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侧继续向南。潼关东面的黄河峡谷有洛阳扼守。三木合把阿秃儿避开洛阳不攻,再继续南进,来到嵩山下。嵩山险峻峭拔,构成了他行军的巨大障碍。他在这个地区攻取了洛阳南面的汝州,终于来到由黄土和冲积层形成的广阔的平原上。该平原向北一直伸展到开封城。他的行军计划,迂回前进的计划制定得很巧妙周密,执行得也很顺利,但攻开封的战斗仍然失败了。因为金人从容不迫地在开封城周围部署了比三木合把阿秃儿的部队远远占优势的军队。三木合把阿秃儿攻到离开封4公里处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和反击,只好后撤。幸亏这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酷寒,河水封冻,所以三木合把阿秃儿得以从冰上渡过黄河,顺利向北撤走了。
当时,成吉思汗已不大关注在中原进行的战争了。金王已被赶到了黄河南岸,他对此已感到满足。此后,他再没有发动认真的攻势逼迫金王。即使在黄河以北,除了蒙古军队牢固控制的北京地区以外,他几乎只是把被他占领的中原土地看成是一块空地,一块供他留下的军队进行劫掠的地区。他之所以持这种看法,部分是由于当时的蒙古人还不懂得城市生活方式。他们每夺取一个城市,接着就进行洗劫,随后就放弃海开城市而去。而他们一旦离开,金王便派兵来收复这些城市。到了第二年,一切又从头开始。双方就这么攻陷、收复,收复、攻陷着。
公元1218年9月,成吉思汗委任他手下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木合黎负责在中原的战事。他作这样的决定很可能是由于他通过经验意识到了过去在中原的征战缺乏条理和连贯性的缺点。他授予术合黎以国王称号,赐给他金印。木合黎也懂得了这样一条道理:要进行中原式的攻坚战,就必须采用中原的战略,首先必须征召和组织一支步兵(由中原人组成),甚至必须组织起一支炮兵部队。此后五年中,他顽强地坚持不懈地有步骤地在中原攻城掠地,占领城池要塞,再一次把金王逼到了河南境内。最后,他精力耗尽,于公元1223年4月死于任上。
第五十五章 成吉思汗得逢学者耶律楚材
在开始一段时期中,成吉思汗的军队在中原北部的活动只是一味地破坏和摧毁。这是因为,作为草原游牧民和森林狩猎人,这些军队根本不了解文明。但是,后来,成吉思汗从一位中原贵族身上接触到了中原的文明。这位贵族是在北京陷落以后被蒙古军队俘虏的。成吉思汗与这位贵族认识以后,逐渐了解到了中原文化,这一事件对蒙古帝国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这里简单交代一下这一事件。
这位贵族名叫耶律楚村,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的皇族后裔。从种族角度来看,契丹王族属于蒙古种族。辽朝在北京统治了两个世纪(公元10世纪和问世纪)。公元1122年,金朝取代了辽朝。耶律楚材的祖先被赶下了台,随后便依附战胜者并忠实地为之效力。耶律楚村本人就曾是北京金朝最后一位君王的顾问。在契丹人面前,成吉思汗灵活地把自己打扮成被金朝灭国的契丹人的复仇者。事实上,一部分契丹人也已响应他的号召,背叛了金王。当人们向成吉思汗引见耶律楚村时,成吉思汗并没有忘记他所持的这个宣传性的论点。他对耶律楚村说:〃契丹王族与金王族素相仇敌,朕今已为汝报仇矣!〃〃我之祖父、家父以及我本人,〃耶律楚村回答说,〃已经人朝侍奉金室,乃金王之臣仆也。我既已为彼臣仆,若复对彼心怀敌意,即犯欺君之罪矣。〃大家知道,成吉思汗是非常敬重一个人的忠君情操的,即使这个人是敌人营垒中的人。所以,耶律楚村的这一番答话使成吉思汗感到特别高兴。使他感到高兴的还有,眼前的这个耶律楚村,身材魁梧,胡须拂胸,说话口气庄重有力,令人肃然起敬。此外,耶律楚村还是一位博学的星相学者。于是,成吉思汗请他供职宫中。从此,他二人便常在一起。每次远征之前,成吉思汗都要请耶律楚材占卜以测吉凶。所谓占卜,就是把一块羊肿骨放在火中烧,然后取出观察羊肿骨上被烧的裂纹,据此判断吉凶事。这种占卜方式在蒙古族中间是很流行的。耶律楚材不仅仅是一位顺应当时当地人们的思想的占卜者,他更主要的还是一位充满智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学者。他充分地利用成吉思汗对他的信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蒙古军队进行征战时,成吉思汗的一些将领只顾劫掠和摧毁,耶律楚村却只从一般的战利品中拿取几本中原的书籍和一些药品。