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新黛玉传 >

第6章

红楼之新黛玉传-第6章

小说: 红楼之新黛玉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绍清一想恐怕真是如妹妹所说,又道:“明年就是大比之年,我这就去跟父亲说明年便下场。”
徐婧诗又笑道:“你不若去求了母亲,让她先去探探林家的意思。若是林大人想多留林妹妹两年,你考取功名后便马上提亲不是更好?母亲向来喜欢林妹妹,定是愿意的。”
兄妹二人商议定,徐绍清便去母亲处请安。
再说到了六月,天气酷热。林如海因近来食欲不振,又深感自己处理起公务来力不从心,便起了致仕之意。上表一封,只言自己年岁渐老,力不从心,体弱气虚,难以胜任,想要辞官。
圣上收到折子,想起林如海还是太上皇钦点的探花,是位能臣,从不结党营私,任扬州盐政以来,国库充实了不少。正好太上皇得知此事,便对圣上道:“听说他只有一双儿女极年幼,倒是难得的忠心,不想着替自己儿子入朝铺路,多方钻营。”
圣上笑道:“正是呢,只是可惜他极好的才情。不过既然他身体不太好,不宜劳累,不如宣他进京入翰林院。这倒轻便。”
太上皇欣然点头。
徐夫人自从儿子在自己这里表明心意,自己倒是十分同意,便一直思考要如何去开口,与徐大人说了。徐大人道:“好是极好,只是我们家门第竟还有些低了,林家五代列侯,底蕴丰厚。林大人又官居二品,只怕不一定会同意啊!”
徐夫人便道:“所以才先去探探口风,等绍清考中了再提亲呀!只是如今我那好姐妹过世,家中并无女性长辈,我倒不好出面了,不如你去问问林大人。”
九月间圣旨便到了苏州。任林如海为翰林掌院学士,乃从二品之职。一般外放的官员调进京都要降级的,这也是惯例了。并说体谅林如海身体不好,可明年开春再进京述职。年底再派人来接任盐政。
林如海本不欲再进京为官,又想若是辞官反倒耽误了儿女前程。便应下圣旨,不再请辞。
又在思虑知府徐大人所提黛玉之婚事,自己与徐大人也算知交,徐绍清也是看着长大,倒是个好孩子,且女儿低嫁些,在婆家也硬气些。只是黛玉年纪还小,心中不愿这么早就定下来。又想徐大人说的现在并不提此事,只等明年徐绍清中了再提亲,商议筹备婚事总要两三年,到时年纪也差不多。再有一点,如今圣上将自己调入翰林院,肯定要全家进京,贾母早有两家亲上加亲之意,自己原想着这也是一桩好亲事。宝玉虽不承爵位,但总是自家人,岳母也要多照看一二。没想到听林嬷嬷并黛玉所言,这宝玉长于内宅妇人之手,一身公子哥儿的臭毛病,王夫人待黛玉也不过面上情,府中规矩松散。
万一到时贾母旧事重提,顾及她的心情,倒不好十分推辞。正两难之际,便想着林慎之近来越发的懂事,不如叫他过来商议一番。便吩咐下人去请林慎之过来。
林慎之听了父亲分析,又想到难怪徐绍清自那日之后,对自己更是关照,自己今年去苏州最好的学院智善书院进学,徐绍清也在那个书院,经常跑过来照看自己,指点自己学问,经常送自己些时兴好玩的小玩意儿,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想了想便对林如海道:“若论才学品貌,徐世兄已是极好的,最难得是两家交好,徐夫人对姐姐也是真心疼爱,他家人口也简单,姐姐以后若嫁过去不也轻便。若真等徐世兄高中之后再提亲事,倒也不错。这样一来,以后外祖母说起来,父亲也好回话。”
林如海一想也是,虽然门第不够显赫,这样女儿才更有底气依靠,不比荣国府人口繁杂,奴大欺主反倒不美。
父子商议且再看看徐绍清行事,并去问问黛玉的意思。
只是林如海虽是父亲,到底是男儿,如何好去跟女儿讲?便看看林慎之:“不如你去探探你姐姐的意思?”
林慎之苦笑道:“若我去说,恐怕要被姐姐骂了,再说我一个小孩说的,便真是同意,姐姐如何会告诉我。”
父子两个在这里苦思良策。
黛玉倒是浑然不觉,只是见婧诗近日更是常来林府,经常给自己带些小玩意来,倒是新奇别致。全然不知道是某人想方设法讨好了妹妹才能送进来的。经常听徐婧诗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家哥哥的事情,自己去徐府时,徐夫人对自己更加慈爱,偶尔还能碰到徐绍清,不过行个礼罢了,黛玉倒是未做它想。
作者有话要说:


