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岐黄大宋 >

第30章

岐黄大宋-第30章

小说: 岐黄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一听,一骨碌爬了起来。他那张丑脸上就像印了一个很大的印记一般,成了紫色的!

李唐也没有想到自己含愤之下,一拳竟然使出了这么大力,心下怒气顿时灰飞烟灭了,便笑道:“我这招叫做‘还你漂亮拳’。每一拳都能打得你更像猪头一些,然后,就会变得象猪一般漂亮了。你还要——”话未说完,那人已经一溜烟跑了。

第45章 两把扇子

打跑了那丑男,李唐拍拍手,回到了位置上。;而他旁边那三人看他的眼光却已经明显不一样了。其中一个有点畏惧地看了一眼正好整以暇坐在那里的李唐,摇摇头,收起自己的字画,向另外那两人道个别,便走了。

剩下的两人之中,一个约莫二十岁上下,穿着一身紫色的衲袄,眉清目秀的。他显然是对李唐这种野蛮行径颇为不屑,不时斜眼瞥李唐一眼,眼里充满了蔑视。

而另外一个年纪大约在三十岁上下,穿一身绿色的儒袍,脖子上围一条深色的纱巾,山羊胡子,面皮有些黑。他对李唐的行为却似乎并不排斥,一双眼睛不时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唐。

又过了一阵子,陆续来了几位顾客,在那二人的摊子上买走了几样书画。那年轻人看了看天,又回头看了看李唐,便收拾起文房四宝,也不告辞一声,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

而那个绿袍儒生待那人走远,这才凑过来,说道:“小兄弟,第一次来这书画街卖字吧?”

李唐见他一脸和善,似乎并没有读书人对暴力的那种天生的反感,便点了点头。

绿袍儒生笑道:“怪不得!”顿了顿,他又说道:“有一句小兄弟你可能不怎么爱听的话,我想了一下,还是要提醒一下你,不知道你——”

李唐恍然道:“兄台莫非是说小弟这字吗?”

绿袍儒生点了点头,说道:“小兄弟这字呢,从功底上来说——一般。但是,你知道那些人为什么到这里来买字画,却不到那些正宗的古董商铺或者书画典礼去买吗?”

李唐道:“还请指教!”

绿袍儒生笑了笑,说道:“因为两个原因,其一就是来这里卖字的人都是贫寒的学子,尚未闻达,字自然是要卖得便宜一些的,若是能找到两篇有些水准的字画,放到家中装点门面,也还可以;另外一点,就是看文不看字的。若是能从这里的书画中找到好诗词,说明那写字之人是个佳才,只是一时名声不彰而已。买了这样的字画回去,等他日那写字之日声名大显,这字画可就价值千金了!”

李唐一听,恍然大悟,道:“兄台的意思,是不是说,这字画本身字写得怎样,并不是生意好坏的关键,真正重要的是内容?”

绿袍儒生听到这“生意”二字,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过,他还是一边开始收拾文房四宝,一边点头道:“正是。所以说,小兄弟你这些字,从字本身的角度来说,已经难称出众,而更不好的是其内容,现如今这个时候,还有谁会买这些字呢?”

李唐一听,恍然大悟,道了声:“多谢!”却见那绿袍儒生已经收拾好自己的物事,起身开始离去了。李唐连忙对着他的背影问道:“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那绿袍儒生也不回头,仍是一边走路,一边答道:“在下沧州吕颐浩,草字元直!”

李唐一听这个名字,似乎十分耳熟,一时却记不起在哪里听过,想了一下,还是不得要领,便放弃了,把心思转回到眼前的字画上。

写什么东西能在文采上出类拔萃呢?答案不用说,自然是名人诗词了。现在是活命讨生活的时候,哪里管得着什么抄袭不抄袭的。李唐没有犹豫,想了一下,便开始思索写那首诗为好。

其实,剽窃也是需要费神的,并不是说随便拿来一首诗词就可以用的上。就拿李唐来说吧,他现在在京城知名度接近于零,就不好选择一些太过经典的诗词,因为一旦这些诗词卖出去,引起太大的反响,那对他非但不是好事,反而会成为累赘。以后无法比现在的写得更好,人们就会毫不留情地挖苦说:“瞧那小子,江郎才尽了吧!这都是年少成名,轻狂过度的恶果啊!”

