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91章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91章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制了。

廖胜功他们也是大喜,跟着跑了出去。高达自然是大步一迈,紧跟着李隽冲出去了。赵佥他们是一个紧跟一个地跑。只可惜苦了行动不便的柳河子,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跟上。解晋忍着笑忙搀着他。

李隽赶到营外,只见张世杰,李庭芝的郑静和三人站在前面,在他们身后黑压压地站着上百身穿盔甲的将领,不用说他们自然是淮西淮东军的将领,张世杰和李庭芝带他们来面圣,一睹天颜。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张世杰,李庭芝和郑静和三人带领下。淮东淮西军将领向李隽行大礼。

李隽本来就没有要人给他叩头的习惯。乍见这么多将领到来,开心得不得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虚礼,道:“起来吧,起来吧。快起来。”双手把张世杰,郑静和与李庭芝扶起来。

将领们谢恩之后才站起来。

李隽把张世杰打量一番,只见这位名将依然精悍过人,只是脸上多了少许皱纹,很明显这一年主持淮西军务,独立面对蒙古大军日子也不好过,他费尽了心力。李隽拍拍他地肩头道:“张将军,辛苦你了。淮西能够保全,将军大功。”

“为朝庭出力,臣之本份,不敢言功。”张世杰不敢居功。

李隽看着郑静和年轻的脸庞,赞不绝口道:“郑将军,江南得以保全,皆将军之功。将军焦山一战,雪却一年前焦山一战的耻辱,大长大宋朝军威,扬我国威。”

张世杰自责甚深道:“皇上,这都是臣无能,请皇上降罪。”

李隽忙安慰道:“将军力战为国,何罪之有。胜败兵家常事,一年前朝庭在焦山一战中是败了,一年后我们不是赢回来了吗?将军不用放在心上。”

“皇上言重了,这都是皇上圣明,将士们拼死杀敌的功劳,臣无尺寸之功。”郑静和忙谦道。李隽所言并非虚语,要不是郑静和在焦山打败蒙古水军,重新夺回长江水道的控制权,天知道蒙古援军什么时间来到江南。即使李庭芝和张世杰赶来江南,要是忽必烈大举增兵的话,后果依然是严重得多。

“郑将军谦虚了。”李隽对郑静和谦逊的态度大生好感,看着李庭芝,只见这位名臣身材高大,很是英俊,按现在话来说,是一个美男子,要是往大街上一站的话,肯定会引来一片少女地尖叫声。可惜的是,在他英俊的脸庞上多了少许皱纹,破坏了原本的美感,双鬓已经见华发了。不用说,这都是长期没有得到朝庭支援,独自主持淮东军政事务操劳所至。

李庭芝,号祥甫,出生之日有芝生在屋梁上,有人说这是吉祥征兆,就给他取名庭芝。仪容不凡,少有伟才,远胜常人。十八岁那年,预言守随的南宋官员会激起民变,劝告家人迁走,在他再三劝说下,家人才不情愿地迁走,后来随地果然发生了民变,别家都倒了霉,他家却因听了他的话迁走才避免于难。

历任南宋要职,就是贾似道也对他青眼有加。扬州地处前沿,遭到蒙古军队地进攻。朝庭议守扬州人选,理宗就说没有比李庭芝更合适地人选,于是李庭芝成了唯一人选去到扬州这前沿之地。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已成危地的扬州才转危为安。

当临安给攻下后,谢道清在押去大都的路上,曾派人劝李庭芝投降,李庭芝严辞拒绝。说:“只听过受命守城,没听过受命投降。”后来。谢道清又派使者持她手书来招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直接命人把使者射杀。

尽管城里粮尽,军人已经把自己的儿女杀了煮着吃了,感于李庭芝的忠义也没有人有投降的打算,仍然是力战不休,阿术在扬州坚城下费尽了心思,始终拿他没有办法。要不是叛徒朱焕投降地话,打下扬州还不知道到什么时间。李庭芝得到城破的消息时,想跳到莲池里淹死,由于水浅淹不死,给蒙古人俘虏,阿术多次劝降都给他拒绝了。叛徒朱焕说扬州之所以难以攻下,给蒙古军队造成重大伤亡,都是李庭芝和另一个力主抗战地将领姜才地过错。把李庭芝和姜才给杀害了。

