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的刘桂香也过来了,说:“哥哥,让她去打仗吧!”
朱慎说:“哥哥,让我去打仗吧!”
小赵皇帝用一个指姆在嘴巴上竖着,大家看左右,周围那些也在罗汉堂的人,也在看他们了。老百姓谁有资格叫人去打仗?还是叫一个女人去打仗?
罗汉堂,小赵皇帝在新都看见过,在重庆看见过,现代到了古代,也是一样,看的兴趣就没有了。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出了罗汉堂。
小赵皇帝问:“过了这个桥,那边是哪里呢?”
皇后说:“这个桥叫大相国寺桥,那边还有一个女道士观。”
小赵皇帝说:“我们就过这座桥,去看女道士观。”
刘桂香说:“哥哥,这个宗教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小赵皇帝说:“宗教,一般都是劝人为善。比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就是劝大家要爱整个人类。还有对待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别人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自己就不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平等思想。”
“比如佛教,也是劝人做善良的事情。都是很好的。他们在这里为了人家相信他们的思想,加了为善可以成佛,为恶就要下地狱。还要给他们送东西,就是为善,就将为善的方向搞偏了。道教的老子本来不是什么宗教思想,也引进了道教里面。道教就是成神仙,修炼成神仙。炼丹长生不老。”
“谁成了佛,谁成了仙,谁长生不老,谁下了地狱,都是骗人的鬼话,哪个看见的。”
“社会有他们来宣传行善,还是可以的。如果大家都进了庙宇,社会上谁去种庄稼,谁去织布。少有一点,可以!多了,就要限制。”
“还有,有的宗教争强好胜,弄不好就想消灭对方。他们人多了,就要争官府的权利。搞什么宗教领袖,搞什么政教合一。我们华夏民族,政教合一,早在我们民族刚形成的时候,被抛弃了。比如我们几千年前实行的嫁娶。现在不是还有的地方搞群婚制,或者走婚吗,比起我们汉族来,他们就落后了。我们这个民族发育得早哇。”
刘桂香说:“妹妹知道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要宣传的,就是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平等的思想,民主的思想。道家遵从客观自然规律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大一统的思想。我们还要宣传我们民族的传统,就是尊崇发明创造的思想。还要宣传儒家的大同的思想,道家的使用十百人之器的思想,道家的理想社会的思想。”
皇后说:“那我们就不独尊儒术了?”
小赵皇帝说:“为什么要独尊儒术?我们今后只问看到的这个思想正确不正确,而不是出自谁家。我们大宋汉族的正确思想,要宣传。周围少数民族正确思想要宣传,外国的正确思想也要宣传,要形成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不要站在哪一个宗派上去。宗教的好思想也要宣传。要比人家先进,就必须接受各种思想之中是精华。形成独特的自己的新思想。”
朱慎说:“我们的老爹说您秀才都考不上,我看您成为诸子百家中开创一家之言的宗师都可以了。”
小赵皇帝说:“你又在吹牛了。不要把我吹昏了。”
朱慎连忙说:“哥哥,妹妹不吹了!”
走过了大相国寺,拐了一个弯,就到了女道士观。它比大相国寺小多了。道观里的女道士,与和尚的穿着又不一样。
皇后说:“这个女道士观,先就是牌楼,牌楼上面有这个道观的名称,有成仙的故事。进了牌楼。走一段就是山门。道观里面主要有灵宫殿、玉皇殿等。”
小赵皇帝问:“道教的道指的是什么呢?”因为小赵皇帝认为老子的道德经的道与道教的道,不是一个东西。所以问皇后。
皇后回答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与道并提的是德,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是表明我修道,有了道,也就有了德。德就是得到,说的是修道获得的道果。所以要修道养德。”
他们已经走进了山门。
皇后继续说:“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养性、内丹、外丹等等。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修道,无非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都需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道观都位于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
皇后指着周围的风景,说:“你们看,即使在城市的环境里,道观也修建成与世俗繁华隔绝,极力营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
刘桂香说:“这里真幽静啊!你看,拐了一个弯,外面的世界就看不到了。还真是别有洞天。”
皇后说:“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清修,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纯为山珍之类的食品,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自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如果为俗事所劳累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来休养,山上空气清新,住所幽静,正适合静养。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参拜神仙,观摩法术,心病一除,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小赵皇帝说:“听大妹子一说,我这个凡夫俗子,也想到这个清静之地来修仙了。”
朱慎说:“到这里,还不把人憋死!”
