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曾孙口述: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上几样小菜,用家里那把 清朝留下来的小酒壶给他烫了点酒。平常没有时间陪父亲,这次我也跟着做个样子。也许是岁数大了的缘故,那些日子父亲经常谈起爷爷。
坐在这个石桌旁,他很自然地就说起了我爷爷:“你爷爷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有才华,懂得上进,当年慈禧太后都非常喜欢你爷爷呢。她经常拉着你爷爷给一些客人介绍说这是她侄子,一表人才啊。后来你爷爷到皇宫当御前侍卫,也是因为慈禧看到你爷爷知道上进,并且也确实有才华,所以她才提拔的。”听到父亲谈慈禧,这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于是我就问:“那我爷爷怎么称呼慈禧啊?”父亲说:“满族人都有一个习惯,称呼人的时候带名,所以你爷爷在慈禧没入宫之前叫她‘杏儿姑’,至于后来是叫太后还是叫老佛爷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在我少年时代,凡爷爷与父亲之间谈到慈禧的时候都用“老太后”称呼。)我听了一愣:“慈禧的名字叫杏儿?不是很多人都说她叫玉兰吗?后来历史上还有记载是叫兰贵人,说慈禧非常喜欢兰花。”父亲听完我的话告诉我:“是啊。很多人都那么说,其实不是那样的。那为什么你爷爷管慈禧太后叫‘杏儿姑’呢?是因为慈禧的小名叫杏儿。学名叫杏贞,贞洁的贞。所以你爷爷叫她杏儿姑。为什么很多人都叫慈禧为‘玉兰’呢?应该是慈禧入宫以后,咸丰皇帝封她为兰贵人,所以人们这样推测的吧。因为咸丰最喜欢的花就是玉兰花,而且宫里头也认为只有玉兰花是最高贵的,非常纯洁,就给她了这么一个封号吧。很多宫女到了宫里以后,都会取一个新的名字。所以我想‘玉兰’这个名字也许是咸丰皇帝给改的。慈禧一进宫就是贵人,跟一般的宫女不一样。一般宫女都是汉族人,而秀女一般则是满族的官宦子弟了。”
那么慈禧为什么叫做“杏儿”呢?父亲又说:我们家有这样的说法:她出生的时候,她的爷爷叶赫那拉·景瑞正是在家里掌门,他当时在河南任职司郎中,55岁。正好回京休假。据说当时家里种了几颗白杏树。在满族人看来,红杏没有白杏好,所以家里就种了这么几棵。这样,爷爷就给她取名叫杏儿。从此小名就叫杏儿,大名叫做杏贞。取贞洁之意。当时因为是官宦家庭,她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又由于当时家里条件也比较好,又是长孙女,所以当时慈禧出生的时候,家里就请了不少的佣人。我们家的家谱上写得很清楚:当时雇佣男差八人,女差八人。男差当时主要是负责管事、随事、私房、厨房、房院等。妇差八人,当时号称“嬷嬷”、“妈妈”。她们的主要职责是烧水、生火、洗衣做饭、看孩子。慈禧出生以后,因为她母亲没有奶水,所以当时还请了两个嬷嬷做乳母。这两个嬷嬷一个姓关,一个姓唐。
据说关嬷嬷与荣禄家有点关系,关嬷嬷也曾经是荣禄的奶妈。后来唐嬷嬷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走了,而慈禧也就一直是关嬷嬷带大的。在她4岁的时候,慈禧的父亲先后给她请了三四个家馆,也就是家庭教师。家馆不同于私塾,慈禧小时候学习满文也学习汉文,对文史、诗经、绘画等都非常喜欢。她从4岁到14岁在家馆学了10年。据说在6岁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唐诗宋词,都能用满汉双文背诵。她还对书画非常喜爱,在8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书法,并画了很多绘画作品,被同族人认为是非常有才的聪明女孩。
其实,少女时代的慈禧曾经随父亲在绥远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居住。当时慈禧对文学、书画和历史非常有兴趣,她读书、学画、下棋、弹琴,而且骑马射箭,非常聪明能干。对于少女慈禧的长相,在很多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是有野史描绘她:‘每一出游,旁观者皆喃喃做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过是也’。不过这些都是野史,没有办法作为证据。但是根据后来见过她的人都说慈禧当时绝对是非常漂亮的。
一、挽救祖父
这一年,慈禧12周岁。
