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300章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00章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也是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善战的军队。

这支宋军不是欧军行的骑兵,而是代远军指挥地火枪兵。贴木儿没有和火枪兵交过手,哪里知道其厉害,直到火枪兵站在城头上对准他的军队开火,他的军队中弹,成片成片地倒下,他才知道厉害。

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后,蒙古军队居然连城墙都没有摸到,饶是贴木儿胆气比常人壮,也是为之胆寒。

保定是贴木儿北撤的必经之地,他原本想用作基地,在此组织起新的防御,没想到居然落到宋军手里,经过血战也是无法拿回来,几经权衡之后,他决定绕过保定,往大都撤退。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火枪兵守住保定,目的就是拖住他,不让他撤退,给主力部队赶到争取时间。

贴木儿地想法非常正确,他的计划也不能说不对,然而无情的事实是:欧军行的骑兵如期赶到,欧军行骑兵的马刀把他的计划给彻底粉碎!

XXXXXXXXXXXXX李隽把战报递给张世杰道:“你看看,我们这回真地是连汤都没得喝了。”

张世杰接过看了一遍,递给高达,道:“解晋,欧军行他们真行啊,越来越厉害了,居然在鞑子的纵深腹地还敢分兵出击,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

高达看了一遍,发表不同意见,道:“这不算稀奇,老夫也可以。一则,经过中原决战后,我军的士气大振,斗志昂扬,反观鞑子却是大量的精锐部队丢得精光,没有多少军队,难挡我兵锋。二则,这里的老百姓无不是开门迎王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使得我们进军的阻力减小了许多。解将军他们的行动乍一看上去危险,其实稳若磐石。”

他的话地确是中肯之言,张世杰点头道:“高将军所言有道理,这一消一长,实力不成对比。忽必烈原先那个围歼解晋和欧军行地计划本身就是一个狂妄的想法,即使他有那么多地军队,在士气不及我军的情况也必然是一触即溃。”

“别说了,我们赶快走吧。”李隽作总结发言,道:“趁着北国风光好,赶紧去欣赏一下,要是去迟了,风景都会给人独赏。”

XXXXXXXXXXXX忽必烈看着手里的战报,脸色变幻不定,道:“贴木儿全军覆没,巴布尔也撑不住了,大都的防守几乎没有,要是南朝兵临城下,完全可以一朝而破。”

顿了顿,吸口长气,稳稳心神道:“是该向别儿哥求助的时候了,他之所以拖延不进,那是在要胁朕。现在,除了向他求助以外,朕还能做什么?苍天啊,你就不保佑我大蒙古国!难道这就是朕的末日?”一口鲜血象水一样喷出来,仰面便倒。

第三卷汴京篇第八十九章光复大都

第三卷汴京篇第八十九章光复大都

“来来来,再给我一只羊腿。”别儿哥胃胃口大好,指着给他吃得只剩下一小半的全羊,一个劲地道;“今天这顿吃得特别好。不是那只,是那只大的,对,就要大的。”

众将站在一边,吃惊地看着比猪还能吃的别儿哥,部将普里思试探着问道:“可汗,是不是有好消息?”

“你这个普里思,鼻子比草原上的猎犬还要灵。”别儿哥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道:“我们的要求给全部满足了,一个也没少。”一口把羊肉吞下去,道:“你们说,本汗的心情会不好吗?我的胃口会不大吗?”

为了获得普里思的支援,忽必烈是不惜血本,满足了别儿哥的一切要求,在这种时候提要求,无异于要胁,无异于趁火打劫,权衡之后,忽必烈还是忍了。

别儿哥提的要求真不少,金银绢帛美女这些自然不在话下,还有他早就垂涎的漠北草原,忽必烈都答应给他了。众将乍闻此言,无不是兴奋不已,齐道:“可汗神机妙算。”

擦干净手,别儿哥站起身,道:“传令下去,全力前进,就是跑断腿也要给我赶到大都。”补充一句道:“大都的好东西多着呢,忽必烈给我们的只不过是一点点,好的东西还是我们自己去取吧。”

普里思凑过来,道:“可汗,忽必烈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军队了,我们完全可以主宰很多事情。可汗何必听他人吩咐,何不自己称天可汗呢?”