☆、林妹妹初定姻缘

林如海一番考虑,还是唤了黛玉来,要问问黛玉的意思,毕竟是女儿要过一辈子的事情,不能草率替她决定。
黛玉听父亲说到婚事,便强忍羞意道:“女儿还小,只想多陪伴爹爹和弟弟,并不想嫁人。”
“你今年已经快十三岁了,爹爹一天天老去,又能看顾你几年?不替你找到个好归宿,叫我以后又如何安心去见你母亲?”
黛玉听林如海提起母亲,心中伤感,父女两人又一番伤感。
“我说的那人,你也见过的,正是徐家的长子。我观他才学为人都极不错,是个好孩子,又难得你与徐家母女亲厚。今日跟你说此事,为父是看他家诚心求娶,并答应了等今年秋闱下场,明年考中进士再来提亲。”见黛玉不答话,又把明年调任翰林,全家需得进京之事说了。又说了当日贾敏与贾母亲上加亲之意。只不过妻子去世前一年倒一直不再提这个事,言语中对贾府还颇有不满。
现在贾府又是这样的情况,更听得圣上让妃嫔们回家省亲,贾府也在其列。心中揣摩圣意,今上只怕是对这些世家大族不满了。林如海更是不愿意女儿嫁到贾府去趟浑水了。
黛玉便道:“全凭爹爹做主吧!”
林如海知道这是不反对了,松了口气,便想着明日回复徐家不提。
徐林两家有了默契,只未声张,等明年再提。
徐绍清听得娘亲说林家允了婚事,喜不自胜。当下便往妹妹房中走来,婧诗身边的大丫头柳儿守在门外,见徐绍清过来,忙道:“大爷且略等等,姑娘正在午睡呢,我去叫她。”忙吩咐小丫头给他倒茶,自己去内室请徐婧诗。
婧诗出来见哥哥一脸喜色,估摸着是事情成了,将丫头们都打发出去,笑道:“恭喜哥哥心想事成!”
“都要多亏了我请了个好军师呀!”
兄妹两人俱是开心,突然徐绍清想到一事,便说:“林世伯同意了此事,倒不知林姑娘心里如何想?万一她只是迫于无奈勉强答应可怎么好?”
婧诗回道:“这会子又在这里患得患失起来了。林伯父最是疼爱林妹妹,若她果然不同意,想来不会勉强。”
“果真?”
“这个自然,谁骗你不成,你若不放心,我明儿去一趟林府,替你看看?”
徐绍清笑嘻嘻地道:“那敢情好,只是劳动妹妹心里过意不去。”
“少来这里装模作样了,只怕我若真嫌累不去你该哭去了。”
徐绍清并不着恼,只拜托妹妹明日定要去林府。又道:“秋闱在即,我温书去了。”
第二日下午,徐婧诗便去了林府。
黛玉道:“今儿个怎么突然的就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做安排,倒不曾去接你,失礼了。”
徐婧诗笑道:“何必这样讲究,也不是外人。”
黛玉听得她这样说,脸一红,只不言语。
徐婧诗便正色道:“我今儿来,是受人之托。我们是好姐妹,便不遮遮掩掩了。我哥哥先是见了你的诗,被你文采所折服,又兼你这样人品,心中爱慕,因此才回家央了母亲要来提亲。又觉得自己没有功名在身恐辱没了你,只道中了再谈亲事。如今正在家中发奋苦读。听得你父亲允婚,喜不自胜,又恐你是勉强答应,所以我才来见见你。”
黛玉闻言有些触动又有些脸红,婧诗见她这样,便知倒不是自己哥哥一头热。便不再提这个话题。说道:“说起来,有些日子没见书娴了,她近日怎么不出门?转性儿了不成?”
黛玉笑道:“哪里是她转性儿啦!因沈夫人恼她每日间只舞刀弄枪的,被关在家中学针线呢!”婧诗听得噗嗤一笑:“这丫头,每日大大咧咧的,难怪沈夫人要操碎了心。”
“这倒也正是她可爱之处了。”沈夫人虽没生儿子,但是精明干练,家事掌管得井井有条,沈大人对妻子极其敬重。只拿这个女儿没有办法。
徐婧诗道:“很是呢,她也真是个有福气的。”
再说书娴,黛玉婧诗这里正讨论她呢,她却正在房中走来走去,烦躁不已。绣儿见状,放下手中正绣的荷包,叹气道:“我的好姑娘,您就安安分分地做会儿活计吧,要是晚上夫人来看你,又要说你了。”
“不要不要,你又不是不知道,对我来说,这小小的绣花针竟比我的剑还重呢!我不绣。”
绣儿只好叹气,夫人倒是一番苦心,见自己绣活儿好,又比小姐大两岁,特特地把自己给了姑娘,想让她好歹稍微学学针线。来姑娘身边前更是千叮万嘱定要看好姑娘,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可惜姑娘连老爷夫人的话都不听,更不会听自己的啦。上次去林府她要偷偷骑马过去,幸亏自己发现得早,禀报了夫人,不然又得挨夫人的训啦!
自己也喜欢姑娘虽然骄纵些,但其实心地善良,只是这样的性子在家还好,以后去了婆家谁还会宠着她呢?夫人就是考虑到这点,姑娘又越发大了,才下决心要磨磨她的性子。
书娴实在被逼得没法子,楚楚可怜地去求绣儿:“好绣儿,你就让我出去好不好,天天被娘关在家里我都要闷死了,我就出去一小会,透个气儿我就回来,保证不让娘发现,不会连累你的。”
绣儿见她可怜兮兮的也不为所动,夫人说了,这样才是真心为了姑娘好呢!
书娴无法,只得撅着嘴坐到一旁,死命盯着那些花样子。过了会儿计上心来,便只说看这劳什子花样子眼睛花得很,让绣儿不要呆房里,去院外面给自己採几支漂亮的花儿来醒醒神,顺便去厨房拿点点心过来。又道绣儿的眼光最好,定要她亲自去采。
绣儿也未做它想,想着院门口有小丫头们在,府门外也有门子把守,便转身去了。
书娴一只眼睛瞟着绣儿前脚出了房门,忙忙地从床底下翻出一个包裹,里面放了两套下人的衣服,她手脚麻利地拿了套小厮的衣服穿了,换上布鞋,取下首饰,戴个头巾上去遮住一头乌青丝。又急匆匆地提笔在纸上写下一张字:
绣儿,我出去一下在晚饭之前就回来,不告诉母亲她就不会知道。不然,嘿嘿。。。
写完扔下笔赶紧地爬了窗出去了,伸出头见两个小丫头们坐在门槛边打瞌睡,忙又缩回去,偷偷摸摸地去了角门,见有两个婆子守着,只得躲起来。最后一咬牙还是准备去爬墙出去。又转到角落里,她仗着自己有些功夫,搬了几块石头踩脚,又费力地爬上了墙头,眼见自己就要重获自由,心里一激动从墙上歪了下来,倒把脚给扭了。
可眼下别无它法,赶紧溜走为妙,便顾不得脚伤赶紧往另一个方向走了。
沈书娴来到大街上,好似飞鸟出笼,兴奋得不行,好容易出了门,只在街上流连忘返,连脚疼都忘记了。反正现在自己扮成个小子模样,人家也不知道我是沈家的姑娘,不就不会妨碍到名声了嘛,沈书娴只觉得自己真是聪明。
走着走着倒是真觉得肚子饿了,前面就是苏州最有名的一家点心铺子“沁香居”,便进去打算买点点心,小憩一下再去医馆买点药自己揉揉。刚才不觉得,现在脚越来越疼了,只怕是因为扭了还继续走了这么多路的关系。
铺子伙计见她小厮打扮,只道是那家少爷派来跑腿的,也客客气气地迎了上来,问她要点什么。心里还暗想这小厮倒是真俊。
作者有话要说:


