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430章

幻之盛唐-第430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子来说,虽然多了等级和分类,但也拓宽了他们的晋身之路。

唯一有影响的或许是那些胥吏们,他们头上,又要多出一大批被称为“学子老爷”的特权阶层。当然其中也有三六九等,最低级的只能和士兵地家属一样免徭役。然后每月可以到官府领几块肉一袋米而已,最高级的才能免除一切赋税。只要能挤入这个群体,就获得开馆授学的资格,无论是自办蒙塾,还是到州县学任教,都与后世没有太大的差别。

唯一的变化时,多出了许多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时务分科。比如营造科,物料科、转运科、钱粮科、度支科、稽算科、水工科、厘税科等等。许多其实都是脱胎自龙武军内部的体制。

最核心地概念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地专业的事,而不是想传统科举一样,一概无差别涵盖全面的基础教育,然后等到任上,再凭各自的品性资质重新琢磨实际政务,等到有所心得,任期大抵也满了。或升迁或外调,稍微用心一些的可能就得罪同僚和上司,而被罢免,实际上难得做得几分事情,许多人的大部分庶务还是得靠那些幕僚师爷,以及很容易和地方混同一气的胥吏,甚至把时间和精力消磨在上下地扯皮和人事斗争中去。

这样也可以比较有效率的运用教育资源。要知道,象曾经被称为杜工部的杜甫这样。让学了一肚子的文学诗词的人,去搞水利,显然是浪费人才且严重的不对口的例子,在本朝比比皆是。

京师两学固然是耀目,但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发展起来。

但真正出尘拓新意义重大地,是作为两学附属的预备三学堂。原本是因为投考的人太多,休习科目层次太多,已经不利于管理,而被分流出来的低级学科的大杂烩,所谓京师武备学堂(武科预备),以营建,土木,堪舆、煅治等百工技艺的工技学堂,还有就是算学、律章、医理、历法、书艺为主地预备吏目学堂。

相比只要入学就有身份,被成为小登科之称的两学。这三学入门的门槛就低的多了。只要粗通文字即可,专门是针对贫寒人家的子弟。更注重的是即时应用的时效性。因为休习这些学科就算不能更进一步,也能混个糊口的本事和手艺,再加上学生的量够大,范围涉及三教九流,反而在民间的影响力,与两学不相上下。

“听说房相因病罢朝了。。。”

这句话却只得到太子小白勉强地会心一笑。

最近那位清流宰相房倌脾气很不好,病怏怏地称疾不朝,而宾客却朝夕盈门,往来不绝,似乎在策划什么事情。

当然,有更多的内幕指出,其实是因为在朝会上因为科举之事庭议时,他指桑骂槐地骂了某位“文贼乱道”,结果被对方好不留情的讥讽了句“房大青蛙,嘴大腹空,只会栝噪”而气晕的。

“这位开府大人还真能扰事啊。。。”

“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的效果。。。科举之制可是太宗钦定的,他居然能从中找出善改之法。。。”

“你真的相信有武侯遗书这种东西么。。。”

“本来不信的。。。。但是这些年观其言,察其行,有不得不信了。。。”

“可惜太懒散了,空有一身博引之学,却喜欢营钻那些奇巧小道。。。”

“他呀。。。”

太子小白幽幽叹了声,

早前还有些可惜,总有些无法理解,那位有这一身异于常人的才学和见识,为什么就不肯尽心报效朝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大业来,而宁愿在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力,搞什么神神秘秘的试点。

后来又有耳闻,这个人对公事也不甚用心,多少良善之法,只有在他实在被逼的紧了,才挤出来一些对策来。

但这些年过来经过这么多事,也让他的心态成熟了不少,这个亦师亦友加亲戚的家伙,只是太过于小心谨慎,凡事不愿意当先出头而已,小心谨慎到,宁可把垂手可得的盛名,拱手让给别人,也在所不惜的程度。

“成都官学的官定六学,二十八家杂学,三十四类文艺百家,虽然颇多不入流的学问,但放到小处,都是战后国家,百废待新所急需的东西,光这一方面。成都官学就占尽了先手,就算你仗着门第,把持了高位又如何,杂务琐政地小事都要人来做。。。。。。”

