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从海南到剑南加工的脱水粮砖产品,和罐头一样,已经发展成一个种类不菲的产品系列,不但提供以廉价耐存为目标的军事需要,还面向民用市场,发展出海苔、蒜味、肉松、鱼干、鸡茸等多种添加成分和口味的速食产品,并且成为广大旅人和游侠儿的最爱。甚至象河东、朔方诸军中,按照八二或者七三的比例,象将士提供稻麦猪鱼和便携压缩口粮组成的伙食供应,也不是和什么新闻。
当然,作为廉价军用品兼大路货的口感差和啃倒牙的名声,还是一如既往的响亮。
“这是海南织造所所出的白单(棉布),细致柔软的很。。。”
绉老头的声音还在继续。
作为这个时代的棉花产地,主要集中在西域地区,闽中虽然也有一些出产,但也是作为贡品的稀罕物。现在依托我从飞机上找到的新物种,以海南为育种推广中心,向外辐射到广南,广南又沿着海路辐射到岭南沿海,江南东道,内陆则通过各地的军屯点,慢慢按照荆南、南平、剑南、山南的顺序,向北方逐渐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推广的作物,也因为水土气候环境等因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有好有坏,有些产量增加,也有大范围歉收的,有些则品质发生了下降,还有一些则生长出当地独有的特色。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以海南出产的品质最稳定,也最好。
关内之地,素来富庶,但是作为大唐的政治中心已经近百年,再怎么丰熟的土地,也禁不住人能生能养,在加上因为战乱造成水利系统的逐渐失修崩坏,局部已经出现过度开发的征兆。早在高宗朝的时候,就会因为年成不好,而皇帝带头移驾洛阳以减少就食压力,被戏称为逐粮天子。
因此在还乡团的选址圈地的时候,沿着旧有的水利设施和道路交通分布,又特别重视封山育林等措施,严禁私伐大材,当然官方的说法,是为了营建宫室而封存的,由推广由煤炭替代柴草的计划,
“杜工部去了云阳。。。。”
杜佑走进来,站在我身边轻轻的说道。
长安附近的河渠水利基本修缮完毕后,卸下监理之职的杜甫并没有请闲下来,最近又变身热心的教育家,开始拿了我牵头拉的助学赞助,奔走招募贫寒的士子,推广一种流民大营、还乡团、军屯点内部特有教育方式。
两斗糜子,认五百个字的流动学堂,黑板就是抹白灰的石板加工废料,粉笔用炭条代替,笔和纸就是沙盘和树枝,在露天席地而坐,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或许会被破例请进唯一像样一点的祠堂,甚至点上珍贵的油烛,一切都很简陋,这就是大规模巡回普及教育的现状,但是底下的人热情很高。甚至有别庄的孩子,捏着日子背着糜子大老远跑来听,就是为了获得一个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无论是将来通过各级小、中官学,乃至参加乡试谋个出身,还是去做工接受短期培训,干熟了参加各色技工学堂的夜校,谋一样稳定的吃饭手艺,或者干脆近水楼台去投军吃兵粮,战阵上谋前程,这些识字的基础,都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本钱。
但无论往那个方向发展,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受过教育的人,既然有机会开阔了眼界,是不会再那么容易甘于寂寞和平凡,而且在这种条件下,很很适合捎带一些带体系色彩和针对性的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私货。
最后培养出来的人,然而然会和身边的其他人拉开距离和差别,也很难容忍过去那些看起来理所当然,却是近似愚昧和传统的东西,自发行成一个围绕某种价值观的独特群体。
虽然颇有人质疑,花这么大的手笔,开启了基本的民智后,队伍反而不好带了,因为士兵有想法多了。
