栈安顿下来。要不然,这酒楼门口站着这二百名持刀带枪的护卫,张春宇的酒楼生意就不要做了。
而张春宇知道吴世恭到来以后,也亲自到酒楼门口来迎接,把吴世恭迎到酒楼二楼的雅间里。这时跟随在张春宇身边的有一位皮肤粗黑,体格健壮的汉子,他虽然也穿着长衫,但一看就知道是位多年在野外奔波的人。
进了雅座,张春宇就向吴世恭介绍道:“吴大人,这位就是我的好兄弟,漕帮的舵主唐六唐六爷,这次吴大人返乡,兄弟我就是请的唐六爷帮忙的。”
那唐六连忙向吴世恭拱手行礼道:“在大人面前,当不起那个‘爷’字,大人就叫我唐六或者小六也行。”
吴世恭也连忙笑着拱手说道:“唐兄弟客气了,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人不大人的,都是朋友嘛。”
张春宇接着向唐六介绍道:“唐六爷,你别看吴兄弟年轻,可是文武双全的。又是秀才,武艺也十分高强。这次打鞑子,吴兄弟还砍了不少鞑子的脑袋,那名声都进到皇上的耳朵里啦。而且,吴兄弟的身份还很高贵,他是个小侯爷呢。待会儿,唐六爷要多敬吴兄弟几杯酒啊!”
吴世恭知道张春宇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捧一下自己,另一方面就是靠着自己的身份,要增加张春宇在唐六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吴世恭也就含笑不语。
果然,唐六就装出一副佩服的神情,再次向吴世恭行礼道:“兄弟我是最佩服能够打鞑子的英雄啦。吴兄弟不愧为是勋贵之后,他日必将拜将封侯啊。呸,呸,呸。瞧我这张嘴,吴兄弟本来就是一个侯爷跑不掉的,那应该就是拜将封公啊。”
今天都碰到了老江湖了,而且都是演技派的老江湖。不过这样的互相吹捧确实让人身心愉快,三人就笑着互相谦让一番,各自安坐了下来。
张春宇的安排确实周到,桌子上的菜肴是琳琅满目,在(‘文、)雅间旁(‘人、)边隔着(‘书、)一层纱(‘屋、)帘,一队丝竹班子正演奏着曲子。
在干了一杯酒以后,吴世恭就对张春宇说道:“我和张兄弟是几年未见了,甚是想念啊。当时我还向那扬州盐商陆间辰打听了张兄弟的情况。他说张兄弟在通州城是财源广进,生意是做得越发大了起来啊。”
张春宇连忙笑着摇手道:“谣传,谣传。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那陆间辰在去年倒还来过一次通州,可开春以来却没有见到过他。吴兄弟也是知道的,我们北直隶吃的是长芦的盐,并不是吃扬州盐的。他们陆家到通州也只是做一些南北货的生意。不过,我倒听到有个说法,他们陆家现在有了些麻烦。”
“什么麻烦?”吴世恭好奇地问道。
“详情我也不太清楚,好象是和盐货生意有关吧。”
吴世恭听了以后,心中是咯噔一下。可看到张春宇也是一副不知道详情的模样,吴世恭也只好把这件事放在了一边。
张春宇接着对吴世恭说:“这次唐六爷正好押送一批漕粮来通州。可现在那些要南归的大军,抢船都抢疯了。还好唐六爷给我面子,知道吴兄弟需要船,就把自己的船准备妥当,就等着吴兄弟的到来呢。”
唐六笑着摆摆手说道:“运送那些大军,麻烦事可不小。拿得到拿不到船资不用去说,这些大兵发起疯来,可能对我们漕帮的弟兄都要打骂。知道吴兄弟和张老板有旧,我们漕帮弟兄也就是求个安稳罢了。”
吴世恭连忙说道:“船资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兄弟我就想早些回家。这勤王离家都快要一年了。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拜托两位,兄弟在京城还有八千多石粮食和一些物资,想拜托两位,在以后有空的时候,给兄弟运送到河南去。”
“这个绝对没有问题。”唐六也连忙答应。
可张春宇在一旁奇怪地问道:“吴兄弟,那粮食在京城里反而价高,你为何要运送到粮价低的河南去啊?不会在这里先卖掉,再到河南买粮啊?”
