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

第30章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第30章

小说: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叛变之后,革命的政治联盟又维持了3个月,但只是在武汉政府的辖区之内。它的成员现在只剩下“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武汉政府下令将蒋介石撤职,他就用封锁来对付武汉,切断武汉同上海及长江下游的交通。武汉有许多原料来自这些地方,大部分产品靠长江外运,因此被封锁之后市场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工商业者开始抱怨经济萧条,工人农民则变得越来越激进,不断加强他们的组织。北伐的军队继续从武汉向北挺进。在这些军队中,有一部分小地主和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军官,希望仿效蒋介石的榜样。在武汉政府内部,这时又有了一个新的领袖汪精卫。他是当年4月从欧洲回来的。作为一个一度被认为是孙中山的“天然继承人”的他,本来是可以为武汉的左派增添威信的。但他的“站在左边”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对手蒋介石站在右边的缘故。

在这样的形势下,宋庆龄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政治象征,因为她是孙中山的夫人,她坚持孙中山的原则,并且在孙中山思想发展的最后阶段同他在一起。那些嫌她碍事的人想破坏她的名声,或者把她拉到他们一边去,至少也要使她保持中立。但她坚定地维护孙中山的革命遗教,站在武汉政府一边,反对蒋介石。4月22日,她联署了一个给全国各地的通电,尖锐谴责蒋介石在上海的叛变。在这封通电上签名的还有邓演达、何香凝、陈友仁及其他国民党左派,以及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恽代英等共产党人。他们在通电中指出,“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皆麇集于其(反共”旗帜之下,以从事反革命”,“凡我民众及我同志,尤其武装同志……惟有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①武汉及由武汉政府领导的地区开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蒋群众运动,要求深化革命,作为对反革命的最好回答。

①文森特·希恩在《个人的经历》中说,李大钊有一位女儿同时被捕后也被杀害。本书作者最近从李大钊外孙女贾凯林处欣慰地获悉,这是讹传。贾在1992年3月5日的信中说,李的夫人赵纫兰和长女星华(贾的母亲,时年16岁)、次女炎华(时年12岁)均在1927年4月5日与李同时被捕,但在4月28日下午获释回家。次日阅报始知李已于28日上午遇害。

尽管普通民众极为愤怒,一些以“左派”闻名的国民党政客也发出特别愤怒的声音,但他们中已有人在开始谋划“退路”。他们想更多地依靠那些还在他们的旗号下的职业军官,以保护他们自己免受来自蒋介石和群众运动这两个方面的可能伤害。对于工农群众迄今为止对北伐的支援以及把革命推向全国的要求,他们是满意的。但对于群众的社会要求、他们有一种出于阶级本性的恐惧,因为他们和他们部下的军官都有许多亲属是地主或工厂主,而农民要分地主的地,工人要厂主大大提高低得可怜的工资,这是同他们的利益有抵触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忠实信徒的宋庆龄不可避免地成为各方注意的中心和风暴的中心。在武汉和南京两者之间,她坚定地站在武汉一边。在武汉那些图谋私利的动摇分子和劳动人民两者之间,她站在劳动人民一边。国民党内各派的政客和军人都竭力要拉孙中山这面大旗来装裹自己。因此,如果宋庆龄反对或揭露他们,他们就必然要千方百计对她造荡中伤,或施加威胁,或——如果可能的话——把她争取过去。

对她的攻击和造谣——政治的和个人的——真是无奇不有:但对年轻的孙夫人来说,对她掷去的污泥再多,也不可能把她抹黑。

尽管她的外表看去柔弱,想要用命令(蒋介石确实对她下过一道命令)或劝说(即使来自她的家人)使她改变立场,却是办不到的。对她的弟弟宋子文,两边也都在拉他。他犹豫不决,干脆丢下武汉政府财政部长的职责,溜到上海,住进莫里哀路宋庆龄寓所。她试图说服他返回武汉;但他正倒向蒋介石,反而想要她也来上海,最后归顺——至少不要妨碍——蒋政权。她的妹妹美龄(未来的蒋夫人)从上海赶到武汉,一时报章盛传她将使庆龄回心转意,同返上海)。“很明显,她是来把孙夫人带回去的——把上海报纸上由主观臆测而来的谣传变成事实。但她在武汉没有果多久,就一个人回到上海。”这是一位目击者的回忆。①庆龄所挚爱的母亲也来劝说,但同样无济于事。宋庆龄长期以来一贯的特点——对公众的责任感大于家庭私情——丝毫没有改变。