正思忖间,李唐忽然抬头一看,见对面有一个小店铺,里面卖的正是文房四宝之类的,那门上还挂着各种扇子,有芭蕉团扇,有专为女子用的花布扇,当然也有折扇。如今正是冷天,他们店里别的物事生意都不错,唯独这扇子却是许久也没用卖出去一把。

李唐忽然灵机一动,暗道:“人家卖字都是把字写在纸上,那样即使写得好,那买字的人也没法拿着四处炫耀啊!我何不在扇子上题字,然后卖扇子呢?这样,只要那诗的内容好,买主就可以拿着四处炫耀。就买主来说,这总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吧!”

于是,李唐掂了掂兜内的二十文钱,便向对面走去。摸着这二十文钱,他心下对易掌柜的感激又加深了不少。一般的生意人,算盘都打得无比精明,对于别人的欠债算计得无比精密。想来这世上,也只有他这样的生意人,才会不但不急着催欠款,还主动继续借给欠钱者钱了。

虽然只有区区二十文,但对于此时的李唐来说,那人情债却比二十贯,甚至二百、二千贯还要重得多。

可巧对面那店里的折扇正好是十文一把,李唐也没用还价,买了扇子立即便回到这边的书画街,开始写了起来。

这第一把扇子上提的是:“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是虽然是一首很具才气的诗,但可贵就可贵在反映诗人的才气的同时,人们读到这诗,就会不自然地想道:“这最后一句,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若是想到了,我也能写出来!”这首诗既能充分体现诗人的才气,又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是那种典型的灵感型诗句。即使平日诗才平平的,灵感一来,写出这样的诗句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第二把扇子提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一首是郑板桥的《竹石》,是一首励志诗,同样也是通俗易懂,但却蕴含至理。

一笔一划地将这两把扇子题好字,李唐又拿出印章来,在上面盖上,便坐下来等候起来。

过不多久,就见远远的走过来一个少女,大约十五岁上下年纪,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但是面容颇为清秀,虽无十分美色,却也算是相当养眼了。她头上扎一对羊角髻,乃是时下官宦人家丫鬟的流行发型,身上穿一身水绿色的衣裙,怯生生地向这边走了过来。

第46章 两位顾客

“这位解元,你这扇子怎么卖?”一共就两把扇子,那小姑娘左右翻看了半天,拿起那首题着数字诗的那把问道。、

李唐一听问价,喜出望外,暗道这改头换面的效果当真是立竿见影哪,这才刚刚写完,就有人来问价了。

“就五贯钱吧!”李唐想了想,给出了这么个价钱。

这是参照了前面的两位卖字画的价钱的。他们卖的都是十贯,而李唐觉得自己这字经过扇子这层包装之后,应该还是可以抵消书法本身的缺陷了。况且,这上面可是题着一首注定要四海传诵的诗,十贯钱应该是值的。

但是,当他看见小姑娘这怯生生的样子的时候,心下一动,居然鬼使神差地把马上要出口的那个“十”字说成了“五”字。话一出口,李唐顿感后悔,现在是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目的是要榨干顾客口袋中所有的银两,怎么能因为对方是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子就存了仁善之心呢?

不过,说出口的话自然是覆水难收,李唐只好暗暗安慰自己道:“第一次开张,就算是五价优惠了。况且,一把十文钱的扇子转一下手便卖了五贯钱,就是四百九十九倍的利润了,也算是赚得够饱了,让一些利出去也无伤大雅。”这么一想,他心理就平衡了。

霎时间,他忽然发现阿Q精神实在是一种很不错的东西,它简直就是寻求心灵安慰的灵丹妙药啊。

果然,那少女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道:“五贯?”确认了自己没有听错之后,她的脸上很快露出一丝喜色,道:“那真是便宜,我就要这把了。”

说着,她便拿出五贯钱来交给李唐。

李唐刚刚接过钱,就听那少女又问了一个几乎让他当场晕倒的问题。只见那少女一脸无辜地指着那扇子上的一个字,问道:“可以问一下,这是什么字吗?”