这话是鼓动别儿哥发动政变,不要说说出来,就是想一下都是杀头的罪过,别儿哥眼睛一瞪,道:“你懂什么?别在这里胡说。”顿了顿,道:“到了大都。一切就会见分晓。你们记住,给我做好准备。”

众将会意。道:“遵令。”

XXXXXXXXXXXXXXX“真是太好了。”赵良淳把战报重重往桌子上一砸,几乎是唱出来,道:“这个小骠骑地胆子真够大的,居然把贴木儿的军队给全歼了,就连调往东线的桑哥军队也没放过,我的天啊,他真是长了一颗熊心豹子胆。”

解晋敢于在蒙古纵深分兵出击。虽然有高达分析的两个有利因素,但是没有足够的胆色还是不敢分兵,因为那毕竟是在蒙古地纵深,孤军深入历来为兵家大忌,换作其他人处在他那种情况下,对于分兵一事十有**不敢。赵良淳一员良将,深知其中诀窍,对解晋的胆识不得不佩服。

贴木儿被歼这事大出众将地意外。众将既是高兴,又是震惊,道:“将军,你说什么?贴木儿全军覆没了?”

“你们的耳朵没问题吧?我可是说得明明白白。”赵良淳指着战报,道:“这是小骠骑亲手写的战报,还能有假吗?”

按理。宋军打了如此大胜仗,众将应该高兴才对,然而他们接下来的说话让任何人都想不到,他们很是感叹地道:“可惜了,太可惜了。”

一向明事理的赵良淳给他们的感叹声弄迷糊了,问道:“你们叹什么气?”

“将军,你想想啊,我们眼巴巴地赶往大都,给忽必烈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错觉,就等着要收拾桑哥地军队。没想到解将军的胃口真大。居然给他一口吃掉了,我们不是白忙活?”众将一边叹气。一边给赵良淳解释。

赵良淳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为这事。我给你们说,你们别给我愁眉苦脸,不就是没捞着仗打吗?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你们敢不敢做?”

“将军,快说嘛,别吊人胃口。”众将催促赵良淳。

赵良淳对众将的表现很是满意,道:“你们有此想法,那我就对你们直说了吧。我打算放弃佯动,变真动,直接去大都。贴木儿被歼,巴布尔在西线连吃败仗,忽必烈再也没有力量可以使用,现在的大都几乎是一座空城,只要我们一到,就会望风而下。”

“好啊,太好了。”众将齐声叫好。

攻占大都具有双重意义,一则自从石敬塘卖国,大都就沦于异族之手,三百多年了没有给收回,要是他们攻占大都的话,可以说极具历史意义,再怎样赞誉都不为过。二则大都是忽必烈的首都,一旦失陷,也等于宣告忽必烈的统治结束了,也就是说蒙古人统治中原地历史被彻底终结了。

象大都这样极具意义的战略目标,谁个不想攻占?众将热情高涨,道:“将军,发令吧。”

安顺义迟疑了一下,提醒赵良淳,道:“将军,末将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良淳笑道:“你说。”

安顺义道声遵令,道:“将军,皇上明令我们佯动,要是我们攻入大都,这可是违背皇上旨意的事情。”

赵良淳还没有反应,众将已经发表反对意见,道:“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都就在眼前,只要我们一到就可以拿下,而我们什么都不做吧?”

挥手阻止众将再说下去,赵良淳道:“你能时刻想着皇上的旨意,这很好,我很高兴,要是皇上知道了也会高兴。出征之时,皇上就授予我们这些将领临机决断的权力,可以根据战况采取适当措施。拿下大都,这是给忽必烈最后一击的良机,我想皇上知道了不仅不会怪责我们,还会很高兴。”

“对呀!”他地意思是要战,正合众将之意,无不是齐声叫好。

安顺义也是想打,只是他惦记着李隽的皇命而已。有了赵良淳地话,安顺义也放心了,道:“将军,末将多虑了。”

赵良淳笑着安慰他道:“能够谨记皇命的将军一定是一员良将,你不用往心里去。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快出发!不想去大都了?”

众将闻言,跳起来就跑,连向他施礼都忘了。望着众将的背影。赵良淳才知道有一句话忘了叮嘱他们,道:“要严守军纪。不得乱来。”

XXXXXXXXXXX“快看,那是什么?”大都守城军卒望着滚滚烟尘,很是惊奇地问道。

另一个蒙古士卒手搭凉棚,仔细看了一阵,很是惊惧地吼起来,道:“那是南朝的军队。天啊,这么大的烟尘。这么多的旗帜,有多少人啊?”

