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悠然军师 >

第23章

悠然军师-第23章

小说: 悠然军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做事哪次出过差错?”杨二十分狗腿子的凑了上去,专业无比的为杨越宁捏肩,捏得让杨越宁都舒服的眉头舒展开,“那女的是礼部尚书王贺王大人的庶女,叫王嫣然,以前是擅长女红,倒是个贞静贤淑的姑娘,但是两个月前突然失足落水,醒过来后就记忆全失,性情大变。谁都不认识了,而且礼节规矩更是忘得一干二净,就连以前最擅长的女红也不会了。但却写了一本书,叫做《石头记》。”

“《石头记》?”杨越宁展开眼睛,问道,“就是母妃这些天一直在看的那本话本《石头记》?”

“就是那本话本。”杨二连忙肯定,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咧嘴一笑“写一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话本。”

“这可就奇怪了,一个什么都不记得的人居然还能写话本?”杨越宁饶有兴致,他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并不代表他愚笨,想法他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不然也不会二十出头就成为武林中数得上号的一流高手。

“世子爷说的是。”杨二也觉得那个王小姐很古怪,对于自家世子爷对那个古怪的王小姐产生兴趣,他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很了解自己世子的性子,别看外表懒散,其实为人十分冷漠无情,他在乎的人很少,而那个王小姐只是个让世子感兴趣的玩具罢了。

“接着说。”杨越宁端起茶认真品了起来。

“那个书生,小的也打听到了,是谨王世子新的西席,十月份才从华州而来,叫李靖安,听谨王府的下人说谨王爷十分敬重这个李靖安,他身边那个武艺高强的侍卫就是谨王爷派给他

专门保护这个李靖安安全的。”

“华州?”杨越宁知道那是谨王的封地,从华州来就意味着那是谨王的心腹,恐怕并不是世子西席那么简单。

“是的,爷,关于他的信息,恐怕有些不好查,毕竟华州是谨王的地盘,而谨王那里坐镇的是有着‘鬼见愁’之称的韩峰,不过小的还是查到华州找到的煤矿和这个李靖安有些关系。”杨二小心的回答道,毕竟他这次差事办的并不算很好,不过这也没办法,那个韩峰还在京城时就是有名的难缠,要不然也不会得了个‘鬼见愁’的绰号。

“以谨王之能你能查到这些已经算是不错了。”杨越宁把茶杯放到了一边下人手中的托盘里,起身离开了演武场。

舒服的洗了个热水澡,换了一身新衣服,杨越宁便来到母亲长信公主的院子里向长信公主请按,长信公主当然有公主府,但是卓远侯乃是一位实权侯爷,掌握着京城禁军,也是大齐皇帝的亲信,哪怕长信公主和卓远侯算不上真爱,更加接近于相敬如宾,她也会担当起侯府主母的责任,一年零星的在公主府待上三个月,其他时间都在卓远侯府坐镇。

长信公主住的院子是卓远侯府内最大位置最好的院子,院子里面种满了梅花,此时正是梅花绽放的世界,因此满园的馨香。

当杨越宁来到长信公主的正房时,长信公主正指挥着丫鬟们把一幅幅美人图打开挂起来,而旁边的桌子上还堆满了没有打开的画卷。

“娘,您这是干什么?”杨越宁吓了一跳,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宁儿你也老大不小了是该娶世子妃了,这些可都是京城闺秀和各大世家嫡出小姐的画像。”长信公主挥手让忙碌的丫鬟们退到一边,拿起一副画像看了又看,说道,“这是第一批,你先看看如果没有相中的,后面还有三批。”

如果京城这些不行,还有那些不在京城的其他世家可以选择。

杨越宁嘴角不由一抽搐,但是下一刻就笑得十分魅惑,仿佛在勾引人一般,“娘,您还用担心我吗?”说着往旁边媚眼一抛,顿时周围的丫鬟们脸色绯红。

“好了,别玩了,你可是连个通房都没有,前几年我就想往你房里放人,但是你推了,又跑出去几年,连个红颜知己都没带回来,回来了这两年更是拒绝了纳侧妃,你都二十出头了,什么时候才让为娘我抱上孙子?”长信公主扔掉了手中的画像苦口婆心的说道,毕竟像杨越宁这样大的宗室子弟早就正室侧室一大堆,孩子都可以满地跑了,她能不急吗?“娘老了想要孙子孙女承欢膝下。”

