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

第163章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163章

小说: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部分大臣竟上书主张严惩撤藩之臣,杀之以安吴三桂! 
  年仅二十来岁的康熙皇帝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只有他能感到这政治湍流的声势与险恶,只有他能感到爱新觉罗大业将有可能毁于一旦的严重威胁…… 
  这位天才的青年政治家,在这乌云压城城欲摧的险恶时刻,非但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而且表现出了惊人的胆略与意志。 
  他迎接了这个挑战! 
  为此,他在乾清宫举行了全体朝臣廷议——一次规模空前的御前会议,四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 
  庄严的乾清宫,平时显得空旷阔深,然而今日却挤满了将近一百五十名朝臣,竟使得这宽阔的大殿显得拥挤起来!除了登基,乾清宫何曾聚过这么多官员? 
  气氛肃杀、沉重! 
  朝臣班次中却更多充满了惊恐不安…… 
  康熙端然稳坐,沉着开口道:“今日招众卿一议,为三藩起兵,国家动荡,有大臣主张安吴息兵之议。诸位请大胆直言,以定国策,朕绝不以直言而降罪。” 
  一名亲王出班:“臣等五十三人联名具奏:吴三桂起兵以来,连陷六省,掠地陷城,连山接海,声势浩大。此祸皆由撤藩引起。臣等主张效汉景帝诛晃错故事,杀首议与执行撤藩的大臣六人,以安吴三桂,许其重镇云贵,以安天下大势,否则,社稷有倾危之险。请皇上准奏请行。” 
  一时气氛骤然紧张。 
  主张撤藩的几名大员脸色铁青。 
  “臣等俱是此意!”哗地跪倒一片,足有七八十名大员。 
  “没有相反奏议吗?”康熙微笑。 
  殿中一片肃静。 
  “你们也同意么?”康熙看着米翰思、明珠、索额图、熊赐履几名被指出的撤藩大臣。 
  一时间,几人亦无语。 
  却见米翰思出班,大声说道:“若皇上认为可行,臣等愿为天下一死,以平暴乱!” 
  其他几人也一齐跪倒:“愿为天下一死!” 
  满殿中再无人讲话,队列中喘息之声清晰可闻。 
  突然,康熙纵声大笑,清亮的笑声直传殿外。 
  “起来,你们都起来,听朕说话。” 
  跪倒的大臣全部站起,望着康熙。 
  “你们都是大清良臣。”康熙缓缓说道:“敢在风险有难时挺身一死,朕谢过诸卿。千古劫难惟一死呵。慷慨赴死,卿等忠义可嘉!” 
  这显然在说米翰思等人。 
  “尔等主张杀大臣以安吴者,朕也不怪。贼兵势大,朝有惶恐之人也是自然,但直言直向者,皆为国家也……” 
  这显然又在指联名俱奏的一批人。 
  康熙语气陡地一转,语气凌厉激烈: 
  “然主张撤藩者,非是别人,乃朕自己也。朕自少时,便见三藩势焰日炽,渐成割据之势,不可不撤。三藩耗国家钱财,招兵买马,煮盐冶铁,征收赋税,自选官吏,自成一国,中央更治不能预问,所为何来?还不是图谋叛逆、灭我大清?是以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 
  他的话音由沉重而高昂。 
  “汉景帝杀晃错以图安七国之乱。人杀了,乱平了么?若非周亚夫率兵征剿,七国之乱安能平定?今日这么多人劝朕杀撤藩大臣以息吴兵,岂非荒唐之极耳!朕告诸位,绝不蹈汉诛晃错之辙!若事有错误,朕亦自任,绝不诿过于大臣……” 
  听到这里,米翰思等六人已是热泪盈眶。其他臣僚则惭愧低头。大多数中立者则肃然起敬,朝堂中依然鸦雀无声。 
  “我大清入关建国以来,不断纠错自省,励精图治,善待民众,天下日渐升平,此乃天下有目共睹也,朕就不信天下人心思乱?朕就不信民众会拥护在云贵闽粤搜刮百姓的三藩之政?只要我大清上下臣民堂堂正正,同心协力,与叛逆相持作战,目下危局自会扭转。所怕者,自乱阵脚,自毁社稷也。” 
  这一番话慷慨激昂,鞭辟入里,使朝臣们精神大振,竟齐声高呼: 
  “万岁圣明!” 
