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曜权臣-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仵作们领着死者的左邻右舍们,挨个坐在伶舟对面,将他们见到的与死者有过接触的陌生人描述出来。
伶舟则根据他们的描述,将那些人的五官特征画出来。仅是一个上午,便画了十几张人物肖像,累得他右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
这期间已经没有韶宁和什么事了,以前他验完尸,会饶有兴致地跟着周长风去看他如何抽丝剥茧地查案,但是今日因为有伶舟在,他不放心让伶舟一个人呆在这里,便留下来看伶舟画画。
当画完第十五张肖像之后,伶舟已经想罢工了:“我说少爷,让我画这么多人也没有用啊,目标越多,就越是难查,没准凶手就藏在这些街坊邻居里呢?”
韶宁和温和地笑了笑:“这个不用你操心,长风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你这里负责画陌生人肖像,他那边则带着唐泰去查那些街坊了。”
伶舟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一家家地查,要查到什么时候啊,而且现在一点线索也没有,他们能查出什么?”
“其实……也不是一点线索也没有,如果真有凶手的存在,以他对人死后症状的了解,或许是个做过殡葬的人,这样搜寻的范围就小了很多。另外……”韶宁和看了看四周,确信没有人在身旁后,才凑到伶舟耳边低声道:“死者生前,是在染料坊做搬运工的,他的衣服上,还沾着很多染泥。”
伶舟眨巴了一下眼睛:“所以?”
“长风声称在死者身上发现了凶手不小心按在染泥上的指印,为了找到这个凶手,他让每一户人家都必须在染泥上印下指印,以做比对。”
伶舟听了,半信半疑地看着韶宁和:“他真发现了指印?”
韶宁和摇了摇头。
“……这样也行?”
“心理战术吧,”韶宁和耸了耸肩,“如果凶手心中有鬼,必定会推三阻四地不肯按指印。长风说,这个方法他以前用过很多次,屡试不爽。”
伶舟低头看了看桌上一沓画纸:“如果他真用这个方法找到了凶手,那我这画的这十几张画像……”
“就不需要了。”韶宁和一脸坦诚地实话实说。
“……”伶舟顿时很想掀桌。
事实证明,周长风的那个查案方法果真很有用,过了午时之后,他便协同唐泰一起,将嫌疑人押了回来。
于是伶舟画的那些画像,果真成了废物。
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伶舟沉得住气,为了能跟在韶宁和身边,他默默将这闷亏忍了下去。
就在他打算将一沓画纸全部撕掉时,周长风一把将画纸夺了过来,一边欣赏一边啧啧赞叹:“真没想到,居然画得很不错。”
伶舟默默腹诽:难不成你以为我是来浑水摸鱼的?
周长风翻完所有的画像,然后将整沓纸一把卷起,往袖中一塞:“谢谢了,这些我先留着了啊。”
伶舟怔道:“你留着做什么,不是已经捉到嫌疑人了么?”
“留着欣赏啊。”周长风一脸的理所当然。
伶舟郁闷地差点没喷出一口血来。这些画放在以前,每一张拿出去都能卖个上好的价钱,这周长风居然强取豪夺地一拿就是十几张,真是岂有此理!
“把画还我!”伶舟不甘心地朝周长风扑了过去。
“伶舟,别闹。”韶宁和笑着拦腰截住了伶舟,“不就是几张画么,就当送给长风做纪念吧。”
伶舟想要挣扎,无奈他目前的这个躯体身形尚未完全长开,别说力气比不上韶宁和,就连个子也比韶宁和矮了大半个脑袋。
他费力地扑腾了几下,突然发现自己此刻是被韶宁和无意间圈在了怀里,于是突然停止了挣扎,装作脱力气虚的模样,身子往下一沉,不着痕迹地反手抱住了韶宁和。
韶宁和自然是及时托住了伶舟的身子,略带安抚地揉了揉他的头发,还以为这个鬼灵精怪的小家伙终于是被自己说服了,却不想自己早已被他变相地吃了豆腐。
第二十八章
这一日下午,韶宁和告别了周长风,早早便带了伶舟打道回府,却在快要抵达家门口的时候,他对伶舟道:“你先回去吧。”
伶舟奇怪地看他:“少爷你不回去?”
“唔,我突然想起还要去一趟议郎阁。”韶宁和顿了顿,道,“你跟万木说一声,我可能会晚点回来,留着我的饭。”
伶舟点了点头,目送韶宁和远去。
片刻之后,鸣鹤出现在伶舟身后,低低唤了声:“大人。”
伶舟并未回身,只是淡淡问道:“情况怎么样了?”