①中文引文据刘家泉着《宋庆龄传》,第166页。

关于她的家人,据有人记述,她曾说过这样的话:“他们最看重的是安全,蒋比我能给他们更多的安全。”①但这不是她的价值观。

①陈思兰《历史的注脚)(英文),第82页。关于宋子文的动摇,尼希恩《个人的经历》(英文)。

因此,不论是威胁还是引诱,都不能使她做出违背原则或良心的事来。(她常常用“良心”'Conscience'这个词,可能是所受基督教教养留下的习惯,但以后主要的含义是指政治上的正直。)

  (三)外国记者笔下的孙夫人:一位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雅妇女

有两位当代美国记者记述了在1927年5—6月间(即武汉政府时期)她的言行和立场,为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位是合众社的兰德尔·古尔德,另一位是作家文森特·希恩,当时在“北美报业联盟”工作。

下面先引用古尔德所发电讯中的几段。①这是一篇对宋庆龄的访问记。她明确表示,继续支持处于包围之中的武汉政府(她是这个政府的成员),反对南京的蒋介石政权。她还驳斥了后者对她的造谣和攻击——这位记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也对之作了反驳:

①见上引陈思兰书。

“‘中国的革命必须进行下去。我们不能容忍任何阻碍……我没有改变……我仍然相信国民政府……我觉得,只要我们保持良心,没有任何一种反对我和这个政府的力量能够得逞。’

“说这番话的是孙中山夫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理想家的遗孀。谈话的地点是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的敌人硬说她是被‘监禁’的,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对武汉政府表示支持。谈话的场合是她单独接见合众社记者,目的是澄清各式各样关于这位年轻、吸引人、受过美国教育的女士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她出于本身的原因正在迅速地赢得领导层中的地位。

“孙中山这个名字闪耀着光辉。这一点现在更为确实,因为孙中山逝世几个月以来,他在国民党中国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只有列宁在苏俄支持者中的地位可以比拟。

“在武汉国民党人的反对者中,有一种倾向是把孙夫人说成是个庸庸碌碌的人、是背了一块响亮招牌的傀儡。确实,孙夫人很谦逊,很少见客,喜欢集中精力工作。但一般人所不认识的是,她是一位既有巨大精神力量和独立性,又有突出的个人魅力的人物。

“‘他们说,我留在这里是被迫的,我不是真心实意拥护这里的政府,’孙夫人微笑着向我解释。‘你自己看吧。我像是被关在自己屋子里的吗?我像是愁眉不展、被迫去做我不愿意做的事的吗?’

“‘这样的谣言,以及另外一些性质更加恶劣的谣言,正在暗中传播开来,想要败坏我和我的家庭的名声、败坏我所献身的伟大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名声,但这将是徒劳的……我并不为此感到很不安,因为我是凭良心行事。如果我的良心是清白的,其他任何事情都无关紧要。’

“在这位纤细的妇女——她的微笑中常带着沉思——的身上有一种使人感到温馨和被吸引的特质,这种特质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有危险性,因为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常常需要同采访对象保持职业性的距离。所以,应该看一下孙夫人生活的实际条件以及她忙于参加的活动。

“孙夫人不是像一位美国主教板着面孔所报道的那样,乘着私人汽车在前线冲来冲去,指挥作战。她也不是被严密地看管起来,为了使孙中山的名字仍然留在汉口。她安静地住在一套位于三层的公寓楼房里,可以俯瞰汉口的江岸和停泊在长江上的外国炮舰。①她白天晚上都代表她所参加的政府,参与各种没完没了的活动。