  呼声中间杂着喘嘘涕泪之声。 
  “战乱思良将,国难思忠臣。我大清有敢于慷慨赴死之良臣,何惧吴三桂哉!朕亦见河山震荡,民众受苦,然几曾见过割据战乱之朝有太平盛世也?想要太平日子,国家就要统一!朕宁做忠烈赴死之君,不为偏安乱世之君……” 
  说到这里,康熙双眼潮湿。 
  “若果为削藩而死,朕当做第一人……朕已做好这个准备了。” 
  康熙从袖中抽出一把金鞘短剑,抚摸着剑鞘,轻轻一抽,锵然一声,振音响在每个朝臣的心头…… 
  朝臣们“唰”地一声全部跪倒。 
  “愿为大清社稷誓死一战!”仿佛是军营一般,百余名大臣声音是那样激昂响亮。 
  呼声过后,康熙立即命兵部尚书明珠,在殿前恭录上谕,命都统巴尔布,率满洲精骑三千,由荆州驰守常德;都统珠满率兵三千,由武昌驰守岳州;都督尼雅翰、赫叶、席布根特、穆占、修国瑶等,分驰西安、汉中、安庆、兖州、郧阳、汝宁、南昌诸要地,听候调遣。 
  写到此处,外面又送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加紧急报,也是奏闻云南变事。 
  康熙帝旁顾顺承郡王勒尔锦道:“劳你一行,就封你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帅前敌!” 
  勒尔锦遵旨谢恩。 
  康熙又命明珠,录写吴三桂罪状,削免官爵,宣布中外;并令锦衣卫拿逮额驸吴应熊下狱。 
  明珠恭恭敬敬地抄录圣旨,写完后,即奏道:“闽粤两藩,如何处置,应乞圣旨明示!” 
  康熙帝道:“暂时不用撤他们,行吗?” 
  明珠奉命接着又往下抄录,随后退朝。 
  从那时起,羽檄飞驰大江南北,精兵劲旅四方出动,一齐汇聚长江沿线,与吴三桂进行对抗。 
  又一日,正值康熙在乾清宫与大臣们商议谋划时,总管乾清宫大监走进殿内高声报道: 
  “撤藩特使哲尔肯,博达礼二位大人回朝——!” 
  “什么?快宣!”康熙一阵惊喜。 
  当哲尔肯、博达礼风尘仆仆、满脸满身又脏又乱地仆地叩拜时,康熙已亲自下座扶起二人,眼中闪着感激的泪光。 
  哲尔肯放声大哭,博达礼饮泣不止。 
  二人讲完几个月来的种种风险波折以后,即呈上那封大周国书…… 
  “念信大家听听。”康熙微笑着。 
  一名大学士念道: 
  “大周国王吴三桂致书大清国王康熙皇帝:大周立国江南,非反也,实为践昔日山海关之盟,复我华夏汉人河山也…… 
  “今我将统兵百万,直抵燕京……” 
  “若皇帝为明智之君,免使生灵涂炭,请率满人撤出关外,放还吾王子。否则,大军到日,玉石俱焚耳……” 
  信未念完,满朝文武已哄地一声,怒形于色,议论纷纷。 
  “如何,还杀撤藩大臣么?”康熙开口,殿中肃静。 
  “万岁,臣等认罪,收回前奏。”联名具奏的大臣们跪成一片。 
  “起来,从此以后休提此事,只有协力,同心平叛,才是尔等大功。”康熙温和地说。 
  这些人起来后感动之色溢于言表。 
  “传旨!” 
  康熙威严地下令: 
  “罢免尚之信、耿精忠及一应叛臣的所有爵位官职!大清与其誓不两立……” 
  “另旨,择日斩决吴应熊,明我大清誓平叛贼之决心!” 
  康熙一脸肃杀之气。 
  夜深了。 
  养心殿中依然灯火通明。 
  康熙正与几位大臣商议怎么对待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王辅臣反了,但反志不坚,是被挟持所为。这一点是区别于吴三桂处。但毕竟是反了,该怎么处置,康熙想听听几位重臣的意见。 
  康熙每想起王辅臣,心中很是难受。当年的马鹞子,何其威武雄壮,对朕,对我大清是何等赤胆忠心!朕为了让他更加效忠我大清王室,亲赐豹尾神枪与他,谁料想…… 
  “杀!”明珠毫不犹豫地答道,“王辅臣如此负圣恩,外边臣子们早就议论纷纷。既然反了,朝廷就不能示弱,必须杀一儆百!” 
  索额图也道:“谋反大罪,十恶不赦!律条早有规定:无分首从,凌迟处死!” 
  康熙点点头,又瞧瞧熊赐履。 
  熊赐履道:“如今朝野震动,皆曰王吉贞应斩,奴才倒有个愚见,不如拘禁起来,使王辅臣不能专心用兵……” 
  康熙心中一动:“先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吉贞来了么?” 
