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54章

中国皇后全传-第54章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卒年:?~693年

籍贯: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县)

婚配:唐睿宗李旦

封妃时间:公元684年

追谥:昭成皇后

子女:李隆基(唐玄宗)、金仙、玉真两位公主

窦皇后,唐高祖李渊窦皇后堂兄窦抗曾孙女,李渊二女儿襄阳公主孙女,润州刺史窦孝谌(沉)之女,唐睿宗李旦皇后。

窦氏是一位貌美、聪颖,自幼受礼教熏陶,性格柔顺、动循礼则、受人喜爱的贵族小姐。时武则天之子相王李旦年14岁,武则天听说窦孝谌之女貌美端雅,又知书达理,于是便与高宗商量,遂纳窦氏为李旦王妃。婚后二人你恩我爱,生活十分甜蜜。公元684年,李旦即位为睿宗,封窦氏为德妃。后窦氏生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又生下了金仙、玉真两位公主。

公元693年,窦氏被诬为以“巫蛊”咒诅武皇,武皇怀恨在心。不久,武皇召窦氏入宫朝见。朝见毕,在窦氏回东宫途中被人暗杀,可怜她被武后暗杀灭迹,最终也未找到尸体。

李旦这时早已被废去帝位,也明知窦氏是被武皇暗算,但为保全自己性命,也只好含悲愤保持沉默。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睿宗复位后,遂命人在宫中挖掘、寻找窦氏尸体,然终未找见。无奈只好追谥窦妃为“昭成皇后”,并招魂葬于“靖陵”。后睿宗传位,由太子李隆基即位为玄宗,玄宗追尊生母“昭成皇后”为皇太后。

公元716年,即玄宗开元四年,睿宗李旦亡并被葬于桥陵(在今陕西省蒲城县),玄宗逐迁其母窦太后与父亲合葬。

第一百九十七章 王氏唐玄宗李隆基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724年

籍贯:唐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婚配:唐玄宗李隆基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712年

王氏出身于士族,先祖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在唐朝初年曾任甘泉府果毅都尉。她也是唐玄宗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唯一在生前被册封为皇后的女子,死后未得任何谥号。

王氏姿容美丽,聪明好学。公元693年,即则天帝长寿二年,唐玄宗李隆基初封临淄郡王时,纳王氏为郡王妃。时李隆基年18岁,王氏年约16岁。

武则天退位还政,恢复了李唐的国号,唐中宗李显复辟归位。中宗如其父高宗一样懦弱无能,大权落入颇有野心的韦皇后手中。韦皇后想效法武则天,做女皇帝。

面对李唐王朝再次易姓的危机,临淄王李隆基与侍读张说密谋,联络太平公主,策动羽林军,发动宫廷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族人党羽,稳定李氏大统。

在这一场政治风波中,出身于官宦世家的郡王妃王氏,显示出了政治上的胆识和见地。她不仅晓以利害,力劝李隆基举兵翦除韦后及党羽,甚至直接参与了丈夫的谋划,以成大业。

这次政变成功,诛杀了韦后、上官婉儿及其党羽。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因匡扶大唐基业有功,先封为平王,继之立为太子。王氏亦晋册为太子妃。

公元712年,太子李隆基与张说、太子妃的孪生兄长王守一密谋发动政变,杀掉太平公主,彻底翦除了武氏势力。睿宗突闻此讯,极为惊恐。多年来的宫廷斗争,自己的兄弟姊妹,死的死,流的流,最后唯有他和太平公主尚在人世,而且他兄妹二人情感甚笃。此次太平公主被杀,使睿宗受到极大震动,他随即宣布“退位”,禅让皇位与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即皇帝位,是为玄宗,王氏册立为皇后。

当今大业已成,王氏贵为皇后,王氏家族也因此显赫。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官拜将作大匠,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邠国公。孪生兄长王守一尚靖阳公主,做了驸马,升为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封晋国公。王皇后家族,大都得官升迁。

然而,作为“母仪天下”的王皇后,忧心之事随之而来。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可王皇后自从嫁给李隆基,一直没有生育。李隆基的其他几位嫔妃,却均生育有子女。这就让王皇后更加忧心忡忡。

李隆基即位后,杨良媛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亨”,源于《易经》的“元、亨、利、贞”。李亨未出生前,李隆基曾梦有神人告之:神祐此子。所以,唐玄宗对李亨母子宠爱有加。晋封杨良嫒为贵嫔。