杨越宁抬头望天,十分的无奈,“娘你说话的时候可要看看您的那美丽的脸,您现在和我站在一起说我们是双胞胎都有人相信。”

“你这孩子。”长信公主一下子笑了,锤了杨越宁一下,美丽的脸上犹如莲花绽放,脱俗高雅,让人一见便移不开目光,长信公主的美在京城是有名的,三十年前她就是京城的第一美人,而杨越宁长得和她有八分相似,只不过更加的英气罢了。

“对了娘,不是要选秀的嘛?现在你让我选会不会不太好?”杨越宁可是直到每次选秀几乎都是一个朝堂上的势力较量与重新划分,以长信公主的眼光,能看上并画成画像拿进府内的一定都是家世高父兄能力强官职高的女子。而这些女子一般都会参加选秀。

“别说两个月之后才会选秀,就是正在选秀,你相中那个我就能拦下来来。”长信公主白了他一眼,十分彪悍的说道,“快看图。”

“我还有些事,先走了。”看看那有五十卷左右的画像,杨越宁感到眼晕,脸上连忙行了一礼,溜了出去。

“宁儿,宁儿!”长信公主在后面叫道,只让杨越宁跑得更快乐。

“这小子,真是越大越让人操心了,他不会真的喜欢男人吧?”长信公主十分无奈,俗话说养儿一百岁,操心九十九。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总是要父母操心。

“难道真的让我把那些世家子弟的画像拿出来?”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画像,长信公主犯难了。

不知道被自己母亲怀疑有断袖之癖的杨越宁出了长信公主的院子,便吩咐杨二,“去,给恪王殿下传个消息,就说我十五晚上约他去看灯会。”

杨二有些无语,自己世子爷可真是随意,不过也没敢多嘴便办事去了。

46元宵

李靖安觉得这些天王远明看自己的眼神比以前更加的诡异了,手中的毛笔不由一顿;他这样的目光让李靖安连练字的兴致都没有了;放下笔;李靖安把自己写了一半的纸拿了起来,问站在自己斜前方的王远明:“远明,你认为我这副字怎么样?”

王远明一愣,立刻清醒过来,把目光看向了李靖安手中的字,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无忧先生的《将进酒》;李靖安喜欢无忧公子的诗词,在他调查的时候就知道了。

“公子的字苍劲有力;十分不错。”王远明连连夸奖;让李靖安神色有些古怪的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字。

“是吗?”

“那当然。”

“知道我用的是哪个字体吗?”

“这个……”王远明这才仔细看了看李靖安的字,既不是柳体也不是颜体、馆阁体,看上去也不像是楷书、狂草、隶书,和楷书有些像,但是和馆阁体更像。

“这是宋体。”李靖安无奈了,把手中的字放下了,问道,“你这两天到底怎么了,看我的眼神怎么总是怪怪的?”

“公子……”王远明犹豫了一下,觉得不问清楚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走神,“初一早上您书房锦盒里的那一沓东西……”

“怎么?有问题吗?”李靖安可是十分相信自己的记忆的,哪怕是自己的记忆不好,随身文档可是不会出差错的。

“不,没问题。”王远明连连摇头,然后小心的观察李靖安发现他脸上只有疑惑,这才接着问道,“在属下认知中《易筋经》应该是少林的不传之密才对,公子怎么……”

事实上看到那三个字时,王远明彻底傻了,就算他不是混江湖的,也是知道《易筋经》的,毕竟少林寺的名头可是太响了,本来他以为这是李靖安在和他开玩笑,但是当他这两天真的尝试修炼了一下,顿时明白这《易筋经》是真的!

可是,一个才来大齐半年的李靖安怎么会有《易筋经》?

怎么来的?网上搜来的!在二十一世纪想要找《易筋经》之类的武功秘籍,真是太容易了,只要用百度一搜,什么就出来了。因为金庸先生小说的经久不衰,当网络普及之后,就算已经上了年纪,李靖安还是想圆一下儿时的梦想。

“有用吗?”

