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谋高手李鸿章 >

第4章

权谋高手李鸿章-第4章

小说: 权谋高手李鸿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甑氖奔涠未匆担砸唤樾∥娜说纳矸荩匦卵安锌岬恼秸ㄔ颍人靼琢说氖焙颍檠钪乙丫呦蛄寺淠皇笨獭�

可以确信的是,直到这时候,三十一岁的李鸿章,才知道他的人生目标错误得多离谱。他渴望成为大诗仙李太白那样的风流才子,却偏偏忘记了,纵然是诗仙李白,也并不情愿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定格于历史之上。李白终生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济世之臣,诚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表达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只是一个终生未得机缘,没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的失意者。而他李鸿章,却莫名其妙地以李白的失败为人生目标。这个目标于他而言,太低太低,太过容易达成。

直到实现了这个以失败为标的人生目标,李鸿章才愕然发现,这个目标之所以只具有失败的意义,那是因为它距离现实生活太过于遥远。比如说现在的李鸿章,徒具有挥笔万言、坐而论道的本事,却没有丝毫的能力,提供一个解决淮上战乱的方案。

最糟糕的是,重返淮上的李鸿章,再一次被那种赤裸裸的暴力气氛所包围,再一次体验到了那让他备感压抑的龌龊与黑暗。

艰难的人生转型

细究起来,李鸿章之所以在淮上六年一事而无成,最终不得不投奔曾国藩幕府,是因为他又犯了人生定位不准的老毛病。虽然这个毛病不能全都怪他,但后果只能由他老兄独自承受,这是毫无疑问的。

也许李鸿章并没有急于给自己搞什么人生定位,他只知道,回到淮上,就如同他少年时期跌落水中一样,他必须从头学习战场上的杀戮技巧,而且要用心去学。但他在淮上六年的征战,仍然未能获得相应的认可。不论是当地的士绅,还是后世的史家,都认为他当时的表现不是太给力。

当地士绅们嘲弄他:翰林变作绿林。

还有人讥笑他:专以浪战为能。

所谓浪战,就是不顾性命地厮杀,总之是豁出去的意思。

有一次,李鸿章率训练的团练出战,很快就大败而归,逃回李家圩。此时已过晌午,李鸿章尚未吃饭,饥饿不堪。圩子里空无一人,家人显然对他的表现不是太看好,都已经事先躲了出去。当时李鸿章急忙走到厨房,看见锅里的饭已经做好,就一只脚踩在灶沿儿上,一手掀开锅盖,一手拿饭碗,口中狂咽不止,边咽边喊:大家快吃,吃了好快点儿跑!

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淮上征战六年,书生李鸿章始终是锲而不舍地寻找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却从未想过,他要寻找的,就是他自己。

李鸿章最先找的是周天爵,此人是清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成长就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励志书。

周天爵,山东东阿人氏,幼年丧父,与弟弟伴同母亲艰难生活。由于家中贫寒,他每天不吃饭,拿着书本坐在枣树之下,一边捡食树上落下来的枣子充饥,一边读书。曾有一次,周天爵的弟弟因为饥饿难忍,偷吃了寺庙中的供品,周天爵保护弟弟,声称供品是自己偷吃的,结果被母亲罚跪两个时辰之久。

长大以后,周天爵当教书先生为生,东家每天给他炒四盘菜,可是周天爵只动三盘,有一盘菜始终不动筷子。东家问其原因,周天爵回答说:他每天吃饭时,都想起家中吃糠咽菜的老母亲,面对美食难以下咽,所以有一盘不敢动筷,留以孝母。东家被周天爵的孝心打动了,就瞒着周天爵,偷偷替周天爵家盖起了三间大瓦房,以表彰其孝道。

此后,周天爵科考中举,从此步入仕途。他是那个时代罕见的清官,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他曾经高挂水贼人头治理漕运,也曾经扒下淫棍人皮以惩戒恶人。他是与林则徐同一时代的清廉名士,是咸丰皇帝寄予无限希望的治世之臣。

初时,洪杨之乱方起,咸丰皇帝寄望于充军伊犁的老臣子林则徐替他摆平,但林则徐太老了,行至半途而逝世。于是咸丰皇帝让同样是老迈残躯的周天爵出场。但洪杨发作乃清廷自身的内在痼疾,其治理远非一日之功。于是八十多岁的周天爵,最终坐镇于淮上,以弹压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捻乱。

