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高手李鸿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第三个是左宗棠,第四个就是他李鸿章。此四人者,就是所谓的中兴四杰,历史上更曾有四杰中兴相会的传奇佳话。
但要命的是,李鸿章偏偏认识不到自己的潜能。
这世上之人,绝大多数都容易犯下高估自己的错误,不知天高地厚地尝试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李鸿章却恰恰相反,他总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多吃多占的角色,坚定不移地深信这个平台就应该让别人来搭建,他吃现成的就行了。究其原因,还在于李鸿章的人生哲学出现了严重问题。
所谓人生哲学云云,听起来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对于这些玄奥的理论,正常人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但实际上,这门学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非是回答三个任何人都必须要考虑的人生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人类社会的法则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你认为自然世界是什么样的?
每一个人,哪怕是弱智人士,抑或是精神异常人士,都是依据他们对这三个问题的认知而行事的。弱智人士之所以弱智,就是因为在这三个问题上的考虑弱智;异常人士之所以异常,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三个问题上的思考异常。不论是谁,这三个问题不考虑明白,他这辈子活得就有点儿糊涂,颠三倒四在所难免。
李鸿章二次创业屡遭失败,年近四旬一事无成,错就错在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上。也就是说,他的自我认知出现了严重失误,他明明是一只雄鹰,却坚定不移地趴在鸡窝里;他明明是一个能够搭建事业平台、重建社会秩序的人,却疲于奔命地到处跑路,等着别人替他完成这件工作。
看到这段记载,我们立即恍然大悟:难怪李鸿章淮上征战,徒留笑柄于人,却没有干出像样的名堂来。太平军势力过大,外界环境不利,这只是问题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李鸿章做错了事。
李鸿章错就错在,他没有想到自己是个有能力拯救国家的人,他太滑头,想到的只是快点儿凑几个人手,到战场上经历一下,然后在个人简历上写下光彩的一行,给人一个文武双全的印象,就可以据此为资本,找到一个好老板,以后的日子就不愁吃穿了。
这个明摆着不靠谱的人生目标,是李鸿章淮上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他听从曾国藩的劝告,改弦易辙,不再东投西靠地寻找什么靠山,而是沉下心来,另起炉灶,仿照曾国藩的法子于家乡训练淮勇,结果一定会截然不同。
打个比方,李鸿章就好比是一个能够白手起家、打造出国际大企业的人,可是他却跑到小企业应聘市场营销员的工作,亲临一线拼刺刀。无论他表现得多么出色,奈何他所投靠的企业盘子太小,根本顶不住市场冲击,让李鸿章一次次地陷入失败之中。他得到的是一份漂亮的个人求职简历,而这才是他孜孜以求沾沾自喜的人生目标。
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过成功,又如何能够成功?
他没有考虑过从曾国藩那里获得支持,于淮上建立私人幕府,逐太平军于大江分野。事实上不管任何人,只要这样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朝廷及曾国藩的支持。但当时能够真正做成这件事情的,唯李鸿章一人。可是他不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只想捞一点儿从军资本。他急于作战,疏于建设,目的只是为了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上添上一行光彩的文字。出发点的错误,决定了他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他耽误了自己。
也耽误了这个国家。
事实上,由于他的人生哲学出了问题,自我定位严重失误,这将导致他错过人生中所有可能错过的机会,看不出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捷径是最远的路
自我定位的严重失误,让李鸿章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他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师曾国藩身上,希望曾国藩能够给他提供飞黄腾达的平台。
但李鸿章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是一个更为虚无缥缈的愿望。虽然史家称“先有曾国藩而后有李鸿章”,但真正的历史本身,远比他们所希望的要别扭得多。
曾国藩,圣人也。他被誉为圣者,是因为他以道德学问立身,并成了洪秀全的克星。洪秀全就是被他生生克死的,临死之前,洪秀全流下了眼泪,说:朕为解救同胞兄弟,却反为同胞兄弟所困……这是洪秀全给曾国藩的最高评价,在此之前,洪秀全坚信,曾国藩就是伊甸园中引诱夏娃吃了禁果的那条蛇。
