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50章

普天之下-第50章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铁木真还是当即派了一名使者去通知那位花剌子模的算端摩诃末,这位使者当然不会忠实地复制赵诚的话。

就在众人继续分析着前方侦察传来的军情,筹划着如何打败摩诃末的时候,苍穹突然变色,一时间风卷云动,晴朗的天空突然密布着乌去,气温骤低,竟在这个夏天下起了雪。那大雪洋洋洒洒,竟一时间落地三尺,说不出的诡异神秘。

铁木真的大帐之内,所有的人都伸着脖子瞪着帐外已经变白的天地,一时间都忘了说话。六月飞雪,这绝对是一个不祥的预示,信仰姗蛮教的蒙古人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长生天的警示。众人神不守舍,暗自惊心,刚才的骄傲自信之心早就不见了踪影。

就在众人发愣,然后议论纷纷的时候,赵诚见耶律楚材不动如山心有成竹的样子,赵诚便对着铁木真说道:“大汗,我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有一位畏兀儿人乌马儿曾说今年五月有月食,可是至令也没发生过。”

赵诚这一提醒,让心中取棋不定的铁木真醒悟过来,他一拍大腿,惊道:“对啊,那个乌马儿曾说得那么肯定,现在看来只是虚有其表,怪不得我最近没看到他,原来他是害怕我治罪,此等浮夸之辈,我定要严惩。还是吾图撒合里可靠。”

“大汗过誉了,我测算的是十月蒙古才见月食,到十月方可见分晓!”耶律楚材谦虚地回答道。

“吾图撒合里,你连天上的事都知道,更何况人间的事呢?你说说看,今天下了这么一场雪,到底是吉还是凶?”铁木真问道,他像是找到了一个依靠一般。

“回大汗,天有不测不云,然日月之行皆有迹可寻,六月飞雪,乃玄冥之气,常见于盛夏,此克敌之征也!大吉!”耶律楚材面带喜色地躬身说道,看上去真像是发现了一件大喜事的样子。

耶律楚材一番话让铁木真的疑虑立刻消失地无影无踪,心情立刻恢复到了原状。赵诚看着耶律楚材这番神棍般的表现,觉得很有趣,这六月飞雪,是凶是吉,全凭他耶律楚材一个人说了算,所谓玄冥之气,赵诚根本就是不相信的。

铁木真将目光转向挨着耶律楚材站立的赵诚,赞赏道:“不儿罕也很不错,你能及时提醒我,让我不至于忘掉了不应该忘记的事,待以后累功奖赏你。让你列班于帐下,看来是对的!”

“谢大汗!”赵诚道。他根本就没有谦虚的意思,铁木真却觉得赵诚很诚实。

不过,耶律楚材又乘机进言,却破坏了君臣相谊的气氛。

“大汗,我大军即日就要启程,花剌子模国国内虽矛盾重重,然而却是一个大国,国内东西数千里,百姓也众多。若是我蒙古国将此国纳入大汗的治下,还请大汗在攻打该国的时候,少杀人口,以免百姓将来不服官府治理。”耶律楚材道。

“这个嘛,我军远道而来,可不是来行猎的,如果不能将所有敢于反抗的敌人杀光,又岂能让敌人屈服。天下,只有刀箭才是权力的象征。”铁木真道,“吾图撒合里所言不合时宜,他们若是宣布效忠于我,我自然可以赦免他们,若是不放下兵器,我大军将杀光所有的人。”

“可是杀太多的人,总是不太好。”郭宝玉也进言道。

“不杀人,怎么可以让敌人屈服?”铁木真反问道,“者别禀报说,花剌子模算端在杀了我的商队之后,就已经着手准备与我军作战,他的军队大部都龟缩在那些坚固的城墙后面,我相信我军能够攻破每一座城池,然而我蒙古儿郎的性命比敌人宝贵的多,我可不想因为对敌人太仁慈,而让我的儿郎们受到反噬,埋下祸端。”

“大汗,大城虽然坚固,就像在天上一样,我军当然攻不下来,如果我们能让城池不在天上,那么就可以轻易地攻取。”郭宝玉道,“我军长于野战,在野外,可以以一抵十,若是使计引诱敌军出城列阵交阵,则我军稳操胜券!敌军城池就是再坚固,那也不过是我军囊中之物。只是我王师驾临,不仅要得到敌国的土地,还要得到敌国的人口,让花剌子模国的百姓均拜服于我汗的脚下。可是若是杀伐过重,恐怕将得不偿失,失了民心。”