就在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翁手下,李鸿章完成了他艰难的人生转型。他率团练跟随周天爵,至少参加了三次规模性战斗,这其中尤以进攻陆遐龄之战最为激烈。

大财主出身的武秀才陆遐龄,是个非常奇怪的人,年纪不小,儿女成群,却坚定不移地相信人际交往是靠拳头来开道的。受他的影响,血气方刚的儿子们天天出门惹事。当时淮上村村修筑圩子,以防巨捻滋扰,陆家也在筑圩,因为桥上缺少一块石头,陆遐龄的儿子故意到对面村民家的院墙上拆下一块来,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很凶。对面村人来讨要说法,这时候陆遐龄出来了,他不问是非缘由,冲过去当面一拳,竟然将人活活打死。

陆遐龄因此下狱,但他花钱打通关节,没有因此案而受刑律制裁。不久洪杨暴力武装攻破安庆城,将陆遐龄从监狱中释放出来,还给了他一柄刀,授予他荣誉称号,让他回乡发动群众,武装起事。

于是陆遐龄竖起反旗,首攻方家圩。这方家圩居住的是告老还乡的朝官,满门都是读书人,有的会写,有的善画,单单就是不会打仗,让陆遐龄大大地露了一回脸。

在周天爵指挥之下,书生李鸿章首战猛人陆遐龄,双方交手,从定远荒陂桥直打到寿州东乡,战事极为激烈。激战之际,李鸿章还见缝插针,率团练奔袭合肥夏村,将与陆遐龄互通声气、准备起事响应的夏金书父子双双杀掉。

进攻陆遐龄之战持续了两个月之久,最终陆氏父子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周天爵,弹尽粮绝,走投无路,不得不宣布自己一家热爱和平,要求对话,主张和平解决问题,被周天爵趁机诱捕,枭首正法。

这是李鸿章转型第一战,击败陆遐龄,擒杀夏金书。但是战事中李鸿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事后周天爵奏奖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六品衔,对李鸿章却没什么表示,这表明李鸿章正处于痛苦而艰难的初学阶段。

随后李鸿章又剿杀颍州巨捻陈学曾、纪黑壮。此二人在历史上寂寂无闻,连点儿像样的记载也没有,只是因为李鸿章日后飞黄腾达,这两个人的名字才偶尔被史家提及。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对手,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知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沦落到了不堪提起的地步。

此后李鸿章换了老板,从周天爵处跳槽到李嘉端处协办团练。而李鸿章的对手,也从寂寂无闻的淮上小捻子,变成了正值上升时期的洪杨暴力集团北伐军与西征军。

对手空前强大,而李鸿章所追随的李嘉端,在声望上却比周天爵差了许多。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书生李鸿章要承受着更为痛苦的心灵磨难,而他这段时间的表现,是以一连串败绩所谱写的灰色篇章。

首败运漕。李鸿章奉命守运漕,时逢上游有闲极无聊的人夜放河灯,李鸿章以为贼兵大至,立即退兵山上。

再败东关。李鸿章守东关,太平军杀至,李鸿章率乡勇迎战,一触即溃,败兵冲动自家营盘,导致全局大崩盘,遂失东关。

由是有耕石老农作《皖碧吟》嘲讽转型中的李鸿章,诗中有几句写道:

灯花燎乱成三冢,草木惊疑是八公。

寇自穷奔官自葸,行辕处处系花骢。

我是无家失群雁

此后李鸿章赴舒城,与被他连累的吕贤基会合。而此时,洪杨集团中最富骑士精神的石达开,正率部源源不断向舒城挺进。吕贤基身边无一兵一卒,又偏偏守土有责,只能坐以待毙。这时候的李鸿章,遭遇到了他人生的道德陷阱。于情于理,吕贤基落到这个地步,他李鸿章难辞其咎,理应患难与共才是。但如果留下来,只是徒然与吕贤基同死,无补于事。

不死,就有违道义,可是死又太不值,李鸿章左右为难。

幸好,他那老谋深算的父亲李文安早就料到兵凶战危,更知道宝贝儿子最不善于处理这种两难之局,迟早会遇到这种令人绝望的选择。所以李文安事先在李鸿章身边安排了一个人,专门负责在这种时候,给李鸿章一把梯子,让他爬出道德的困境。

这个人是李家的老仆人,名叫刘斗斋。当他发现李鸿章已经无法说服自己离开死地舒城之时,就悄悄地把李鸿章拉到一边,问道:若辈死耳,无可避免,公子何为者,独不念老人倚闾而望乎?