①见《在汉口访问孙夫人》一文,载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1927年6月11日一期(未载明合众社原电电头日期及访问日期,总在一周或十天之内)。

“她最近担住的一项工作是红十字会组织工作。她一直致力于武昌政治学校的工作,特别是女生的工作。但目前红十字会工作花去她很大一部分时间——她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吸收外国人参加;她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国民党组织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机构——的成员,又是国民政府的官员。

“孙中山认为有必要取得国外的援助,孙夫人也如此。她指出,她的丈夫相信‘通过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①。就她自己来说,她曾受外国教育、精通英文、具有个人的吸引力,因此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如果武汉政府能够顺利渡过眼下的危机并真正控制全国(这一点目前还做不到),她能起的作用,无疑将会更大。

①她住在汉口中国银行大楼的二层楼,鲍罗廷一家也住在这里。

“‘我们必须有信仰。’她说这句话时所表现出来的热诚,其强烈程度几乎像是宗教徒。‘我们必须同人民保持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听任谣言和警报来扰乱我们,革命便将失败。但我们将坚定不移,而革命也不会失败。’”

下面是文森特·希恩的记述。这位敏感、有才华的作家生动地刻划了他同宋庆龄的首次会晤,并就他后来对她和时局的进一步了解加以补充。①

①这可能是古尔德没有顾及上下文而断章取义的结果。孙中山认为国家应以公有制为主,资本主义企业应准许存在但须加节制。

“黑洞洞的会客室一端的门打开了,进来一位穿着黑色丝服的小巧、含羞的中国女士……她一开口说话,她的声音竟是如此温柔文雅,我几乎要跳起来了……我猜想,她会是谁呢?孙夫人是不是有一个女儿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美好的形象——如此弱不禁风和怯生生的样子——会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妇女革命家……

“我听说过关于她的许许多多事情,绝大部分都是胡说。美国报纸在这方面跑在最前头。照它们的说法,孙夫人是‘中国的圣的贞德①’;她率领一支中国女兵作战;还有其他种种说法,随报纸头版头条新闻作者的幻想而定。关于她确曾带兵打仗的说法,传播得是如此之广,甚至于在中国的外国人也有人相信。在上海,这一荒诞传奇又掺杂了许多更富攻击性的谎言,污蔑她个人的性格和动机——在上海这样一些‘条约口岸’”②,这是在政争中人们爱用的方法。尽管我还不至于糊涂到相信大多数这类谎言,但种种说法加在一起,一定在我心中造成了某种关于她的印象——我在期待着会见一位庞大可畏的人物。但正相反,出现在我面前的却是很纤弱的身材,带着最迷人的楚楚动人的神态……

①“圣女贞德”(1412…1431),欧洲战争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把法国从英格兰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她自言奉上帝意旨,请缨作战,所到之处,军中土气大振,后因伤被俘遇害,年仅19岁。——译者

②指中国因不平等条约而开放的通商口岸。——译者

“但是,孙夫人同时具备着另外一些特质,常能帮助她努力克服自己的羞怯……她的庄重是如此自然和确切,简直可以称之为雍容华贵……她还有罕见的精神力量,使她在严重的危险中镇定如常。她对孙中山的忠诚以及她作为孙夫人的责任感,使她能够永远经得起各种考验……死不能吓倒她……贫困和流亡、自家亲属对她的忿怒、世界各地对她的诬蔑也都不能使她的意志屈从于她认为错误的道路。”

希恩然后总结道:“她是‘中国的圣女贞德’——这是从真切的意义上说,而不是像头条新闻作者们所希冀的那样只不过制造一个形象。但你必须在认识她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才会认识到在她那完美、纤弱的躯体中所蕴藏着的精神力量。”

希恩的话也许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一些外国人把她描绘成一个凶狠的“布尔什维克的双枪安妮①”固然是荒唐的漫画,她作为一个武装战士的形象——尽管距实际很远——对于中国的被压迫人民(特别是妇女)来说却有着一种十分不同的作用。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