李唐瞪大眼睛看了看扇面,确认自己并没有写错别字,又诧异地抬头望了望对面那少女,见她一脸羞赧之色,这才明白过来:感情这小娘子只是不认识这字啊!不过,他心下又开始疑惑了,既然不认得几个字,买这么贵的扇子做什么?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小丫鬟只不过是替她的主子买东西而已,看起来,她那个主子也真够有钱的,几贯钱的东西随便吩咐一个丫鬟来买。而更绝的是,这小丫鬟字都不识得几个,却派她来买字画,买到的字画质量自然是无法保证的,这简直就有点把那几贯钱当儿戏的意思了。

不过,既然顾客相问,李唐还是很规矩地应道:“这字是‘芦苇’的芦字。”

那少女“哦”的点点头,又问道:“那又是什么物事,这么多片一片一片地飞入芦花丛中呢?”

若是寻常人这么问,李唐真要崩溃了,但这少女一脸天真,十分可人,又如此好学,令李唐难以生出烦腻之心。他只好苦笑着应道:“是雪花。你想啊,那大雪刚开始飞舞的时候,落入了芦花丛中,是不是一片一片都消散了呢?”

那少女恍然大悟,拍手笑道:“你这诗写得果然是好,就连我也读得懂,现在我心中也有诗了,这就念给小姐听去——”

说着,她一边口中念着这首诗,一边蹦蹦跳跳地向前而去。

而此时迎面正走来一位中年男子,年纪约莫四十岁上下,国字脸,八字胡,眼神颇为锐利。他本在街上悠悠而行,忽然听见那小丫头口中念念有词地过来,便饶有兴趣地听了起来。忽然听见小丫头最后那句“飞入芦花都不见”,他的脸色忽然一变,眼中射出一种热切的光芒,信步就向书画街这边走了过来。

李唐刚刚送走一位顾客,心下还沉浸在赚到第一把钱的喜悦之中,不想迎面又来了一位,心下更喜,连忙问道:“这位官人可是要买字画吗?小生这里只有最后一把字画扇了。”

那中年男子点点头,细细地打量了对面的李唐一番。他的目光深邃,略带一点迫人的威慑力,直看得李唐一阵不舒服。

然后,那中年男子才拿起那把扇字,对着那首《竹石》诗,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

念完后,他轻轻放下扇子,闭上眼睛沉吟一下,道:“以物喻人,年纪轻轻,就怀有这等坚韧之志,不错!就是这书法——”忽然,他睁开眼睛,直视李唐道:“恕我直言,从诗文上来说,你虽然未必有苏子膽,黄鲁直,周美成这几个人的绝世之才,但比起年轻时候的蔡元长——”

李唐一听这家伙把自己和自己素来最为鄙夷的蔡京相比,连忙说道:“官人说笑了,我哪里能和蔡尚书相比,他——”

那中年男子毫不客气地截入道:“确实是永远都无法相比,非为其他,只因你这书法,就算是再去苦练十年,也无法和他相提并论。不过——”他语气忽然又柔和了下来:“好在保傅主上,既不是靠的绝世的诗才,也不是靠的无伦的书法,而是靠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你的诗里,我已经读到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只要你心怀仁善,日后一定可以当一名好官的。”

李唐一听这家伙并不提买扇子的事情,却在这里高谈阔论地训斥人,十足一个狂生之相,心下不由颇为不耐,很想跳起来指着他的鼻子问道:“你到底要不要买扇子?不买请你走开成吗?”但转念一想,这老小子有这般威风,说不定真是个朝中大员什么的,也犯不着得罪他。

于是,他耐下心来应道:“官人说笑了,小生只是进京赶考的万千士子当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不要说什么为民请命,当什么好官了,就是自己的前程,还在那风雨飘摇之中,说不清那命运之舟会飘向何方哩,哪里来得及想那久远之事!再说了,近些年的科考,已经很少考诗赋了,我就是有东坡先生那样的诗才,还不是一样没有用武之地?”

那中年男子神秘地摇了摇头,说道:“不然,我看今年科考,必考诗赋!”

李唐见他那笃定的样子,心下一动,莫非他真的有内幕消息?既然是这样,可也不可小觑了,回去要好好复习一下诗文了。

中年男子见李唐默然不语,以为是被自己说得心悦诚服,心下也是开怀不已,笑道:“好了,废话说了这么多,还是说正事吧?你这扇子怎么卖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