一提起南宋名臣,人们就想到文天祥,那是因为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其实,李庭芝的气节一点不在文天祥之下,要说到军政才干地话。李庭芝比他杰出得多,正是他的努力,才把阿术几十万大军牵制在扬州之地,阿术攻打扬州可以说用出了吃奶的力气都打不下来。

李庭芝还有一个为人称赞的品德,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人才,很喜欢提携后进,只要有才,给他发现了肯定会重用。

对李隽来说,李庭芝这个人地大名是早有耳闻。还是如雷贯耳。李隽读史读到李庭芝传为李庭芝的忠义感动。忍不住唏嘘,慨叹“生平不逢此人。诚人生遗事”,早就想一睹他的尊容,没想到竟然成真,心中那个激动就是不笔墨所能说得清的了,比起当日见到文天祥这位千古名臣时的心情还要激动,大叫一声:“祥甫!”一下子把李庭芝抱在怀里,抹着眼泪道:“祥甫,终于见到你了,我好高兴。”

李隽这作法不要说在礼法制度极严的宋代,就是在现代一个上级如此对待下级恐怕都会有人指责说不合理,有损他的身份。可李隽实在是激动,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对于李隽这种真情流露,廖胜功他们哪里敢有李隽不合礼法的想法,心里唯有感动,心想皇帝对臣子如此厚恩,不是说在宋代,就是在历史上也多不见。恐怕只有光武帝刘秀在得知大司马吴汉病逝后地痛哭能与之相比了。一个个都偷偷抹着眼泪,很是激动。

对于李庭芝来说,当年离开临安时,宋度宗一副病体,弱不禁风,随时都有可能倒下,那是御女过多所致,论到政事更是让人寒心,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只知道与一干妃子享乐,到处寻花问柳。现在的李隽往那里一站,就有一股精悍之气,身上的霸气更是透体而出,不用看,只用感觉就知道这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有道之君,心里那个激动就不是笔墨所能说得清的了。

李庭芝万未想到李隽有这种举动,先是一惊,后来也是拥着李隽呜呜地哭了起来了。不是李庭芝脆弱,实在是他凭一人之力苦苦支撑扬州的局势,其中有多少辛酸,有多少苦楚,不是亲身经历者谁也无法说得清楚。乍见李隽如此真情流露,多年积郁在心中地苦楚一下子全涌上来了,好象决堤的江水,一泄千里,不可收拾。

一君一臣,当着群臣之面,哭得天昏地暗,在历史上恐怕是第一遭了。

李隽之所以这么激动,实在是他对李庭芝这个人很是钦佩,凭一人之力苦苦支撑危局,让蒙古人束手,在南宋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任谁读了《李庭芝列传》都会感动得流泪。李隽是个真性情的人,给李庭芝一哭,也忍不住哭得天愁地惨。

南宋能有现在这局势,李庭芝功不可没,正是他把蒙古人很大一部分兵力牵制在扬州,使得忽必烈不能出动更多的军队猛攻江南。在没有得到朝庭补给,没有得到朝庭一兵一卒增援的情况下,依李庭芝一人之力力抗蒙古数十万大军,其中的艰辛,廖胜功他们是带惯兵的人自然是想象得到,都是以泪洗面。

高达和李庭芝很熟,扑过去抱着李庭芝泣道:“祥甫,祥甫,我们又见面了,我好高兴。”

李庭芝的眼泪象断线的珍珠一般落下来,不住地点头。

正在君臣哭得不可开交时,解晋来报:“启奏皇上,张珏将军求见。”

张珏是南宋镇守四川的名将。自从蒙哥推行大迂回战略以来,四川就遭到蒙古猛攻,大部分地区都丢失了,形势每况愈下。余玠奉命守四川,提出“以山制骑,控点不控面”地战略,才使得四川形势一度好转。

但是,四川因与临安相去太远,朝庭是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来顾及四川,四川至今还在南宋手里,没有给蒙古人拿下,张珏这个四川守将地功劳至伟。

李隽一听这话,忍不住大喜,抹了一把眼泪,道:“快,有请张将军。”脸上还挂着泪水,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要是个女人的话,肯定会是梨花带雨,都不知道他是在哭还是在笑。