  王吉贞也来了。因里头正在议事,他在养心殿外重花门前候旨。听到里头传呼,王吉贞忙答应一声: 
  “臣在!” 
  他小心地放下马蹄袖,弓着腰急步进内,俯伏在地道:“奴才王吉贞恭请圣安!” 
  没有回答。 
  王吉贞偷眼瞧时,只有康熙在来回踱步,旁边似乎还有几个人,却不敢抬头看。养心殿里静极了。只能听到康熙的靴子撞击地面的声音和自鸣钟的咔嗒声。 
  “你父亲反了!” 
  康熙突然间了一句,“你知道吗?” 
  “啊!” 
  王吉贞惊呼一声,睁着惊恐的眼睛瞧着康熙,牙齿瑟瑟打战,忙颤声答道: 
  “奴才……奴才……奴才本不知晓,近日有些,有些风闻……求……” 
  又是一阵沉默。 
  几张纸飘落到王吉贞面前,他双手捧了起来,只读了几句,脸上已冒出了冷汗,失神地将折子捧给旁边的明珠,浑身像打摆子似地发抖,口中吃吃地作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怎么想?”康熙目光突然变得咄咄逼人。 
  “听……听凭万岁……爷发……发落。”王吉贞已瘫得像一堆泥了。 
  此时,康熙也在紧张地思索,杀掉这个人比捻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但王辅臣反志不坚,杀掉他的儿子只能激他决心与朝廷为敌到底。他要见王吉贞,是想看看这块料,若是个有才有识的,当然要杀掉;如今看他这模样,他倒放心了。但若就这么放了,未免又便宜了王辅臣。 
  “你这个马鹞子的大少爷就这么点胆子?” 
  康熙想定了,有些调侃地说道。 
  “抬起头来听朕说!天下人千反万反,朕不信你父亲会真反,若真的反了,朕不杀他,天也要杀他!莫络这人素来自大轻浮,你父亲手下不少人是闯贼、献贼的旧部,原难节制,激出了这场兵变,他被裹胁弹压不住也是有的!” 
  “这是朝廷的恩怨,万岁爷的明鉴!”王吉贞做梦也没想到康熙会这样讲,连连叩头答道。 
  “朕召你来的意思——” 
  康熙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命你星夜回去,宣朕的命令:你父亲的罪在疏忽大意,杀莫络是下面人背着他干的,朕知之甚详。叫他拿定主意,好生约束众人,为朕守好平凉,不要听旁人调唆。只要有功劳,将来连杀莫络的事,朕也一概不究!” 
  “是是是!” 
  就这样,王吉贞被放回了陕西。 
  义释王吉贞后,康熙又宣来熊赐履。 
  “朕想请你卜个吉日良辰,在午门盛陈军威,杀吴应熊;再则在京师大索百日,廓清京师畿辅。” 
  熊赐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皇上想得极是!臣以为此次大规模搜索吴三桂同党,应包括山东、河北在内,确保河道漕运畅通无阻,以便饷道通畅!” 
  “嗯,应该这样。”康熙应道。 
  日期卜在了三天后的午时。 
  三日后的午时。 
  午门上九十五面龙旗同时升起,康熙镇静自若地拾级登上楼来。 
  从储秀宫赶来的张万强有要事回禀,见臣子们跪了一大片,正在扬尘舞拜,山呼万岁,口张了张又咽了回去。 
  康熙瞧他脸色便知皇后情势凶险,却问也没问,一咬牙便来到煤雉跟前。 
  下面三千名精选的铁甲御林军,一见康熙气宇轩昂在门楼上探出身来,山呼海啸般大叫: 
  “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战鼓咚咚,号角呜咽,步骑兵排着方位,随着图海手中的红旗进退演练。大风卷起滚滚黄尘,龙旗迎风招展,整齐划一,煞是壮观。 
  “午时已到,请旨——” 
  “传旨:议政康亲王杰书、简亲王喇布、安亲王岳乐,带领在京各王、贝勒、贝子,伯爵以上亲贵宗室,并六部九卿,侍郎以上职官在午门旁修旨,将吴应熊从天牢里提出押往午门!” 
  在这一刹那间,康熙觉得自己无比高大,胸中的忧郁、愁思,荡涤一空。日中阳光下,他的脸色胀得鲜红,对身后的大臣们说: 
  “秦始皇以砖石为盾,朕以天下臣民为长城,砖石长城今已破败,千万百姓依然如故,众卿须牢记朕今日此语!” 
  说罢,康熙的脸色由胀红逐渐转为肃穆,转入庄重,转入威严,一颗澎湃激动的心,又渐渐地转为静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