☆、林慎之英雄救美

沈书娴进了点心铺子,伙计问她要些什么,她便指了自己平日里爱吃的桂花糖蒸栗粉糕和苏州出名的四色酥糖说:“各要半斤,再给我送壶好茶过来。”
说完就去掏钱袋出来付帐,找了半天找不到,见伙计面色怪异地看着自己,才记起自己出门换了衣裳匆忙间忘记拿钱袋了。沈书娴只羞得满面通红,轻声道:“我。。。我忘了带钱包了。”说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忙道对不起不要了,转身跑出店里。
书娴站在店铺转角的巷口,只觉得这辈子从来没有这么丢人过,想现在赶紧回去,可脚又实在痛得厉害,都肿起来了。一时间只急得欲哭无泪,心下沮丧不已。抬头却看到黛玉之弟林慎之领着小厮正往这边走来,心中一喜忙挥手要叫他,只喊了个“林”字,又把话咽了下去,自己现在这么狼狈的样子,怎么好意思见熟人。便在角落抱头坐下。
林慎之正好下学,想起黛玉素日便爱这沁香居的点心,便拐过来要给姐姐带些回去。行走间,恍似听得有人叫自己,声音有几分熟悉,还模糊看到一人在招手,可仔细一看又没有,只道是自己看花眼了。走到书娴身边时,心里隐约觉得这人的身形倒像一个人。
沈书娴抬头见林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