由于战争频繁,到处都是尸体,因而常常瘟疫流行。耶律楚树用得到的这些药品挽救了无数流行病患者的生命。由于他的存在,中原的古老文明才开始对成吉思汗的思想产生影响。他深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但他从不滥用这种信任,他只利用这种信任做有益的事情。读者将从本书后文看到,他谨慎地利用这种信任,使成吉思汗撤销了一些野蛮的命令。他进谏成吉思汗说:不应该摧毁耕地和屠杀农民,而应该保护农田和农民,向农民征税,这比摧毁耕地和屠杀农民更有利;不应该洗劫城市财富,更聪明的作法应该是为帝国的利益保护这些财富的来源本身。后来他甚至大胆而明确地对成吉思汗的儿子说:战马上所建立之帝国绝不能靠战马来统治。耶律楚材具有政治家的品质和才能,能如此迅速地发现他,得到他,倾听他的意见,这是成吉思汗的荣幸,尽管毡裘为袋的成吉思汗同这位北京宫廷的前大臣之间在文化教养方面存在着鸿沟。亚历山大大帝曾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外甥和哲学家卡利斯特涅斯,但他最后却处死了卡利斯特涅斯。诚然,成吉思汗没有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所具备的那种文化教养,但他却从始至终保持着对中原学者耶律楚村的友情。
第五十六章 丝绸之路上的畏兀儿人:成吉思汗的文化教员
成吉思汗的帝国的疆域,除了蒙古草原地区和紧靠蒙古草原地区的北部山区以外,又加上了中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区。现在,成吉思汗的视线又转向中亚了。这里所说的〃中亚〃,是从这个词的狭义而言。就是说,它仅仅是指中国的突厥斯坦地区。这是一个正在〃沙漠化〃的地区。该地区北部是沙砾或盐碱粘土组成的荒漠,是戈壁滩的延伸部分,南部是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由西而东横贯这片荒漠的中部地区。这是一条要死不活的近乎干涸的河流,其支流与主流还没有或刚刚汇合就已近乎干枯。即使是塔里木河主流本身,在即将流人罗布泊沼泽地区时就已差不多干涸了。这条河流的北面是天山,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南面是阿尔金山。三面环山形成的两个半圆形,以牧场地区甚至以森林地区(在天山和帕米尔山一侧)包围着塔里木河。发源于这些山脉的溪流在没有最后消失于沙漠中以前,在上游地区造就了一些绿洲,一些肥沃得惊人的绿洲。这些绿洲(北面有吐鲁番、和硕、库车和阿克苏,南面有车尔臣、克里雅。和田和叶尔羌)在这个地区边缘排列成两个弓形,两个弓形的交接处在可失哈耳(即喀什噶尔)绿洲以西。这些绿洲一个个都是兴旺繁忙的农业中心,一个个都是〃花园〃。各绿洲内有玉米地、小麦田、果园、葡萄园。这里的果园和葡萄园在历史上远近闻名(就像附近绰号为〃苹果园〃的那个城市一样)。这些绿洲内的居民,尽管自公元9世纪至12世纪以来一直讲突厥语,但至今仍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农民,他们是波斯人的兄弟。
这些农业的甚至是蔬菜水果的绿洲同时也是对于商业具有首要意义的商队旅行绿洲。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这条丝绸之路穿过荒凉的中亚地区,使中华世界同伊朗、穆斯林世界和欧洲得以沟通。古埃及王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派地理学家,中世纪初期中国的佛教徒朝圣者以及公元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都曾记载过这条著名的丝绸之路的情况。这条丝绸之路的北线经过吐鲁番、和硕、库车和阿克苏,南线经过罗布泊、和田和叶尔羌。正如上文所说,南北两线最后在喀什噶尔会合。两线汇合后,这系丝绸之路便穿过位于帕米尔山北面的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之间的山口,向西伸向费尔干纳平原,撒马尔罕和河中地区,进入穆斯林世界。丝绸之路还有另一条线。稍靠西北方向,在阿克苏与喀什噶尔之间,有一山脉名日天山山脉,与乌奇…吐鲁番处于同一纬度上。丝绸之路这另一条线穿过天山山脉的松树林,然后伸向伊塞克湖地区。伊塞克湖周围冰天雪地,但湖水却终年无冰冻,因而这个湖又称为〃热湖〃。从伊塞克湖开始,丝绸之路的这一线即进入另一个世界。该湖以西有垂河(即今之楚河)。垂河流经今之肥沃的伏龙芝平原,向成海和西伯利亚…突厥斯坦方向流去,最后消失于〃白色沙漠〃之中。