“更别说三大附学的那些法度、吏务、财税、工艺、营造、垦殖的学问,又有谁能轻取而代,三十年朝野,怕都是他们的天下了。还不怕不能形成一支举足轻重的朝党和学流么。。。如果再开支散叶续上几代,那自古家传的胥吏。也没有多少存身之所了”

“先生也对这些杂家也有兴趣么,。。。”

“我等圣门虽然立身正宗大流,但也不是不能沟通世务,既然有孔、颜子弟,为之张目所学,还有河洛、剑南学宗的大家从之立论,大理上无差多少地。就算所见不同,计较起来也是门学之争,而非释、道教党之成见,更不是景、沃那些外道俗流可相提并论的。。。。。。”

“不过,请殿下爱惜万金之躯,不要再做这种以身犯险之事,。。。。”

看着和对方灼热而真执地目光,太子小白却想起的是那个人的开导。

“一点骂名算什么,老子光棍一个的时候,还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虽千万人吾往亦”,但是以现在这个身份和位置,更要要留着有用之身做更多的事,不要为一时的意气而断送了大好抱负。。。。有人在才有将来和无限地可能性。。。”

“若不是将士用命。臣下拼了死力,差点儿就让那些鬼域伎俩,借机得手了,。。。。”

“此外,还请殿下稍稍避嫌。。。。”

“避什么嫌。。。”

太子小白楞了一下

“雍华府上,是不是往来过密了。。。听说殿下接受好几处产业,还新收了一批门人,”

“岂有此理。。。”

太子小白皱了皱眉头,手中的茶水倾出来都不觉。

“那个乱嚼口舌的,难道寡人连一点天亲情份都容不得么。。。”

“殿下。就算殿下觉得臣在挑拨亲疏离间骨肉。臣也要说。。。。”

对方起身正色拱手道。

“梁开府位高权重,手掌禁兵。已不是寻常的师保傅可比,万众瞩目,与殿下的韬光,大不相宜”

“为君者当有乾坤独断的魄力,过于依仗某个臣子,是为人君大忌,也不利善存臣子啊。。。。”

看着对方执意明谏的表情。他心中不由自主起了一丝反感,然后才是觉得对方确出公心无私的无可奈何,只是有些寂寞孤寮地感觉。

不由想起那个人的话,

“你为什么推三阻四的不肯亲近我。。。”

“我呸呸呸,不要说的那么暧昧好不好,什么叫不肯亲近,明明是你们天家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在那条路上走地越远,就越寂寞,你指望我能扮演什么觉得角色,万夫所指的靶子么,还是争储侵扎的牺牲品,,开什么玩笑,我还想多混几年好日子。。。。”

“所以,乘还年轻,抓紧时间享受喽。。。。等你真到了那一步,什么想法和心态都不一样了。”

。。。。。。。。。。。。。。。。。

门庭清冷的韦家老宅,再次迎来一个轻车简从的客人,却是即将上任商州的江淮租庸调副使韦伦。

他本是天宝中期朔方节度使韦光乘之子,虽然出将门之后,走的却是文途,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整顿钱务,减少劳役,增加效率颇有建树,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韦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以绩效改任大理评事。

然后杨党被株连,他也沉沦了好一段时间,还是靠着时任中书的堂兄韦见素发话,才不至于被那些小人继续落井下石。这些年勤勤勉勉谨小慎微的从监察御史、剑南节度行军司马,充置顿使判官,屯田员外、侍御史一路熬过来,好容易才外放专任一方。

商州又曾经是龙武军攻略关内的重要据点,虽然已经号称撤出。但是长期把持地方上利益地牵扯,也不是那么好割断地,因此他冒这被人弹劾畏事拖沓的风险,也要来先见上一面,讨个主意。

“大兄。。。。”

面对韦姓里出地第七个宰相,并且历仕两朝,以太子少师安然退养。并依旧保持强大影响的存在,哪怕是号称正支嫡出。将门之后的韦伦,也要俯首侧目,恭敬的喊上一声兄长。

“十九郎。。。”(唐人以同宗兄弟为辈分排行,因此在能生养地世家大宗,排到数十上百号都不稀奇。)韦见素似乎早知道他的来意,递过一个册子。

“这是。。。”