就在道光二十七年五月,也就是1847年5月的一天:慈禧的祖父叶赫那拉·景瑞被判入狱。家里的掌门人入狱,无疑对这个家族来说是一场灾难。当时整个家族都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并且由于祖父入狱,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慈禧的父亲每天愁眉不展,想不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聪明的慈禧觉察出家里发生了变故。但由于她年龄小,又是一 个女孩子,父亲并不愿意让她知道这些。但是慈禧恰恰是一个非常明白事理的孩子,知道父亲这样发愁下去对祖父也没有什么帮助,同时整个家族也都闹得人心惶惶,于是她决定替家人分忧,通过多方面打听,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慈禧的祖父是受曾祖父吉郎阿的牵连而入狱。吉郎阿健在之时,是嘉庆年间国家银行的负责人(司任户部银库员外郎),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时候,吉郎阿去世。但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五月,京城揭露了一宗户部银库大量亏空的巨案,这个案件直接牵连到了吉郎阿。
我爷爷在年轻的时候,也专门查过关于这件事情的原委。后来在一张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吏部上报的单子中,发现了景瑞的名字。通过这张单子,他也找了一些其他的资料线索,最后弄明白事情是这样的:在吉郎阿去世28年后,道光二十二年的五月,万泰银号的老板张亨智为他的儿子张利鸿买了一个知州的官,已经办成了,但是钱还没有上交。除了这些,张亨智还想为大儿子捐一个员外郎,所以想先挂个号。正要去交钱的时候,赶上一个平时比较好的朋友周二也要代朋友去交纳款项,于是张亨智请他顺便一起交纳,并告诉了当时在银库当差的弟弟帮忙照料一下,早点入库。当时周二带了11474两银子,总共装了11个袋子,负责送到银库。当时恰逢张亨智的弟弟值班。由于非常忙,所以张亨智的弟弟就错把第二秤报成了第三秤,结果管库的人也没有追究,大家也心照不宣,而张亨智的弟弟在报第七秤的时候就故意报了第十秤,这样就剩下了四袋银子。这件事情,御史和库管都没有发现,所以这些人就准备把这些银子分了,但是由于分赃不均,事情就泄露了出去。后来听到风声的人就来敲诈,没有成功,就向南城吏部衙门告发此事,最后闹到刑部。刑部只好把这件事情上报道光。道光皇帝听到这件事情非常生气,于是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十八日下旨,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刑审讯。
这件事情调查清楚后,道光还是不放心,又派一帮司员去查库,结果库银亏空竟达925。2万两,于是道光下令严查,命令自嘉庆五年(1800年)以后,历任库管及相关人员都不放过,不管故去的还是活着的,一律要赔款。按照规定,吉郎阿应该赔银43200两,因为已经故去,所以赔款减半为21600两。而根据道光皇帝的命令,已经故去的人所赔银两,应该由其子孙代赔。所以这笔赔款就落在了慈禧的祖父景瑞头上。这对这个家来说真是飞来横祸,给全家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不安。但是,更大的灾难还等在后面。由于不能按照期限赔款,景瑞被参了一本,打入监狱。
当时,慈禧的父亲惠征非常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已经探明事情原委的慈禧就给父亲出主意,尽力筹措银两,并向亲友告贷,变卖家产,想方设法要把人给赎回来。惠征当时是个道台,有很多的朋友,而惠征的岳父惠显是个二品官员,于是慈禧就找了家里很多的亲属,上下打点,最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凑集了九千多两银子,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上交了两千八百多两,这样,勉强凑到了总数的60%,剩下的40%用田产和扣发薪俸来赔。这样,景瑞才被放了出来。
无疑,因为当年慈禧的这一举动,让家里人倍感欣慰,所以她的故事在我们家一直流传到今天。经过这件事情,惠征对家人这么说到:这个女儿,可以当儿子使。后来亲属之间就传开了:惠征的女儿非常能干。
二、一双小手两个故事