但就我看来,作为一个完善而有前途的团体,光靠一些盲从和只会死忠的部下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足够素养的中坚力量,可以潜移默化的扩大这个群体的影响,再加上一些聪明人,所谓的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比如象郑元和、方允谦这样的人。
“寂护、智空,普如等在忠勇祠举行联合法会。。。”
用扇子盖住脸,又嗯了一声。
现在军中有定期的法事和祭奠活动,以及一种叫做约谈屋的东西,所谓杀人杀的多了,除了那些心如铁石之辈,也有一些人会留下心里阴影,特别是新上战场的军人,通过宗教活动让死者往生,减少无谓的顾虑,事后再找个由头让他们倾诉发泄一些就会好的多。
被倾诉的对象是女营里挑选出来的,经历丰富又比较耐心细腻的女子,在小黑屋里谈心的双方,也是随机的,互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麻烦和顾忌。
然后他说起近期一些熟人的行踪。
“太白先生离开交河城,再次上路了。。。追随过千。。。”
“对了,李观鱼他们现在在做什么。。。还在江南么”
我忽然有些怀念起,当年斩首队的三贱客什么的,这些人星散各地。
“回大人,斩空头陀好像去了南平府,受南平社的邀约,清剿当地的江湖会党。。。。管二先生正在安西,参加筹办基地组织;只有李观鱼还在扬州。。。”
“他在扬州做什么,哪里貌似不是我们的势力地盘。。。。”
“好像是在寻宝。。。”
“寻宝。。。”
我惊讶了一下。
“据说是扬州有传闻,有人发现了隋炀帝遗宝的蛛丝马迹。。。”
“早上孔学士来递过帖子。。”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
“孔令旗来做什么。。。”
我惊奇了下,锁着众多附属学堂,在各地开张,这京学三首座,现在都是忙人,难道跑我家来。
“是来捞人的。。。”
听他以解释我才明白,原来孔令旗有个远房族人叫孔宣,却是曲阜孔门的败类,早年就喜欢到处招摇撞骗,这两开始冒充沙门,不知道哪里得到块三菱透明水晶,藏在屁股后面反射太阳,弄出五色光充神降,号称大孔雀佛母明王将临,骗了不少人家的钱和财物,还被一些大户人家请进内宅供养过,后来混到京师来终于踢到铁板,被那些早见过基本光学原理演示的京学生揭穿了把戏,当场一顿好打送进宪军团。
家里人好容易得到消息,七拐八弯的找到这个渊源来救人。
“那就放了。。。。”
“可是人现在楼观山大营。。。属于保密单位”
“他在那里做什么。。。”
话说了一半,我才想起来,楼观山数百里绵延,人迹罕至,道路艰险,除了驻留的工程团和各种试验场外,还是龙武军的秘密训练营地,龙武军抓到一些有特殊技艺的三教九流,都会送进去,一边监管一边传授 压箱底的本事。
这种装神弄鬼糊弄百姓的骗术,好像也可以作为情报侦查和潜伏刺探、刺杀破坏等行动的一种身份掩护。
“那就让他写封告平安的家书,再捎上点钱,就说西北讨了正经差事,和人做买卖呢。。。”
我吩咐道
“是。。。”
他点头退下。
突然一个大嗓门,在院墙外远远的嚎起来。。。
“老叔啊老叔,俺可找到你了。。。”
。。。。。。。。。。。。。。。。。
作品相关 第四百二十六章 路人与决心
第四百二十六章 路人与决心
第四百二十六章 路人与决心
洪辉基他本来姓魏,名元坤,在乡里就是个满嘴放炮,喜欢四处招惹是非,却没担待的浪荡子,家里是做狱头的,倒也有几分依仗,从小就养了个叫王芳园的童养媳,最喜欢的口头禅是:等咱爷们有钱了 天天吃猪头肉……
可是因为那点贪色的小毛病,看见漂亮的女人就管不住自己的嘴皮子,一时逞了痛快,也惹下了**烦,不得不改名换姓,背井离乡拖着个还是丫头片子的小丫头王芳园,拿这死鬼老爹的渊源,跑到京师来投奔一个远方的老叔,可是京城这么大,人海茫茫的,一时半会哪寻的找,不得不一边重操旧业,靠一张嘴皮子说得天花乱坠的本事和小媳妇帮衬,勉强在一些酒楼食肆混些口食。
可倒底京城的生意也不好做,本来就有一大帮吃嘴皮饭的,他这没根没底的外来户,没有多少人肯用,肯用的也拿不到多少赏钱,最多看个心情好给点剩饭菜。稍稍有所起色,却又受到来自同行的排挤和手段,说开国英烈传,有人举告他诽谤国勋;说江湖传奇轶事,夜里被人摁麻袋打闷棍警告;说才子佳人,被人莫名其妙砸了场子,说是败人德行;说风月故事,被人举报有伤风化,诱人堕落。。。。。
