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晋显风流 >

第28章

晋显风流-第28章

小说: 晋显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谢道韫的心中还是有些惴惴的。因为王凝之亦是王家子弟,却不知今日是否能够看得到他。虽说王凝之如今已经十七岁,但士族子弟二十余岁仍在族学念书的也不是没有的。

不多时,谢家的子弟们像往常一样陆续进入族学,只是一个个都板着一张脸,就仿佛谁欠了他们八百吊钱一般。让谢道韫哑然的是,好多谢家子弟带着的“书童”,都比以往健壮了不止一圈儿。这是怎么着?难不成,还准备派人角力了?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自己身边充当书童的郗路,心里想着若是一会儿真的动起手来,要不要让他也上去扛一扛。但细想一下,这念头立刻被打消。毕竟自己只是“贺子斌”,又不是谢氏子弟,实在是没有出手的必要。

就在此时,族学门口缓缓的走进一个人来,却见那人腿脚似乎有些不便,行路颇为不畅,而且身边的书童还一直在搀扶着。这人还未走进厅堂,族学中的讨论声就渐渐低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四顾交头接耳起来。

来人正是谢朗,他本是谢家后辈子弟的顶梁人物,可在上次族学中的较量中输给“贺子斌”后,他的影响力瞬间就降了下来,以至于他休沐半月一直在家中抱病,都没有同辈人前去探访。而如今,族学中的人们看向他的目光,也从往日的欣羡、崇拜变成了质疑,甚至是赤裸裸的挑衅。

谢朗早就猜到有此结果,不由得微微苦笑。可当他看到自己平素坐的书案,都已经被旁人占去的时候,面色仍是不由得微微一僵。那本是最好的位置,他已经在那里坐了两年……

“长度兄!这里有座。”就在谢朗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贺子斌”长身而起,指着自己身旁的一个空座朗声而言。

——

(昨天后半夜,断断续续的打了一个多小时的雷,被吵醒的影子不由得在床上挠头想着:难道说,是哪位修仙者正在遭受雷劫,要得道成仙啦?)

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四章 有名士如斯

不经风霜打磨,少年人的身上总是会多些骄狂之气的。当然了,人不轻狂枉少年,但太过长久的轻狂总是会令人止步不前的。

谢朗狂放了几年,又在一朝被消磨殆尽,这样的事情对他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实在是有些残酷了。

“多谢!”被“贺子斌”和自家的书童搀扶着坐下后,谢朗红着脸向“贺子斌”道谢,只是偶尔望向“贺子斌”的双眸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谢道韫笑着问了谢朗的脚伤,又有意无意的开解了后者几句,无外乎是让他不必理会旁人云云。

只是,赢家对输家的劝慰,总会被当成是一种怜悯和施舍,谢朗虽然低声应了,心中却也没有多少和缓。他看着面前的“贺子斌”,想到对方的绝世诗才,胸中不由得升起几丝颓然来。

“长度兄不必妄自菲薄。”一旁的郗超看出了谢朗的心思,指着谢道韫,对谢朗微笑着道:“文绮兄是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与她相比,却也无需和她相比!”

谢道韫闻言白了郗超一眼,道:“嘉宾兄,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郗超笑而不答。

谢朗听着郗超的话,却是被点醒了几分。自己虽然可以称得上亮拔不群,但毕竟也只是凡人。而“贺子斌”的惊才绝艳,有哪里是凡人应当有的?平凡之人又哪里能够写出那样的诗句?怕是只有那少年天才王弼才能与之相比吧!

原来不是自己太差,而是他“贺子斌”太好!这道理虽然别扭,却也勉强能够说得通。

谢朗还没来得及细细思索,族学中的喧闹声就陡然一滞。几人下意识的向族学门口望去,却见“王家代表队”浩浩荡荡的走了进来。

为首之人是一二十余岁的高挑男子,只是这名男子瘦弱至极,面色亦有些不健康的苍白。谢道韫一眼就认出了此人。这人正是王羲之的长子王玄之,如今已是名扬在外。王玄之幼年便开始师从王羲之,极善草书、隶书。几年前的中正选拔中被列为第三品,朝廷屡次征召授官,都被他以病托辞不去。

向王谢这样的士族子弟,在中正评选中最高可被列为二品,最低也能混个六品。一品是圣人,只是虚挂在那里罢了,当今之世,哪里有人敢自称为圣人?王玄之弱冠之年被评为第三品,已是少年英才了。