李隽话音一落,一员虎将,身材高大,带着四川一众将领大步而来,脚步沉重有力,踩在地上不断发出咚咚地响声,好象在打鼓。

“好一员虎将,不愧虓将之称。”李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张珏赞不绝口。张珏号称“四川虓将”。

据《宋史※张珏列传》记载,张珏“魁雄有谋,善用兵,出奇设伏,算无遗策……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这又是一员良将,他来了江南,自然是带来了援兵。再者四川军队和蒙古军队打了几十年,始终不处下风,都是精锐之师,必然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乍得如此力量,李隽想不高兴都不行。

不仅李隽高兴得很,就是高达,廖胜功他们也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臣张珏参见皇上。”张珏向李隽行大礼,声若洪钟。

李隽忙把他拉住,道:“君玉,快快免礼。”君玉是张珏的字。李隽笑呵呵地看着这位进了《忠义传》的虎将,赵看越爱,越看越喜欢。

张珏最后被俘,被押解到陕西,碰到一个朋友,数说他为南宋尽忠不值,张珏想不通,在茅厕里用弓弦把自己绞死了。

如今,在李隽的率领下,李庭芝,张珏这些人的命运将与历史大不相同,他们的悲剧将不再会上演。

李隽的目光从张珏,李庭芝,高达,廖胜功,张世杰,赵良淳,黄汉,郑静和,赵佥,柳河子,黄胜材等人脸上掠过,说不出的欣慰。回想起一年前初来这个世界时,南宋面临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不要说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就是人才方面也是凋弊不堪,无可用之臣,无可遣之将。只能依靠张世杰,文天祥,赵佥,赵良淳,高达几人苦撑。就是文天祥,还是自己要赵佥从蒙古军营中救回来的,至于高达更是急召回来的。

现在的情况与此大不相同了,张珏,李庭芝,高达,廖胜功,张世杰,赵良淳,黄汉,郑静和,赵佥,柳河子,黄胜材,再加上远在临安的文天祥,身在广州的陈宜中,福州的陆秀夫等人,可以说济济一堂,群星闪耀!

《诗》云“济济多士,爰成大功”,正此谓也!

第一卷危局篇第六十六古刹梵声

第一卷危局篇第六十六古刹梵声

“参见寿和圣福。寿和圣福召滟儿来,不知有何事?”全皇后向谢道清施礼,她今天穿了一身淡绿色衫子,挽了一个宫髻,略施傅粉,气质高贵,让人不敢逼视,说不出的风情万种,盈盈一幅好象玉美人图画似的,好看到了极致。

“滟儿,免了,免了。你来得正好,陪母出去走走。”谢道清看着款款而入的全皇后好象久别之人见到亲人似的,很是高兴,道:“其他的大事啊也没有,伯母在宫中呆得太久了,身子骨也不太灵了,就想着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临安的风景。滟儿啊,这都是皇上打下来的,要不是皇上,临安早就没了,伯母要是不去看看,这个心啊说什么也放不下。”一见面就是一通唠叨。

全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谢道清风急火燎地召她前来原是为了这事,心想她也怪能折腾人的,道:“寿和圣福,临安还是原来那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谢道清打断她的话道:“不不不,滟儿,临安的变化大着呢,现在的临安早就不是以前的临安了。以前的临安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好象一个病得快死的人,现在的临安有精有神,好象一个年轻人。伯母虽然好久没有出宫了,也知道这种变化。滟儿,你要学会感觉,伯母这是感觉到的。”

谁说谢道清糊涂?这不是挺明事理的吗?现在地临安和以前比起来是很不相同了,以前的临安官吏大员们横行不法。京官拿这些官员没有办法,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欺负老百姓。李隽对这些官员毫不手软,责令文天祥对他们不要客气,该杀就该,该关就关,该发配就发配。一通整治下来,官员们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这都不是临安最大的变化。以前的临安老是担心给蒙古人攻击,现在把蒙古人给打退了,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大胜利不说,在李隽的安排之下老百姓早已重拾信心,再也不怕蒙古人打过来了,军队士气十足,老百姓扬眉吐气。信心倍增,这是宋朝自从太祖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番变化正如一些人说地,一个富有朝气的皇帝,他身边地人都是朝气蓬勃,好象初升的太阳。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死气沉沉,没有进取心,就连走路都是有气无路。还要美其名叫“趋循有度”。

谢道清没有出宫,从她身边人员不再是颤颤兢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