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
岳飞为着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
绍兴十一年{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监察御史万俟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
在内外两股恶势力的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
而岳飞的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保住南宋半壁河山,使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华夏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华夏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其一生中“还我河山”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岳飞,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金菩提念珠,无坚不摧,以意发出,轻重随心。
此时,岳飞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岳飞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岳飞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岳飞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查畹香,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查畹香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查畹香,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查畹香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汉朝的缇萦。
汉高祖刘邦以恢宏豁达的大才,居马上而取天下;汉文帝刘恒临庙堂治天下,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文景之治”。
特别是汉文帝的法治思想,新颖而进步。
他念念不忘:“宰天下者应居心仁慈,务在宽厚,吏安其位,民乐其业,不移过于下,不归福于己,无罪之父母,妻子、兄弟、子女不应受到连坐。”
更是由于缇索上书救父,使他大动悲悯情怀,而废除了断肢体、在肌肤上刻字的“肉刑”和连坐亲属的法律,使得法治精神跃升到崭新的境界。
缇萦的父亲,是齐王府管理仓库的主管,复姓淳于,名意。有时,人们也会称他为“太仓令”、“太仓公”或“淳于公”。
淳于意自幼喜欢钻研医道方术,对于《黄帝内经》、扁鹊的《脉书》,都有深入的研究。
担任太仓令后,由于职务清闲,又得当时名医公仆阳庆的真传,使他的医术突飞猛进。
虽然非正式的悬壶济世,却救人无数,渐渐有些小名气。
凡是有点本领的人,多半都有点桀骜不驯的怪脾气,淳于意也属于这一类人。他替人看病是属于业余性质,全凭兴趣之所至,不顾病人的要求。
一般人自然无可奈何,但有头脸的人则怀恨在心,一心想报复。
有一次,淳于意无意中得罪了齐王府的丞相,于是祸从天降,被安上贪污渎职的罪名,予以逮捕,立即解往长安,接受审判。
汉文帝提倡节俭,贪污渎职的罪名非同小可,要么是被黥面{在脸上刺字},要么被砍断手脚,甚至死刑。淳于意自然是惊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吓得面无人色,哭成一团。
所谓全家大小,尽皆女流之辈。淳于意没有儿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儿。长女、次女业已出嫁,只剩下三个女儿在家。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八章 瀛洲台中的韩世忠
淳于意伤感地对夫人说:“你为我生了五个女儿,紧要关头却没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场,奈何!”
幼女缇萦,年方十五岁,挺身而出,愿意随父起解西入长安,一路上照顾老父的行程,更要上书皇帝,愿入官为奴,以赎父罪。
全家人抱着渺茫的希望,收拾简单衣物。父女俩在解差的催促下,踏上了未可知的命运之途,这是汉文帝十三年秋天的事。
淳于意虽然知道,汉文帝是个非常贤明的天子,然而他住在深宫中,年仅十五岁的、未见过世面的女儿,能够见到皇帝么?皇帝会相信她的话么?
几乎没有什么希望,淳于意带着绝望的心情,走到长安,走进大牢。
还在路途中,淳于意就反复检讨自己的言行,发觉都是自己的古怪脾气惹出的祸端,因此利用投驿站的休息机会,着实为慕名求医的人,诊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而缇萦也反复思索,写好了上书皇帝的状纸。
然而,这个只有十五岁的乡间女孩,到长安市后,在繁华的大都市面前,立即觉得手足无措,投诉无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东钻西碰,始终不得要领。
终于有好心的官差告诉她,最近皇帝会外出打猎。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很明显,困难重重。
试想皇帝出猎,必定是车骑络绎,旌旗蔽空,随从如云,行动如风驰电掣。一个弱女子要想犯颜拦驾,上书救父,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另外,犯颜一定会惊扰圣驾,拦驾更是绊阻皇帝的车骑前进。两者都是大不敬的举动,惟一的后果就是杀头抄家。倘若犯颜当时被认为是刺客,立即格杀,什么上书救父,都成了泡影。
然而缇萦抱定一死的决心,认真地准备上书行动,选定灞桥作为她犯颜上书的地方。
这是一个秋意萧瑟的清晨,形单影只,衣衫单薄,满面愁容的缇萦,跪在路的中心,双手高举预先准备好的书状,静等皇帝车骑的到来,这场面很有些悲壮的成分。
远处尘土飞扬,渐行渐近。皇帝的车骑,终于出现在眼前。
左右武士像拎小鸡一样,把瘦小的缇萦押到皇帝跟前。汉文帝看到的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弱女子,内心深处立即涌起一股怜惜的心念,便吩咐左右接过她的书状,并不许为难她。
状纸上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家奴婢,愿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汉高祖总计有八个儿子,吕后砍砍杀杀,薄姬带着当时年仅八岁的儿子刘恒{汉文帝},北上酷寒荒凉的代郡就国,十多年在边地饱尝艰苦。
忧患中成长的岁月,让文帝深知骨肉亲情的可贵,更亲身体验过民间疾苦的情状,如今贵为天子,仍然时时以临深履薄的心情,戒慎恐惧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君权治理国家。
阅罢书状,再看着眼前这个凄苦无助的小女子,不就是当年自己仓皇离京时的化身么?