跟在王玄之身后半步的便是谢道韫的噩梦——王凝之。

说起来,王凝之并不是如何神色呆滞的人物,实际上他那一身书卷气息实在是有些吸引人的味道,眉目间还带了些书呆子的憨傻。说起来,倒是和查良镛老先生的《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差不多,就是不知是否也像段誉那样,是个花心与痴情的综合体。

跟在他们二人身后的,还有王羲之的另外几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子王操之,他的生母也是高平郗氏出身,与谢道韫的娘亲姐妹相称,说起来他们二人倒也是血亲。

王羲之共有七子,最小的王献之并没有出现在族学中。这位在后世与王羲之并称的人物,如今还只是一个比谢玄还要小的小屁孩,不知正躲在哪个墙角画圈圈。

让谢道韫感到诧异的是,她竟没有在王氏子弟间发现王徽之的身影。那日回程途中,王徽之那几声叫唤让谢道韫生了一肚子的气!原想着要如何在族学收拾收拾他,谁知这人却根本没有来。

此时,谢家的子弟们早已纷纷站起,向着王家的子弟们行平辈礼,口中这个兄、那个兄的唤着。毕竟是士族子弟,丢了什么也不能丢了面子。若是被旁人说成是没有礼法,却也是要影响风评的。

身形羸弱的王玄之带头回了礼,这才挥了挥衣袖,让王家的众子弟在右侧空下的书案旁坐了。他唤来一个谢家年龄稍大的子弟,问了问师长何在。当他得知谢家的常任教习谢静之在内院歇息后,便唤来小童向后院送上拜帖,又嘱咐了王凝之几句,自去后面拜谒了。

看样子,王玄之并不是来进学的,只是奉了长辈的命令来给自家小辈带路罢了。

谢道韫看着这些泾渭分明、表面上却又一派祥和的王谢子弟们,又偷偷的看了看坐在右面首座上的王凝之,有一下没一下的翻动着手中的书,不知在想些什么。

没有人是真正的傻子,就算是心有所想,也没有将家族矛盾搬到台面上来的道理。所以,隔着一条过道的王谢子弟们,在偶尔的对视中都会极为守礼的微笑颔首,似乎是不如此就不足以展现自家的风度一般。

这是个崇尚喜怒不形于色的时代,唾面自干并不是最好,最好的,应该是再被别人唾面后,还可以继续微笑的怡然自得,那才是真正的境界。

但谢道韫却不是这么想的。

“最高的境界,应当是在被别人唾面后,还可以悠然微笑着吐回去!”谢道韫如是认为。

族学中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那风平浪静后面所隐藏着的剑拔弩张实在是很有趣味性。虽然只是无声无息的碰撞,但谢道韫看着他们脸上那些有些精彩的表情,仍旧是饶有兴致的。

众人互相寒暄事了,也到了开课的时辰。正在大家思付是谁人回来上课的时候,谢安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

为什么要晃晃悠悠?原因很简单,因为谢安喝高了……

谢安双眼微眯,在仆从的搀扶下走到了为教习准备的书案前坐下。似乎是觉得不太舒服,手中麈尾一挥,索性侧卧了下去,又下意识的扯了扯衣领,露出胸前的一片肌肤来。

他用惺忪的醉眼扫了扫王家的子弟,微微点头,用他那独特的洛生咏,仿佛招呼熟客一般的道:“来了?坐吧!”那闲散随意的模样,实在是不想要讲课的先生,倒像是宴席中酒至半酣的主人。

众人面面相觑,低声私语着落座。

谢道韫以手覆额,心想:“叔父大人果然是风、流惯了,愣是把学堂宁肃的弄了个灰飞烟灭。”

“哎!果然是名士啊!不凡就是不凡!”有趣的是,其他的学子们在见到谢安如斯模样后,并没有像谢道韫那样的叹惋,反而是赏溢之词不绝,纷纷向谢安投去崇拜的目光。

谢道韫不由得暗暗诧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人的玄心妙赏,果然是和后世大不一样啊!

谢安毕竟是谢安,那满腹的三千才学随便取出一瓢来,就足够在座的学子们畅饮尽酣了。这不,开口就是一段《毛诗》选注,又自然而然的说道《春秋左氏传》里的典故,回身又说道王弼《论语释义》里的“以无为本”。旧时千年浩瀚彩,似乎都被谢安信手拈来,所谓满腹经纶,指的就是如斯人物吧!