“京学三附地本期名册。。。。”

“大兄的意思。。。。”

“无非让你看看有什么可意的人没有。。。”

“营造,匠做就不要说了。那些吏目科的钱粮、工务、笔掾之中,就没可用的么。。。”

“这些附属学堂,学的否是工巧之计,不怕影响前程的发展么。。。”

韦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小心道。

“迂腐啊,这些东西虽然偏专,却都是吏才时务,可谓上官耳目手脚地补充。要知道龙武军这些年的名下,放出去多少人,大都会在其中挑选上一些有专长的,作为僚属班底带到任上,他们既有同年之谊,又好帮衬。不至于被地方老吏豪强,轻易蒙蔽了去。。。”

“多少官声,就是栽在这个上下其手上。。。莫名丢了前程,”

“朝廷为什么宽许他们,因为这对加强朝廷的权威和影响,也大有裨益的,所谓吏从公出,总比任用私人,更妥帖一些吧。。。”

“大兄是说。。。。”

听对方东拉西扯了一大堆,韦伦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有些不确定。

“朝廷调用云梦军州三县军民。也不是没有条件的,起码襄州任上。至少也要举荐外放一二,你如果结上这个渊源,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不要说其他的,光这个平乱的功绩,可不是那么好拿地。。。。。。。。。。”

“你以为那位第五大夫,在这江淮租庸调使任上,为什么乐不思蜀屡屡不愿晋身,又凭什么底气,能在地方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号称理财高手。。。。”

“将来若是将来朝廷下定决心,让这位入相。。。”

韦见素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转而言他道

“再说襄州之乱,声势虽大,但本身为祸毕竟有限,真正麻烦得是事情的背后。。。”

“襄州乱军头目康楚元那些人,可是正经从江西长沙调防过去的官军,。。。眼下朝中现在可是有意在江西道和山东道间,分出个荆南道来啊”

“为闹饷而哗变逐走太守也就算了,怎么会那么凑巧刚好知道,江淮租庸调使那里,还有两百万缗没有上解的钱帛。。。。”

韦见素放下茶盏。

“要知道朝廷已经有主张招抚的声音了。。”

“大兄。。。”

韦伦心中一凛,有些寒意透过后背,却又庆幸起来,饶是没有白来这么一遭。

“人老了,连言语也不利落了。。。”

韦见素的往后一靠,让身体深深陷在熊皮地软榻中,叹了口气,再次转而言他。

“韦家的远宗别支,有的是闲余游业,无所事事的子弟,你可以从其中挑选一二比较入眼的,推举入学,。。。”

“将来有所学成,都是知根知底的自家人,又有提携之恩,带到任上,也好相互帮携。。。。”

“我们韦家好不容易在这里占了些先手。。。。。。我是年事渐高,格局已成,难再有寸进了,但你们却没什么可犹豫不前,。。。。”

韦伦心事重重的走了后,御赐松鹤绵泽的玉屏扇后,转出一个身影,却是御史中丞的韦家老大韦鄂,他皱着眉头,走到父亲身前道,扶住他的手,轻声道。

“阿父,何至于此。。。。”

“我知道你想入相,但也不要忘了我们地本色和立身之基。。。。”

“阿父。。。”

“从入剑南地那一刻起,在那些人眼中,我们就已经与龙武军站在一起,有了牵扯不断的关系和因果,你以为一句置身事外,就可以轻易抹平隔断地么。。”

。。。。。。。。。。。。。。。。

同城的京师大学堂学政厅。

“这些人枉度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怎么还看不清楚。。。。还想牵扯我进去。”

王维吹起吹茶水上浮沫,对这刚刚卸任京兆尹的王缙笑道。

“兄长会不会太严词厉色了,好歹这些人有本家的渊源。。。族里那些宗长知道了,也怕不好交代啊”

对方有些担心的道

“成都两学,功在长远,自古多兵为将有,兵法以将门世系,是以将帅得其人则兴,不得其人则衰,得其人则成事,不得其人则败事,多少王师劲旅,尽落灰灰,自此后,将帅多出公门,虽师徒乡党依旧,却可以吐故纳新衍演不息。。。。”

“光着一项,他就足以名概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