“宝玉这话很有道理。尔等有心了!”铁木真点头称赞道,却根本就没把耶律楚材和郭宝两人劝导的话放在心里。

耶律楚材见铁木真没听进去,有些着急,他是见过蒙古军是如何打扫战场的,他拉了拉站在身旁的赵诚一把。可是赵诚半天却没什么反应。

赵诚当然很理解耶律楚材和郭宝玉两人所言,可是他不认为自己也规劝一句,铁木真就能听进去,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他们是两种文化下熏陶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赵诚选择了回避,尽管他知道不久,他将会面对那些蒙古铁骑下呻吟的诸种民族。在他看来,那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似乎与他这个“外国人”无关。

帐外,耶律楚材将赵诚拦住了,质问赵诚为何不帮衬他一下。

“耶律大人,你知道,现在大军一场阵仗还未打,几十万人马每天人吃马嚼的,也花费了不少资财,你总得让全军得到点收获和功劳,再劝解也不迟吧?”赵诚道。这似乎听起来还有些道理。

“你这是什么话?难道你也这么认为滥杀是天经地义之事?你也是读过书的人,难道一点羞耻之心也没有?”耶律楚材生气地质问道。

“您别发火,冲着我发火也没用!”赵诚双手一摊,表示无能无力,又一次许诺道,“这样吧,若是下次,我一定帮衬你一二。”

“不儿罕,你上次也这么说,你记着下次可不能这么冷眼旁观。”耶律楚材道。

赵诚盯着耶律楚材高大的背影,心中却是既尊敬又同情,甚至还夹杂着一些莫明幸灾乐祸的情绪,复杂地让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

第三卷 桃花石 

第五章 征途㈣ 

总的来讲,耶律楚材的心情相当不错。

他甚至很有自豪感,仿佛一个怀才不遇者在饥寒交迫之中,遇到了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一个值得他誓死效忠和发挥才干之人。因此他的心情很是不错,在过阿勒坛山(今阿尔泰山)时,山中的景色在他的眼里是无比的美丽,毫无征途当中的辛苦之色,所以他的诗兴大发:

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

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铁木真的蒙古大军在也儿的石河度过了夏天之后,全军南下。映入赵诚眼前的是无尽的荒漠与戈壁滩,这里就是后世称之为准噶尔盆地的地方,这是蒙古戈壁的在西方的延伸。南来北往的商旅,一律戴着宽大的遮阳帽,围着面纱,才可抵抗无穷的风沙和炽热的阳光。到处都可以看到倒毙的驼马和旅行者,在干燥的空气中风干,不是被沙丘掩埋,就是被风从沙丘中刨出。

然而在这荒凉的戈壁之中,并非不存在生命。在戈壁之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绿洲,最引人注目的树木,就是高大的胡杨树了。传说这种树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又倒而不朽一千年,前后三千年证明了它的顽强与活力,而它艳丽的色彩又让戈壁不再单调,并且见证了戈壁滩上发生过所有的罪恶、正义、离聚与生生死死。

大军的目的地是畏兀儿的夏季都府所在——别矢八里(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吉尔萨木)。在突厥语中,“五”为“别矢”,“城”为“八里”,顾名思义,别矢八里就是一座由五个小型城池组成的城市。然而吸引赵诚和他的三位随从的却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这是唐帝国时代的金满城,是北庭都护府的治所所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曾置瀚海军。城外有一唐碑,虽历经风少与岁月的侵蚀,石刻的字迹大半依然可辨。大唐帝国的兵锋曾经不可一世,然而正如赵诚面前的这个已经缺去一角的石碑一般,已经成为历史。

耶律楚材说:“我将来要写一篇游记,我们随大汗过草原、翻峻岭、被流沙,不知几万里也,西域风情、物种与语言、文字,皆不同于中原与蒙古,值得一记!”

“对,值得一记,在下翘首以待,当拜读您的大作!”赵诚笑着道,“我将来也要写一篇,咱们比一比?”