被公人招待进去次数多了,一点积蓄带但光了,还吃了不少苦头。几次三番出来,连熟客也跑光了。全靠小媳妇王芳园嘴甜好话,讨了许多家食肆处理不掉饭菜,才把他的身体慢慢养回来,
。。。。。。。。。。。。。。。。。。。。。。。
“老叔啊老叔,可找到你了。。。”
那个打扰了我下午茶的家伙。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往小门口的魏方晋身上靠,不顾身上被扯成一条条的乞丐装,头上绑的象个木乃伊一样。还有一个粗布裙的小媳妇,怯生生搓着手,低眉顺眼的站在身后,好像他的影子一样。
“这个家伙是是哪来的啊。。。”
我远远看着满脸尴尬和无。奈的魏方晋,和象鼻涕虫一样老劲粘巴人的所谓亲戚。
“他叫洪辉基,乃是外郭城里的一。个讲古的。。。也就这半年多的事情”
前来签押厅交付公事的薛平,。也正好得到我传唤,走上前来解释道。
“据说这位洪辉基,可是以**堪称一绝啊,素称一。角多能,三教九流无不模仿的惟妙惟肖,”
虽然崔光远手下这班前京兆府的人,早就不在长。安县里当差了,但是手上经营这些三教九流,却没有断过联系,只是换个更隐蔽的方式,对其中的风吹草动,也是烂熟于心的。
“不过他最擅长的还是假作女声,说起那些低晦。俗流的风月典故,唱娇柔婉婉风月小调啊,。。。一度为了生计,还假扮过女身,人称口技无双红菲姬。。。曾经被越王府的门人看中,想要强索了去,差点就闹出丑闻来。。”
“那这个活宝。。。怎么会在我们家。。。”
“听说几天前就。在附近晃悠,只是没有声张而已。。。今早上偷偷尾随魏长史到府上,居然在后门扒墙头”
“结果左近准备捉拿的时候,他却自己跳进了早慢熊挖的坑,摔折了腿。。。好容易爬出来,又被附近巡索的小白狼当成贼人,扑咬撕扯下三路成重伤,差点就没命。。。正巧小小姐也回来,看他实在可怜,才留在门房观察处置的。。”
“又是雨儿。。。”
我轻轻按了按额头,难道她捡人捡上瘾了。说话间魏方晋也终于摆脱了那个家伙,走上前来回话。
那个家伙似乎因为太激动动作太大导致下身血如泉涌,在小媳妇泪汪汪的惊呼声中,看着自己血淋淋的裤裆而再次吓昏过去,被搀扶着抬走。
“真是你家亲戚啊。。。”
魏方晋叹了口气正色道。
“家兄蒙难的时候,县下满是落井下石谋夺家业的人,家里多亏得了在狱里当差的这家远宗知会,我才脱身出来,远走他乡。。。”
“如果老魏有心照顾这个亲戚,也不妨赏口饭吃好了。。。”
我想了想说。
魏方晋现在手头有一个大项目。
乃是剑南、江南的钱庄联合,现在正在西北推行一项半公开的特殊业务,主要是向边军及边军的家属,世袭军户等背景的存在,提供长短不等的小额垦殖性借贷,以资助他们扩大垦边的计划,其核心的内容,就是推广土豆、地瓜、玉米、高粱等这些耐贫瘠耐旱寒的高产作物,以及配套新式农具、农业技术,以提高当地的生产生活质量。
理论上,当这些作物形成产业规模后,将大大缓解边军驻屯的压力,减少了千里迢迢输送补给的需求,光是多养活的人口了就可以翻了几番,意味这可以维持更多的驻军和人力,随之而来是的是屯垦范围的扩大,和对当地控制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以及长此以往的隐性边疆扩张。
不要小看传统农民对开垦新土地的热情和勤奋,只是因为往往因为故土难舍的情节,除非是实在活不下去,否则要他们放弃世代沿袭熟悉的一切,去千里之外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实在是勉为其难。但只要条件许可,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扎根,这种信贷扶持,恰好就提供了这个可能性。
作为投资的回报,最后只要用当地的特产来分期还贷,从皮毛、牛羊、马匹到谷物、木材、矿石,甚至俘虏也可以,其中已经在做,并且做的最好的还是剑南的八州六镇,以及新设立的南平府,依靠垦殖和回易,几乎都实现了军户人口的正增长,以及军队的全面换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