大都几成空城,一夕数惊,守城的蒙古军卒早就无法守下去了,乍见宋军地旗帜,哪里还有心思呆在这里送死,发一声,扔掉武器就脚上抹油了。

赵良淳他们飞马赶到城门边。只见城门大开,空无一人,和他上次兵临大都时地景象正好相反,时间相隔不到一年,竟然有如此差别,赵良淳说什么也不相信。直勾勾地看着城门。直到将士们发一声喊,泼风般冲进城才把他惊醒过来,对身边地安顺义道:“早知道鞑子如此不济,我们何必去搞那么多的树枝,弄那么多地旗帜,这不是浪费功夫吗?”

燕云之地很冷,这是常识。然而,今年的天气却异于往年,很是暖和,大冬天的居然不上冻。北地干燥。尘土疏松。赵良淳为了迷惑蒙古军队,特地调出一部分人马砍下树枝。绑在马尾巴上,来回跑动,弄得烟尘蔽日。守城蒙古军卒不知究里,还真以为南宋大军压境了,心惧之下哪里还敢守城,早逃得没影了。

“将军,赶快去抓忽必烈吧。”安顺义提醒赵良淳。

上次,赵佥和忽必烈对了面,最终却没有抓住他,令人遗憾,旧地重游,旧事重忆,赵良淳道:“传令下去,一定要活捉忽必烈。”一拍马背,对着城门冲了过去。

XXXXXXXXXXXXX“皇上,大事不好了,南朝军队进城了,正向皇宫逼来。”侍卫队长急匆匆冲进来,对正伏案办公的忽必烈直嚷。

忽必烈抬起头来,道:“嚷什么嚷?天塌下来了?”

“皇上,比天塌了还要严重。”侍卫队长顾不得礼节,道:“皇上,你还不知道啊,南朝军队都快到皇城了。”

忽必烈还不知道在大都的军队已经逃得差不多了,以他想来即使宋军到达,至少也有一战,无论如何,给他送点消息这种小事总是会做地吧,哪里相信侍卫队长的话,眼睛一瞪,道:“你胡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一点消息?”

“皇上哎,我们的军卒都逃光了。”侍卫队长很是为难地向忽必烈汇报,道:“南朝军队还没有到达城下,他们就丢下武器逃了。要不是臣在外面办事,看见四散奔逃的士卒,南朝人赶到皇宫,皇上你可能还不会知道呢。”

他这不是表功,是心急之下实话实说。

忽必烈戎马一生,征战无数,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事情他是遇到过的,不过那是他把这种倒霉事留给他的对手,而不是对手留给他,要他相信他地军队会望风而逃,他真的难以置信,直勾勾地看着侍卫队长,想从他的眼里读出“这不是真的”。

可是,事实就是真的,侍卫队长的眼神是那样地绝望,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忽必烈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无声地呻吟一声,摔在御座上,无力地合上了眼睛。

“皇上,我们怎么办?”侍卫队长急急地问道。

忽必烈无力地道:“你去逃命吧。”

“不行啊,皇上待臣恩重如山,臣就是死也不离开皇上。”侍卫队长一下给忽必烈跪了下来,道:“皇上,大都守不住了,我们还有大草原,还可以回到大草原去休养生息。皇上,你千万不能颓废。一定要振作。皇上,你征战一生,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难道这点小小的挫折就把你击倒了?爬不起来了?”

忽必烈地眼睛猛地一下睁开,双目中精光暴射,象他这种人一生的信念归结到底就四个字“永不服输”,侍卫队长的哭诉。无意中触到他的信念,不由得英气勃发。那个昔日的明君突然之间又回来了。

侍卫队长也是感觉到忽必烈的变化,正要说几句恭维的话,可惜他地话还没有出口,忽必烈地英气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又变得无比地颓废,长叹一声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是哪里都不能去了。退到大草原又怎么样?赵祺是绝对不会给我喘息地机会,南朝的大军马上就会跟踪而至。”

“不会的,不会的。”侍卫队长道:“皇上,大草原是天险,只有我们蒙古健儿才能来去自如,南朝人要是敢来,准叫他们生着进来,死着出去。”

忽必烈闭着眼睛。缓缓摇头,道:“你错了。大草原是天险,那是对平常人说的,对于非常之人来说,无异于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