“这岂能相比?”耶律楚材问道,他很不以为然,这又不是赛诗。

“文人著游记,大多是猎奇罢了,至多是文采斐然,或是让阅者心仪,或是以记事耳。”赵诚却说道。

“哦?这是个新奇的说法,愿闻其详!”耶律楚材惊讶地说道,他以为赵诚在讽刺自己,因为他当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

“别矢八里,唐时称金满城,此去长安快骑至少六个月,您不反对吧?”赵诚反问道。

“六个月恐怕也到不了。”耶律楚材道,赵诚的话让他摸不着头脑,“可是这跟你方才所言,又有什么干系?”

“若是平常的所在,比如文人墨客与三五好友郊游踏青,或者走遍中原,访名山古刹,应约或者自娱,写一篇游记,那不过是个人的好恶,即便是因景抒情,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者,后人读了不过仅是一篇游记罢了。当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是吾辈之楷模,但也仅是借景抒情,以表达个人的抱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赵诚道。

“我倒想知道,什么才是你这少年才子口中的有意义的游记!”耶律楚材饶有兴趣地问道。

“比如我刚才所说的,别矢八里离长安至少六个月,这骑的还是快马,路上还要不停地换人换马,也没耽搁。所以在中原人士看来,这里不过是一个化外之地,或者说是蛮荒之地,因为就没有人真正能了解这里正发生过的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譬如张骞通西域,若是没有他,司马氏之《史记》何以作《大宛列传》?汉武帝又何以纵横捭阖?我们后人怎知汉时西域有何国家、种族?但张氏与司马氏的记载过于简略,所以我觉得的要写游记,不仅要写地理、国家、种族,还要写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绘画、物产、官制、兵制,还有他们从何处来,又到过何处,为什么要迁移!”赵诚侃侃而谈。

“可是你所言的,还会是一篇游记吗?”耶律楚材失笑道,“你要写的那是史书!”

“耶律大人说对了,我要写的就是史书。”赵诚对耶律楚材的话不以为意,“譬如这畏兀儿,本祖居蒙古草原,乃唐末回鹘人的后裔,如果你要问一个中原人士,这回鹘人为什么要离开蒙古水草丰美之地,来到这沙漠上的绿洲,能有几人知晓?畏兀儿人的祖先原供奉摩尼,可是现在这别矢八里到处都是佛寺与清真寺庙,还有景教的寺庙。现在我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若是过了八百年,后人若是想知道这八百年前别矢八里有什么风物,恐怕却无从知晓!”

“不儿罕这话让人钦慕,那我就等着拜读你的大作!”耶律楚材笑着道,对赵诚的“伟大理想”不置可否。

赵诚却说道:“帝王靠霸业让后人膜拜,将相凭借着丰功伟绩著称于后世,当然也有人遗臭万年。倘若一个人武不能安邦,文不能定国,那就只能靠文字让后人记住。张骞的武功厉害吗?但是后人却记住了他。”

“公子似乎对博望侯张骞颇为赞许?”王敬诚插话道。

“那时当然,正是因为张骞通西域,汉朝的兵锋才可以过葱岭①,至大宛诸国。也正是因为他去过大宛,汉帝才知晓大宛有汗血宝马,而丝绸之路由此兴盛,唐时东西行商至鼎盛。”赵诚道,“由此看来,这游历外国,作文以记载,也是一件大功业!”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很贴切!”刘翼道,“只是我听说夏人隔绝宋人与西域之交通,又加上诸国混战,如今这商道已经今不如昔矣。”

“花剌子模国、喀喇契丹和这畏兀儿人,以经商者居多,正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而兴旺发达。我要是畏兀儿人,也舍不得离开这里。”赵诚道,“我的管家耶律文山也是位商人,曾行商于东西诸国之间,过这畏兀儿人的地界后,不得不绕开西夏,或经吐蕃与兰州,至宋国,或绕蒙古大漠至中原,徒增了时日与资财。”

“不儿罕作《西游记》,恐怕也是对西域向往之情吧?如今你不就得偿所愿乎?”耶律楚材问道。

“那不过是游戏之作,当不得真!”赵诚很“谦虚”地开玩笑道,“哪有这实地一游,才是真的好,况且有蒙古大军做我等的护卫,我等不虞有盗匪之后顾之忧。”

“呵呵!”耶律楚材大笑,指着赵诚道,“你真不识自己的身份,大汗何时成了你的护卫?”

赵诚嘻嘻哈哈,但他的心中却在感叹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正如眼前的唐碑一样,一切实物终究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那大唐帝国早已烟消云散,唯有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文字而永远地记载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