“今日那些人一直在暗中监视着您和韶议郎,你们走到哪里,他们便跟到哪里,不久前才散去。”
伶舟拧眉沉思道:“如此看来,不像是周长风的人。”如果人是周长风派的,没必要在他本人在场时,还劳师动众地派人暗中监视,他不像是这么没有条理的人。
但是如此一来,形势就变得更加复杂了,这说明还有第三方势力在暗中窥视着他们。这个人是谁?针对谁而来?他,还是韶宁和?
鸣鹤见伶舟似乎有些犯愁,主动请缨道:“大人,要不要……我去探探他们的底?”
“不必。”伶舟摆了摆手,“敌不动,我不动,没必要平白暴露了自己。”
他想了想,又问:“鸣鹤,依你看……这些个监视者,比起你来武功如何?”
鸣鹤略略思索了片刻,道:“大多数人都不足畏惧,不过有一人,我至今尚看不出他的深浅,恐怕是个厉害角色,这几日我都是等到他离开之后才敢现身。”
伶舟点了点头:“那么你继续暗中观察吧,有情况再与我联络。”
“是。”鸣鹤旋身离去。
却说韶宁和在走出伶舟视线之后,突然拐了个弯,朝着与议郎阁相反的方向走去。
与此同时,一名头戴斗笠的灰衣男子也正从某个巷子口拐了出来,不远不近地跟在了韶宁和身后。
当周边往来行人逐渐稀少之后,那灰衣男子才加快了脚步,与韶宁和并肩而行。
“都来繁京这么久了,韶议郎怎么也不去拜访一下那位大人?”灰衣男子开口询问。
韶议郎面无表情地目视前方,仿佛对那灰衣人视若无睹,口中却接了腔:“只怕那位大人未必欢迎我去叨扰。”
“怎么会?”灰衣人笑了一下,“那位大人可是留意您很久了,还想着什么时候请您过去喝杯茶,叙叙旧。”
“叙旧?”韶宁和嘴角浮出一丝冷笑,“我与他素不相识,何来叙旧之说?”
“韶议郎太见外了,那位大人怎么说,也是与令尊……”
“我父亲身陷牢狱之时,怎不见他伸出过援手?”韶宁和瞟了灰衣人一眼,眼中嘲讽尽现,“我父亲死后这十多年,他也对我不闻不问。如今我到了繁京,他倒想起与我父亲的交情来了?”
灰衣人沉默片刻, 叹了口气:“那位大人……他也有自己的难处,还望韶议郎见谅。”
“既然他有他的难处,我也不为难他,之前是什么样,今后还是什么样,互不打扰,互不干涉是最好。”
灰衣人有些无奈了:“韶议郎,您这又是何必……”
“希望你能将我的意思带给那位大人,以后不要再派人监视我与我的家人。”
“家人?您宅子里的那位陌生少年,难道也是您的家人?”
韶宁和面带愠色:“他是不是我的家人,不需要你们来帮我定义。我警告你们,以后别再自作主张地跟着他。”他说着,冷冷看了灰衣人一眼,便要离去。
却听灰衣人略略抬高了嗓门:“韶议郎,恕我冒昧问一句,您此次来到繁京,难道就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么?您就甘心在这区区议郎的位置上坐一辈子?”