诡异的是,曾国藩确实患有严重的皮癣,身体酥痒不堪,每次抓搔都见哗哗的皮屑纷纷飘落。这个生理特点从侧面印证了洪秀全的判断。
曾国藩究竟是不是大蟒蛇转世,此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个克星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艰苦的生活磨砺中成长起来的。
与李鸿章的家世一样,曾国藩同样也是出身耕读世家,而且他的家境比之于李鸿章更为贫寒。在曾国藩的自我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在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之后,自始至终都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困难。每一年,他因为繁重的家务拖累,都要亏欠一大笔钱。
在返回家乡训练湘军之前,曾国藩的人生课题只有一个:如何才能弄到足够的钱,当然是在合法合情合理的限度以内。
为了弄钱,曾国藩干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承包了湖南会馆,他在别人的婚礼上充当司仪,这使得他比朝中所有的官员,更明白这个世界的基本运行法则,处理起事情来,比别人更懂得把握分寸,最是善于无中生有,于绝境中开出一条生路来。
很不幸,曾国藩的才干被皇帝发现了,于是皇帝如获至宝,鞭打快牛,让曾国藩担任礼部侍郎,后来兼兵部侍郎,兼工部侍郎,兼吏部侍郎。这就等于让曾国藩把教育部、国防部、建设部及人事组织部的工作,全都抓了起来,但只付给曾国藩礼部侍郎的微薄薪水,让曾国藩苦不堪言。
于是曾国藩的家庭财政赤字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让曾国藩不堪重负。他上疏希望皇帝放过他,或者给他一个能够捞点儿钱的职位。可是皇帝难得找到这么一个能干的员工,拒绝理睬。情急之下,曾国藩崩溃了,他愤然上疏,斥责皇帝不懂朝政。
咸丰皇帝怒不可遏,决定狠狠地惩罚曾国藩。
如何惩罚他,才能够最解气呢?
有了!咸丰皇帝传旨,让曾国藩再兼任最苦最忙的刑部侍郎。
朝廷一共六部,礼、工、兵、吏、刑、户,除了一个户部的工作没丢给曾国藩,朝廷其余所有部门的工作,全都丢给了曾国藩一个人,让曾国藩忙得四脚朝天,欲哭无泪。
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咸丰皇帝发了善心,给了曾国藩一个优差,让他赴江西监考。监考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考生的孝敬,这实际上是咸丰皇帝默许曾国藩去捞点儿银子,以弥补他家庭的巨额财政赤字。
但曾国藩命中注定与贪官无缘,他刚刚离开京城,洪秀全就打了过来。于是咸丰皇帝急忙传旨,命曾国藩暂时先不要急着回京,先把洪秀全消灭了再说。
包括曾国藩在内,咸丰皇帝一共派了四十三名大臣出京,寻找消灭洪秀全的法子。但这个法子,只有曾国藩知道。
曾国藩最清楚的是,洪杨集团之所以能武装割据,正是因为这支恐怖的暴力军队恰好是腐烂的清朝军制的克星。要想克制洪杨集团,就必须踢开旧有的军事体系,另起炉灶,重建班子,非如此不足以解决问题。
曾国藩不只是自己这样做,同时他也把这个解决方案告知所有的人,比如说李鸿章,就收到曾国藩的书信,指点他训练淮勇的方法及诀窍。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曾国藩吃尽了苦头才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最宝贵的智慧与经验。可是不承想,就连李鸿章都对此置若罔闻,更何况别人了。
所有人都想走捷径,找个最简单、最省心的法子。却不知道,最简单的法子往往是最无效的,因为基础不牢靠。最远的路,反而是真正的捷径,因为很少有人走这条路。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因为他做了别人不肯做的笨工作。
李鸿章想的是,困难的事情,就丢给老师曾国藩做好了,我嘛,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占便宜,就吃现成的好了。
1858年冬,淮上失败者李鸿章投奔老师曾国藩。甫入幕府,他就发现了自己人生定位的错误。
权谋高手首次出手
李鸿章到了曾国藩幕府,接连干了几件事,让他一下子成了幕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终于让他认清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头一桩事,是他的政务天分显露出来,他最是擅长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奏章。想当年就是他的一篇奏章,坑得工部侍郎吕贤基投水自尽。而如今他写的奏章,更是炉火纯青。曾国藩看了满意,一个字也不改就上报朝廷,朝廷看了也满意,立即准奏。于是曾国藩急忙上奏,央求朝廷准许李鸿章参与机要事宜的讨论。这让李鸿章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原是大臣之才,难怪找不到人推荐自己,原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寻常官吏怎能发现他的超群才干?