李亨出世,特别是唐玄宗的梦兆,更增添了王皇后的担心。于是她着人寻得一位道长为李亨占卦,卦象为“不宜养”。王皇后据此将李亨接到后宫,收为己有,亲自抚养。杨贵嫔因自己名位在王皇后之下,无奈只得割爱。不久,杨贵嫔病逝。但王皇后的忧虑却又加一重。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一天,发现后宫中还藏有一位艳丽、娇媚、高雅的佳人,这就是后来宠极一时的武惠妃。

武惠妃自从见宠于玄宗,宫中礼遇,几乎与王皇后平起平坐。武惠妃恃宠而骄,也不将王皇后放在眼里。武惠妃生有两子,均年幼夭折,后又生子李瑁。

对于武惠妃的骄蛮,王皇后甚为不满,常常在玄宗面前数落武惠妃的逾礼过失。但是,玄宗对武惠妃的爱宠,已经到了入痴入迷的地步,所以对王皇后所言,不但不相信,反而认为她是争宠斗艳,故意谗言诋毁。

由于唐玄宗对王皇后日益不满,于是渐生“废后”的念头。他多次与秘书监姜皎商议废去王皇后名位之事。此时,宫内宫外对玄宗专宠武氏早有议论,最为忌讳的就是“武”这个姓。于是秘书监姜皎有意无意地将玄宗企图废后的念头透露出去。

王守一闻讯,大吃一惊,立即将此事密告王皇后。当玄宗得知此事外泄,立即下诏流放姜皎边地。

流放姜皎,恰恰证明了唐玄宗确有废后的意图。这对王皇后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威胁。自武惠妃专宠以后,玄宗几乎不召其他嫔妃侍寝,王皇后就更不用说了。王皇后既不能生儿育女,又不得见玄宗,关系日渐疏远。

王皇后的兄长,驸马王守一更为担忧,王皇后一旦被废,王氏家族的荣华富贵且不说,就连生死性命也很难预测。情急之中,王守一便求助于符蛊左道,以求渡过危机。

王守一请来精于蛊咒压胜之术的左道僧人明悟,在府邸设坛作法。明悟教王守一沐浴祭拜“天枢”北斗,取块称作“霹雳木”的压胜神牌,按“天”、“地”、“人”之位,上位刻“天”、下位刻“地”,中位刻上玄宗的名“李隆基”。然后面符压住,念咒封固。明悟作法以后,将“霹雳木”交给王守一,说:“神道已成,皇后佩带此牌,定会早得贵子,陛下被咒压,王皇后亦会与则天皇帝一样,大有作为,君临天下。”王守一闻此万分高兴,接过“神牌”,悄悄携带入宫,交予王皇后佩带。

王皇后所为,特别是蛊咒压胜之事,很快被宫人告发。玄宗闻报极为震惊。

公元724年秋,唐玄宗亲自查究此案,审讯人证,件件属实,罪不可赦。王皇后被贬废为“庶人”,迁出后宫。

王皇后见到废后诏书后,立时绝望。临行前,她恳求再见玄宗一面。玄宗准奏。当她与玄宗会面时,泪如雨下,痛哭失声,说道:“陛下唯独不念你我患难时的情分吗?”说罢,拭泪而去。

王皇后废为庶人以后,其兄王守一被贬为柳州别驾,诏令接诏之时即刻起程。当王守一行至蓝田(今陕西蓝田)时,玄宗二次诏书又至,诏令“赐死”。王守一接诏自杀。其后,王家财产全部抄没充公。

当年十月,王庶人忧郁病死。唐玄宗下令以一品官的礼仪葬于长安城外的无相寺。

公元762年,玄宗的孙子、唐代宗李豫即位以后为“废后”王氏昭雪,免去所定所有罪名,追复“皇后”尊位,但未上谥号。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武氏唐玄宗李隆基妃

姓名:武氏

生卒年:公元697~737年

籍贯:蜀郡广元(今四川广元市)

婚配:唐玄宗李隆基

封号:妃

追谥:贞顺皇后

武惠妃,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貌若天仙,艳丽娇媚,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武氏的父亲武攸止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做了“天后”以后,武氏一族皆得封为王,武攸止亦受封为“恒安王”。武攸止不同于武三思等武氏诸王,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野心,且待人宽厚,老成持重。“天后”执政、武周代唐、李唐复辟等政治风波,他始终是一位旁观者。即使武氏权势不可一世之际,他也仅仅是治家教子,闲居自家,与李氏皇族私交甚好。“武周”后期,武攸止病逝,也算是武氏家族中少有的善终之人了。所以李唐复辟,归政中宗以后,唯独武攸止“恒安王”封爵未被削废。