韶宁和顿了顿脚步,没有转身,也没有给予回应。
灰衣人又道:“那位大人有意想提携韶议郎,不知韶议郎……”
韶宁和眸色微微一沉:“我要的东西,只怕他给不了。”
“韶议郎若是不主动要求,又如何知晓那位大人给不了呢?”灰衣人走到韶宁和面前,盯着他的眼睛,“只要韶议郎愿意背弃闻党,成为我们的内应,事成之后,不论韶议郎提出什么要求,那位大人都会尽全力满足您的。”
韶宁和垂下眼眸,若有所思。
灰衣人见韶宁和有所动摇,也便见好就收:“那位大人说了,合作与否,全看韶议郎的意思。此事也不急在一时,韶议郎可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若有需要,可随时与我联系。至于韶议郎的私事,我们不会再干涉,这一点请您放心。”他说着,后退了一步,微微躬身道,“那么,我先告辞了。”
韶宁和静静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时间很快进入了七月。
这一个月中,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在七月上旬,太祝令赵炎光被查因谋刺殷红素未遂而入狱,在廷尉丞杜思危花样百出的刑讯逼供之下,终于俯首认罪。
这一认罪,便是死罪。但太后考虑到皇帝大婚在即,处死犯人不太吉利,于是劝成帝赦免了太祝令的死罪,改为将赵炎光及其族人流放北地,终身不得回归繁京。
而赵炎光之女赵思芳也因此而被免去了秀女身份,一夕间由千金小姐沦落为罪臣之女,终身不得再有婚配,只能送入尼姑庵了事。
其二是在七月中旬,成帝大婚,迎娶殷红素为后。此乃举国同庆的喜事,太后亲自操办婚事,并于妙华园宴请百官,其中自然不能少了丞相闻守绎与太尉殷峰。
席间,闻守绎主动向殷峰敬酒,言辞切切,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殷峰笑着与闻守绎推杯换盏,面上一派和乐融融,心下却在腹诽,不知此人肚子里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酒至三巡,众人都有些醉了。此时大司农郑善世举着酒杯,跌跌撞撞地走到殷峰面前,要与殷峰喝酒。
殷峰笑着接过,一饮而尽。
这原是十分寻常的敬酒,众人倒也没有过多留意。不料郑善世敬完一杯之后,还要再敬第二杯,醉醺醺地搂着殷峰道:“太……太尉大人,第一杯酒是恭贺殷大小姐成……成为皇后,这第二杯酒,可是要庆祝咱俩……成为一家人了。”
殷峰一怔,莫名问道:“郑大人此话怎讲?”
“我偷……偷偷告诉您,”郑善世凑到殷峰耳边,虽是做出耳语的动作,但说出来的话音却也不低,“前几日,太后召我入宫,询问我家……我家犬子是否婚配。”
殷峰立即明白了过来,玉冰公主也差不多到了婚配的年纪,太后这是想好事成双,替公主招个驸马了。
这殷峰听明白了,一旁不远处的闻守绎也听得一清二楚。他虽面色不变地继续与人应酬,心下却已警铃大作。
这郑善世,明显是在主动跟殷峰套近乎。这两人一个掌管着财政,一个控制着军权,若是让他们两人勾结在了一起,形势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当晚,闻守绎借酒醉身体不适,早早退了宴席。
一走出妙华园,他顿时眼神恢复了清明,对身边出现的一名影卫道:“去告诉顾子修,计划有变,请宫里头那位抓紧行事。”
第二十九章
成帝与皇后大婚之后,两人倒是甜甜蜜蜜地相处了一阵,但很快殷红素的刁蛮性子便暴露了出来,时常打骂宫女不说,有一次竟当众顶撞成帝,惹得成帝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当晚,便传来储秀宫秀女被召幸的消息。第二日,这秀女便受了封赏。
于是乎,帝后关系进一步恶化。
太后是过来人,后宫里争风吃醋的事情她看得多了,随口数落了皇后几句,又劝慰了皇帝几句,便再没有多余的话了。
至于宫里的太监宫女们,对他们来说,哪位主子受了宠幸,哪位主子遭了冷落,这就像是夏日里的天空,时晴时雨,变幻莫测,看得多了,也就淡定了。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淡定的人,便是顾子怡。
却说这顾子怡自入宫之后,没有急着去皇帝面前露脸争宠,倒是非常殷勤地天天跑去太后宫里请安。
太后知她是顾子修那失散多年的妹妹,可怜她的身世,也愿意让她在自己身边呆着,一来二去的,顾子怡便成了太后宫里最常出现的人。
这一日,顾子怡正在太后宫里,一边陪着太后聊天,一边给太后剥水果。
太后看着顾子怡温温顺顺软言细语的模样,突然感慨道:“怡儿,我说你这孩子,是心思单纯呢,还是缺心眼儿啊?”
“啊?”顾子怡茫然抬头,不明所以地望着太后。
“别的姑娘家入了宫,都巴不得多在皇上跟前露露脸,早日被皇上看上,你倒好,每天往哀家这宫里跑算是怎么回事啊?”
顾子怡眼神闪了闪,怯怯问道:“太后……不想见到怡儿了?”
“倒也不是,”太后温和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哀家的意思是,你也该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了,你看那个杨家的姑娘,才入宫几天啊,就被皇上召幸了,她长得还没你漂亮呢,你心里就不会不甘心吗?”
顾子怡犹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