又想到如此娇弱的女子,为着营救父亲,竟然冒死上书,这种胆识与孝心着实令人感动,于是当面赦免了她父亲的刑罪。
第二天,文帝下了一道诏书:“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肽,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淳于意既蒙赦免罪刑,真是喜出望外。父女双双望阙,叩谢恩典以后,便欢天喜地相偕返回临淄,从此痛改骄矜作风,专心济世救人。病人上门,随到随看,视病犹亲,殷勤周到,赢得口碑载道。而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更是传遍宇内,留下千古美名。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缇萦,只是个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乾坤针,长三寸五分,能使人法力尽失。
高峰跟缇萦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缇萦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缇萦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缇萦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南宋的韩世忠。
他是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身材魁伟,勇猛过人。
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公元1089年,韩世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勇气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好喝酒、不受约束。
十八岁应募参军,身体魁梧,风度潇洒,双目有神,时而挽三百斤强弓飞马射箭,时而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1105年},西夏扰边。世忠所在部队抵银州{在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御边抵敌。
韩世忠斩将夺关,西夏军大败。经略上报其功,为童贯所疑,“止补一资”。
后又立战功,方补进义副尉。继以功转进武副尉。
宣和二年{1120年},江南发生方腊起义。韩世忠以偏将随王渊出兵镇压,以伏兵击败起义军,王渊赞他:“真万人敌也。”
他又乘势追击方腊至睦州清溪桐,俘获方腊,以功转承节郎。
宣和三年,韩世宗随刘延庆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复被金所掠失地。当时宋军被金兵一击即溃,惟独世忠率五十余骑,抵滹沱河,出敌不意,击败金兵。
又随军击山东、河北小股地方武装起义,以功转武节郎。
宋钦宗即帝位{1126年},世宗升武节大夫,因平息山东淄、青乱兵,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奉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率部屯于滹沱河。
后来,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被金兵所占。世忠率部赶往赵郡,援守将王渊。金兵到来,攻势凶猛,粮尽援绝,部下劝世忠突围而走,他不许。
夜半下大雪,他命敢死士卒三百人突袭敌营,致敌军自乱,互相攻杀。金兵的主将竟被刺死,金兵尽退,世忠以功迁嘉州防御使。
康王赵构在济州{在今山东巨野县南},金兵大至,约数万人马。时世忠部下仅千人,竟然单人独骑,突入敌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
康王即皇帝位{1127年},授世忠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
韩世宗奏请迁都长安{今西安市},朝臣议论不从。御营建,以世忠任御营左军统制。
建炎二年{1128年},升为定国军承宣使,随高宗至扬州。
金兵攻河南,翟进会合世忠,夜袭悟室营,为敌所败,转战汴州,与翟进有了矛盾。
帝召世忠还,授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军于淮阳{今江苏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被金将粘罕败于沭阳{今江苏沭阳县}。
三年,高宗移跸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世忠从海道赶往行在。平苗傅、刘正彦叛乱,高宗手书“忠勇”二字赐,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金兀术将大举南犯,高宗召诸将议移跸于何地,张俊等劝高宗自鄂、岳往长沙。
世忠反对说:“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
帝即以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