唐玄宗即位以后,有一天,突然发现后宫中还藏有一位艳丽、娇媚、高雅的佳人,这就是年幼即入宫待召,后来宠极一时的武惠妃。

武氏幼年入宫,深知后宫中以色争宠、冷酷险恶的情形。作为一个入宫的女子,除非是得到皇帝的宠幸,否则一世不得见天日。皇帝的宠幸,又是十分偶然的机遇,有的宫女,虽然以姣好的风姿见宠于皇帝,也往往是一生一世仅得侍寝一夜,讨得个名分,最终仍不免人老珠黄,寂寞一世。当然也有一夜侍寝,终生得宠的幸运者,武氏就是这样一位女子。

武氏得宠以后,甚得玄宗的专情,自此以后,王皇后,皇甫德仪、刘华妃、赵丽妃等后宫嫔妃,几乎是难见玄宗皇帝的面了。武氏的专宠,引起了王皇后的极大不满和妒嫉。她常常在玄宗面前历数武氏专宠、帝王沉湎于女色的危害。然而玄宗根本听不进去。

公元724年,王皇后蛊咒之术败露,早有废后念头的玄宗藉此贬废王皇后为庶人,同时,晋册武氏为惠妃,她衣食起居的待遇完全与皇后的礼秩相同。

王皇后被贬废以后,从武惠妃所处的地位以及后宫形势来看,继王皇后之后应立为皇后的,非武惠妃莫属了。玄宗为表示对武惠妃的爱宠,封武惠妃的母亲杨氏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升为国子监祭酒,武信升为秘书监。由此可见,武惠妃实际上已是皇后,只差给予一个正式的名分了。

但是,当唐玄宗要晋册武惠妃为皇后的消息传出后,宫内宫外舆论哗然。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朝臣群起而反对,力阻立武惠妃为皇后。认为若再立武姓嫔妃为后,必将重蹈高宗、武后覆辙,危及李唐社稷。

御史潘好礼首先具书上奏,直呈玄宗:

“《礼经》中说道:‘父母的仇人,子女与之不共戴天’。《春秋》中也说‘父母的仇不报,不为人子’。今天,陛下却要立武则天的后人武惠妃为皇后,怎么向天下死节的忠臣义士交待呢?武惠妃的伯父是武三思,叔父是武廷秀,他们都是一些阴谋篡权、混乱朝政的逆臣贼子,天下忠义之士对他们是深恶痛绝的。俗话说:朽腐的树就是树荫盖地,有气节的人也不会在树荫下纳凉休息;盗贼饮过的泉子,就是泉水横溢,清廉之士也决不会饮用。庶民百姓择夫选妻的时候,还要注重对象的家世和德行,况且贵为天子的陛下呢?万望陛下谨慎选取有功名于天下,有德行于乡里的世宦贵族女子为后,这样才会让祖宗神灵安心啊。”

唐玄宗看过潘好礼的奏折,感到确实合于情理,又加之张九龄等一班重臣从旁劝阻,晓以利害,玄宗也就将武惠妃晋册皇后的事搁置一旁,不再提了。

武惠妃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虽然她当皇后的美梦受挫,但是自己的儿子李瑁如果做了太子的话,她当皇后或是皇太后的梦想不也就实现了吗?于是她便将下一步的目标盯在了储君太子的身上。

深知父皇秉性的太子李瑛,自然也不可能看不到事态的发展将会不利于自己。因为王皇后未生儿子,按古来礼制,继位应是无嫡立长。玄宗长子去世,李瑛为其次子,按礼法被立为太子。但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是出身于教坊的歌妓,仅仅是因为长得漂亮才入选进宫。待玄宗一见到既有大家风范,又妩媚娇艳的武惠妃时,像赵丽妃这样仅以貌取宠,却难免低俗浅薄的妃子,自然相形见绌了。特别是当武惠妃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李瑁以后,玄宗对她母子的宠爱,更为其他嫔妃、王子所不及。对此,太子李瑛,皇甫德仪所生的儿子鄂王李瑶、刘才人所生的儿子光王李琚等年长的儿子,个个自危。

这时,废贬太子的阴谋,像一张大网,悄悄地在太子李瑛的周围撒了开来。

武惠妃召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入宫,密告了废贬储君太子的计划,令他密切监视太子李瑛的一举一动,谣言诽谤,于街头巷尾广为散布。

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从自身晋官加爵的角度出发,当然希望李瑁升为太子。于是,他广为散布太子李瑛与惠妃不合的谣言,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