小赵皇帝说:“妹妹,你还不知道享受呢!”
刘桂香说:“千万不能信他们的说教,有许多皇帝,就是吃长生不老之药死去的。”
小赵皇帝说:“长生不老之药不能吃,这样幽静的环境还是不错的。”
到了道观,参观道观的人也不少,他们看了灵宫殿、玉皇殿,只不过与佛教供的不同的人吧了。小赵皇帝也没有多少兴趣。倒是皇后想敬几柱香,对小赵皇帝说:“哥哥,让我上几柱香吧!”
小赵皇帝说:“要上就上,我们等你。”
皇后就在门外面买了一把香,到道观去烧。
小赵皇帝们就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乘凉。火辣辣的太阳,坐在山上的大树下,一股股的凉风吹来,比平常更惬意。
不远处,有几个女香客,正拿着书在树下读道教的经典。有一个姑娘没有拿好书,风一吹,书就哗哗哗的翻起来。
小赵皇帝又想起了在清朝的时候,文字狱,有一个书生吟了一句诗,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啊。
他又想到了,在专制统治下的皇帝有多么大的权利,一个不高兴,就乱杀人。还有诛连,要杀就是几百几千。人家只不过是触景生情,就不知不觉出了危险。皇帝乱杀人,就阻碍社会的思想观念,阻碍不同思想的产生。皇帝不高兴,那些宗教也要背时。灭佛啊,灭教啊!
不过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告诉我们,要防治走向两个极端。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注意火候,稍不注意,就烧焦了。
刘桂香可能诗性又发了,说:“百万众生城,喧嚣何其浓。一旦入山门,幽静京城中。入世为治世,出世做仙翁。偷闲进山门,心中乱哄哄。”
朱慎说:“姐姐怕是做不了神仙了,进了山门,心中还是乱哄哄的。”
“身居天下第一家,铁马金戈任我耍。身闲半日心不闲,练好雄兵把仗打。”
小赵皇帝说:“妹妹真是将军气概啊,在这里也想着练好雄兵。心静不下来呀。”
朱慎说:“站在这棵树下,山下是数不清的亭台楼阁,山下有无数的芸芸众生,虽然是求神成仙之地,却抛不了世事的纷扰。”
小赵皇帝见皇后朱琏出了殿堂。说:“好了好了!大妹子出来了,我们也不做神仙了,下山吧。”
小赵皇帝看这个并不大的女道士观,由于绿化搞得好,竟然在城市中隔开了一个世外桃源。说:“这里的设计好啊,树栽得多啊,竟然在喧嚣的大城市里,造出了一个世外桃源。”
小赵皇帝又问:“我们出了女道士观,又到那里去呢?”
皇后说:“内城有大相国寺,有兴国寺。城里有三尸庙、得安公庙、法云寺、游神观。离这里不远的陈州门外,有禹王大庙,有天清寺。南熏门旁边,还有五岳观、延正观。城北还有开宝寺还有铁塔。”
小赵皇帝说:“凭你大妹子一说,我们恐怕只有昏头转向的了,不知怎么走了。开封城里怎么有这么多的寺庙?”
皇后说:“开封城里有一二百万人,各信各的教,就造出了这么多的寺庙。”
小赵皇帝说:“各信各的教好,只是寺庙不能太多。”
小赵皇帝又问:“附近有没有特别的教,特别的寺庙?”
皇后说:“有哇!附近有一个巷子,叫‘挑筋胡同’,有一个教,老百姓叫他‘挑筋教’”
小赵皇帝说:“有那么一个怪的教名?”