纵使接受过千年以后先进思想的谢道韫,都不得不佩服谢安的远见卓识。只在这酒醉后的话语间,那些微毫间闪现出的智慧就足以令人高山仰止,不过是随意的几句话,似乎就已经点破了浩浩无尽的天地。

直到如今,谢道韫似乎才明了了晋人好清谈的缘故。有名士如斯,有清谈如是,如何能让人不迷醉于其间呢?

“哎呀!抱歉!抱歉!来晚了!”就在众人跟随着谢安广袤的思路悠游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忽然窜了出来。众人寻声望去,却见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的王徽之正扶着门框,一面讪笑,一面喘着粗气。

——

(哎哎!现在这些蚊子,真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大白天的还乱飞不厌,咬人不倦~真是爱岗敬业啊~~)

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五章 斯人王徽之

感谢寂寞-冬季以及小紫的粽子!大家端午快乐啦!

——

“咦?这位郎君好面善啊!不知郎君贵姓?郡望何在?”

刚进族学大门的王徽之并没有立刻入座,反而是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向着上方的谢安拱手相询。

不消说,造成的结果自然是众人绝倒之。

天知道一代书圣王羲之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儿子来,读书习字过目不忘,其他事情过目便忘。

“徽之!别闹!那是安石公!”既然王羲之的长子王玄之不在,王凝之自然要担起兄长的责任来。他皱着眉头起身呵斥,这才让王徽之想起自己正身处族学之中。

“呃……抱歉!抱歉!”王徽之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来。

好在谢安也没找王徽之的麻烦,他眯着惺忪的醉眼打量了王徽之半晌,手中麈尾一挥,道了句“入座吧”。

王徽之喂喂应下,四顾而视,却只在谢道韫身旁找到了一个空下的书案。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族学中的王谢子弟是多么的泾渭分明,大大咧咧的便坐了过去。

醉醺醺的谢安继续他那漫无边际的授课,王徽之坐下之后,由着书童在一旁摆弄着笔墨纸砚,他向着周遭的几人抱拳道:“小弟王徽之,字子猷,不知几位兄台如何称呼?”

谢朗刚想开口回答,却听谢道韫冷哼一声,道:“告诉你有用么?反正明日你就会忘记了!”

王徽之闻言一怔,旋即低下头思付了一下,认真的道:“这位兄台所言有理!有理!”

谢朗面露尴尬,背着谢道韫偷偷的向郗超、谢玄问道:“他们两个有过结?”

郗超苦笑不语。谢玄用力的点头。

王徽之完全没有做当事人的自觉,自顾自的转身对自己的书童道:“哎!你说说你!下回可不能再带错路了啊!要是让父亲知道我来的晚了,可是会挨骂的!”

那书童正往王徽之的书案上摆着砚台,闻言满脸的委屈,小声嘟囔道:“小郎君!这可不能怪我啊!您忘了?小的说应该往北走,您偏说要往东走!您是主子,小的无论如何也拧不过您啊!”

“啊?是么?”王徽之愣了愣,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才道:“唔!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啊!”而后,他又笑着拍了拍那书童的肩膀,露出满口白牙道:“哎!是我错怪你了!”

“蠢货!”在一旁冷眼旁观的谢道韫冷哼一声,又加上了这么一句。

“咦?”王徽之陡然怔住,眉头深皱着思付起来,半晌后,他方才抬起头来看向谢道韫,一本正经的道:“我觉得,我原来好像见过你!‘蠢货’这两个字,很耳熟!”

……

谢安在迷迷糊糊的讲了一个时辰的天南地北后,终于耐不住酒意,直接躺到塌习上沉沉睡去。谢安的仆从将他稳稳的扶上了肩舆,在众人的目送下出了族学。

谢静之接下了谢安留下来的摊子,当然了,他却是不敢接着谢安的思路往下讲的,而是讲了一个多时辰的声韵学、洛生咏。

众学子在下面也许察觉不出什么,可是谢静之却应是在这冬十月里讲了个满身大汗。不为别的,就怕自己的话语中有一丝的纰漏,若是被王家子弟挑了去,那岂不是大大的丢了谢家的脸?尤其是在众人刚刚听完谢安的侃侃而谈后,谢静之身上的压力又增加了不少。所以,他只敢拿没有什么分歧的洛生咏开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