在以上所述的这一广阔的地区,在成吉思汗即位初期,有两个同样使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政权,一个是畏兀儿政权,另一个是哈刺契丹人政权。东北部的各绿洲,诸如别失八里(即吉木萨尔)、吐鲁番。和硕和库车,属于突厥畏兀儿人政权管辖。在突厥语族的各族中,突厥畏兀儿人是最具古老文化的民族。从宗教角度来看,畏兀儿人中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另一部分人则信仰聂斯脱利派基督教。畏兀儿人有自己的特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从古叙利亚语演变而来,是后来蒙古文字的原型。畏兀儿人把他们的突厥方言改造成了一种文学语言。畏兀儿文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有趣的作品,特别是佛教方面的作品。我们见到的这类作品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鉴于这一原因,畏兀儿人可说是其他突厥…蒙古人各族的文化教员。北部草原上的各个部落(过去是乃蛮部和克列亦惕部,现在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下的蒙古人)都从畏兀儿人中请了一些学者和文书,这些学者和文书对于它们初具规模的宫廷和政府是必不可少的人材。在北亚的很大一部地区,突厥畏兀儿语和畏兀儿文字成了行政管理的语言和文字。
本书已经叙述过,成吉思汗于公元1204年灭乃蛮王国时曾得到了一位名叫塔塔统阿掌玺文书。当时成吉思汗向他请教印玺这个神秘的宝贝的用处,塔塔统阿回答说:〃我主行令之时,或征收钱粮,或任免官吏,必盖此玺于诏书之上,以证其真实,以为其公证。惟有此印玺,方显所颁诏书非伪诏也。〃一言以蔽之,这位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当时就是乃蛮王国的掌玺大臣。成吉思汗请他供职蒙古宫廷,仍担任掌玺大臣。从那时起,新建立的蒙古帝国的所有正式法令和文件就开始用突厥畏兀儿文书写。成吉思汗还作出了进一步的决定。他虽然一生自不识丁,但他却坚持要他的4个儿子学习畏兀儿文字,并责成这个塔塔统阿教他的4个儿子。另一个虽出身于克列亦锡部但却受过畏兀儿文化教育的文人名叫镇海。镇海曾受托同塔塔统阿一起组织成吉思汗家族政府,后来到蒙古旅行的西方人都称他为〃大法官〃或〃掌玺大臣〃。这样,甚至在成吉思汗生前,蒙古帝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一批畏兀儿人官员。这些官员后来在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统治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畏兀儿王国的历任国王都位在位于天山东北的别失八里,即吉木萨尔。畏兀儿王国的王号叫亦都护(即〃圣君〃之意)。当时的亦都护是一位名叫巴尔术的人。巴尔术似乎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君主。当蒙古各部落在成吉思汗家族的旗帜下统一起来时,巴尔术马上意识到这一重大事件将产生世界性的重要影响。所以,当其他的人在这一事件面前感到犹豫踌躇、不知当复何从之时,巴尔术却抢先派阿惕乞刺黑和答儿伯二人为使前往蒙古祝贺和颂扬成吉思汗。他遣使致语成吉思汗说:〃闻皇帝之声名业绩,臣心欣喜之至。臣之欣喜之情,犹如云浮而见天日,冰消而见清水一般。若蒙吾皇恩赐,许做藩属,则臣愿为吾皇之第五子而效力!〃成吉思汗当即嘉纳其言,亲切地答应了巴尔术的要求。于是,巴尔术于公元12?年春亲自前往蒙古谒见成吉思汗。作为愿作附庸的证明,他带去了丰厚的贡礼:黄金、白银、珠宝、绸缎、锦缎,总之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所常见的各种珍宝(他属下的畏兀儿人4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经营这些财宝)。成吉思汗简直被这种殷情陶醉了。能得到畏兀儿的归顺,他是喜出望外的。因为,正如前文所说,成吉思汗虽然目不识丁,但畏兀儿文化在像他这样的游牧人心中是具有很高声望的。他特别盛情款待了远道前来谒见他的客人,并当面把自己的女儿阿勒阿勒坛公主许配给巴尔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