第二桩事,是李鸿章的宏观思维显露了出来。曾国藩带着李鸿章,去宿松见同为中兴之杰的胡林翼,双方因为战略布局的观点不同,争论了起来。李鸿章在一边越听越烦躁,忍不住吼了声:这事还不简单?怎么吵成这样,你们听我说……听完了他的战略分析,曾国藩一声不吭,胡林翼却是大为震惊,立即意识到李鸿章乃罕见的战略型人才,急切要求曾国藩快点儿给李鸿章机会,让曾国藩好不别扭,好像是他压制了李鸿章一样。
第三桩事,是李鸿章的谋略天资显露了出来。当时,咸丰皇帝老师翁心存的儿子翁同书,出任安徽巡抚,因为处置不当激起民变,又在城破之前弃城而走,有失封疆大吏守土之责。曾国藩决定管管这事。但那翁心存以道德文章立世,在咸丰皇帝面前极受信任,门生弟子遍布朝廷,要如何措辞,才能够让咸丰皇帝铁面无私地严惩自己老师,同时又能让朝中大臣无法讲情呢?
这个奏章不好写,曾国藩先是让幕府中的文章高手起草,写后拿过来一看,发现不成。于是曾国藩亲自上阵,写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是写不明白,最后万般无奈,只好把李鸿章叫过来:少荃啊,你也来写写看。
李鸿章拿起笔来,写道: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
此言一出,方刚严正,正气凛然,又含了隐隐杀机,不但让咸丰皇帝无法徇私庇护,也抢先一步堵住了所有朝官的嘴,让人不敢替翁同书说情。
此折上奏,翁同书即刻被朝廷拿问,先定为斩监候,后被减免,发配新疆,老死戍所。
这是权谋高手李鸿章首次出手,以一介小小的幕僚,不过是只言片语,就终结了最尊贵的帝师之子的仕途乃至生命,李鸿章的老辣权谋之术,令人咋舌。
这应当是李鸿章受淮上不良社会风气之影响,最是知道人心之险,更知道如何利用人心之险,置人于死地。
但是,权谋这种东西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极易引发人性之恶。李鸿章这一次出手,为他的人生带来了一个强敌,此后,翁同书的弟弟翁同龢,在查清此事之后,处处与李鸿章作对。由于翁同龢的谋略与智慧都弱于李鸿章,情急之下,翁同龢索性拿李鸿章精心打造的北洋水师下手,掐断了北洋舰队的粮饷与军火,导致了甲午海战大败。这就等于是二人相斗,把整个大清帝国都搭了进去。可见权谋这种东西,是极为危险的,修习者千万要小心在意,能够不用就尽量不用。
时过一百多年,我们才想起来劝说李鸿章不要轻启权谋之术,未免太迟了些。要知道,中国的皇家极权,养成的是具有东方宫廷阴谋特色的帝王心机。如朝中的咸丰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举目所见,抬手所及,俱是带有明显阴柔特点的阴谋政治。这种阴谋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公开透明、重视规则恰成两极,其特点就是以背信弃义为手段,以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所考虑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不是寻求一个共赢的结果,而是不择手段搞死对方。至于对方是谁,这个倒是其次。
而此时,咸丰皇帝正兴致勃勃要拿东方阴谋来对付那些乘火轮船而来的西方列强。
东方阴谋PK西方列强
当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英国人以炮火对话,强迫清廷与之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
曾国藩的朋友,湘军财神、洋务运动的先知郭嵩焘,在他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初八的日记中,详细解释了这一阴谋的过程:
怡亲王至营,……言奉旨密商一语:如夷人入口不依规矩,可悄悄击之,只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