李鸿章仓皇无策,问曰:如此,何以处之?

刘斗斋笑曰:马已备。

原来刘斗斋已经替李鸿章备好了马,于是李鸿章安慰自己说:你看马已经备好了,我再不骑上去,这未免也太不好意思了……于是他上马,逃离了这座死城。他离开后不久,太平军攻入城中,吕贤基无路可走,投水身死。

此后湘军大将江忠源战死庐州,朝廷以福济为安徽巡抚。这个福济,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同时他还是丁未进士副考官,是李鸿章的座师。李鸿章立即投奔过去,福济大喜,揽其入幕,对李鸿章“训植尤深且厚”。

赏识李鸿章的人终于来了。李鸿章的个人能力,也在这段时间突飞猛进,最精彩的战役是他三十三岁时,在淮上的第三年打的战役。他督兵勇攻克含山,斩杀太平军总制罗绣光等千余人,一举打出了声望。梁启超作《李鸿章传》,专门提到了这场战事,并称李鸿章能打仗的名声就此传开,时值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

李鸿章正要再接再厉,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他的父亲李文安,因为身体肥胖,就在露天消暑熟睡,睡前又喝了几碗酒,睡下之后就再也没起来,称得上无疾而终。按理来说,这种突然之事,李文安应该不会有遗书留下,但他还是为儿子们留下了一纸手书,称:贼势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国恩,此贼不灭,何以家为,汝辈努力以成吾志。

李鸿章闻讣奔丧,暂离军营。他刚刚走,巢县太平军万人之众,突然之间反扑他的营垒,清军全军覆没,副都统忠泰仅以身免。李鸿章因为奔丧,逃过一劫。

父亲之死,让李鸿章的心灵陡然间失去依凭。随后,进援庐州的太平军与清军在柘皋展开激战,李鸿章惊慌失措,带勇先溃,受到和春的讥讽和谴责。当时在和春戎幕的萧盛远记载说:

次日李鸿章来见,称誉:“声威大震,以军门为最。”而军门答以:“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赧颜而退,大江南北,至今传为笑谈。

绝境之中的李鸿章仰天呼吁: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

自我定位很重要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1857年2月,太平军中两名最优秀的天才军事将领:陈玉成与李秀成,双双入淮。此二人联手,堪称天下无敌,淮上清军彻底崩溃,陈玉成则饶有趣味地追杀李鸿章,李鸿章携带着母亲弃军而走,陈玉成追他到李家圩,将李鸿章的祖宅焚毁一空。

此后,陈玉成部太平军以淮上为根据地,与南京遥相呼应。淮上虽大,从此再无李鸿章立足之地。直到这时候,他的老师曾国藩才发现李鸿章这段时间的折腾,全然是走错了路子,做事的方法就不对头。

于是曾国藩写信叮嘱李鸿章,要求他自行训练淮勇:……尽募新勇,不杂一兵,不滥收一弁,扫除陈迹,特开生面,赤地新立,庶收寸效。

这封信的意思是说:李鸿章,你错了,你错就错在总想找个现成的平台,供你成名立万。可是你也不想一想,别人千辛万苦搭起来的平台,岂有拱手相让给你的道理?更何况,在每个已经搭成的平台上,都已经挤满了黑压压的人,都在你争我抢,相互挤对。你李鸿章挤不上去倒也罢了,就算你挤上去,可这平台上第一个被挤下来的人,肯定就是你。因为你有能力,而你的能力,就是对别人的否定。如果你想成就事业,那么你必须自己着手搭建这个事业平台。

搭建事业平台这种活,又苦又笨。可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讨巧的法子。这是因为,在这世界之上,除了你自己,不会再有人给你出人头地的机会。

开始吧,李鸿章,你还犹豫什么?立即着手搭建你的事业平台吧。

可是李鸿章摇头,再摇头。搭建事业平台这种事,说起来轻松,可是李鸿章知道,难,太难了。他手无一兵一卒,身无一文一钱,在上面没有靠山,在下面没有影响,这个平台,你让他如何一个搭建法?

可怜李鸿章做梦也没敢想过,虽然天下之大,苍生无数,但有能力搭建这个庞大事业平台的,不过是四个人而已,头一个是胡林翼,第二个是曾国藩,第三个是左宗棠,第四个就是他李鸿章。此四人者,就是所谓的中兴四杰,历史上更曾有四杰中兴相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