皇后说:“这些人是犹太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按照犹太人的风俗,为了纪念和大力士角斗中扭伤了大腿的祖先,不食用牛羊肉的蹄筋,故此开封民间称之为“挑筋教”,犹太人并不认为这称呼含有贬义。据他们说,到处对他们的教都进行打击。只有到了我们大宋,不管信什么教,自由得很。他们说,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汉族的观念差不多。在这里生活舒服得很。哪里在乎大宋的老百姓叫他们挑筋教。”
小赵皇帝从现代的许多研究中看到,据说犹太教,还是中国早期的宗教传到中东的。可能是这样。他们的许多观念与汉族人一样。犹太人在世界都没有被同化,在中国,却被同化了,中间肯定有原因。
正文 第九十章 宗教法律
走出了女道士观,小赵皇帝见路边有卖凉虾的,还在路边搭了凉棚。就说:“我们来吃点凉虾,消消暑。”
皇后说:“路边的小摊,卫生不卫生?”
小赵皇帝说:“为了赚钱,人家专门出来卖,哪里不卫生?!”小赵皇帝穿越前也干过小贩,对小贩的处境很同情。
小赵皇帝就在凉棚下坐下了。刘桂香朱慎也坐下来,皇后朱琏也只得坐下来。小赵皇帝说:“来四碗凉虾。”
老板娘连忙端了四碗凉虾上来。小赵皇帝喝了一口,说:“好喝!你这水怎么这样凉快?”
老板娘说:“我们那边有一口深井,冬暖夏凉,来吃凉虾的,都说凉快呢!”
小赵皇帝又问:“大嫂,你的生意好吗?”
老板娘说:“生意才开张不久,家里靠我老公打工收入不多。不是皇上叫地方官府划地方允许摆摊,我这个摊子还不敢摆呢?”
小赵皇帝又问:“现在上不上税?”
老板娘说:“管收税的来看了,说按皇上新的规定,我的摊子收入不多,不需要缴税。我们周围家里困难的,都在想出来摆个什么摊子,做什么生意呢。”
朱慎几口就喝完了,说:“好喝,老板娘,再来一碗。”
朱琏、刘桂香都说:“好喝!”
小赵皇帝喝了几口,说:“凉虾也不泥,还有经势,水也凉快,不错。”
见她们几个喝完了,小赵皇帝说:“来来,两边的兄弟,一人都来喝点解解渴。”
两边的侍卫们就走了来,老板娘一看有几十个人,就忙起来。一人两碗,两担水一下就喝完了。一碗五文钱,小赵皇帝付了五百多文钱。
小赵皇帝说:“大嫂,一下就给你喝完了。”
老板娘说:“好哇!我马上回去,家里还打的有凉虾,再担两担水就行了。”
小赵皇帝又问:“大嫂,你们这里有个挑筋胡同吗?”
老板娘说:“有!只是大家给的一个浑名,里面有一个犹太教的会所,他们吃牛羊肉要先把脚筋挑了才吃,所以大家就叫他们挑筋教。”
小赵皇帝说:“风俗是有些不同。怎么走?”
老板娘指了一个方向。于是小赵皇帝一行就到挑筋胡同去。
一进胡同,小赵皇帝看见在门框上贴了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叩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见一张奇怪而已。又见巷子的斜对门,也写的“叩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的三个老婆也看见了,也感到奇怪。小赵皇帝见门旁边板凳上坐了一个人,就问:“老哥,麻烦问一下,怎么这门上贴了一张红纸,写着:‘叩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个人回答到:“客官不知道吧!这家的主人是一个当官的,家里有一个女儿,正在缠脚。小赵皇帝要禁止缠脚,说当官的不给女儿放脚,乌纱帽都要摘了。只得回家把自己的女儿的脚放了。这张纸条,是他女儿写的。感谢皇上使她再也不缠脚了。”
小赵皇帝问:“禁止缠脚好不好?”
那个人说:“我们老百姓怎么去议论皇上的政策好不好,不过,这些小女孩认为是好的了。不会把脚的肉烂了,不痛了。走路也快了。现在禁止缠脚的法律已经张贴出来了,小孩不缠脚,大人就没有办法了。要罚款,要打屁股,要判刑,哪个敢呢?”
小赵皇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