吴世恭摆摆手,解释道:“兄弟这里就是缺粮,这粮价也低不到哪儿去。而且我养的人也多。再说,兄弟也不光要这些粮食,还想着要多购买一些粮食呢。”
张春宇和唐六对看了一眼,立刻向吴世恭提出了一个建议:“吴兄弟,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在京城的粮食和物资,由我去卖掉,得来的银子,让唐六爷到湖广去买粮,再运送到你们河南去。这样的话,吴兄弟也少了些麻烦,我们也能够赚些花销。”
吴世恭一听以后,觉得这主意确实不错。于是立刻与张春宇和唐六商量起细节来。最后三人商定:吴世恭存在京城的粮食和物资,由张春宇帮吴世恭卖掉。而唐六将把等额的粮食运送到河南。
至于那些物资卖掉银子,唐六也将收取一成的差额,到湖广给吴世恭买粮,再运送到河南。至于以后再怎么买粮,那就等到完成这笔生意以后再说。
而唐六也决定,这次运送吴世恭军队回河南的船资也就不再收取了。至于张春宇和唐六如何分配利润,这也就让他们俩自己商量着办吧。
三人还商议妥当,在以后的生意中,建立起商业合作关系。吴世恭将在河南准备地方特产,张春宇也将在通州准备北地特产,唐六负责运送,三人一起赚钱。
商量完这一切,张春宇就叫了个歌女,在那丝竹班子伴奏下,唱起小曲来。三人也是尽兴而归。
在结束酒宴以后,张春宇邀请俩人到青楼去轻松一下。吴世恭因为旅途劳累,想早些休息,就笑着婉拒了。
而唐六也要安排人,到自己的船队那儿去报信,让他们尽快地赶到通州。因为唐六害怕船队被强行征用,都让自己的船在一天的船程以外的地方候着呢。因此,唐六也婉拒了张春宇的邀请。
第187章 招收难民
在通州城休息了一个晚上,在早晨一开城门的时候,吴世恭就出了通州城,回到了自己的军营。而那些民夫早就整理好了自己的行装,就等着吴世恭回来,可以领取二斗粮食以后回家去了。
吴世恭就把周巡、赫飞等军官叫了过来,让他们在民夫中宣布:这些民夫只要愿意留在吴世恭这里的,吴世恭将每人支付三两银子的安家费。并且,安排他们到汝宁营当辅兵,拿三成的军饷,以后训练合格了,还能够转为正兵,拿全额军饷。
说实话,吴世恭的条件确实挺吸引这些民夫的。但是,他们一来不愿意离乡背井,二来这大明朝的官军名声简直太臭了一点,就算是他们在吴世恭的营中亲身有了经历,知道了吴世恭的军队是不扣克军饷,每天还能够吃饱饭的,可是还是没有几个民夫愿意留下来。
最后,只有六十几名没有什么家属,身无牵挂的民夫,愿意跟着吴世恭到汝宁府去。对此情形,吴世恭也有些无可奈何。
吴世恭现在在千户所的家奴和军户,其实人口比例十分的不协调。青壮的男子比较少,妇孺老弱比较多。在以前抽调兵丁的过程中,吴世恭甚至把千户所的军户都抽调了很大一大部分。因此,现在在千户所的农田中劳作的,甚至都使用上一些壮妇了。
而在这次的扩军过程中,吴世恭并不想再多招收河南当地人。因为,吴世恭毕竟是个外来户,当时人少的时候,自己这些从京城带来的护卫还可以压得住。但是如果当地人太多的话,吴世恭害怕他们以后会抱成团,形成尾大不掉的样子。于是,吴世恭就把目光对准了通州城外的那些难民。
当吴世恭安排着口齿伶俐的书墨,带着人到难民群中招收难民时,那难民群中,整个就是沸腾了。要不是有那几百名兵丁护卫着书墨他们,可能书墨他们就要被那些难民踩成了肉泥了。
吴世恭给书墨交待的很简单,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难民,吴世恭都需要。只要是会识字算帐的;有门手艺,会木匠、铁匠活的;会养马骑马的;会几手江湖郎中手段的……甚至就是会些皮毛,吴世恭都要收下来。
可让吴世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标准已经放的这么低了,到了最后,在这几万难民中间,还只是招收了二百多人。加上他们的家属,也只有五百多人。吴世恭不知道的是,有些手艺的,早就可以在通州城内找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了,谁还会在窝棚这里混啊?而剩下的那些难民,唯一会做的事,也就是会种田。
没有办法,在考虑了一番以后,吴世恭让兵丁搬来了一块五十几斤重的大石头,并且让书墨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搬起这块石头,那吴世恭依然可以招收他。不过,名额有限,吴世恭也只招收五百人。
这个消息立刻让那些有些失望的难民混乱了起来。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往前挤。要不是吴世恭后来调集了兵丁,对着那些难民一顿拳打脚踢,并且宣布如果不好好排队的话,将取消这个难民的招收资格。那吴世恭的招收工作就没有办法展开了。
这大石头虽然只有五十几斤重,但是对于那些半饥饿状态的难民确实是条坎。只有近三分之一的难民可以顺利地举起来。
吴世恭微笑着在一旁看着在书墨面前测试的难民,心中想道:“能够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通过的这些难民,身体条件肯定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好好地操练一番,都会成为一名好的兵丁的。”
迟二娃今年才十一岁,住在通州附近的一个村庄里。这次鞑子过来,迟二娃跟着父母亲和一个才七岁的妹妹逃难,在逃难途中,与父母亲都失散了。他只能够带着自己的妹妹随着难民的人潮来到了通州城外。
之后,迟二娃和妹妹混进了一个由小乞丐组成的团体,他们每天四处要饭,再加上做些小偷小摸的事,迟二娃和妹妹也勉强活了下来。
今天听见有位大人要招收难民,迟二娃也带着妹妹过来了。仗着个子小,迟二娃和妹妹通过人群的缝隙,挤到了前排。
可是当招收难民以后,迟二娃却发现自己怎么也不可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看着身边面黄肌瘦的妹妹,迟二娃一下子冲动了起来。他看到了站在招收难民摊子后面的那位大人。突然松开了妹妹的手,一下子从维持秩序的兵丁中间跑向了那位大人。
吴世恭身边的护卫,突然看到了一位小乞丐跑向了吴世恭,他们立刻就扑了上去,把那小乞丐压在了地上。有的护卫都顺手拔出了刀,架在了那个小乞丐的脖子上。
迟二娃感觉到脖子上的刀,心中感觉到万分恐惧,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大人,您就行行好吧。收下我们兄妹,我们就给您做牛做马一辈子啊。”
吴世恭看着这小乞丐的模样,觉得就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应该对自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