“回公子,有用。”

这次换李靖安疑惑了,那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没见到有人高来高去?难道是因为自己过去太平凡了接触不到武林的圈子?

有可能,不是有句话叫做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像自己,自己过去是个教师,认识的朋友也都是教师,就算是当官的朋友也是教育局的。

想通之后,李靖安就不再纠结了,“有用就认真练吧,毕竟我的安全要靠你保护。”

“公子。”王远明顿时觉得自己左肋处有些热,像这样的绝世秘籍只会传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哪怕会少林寺也只有最核心的达摩院的弟子才能修习。他是知道自己的情况的,在密营训练时,为了快速提升内力,他们修炼的秘籍都更加侧重于魔道,有用寿命来换取内力的嫌疑,他前一批的密探最多出任务十年就必须退休,退休下来也是一身伤,只能当密营的教官。

有了《易筋经》说不定自己真能活过四十岁。

“别做小女儿姿态。”李靖安挥挥手,就是一本《易筋经》至于吗?“去给我煮碗汤圆过来。”毕竟这天可是正月十五,不吃汤圆可是不应景,过了今天,明天就该正式给世子上课了。

“哟,看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刘彦的声音响起,紧接着书房的门被打开了,谨王、刘彦还有张默仁一起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下人,他们手中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是几个用盖子盖起来的碗碟。说话的正是刘彦。

“尝尝,这是酒酿汤圆,这可是贡品,咱们殿下提议带回来让我们尝鲜的。”刘彦招呼下人收拾书桌,把那些碗碟放在了收拾好的书桌上,把扣着的盖子掀开。

晶莹的白瓷里面各有五个看上去十分白糯的汤圆,旁边有蛋花和白糖,看上去十分的可口。

“这是个吃食而已,李先生,你也要尝尝。”谨王做了个表率,第一个端起碗用勺子舀起一枚汤圆,吃了起来。

见状张默仁还有刘彦都端起了一碗,李靖安也不再客气,端起来,舀了一个放入口中,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

的确不错,不过,这三人不会是专门请自己来吃汤圆的吧?还专门把汤圆端到自己这里吃?

“对了子信,你是才子,能以这汤圆为题作一首诗吗?”张默仁放下手中的碗,指着碗中还剩下的两个汤圆,问道。

“做什么诗?你们这些才子真是的,看什么都要作诗,真是没意思。”刘彦一挑眉,有些的耐烦。

“本王也很好奇,李先生可有诗篇?”谨王楚原明倒是有些好奇。

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就为了让自己作诗,所以请自己吃汤圆?李靖安有些狐疑的看看谨王和张默仁,“倒是有一首。”

“哦?那张某就洗耳恭听了。”张默仁一脸的期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李靖安看了一眼自己的随身文档念道。

“好诗,正对景。”张默仁击掌赞叹道。

“一个叫符曾的人写的。”李靖安又加了一句。

书房中顿时安静下来,张默仁、谨王面面相觑,而李靖安则把手中突然如同嚼蜡的汤圆递给了站在一边的王远明。

“你吃吧。”

王远明看看手中的汤圆,再看看书房中的人,只能说一句无福消受了。

“吃过了汤圆我们也出去走走如何?今晚可是元宵佳节,洛阳可是办起了灯会,很是漂亮的。”刘彦打圆场,其实这也是他们这次来的目的。

“恭敬不如从命。”李靖安深施一礼。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

而大齐正值国力上升时期,因此今年的元宵灯节办的也十分盛大,走出了谨王府,便看到了许多高挂在街道两旁的各种样式的灯笼,而人们也可以算是人挨人人挤人,很多人手中也提着精巧的灯笼,文人是十分喜欢这样的节日,吟诗作对在那些酒楼中正在上演,哪怕大齐重武轻文也不能阻挡文人的存在。而外出看灯的百姓们更加喜欢猜灯谜,猜对了还有奖品,就算自己猜不对能凑个热闹也是很高兴的事情。

这一日对于那些有怀春的少女也是一个好日子,毕竟再古板严格的父亲在这一天也是允许自己的女儿带足下人和兄弟们一起出门看灯的。

王嫣然第一次跟着自己还有些陌生的兄长出来,身穿淡青色碎花襦裙外披一件雪白的兔毛斗篷,妆容不同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