自从帮助父亲挽救了祖父,慈禧在家里更是受到了另眼看待。但是年轻的她不仅仅在这些方面能赢得人们的赏识。在电影《火烧圆明园》中,人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圆明园的一个亭子里,兰贵人嘴里唱着南国小调,在一块方巾上绣着一朵美丽的玉兰花。这个时候,咸丰皇帝循着歌声走了过来,马上被漂亮的兰贵人吸引,而兰贵人也把绣着玉兰花的方巾送给了咸丰。从此,兰贵人就成了咸丰皇帝的最爱。
虽说在《火烧圆明园》这类的电影里演绎的成分太多,不过慈禧在学习女红方面,还是非常勤奋。我爷爷就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慈禧家有很多女差都会做衣服,因为一个大的家族平常人们的穿衣都要靠这些女差缝制,所以家里专门有这样一个房间是做衣服用的。慈禧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跟这些女差学习做衣服、刺绣等。每次做衣服的时候,慈禧都跟着在旁边帮忙,并学着自己亲手做一些活计。一次,惠征从外面回来,慈禧到客厅去迎接,惠征发现她的手上有一片红红的,觉得非常奇怪,于是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慈禧就从自己屋子里拿出绣的手帕来让惠征看。惠征还是没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慈禧就用手示范给惠征看。惠征笑了,原来是绣花的时候,被针扎的。不过看到慈禧的小手,惠征还是有些心疼,告诉她不要学这些了,但是她却有自己的想法,从此她就开始偷着学。关于慈禧学习女红的事情,在我们家是有这样一回事的。因为我家里现在还有一把慈禧少年时候学做衣服时用的尺子,这把尺子又厚又重,比现在的尺子长五分。当然,慈禧对女红非常讲究,据说这都是那个时候跟女差学的。
清代的贵族家对女孩子的教育虽然不像汉族家庭要求那么严格,但是女孩子照样还是要学习琴棋书画的。听爷爷说,慈禧小时候就有这么一件事情:当时她非常聪明,读书非常用功,但毛笔字写得一般,长进不大。虽然家馆都是一笔一画地教她,但她就是写不好。横不平,竖也不直,一直歪歪扭扭。汉字还好办,看着是那么个意思,满文就不行了,如果不能做到横平竖直,就不是字的形状。惠征经常检查她的书法,却发现她的字根本就没有任何起色,所以每次都因为这个教训她。直到有一天父亲动怒了,拿起一把戒尺,拉过慈禧的小手,就使劲地打。根据家里老辈人说,慈禧的小手都被打肿了,几天不能握笔,连吃饭都困难。慈禧非常伤心,因为父亲从来没有打过她。从此以后,慈禧就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书法,所以很多慈禧晚年的书画都是非常有水准的。在我们家里,这把戒尺到现在还留着呢。
三、教导桂祥读书
在我们家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桂祥小的时候,慈禧刚入宫不久,因为她比桂祥大14岁,所以对家里这个小弟弟非常关心。慈禧非常清楚这个弟弟从小就仗着家里的关系,是一个好享受的人物,所以一直认为桂祥没有太大的作为。慈禧多次批评桂祥,同时也勉励过他。在慈禧的心目中,桂祥应该挑起叶赫那拉的门面来,因为大弟弟照祥已经去世了。慈禧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弟妹们只是一味地享受,她希望看到他们自己努力奋斗,通过自己的本事自立,不能单纯靠着祖宗和家族生活。
有一次,家里举办一个很大的庆典活动,慈禧从宫里回家看望父母,同时也看到了弟弟桂祥,于是想看看弟弟写的东西怎么样。可一看不要紧,慈禧马上就非常不高兴,认为桂祥根本不用心读书,字也写得非常不好。于是教导桂祥说:作为满族的贵族,不练字哪成啊。书法代表一个人的形象,出门看字,这是起码的一个形象的基础。不好好练好好学是不成的啊。可是桂祥不服气,因为当时他认为自己的字还不错,于是就给慈禧写了一幅“寿”字,问她:我的字写得怎么样?慈禧一看就急了,当时眼睛都瞪起来了,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有你这么做人的没有!你不但字写得不好,你还缺德啊!桂祥就特别纳闷,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于是慈禧就给桂祥讲了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大财主过寿,由于他平时骄横跋扈惯了,大家对他是敢怒不敢言。可是他过寿,大家又不能不去,于是就都非常郁闷。在大寿的当天,财主为了显示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