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г捍丛炝颂跫�
小赵皇帝叫把王勇从吐蕃传回来的报告在朝会上读了。朝廷又是一片喜气洋洋的颂歌。
有人唱颂歌,也有人叫苦,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说:“圣上,现在我们大宋的疆域已经扩大了,本来是喜事。但是我们制定了统一民族的政策,有变游牧民族为农耕民族的政策。我们还要给他们发衣服、立房子、制农具的政策。原来的金国,西夏这样做还没有多少问题。因为我们从他们原来的朝廷缴获了一些金银。现在的西辽、高昌、吐蕃,都是游牧民族,搞农耕的很少,按我们的政策,需要开辟大量的土地,建立大量的房屋,购买大量的农具。我们还要把内地的无土地的农民迁移到边疆,迁移要马车送,要土地,房屋。这些都要钱才能够解决。摆在我们今后的户部的开支,将十分困难。”
“我们户部希望皇上给我们指出一条解决开支难题的路子。”
小赵皇帝想了一下,说:“你去找笔和纸记录一下,朕给你几个办法。”
户部尚书,马上就到朝廷朝会记录那里,拿来几张纸,一支笔。
小赵皇帝说:“一、马上在全国的对外国的通商口岸,建立海关,对出口的货物,进口的货物征收海关税。”
“二、户部马上按上次朕讲的借贷记账法的原则,结合你们各行各业原来的记账方式,制定会计准则,核算工商业户的利润。准备推广借贷记账法。今后可以按百分之二十的标准,对大中型工商业户征收所得税。今年可以对大中型工商业户按营业的利润高低,你们可以给他们进行初步估算利润,按百分之十五的标准,征收所得税。”
“三、户部马上在人口多的地区,实行摊丁入亩的试点,明年准备在全国推广。今后户部就不会为开垦土地着急,还会叫朝廷大量开垦土地了。我们在边疆开辟的土地,将给我们增加大量的税收。”
“四、还有马上给朝廷增加一千万银子的路子。”小赵皇帝有意停顿下来。
户部尚书,朝廷其他大臣都望着皇上,那里有这么一大笔钱?
小赵皇帝说:“这笔钱就在我们京城开封,是吹糠见米的事情。”
户部尚书说:“圣上,您就爽快点告诉我们吧!”
小赵皇帝笑着说:“户部尚书听说有银子,想要了吧?上次你们抄没的六个奸臣,他们不是有大量的住房,大量的商铺吗?我们开封的土地,不是寸土寸金吗?我们就来拍卖这些房屋、商铺、还有古董字画。”
户部尚书马上就抓到小赵皇帝的一个新名词--“拍卖”。户部尚书问:“圣上,什么叫‘拍卖’?”
小赵皇帝说:“你们去把那些房屋,商铺,古董,字画先估一个价。他们的房屋太大,你们还可以划小一点。估了价后,你们就张贴广告,说明哪些地方,哪些房屋,哪些商铺要卖,现在的估价多少。要买的人家,先交押金。假设按百分之十交押金。我们就确定什么时间,要买的房屋商铺的都来。一样一样卖,都来出价格。比如我们估价某商铺十万两白银,现在有人出十万,接着有人出十万零五千,有人出十一万,有人出十二万,如果没有人再加价,十二万就卖给他。如果还有人出十三万,就卖十三万。以最后出价最高的人的价格为标准。”
户部尚书说:“如果他出了价,后来又不要呢?”
小赵皇帝说:“你担心什么,他交的押金或者叫保证金,就拿不回去了。其他没有拍卖到的,保证金、押金我们就还给他。以后我们再拍卖。”
户部尚书说:“看来还真有一千万两银子在那里呢!”
李纲说:“皇上给你的银子每年至少有两千万两呢。”
户部尚书说:“圣上我们还有问题。”
小赵皇帝问:“什么问题?”
户部尚书说:“可能人手不足。”
小赵皇帝说:“人应该不是问题,那么多官员没有事做,你不晓得找吏部去调。实在没有办法,那些读书人,你不可以招他们来做事。我们招他们来,是给我们收钱的,怕什么?”
户部尚书说:“还真的不怕!”
小赵皇帝说:“先调那些已经在朝廷领薪俸的人,这些人调走了,比新招收划算,我们不增加开支。实在没有办法调了,才招新人。”
户部尚书说:“臣遵旨!”
小赵皇帝说:“我们三部法律已经通过,就下发到各地执行。”
小赵皇帝一下早朝,刚回到后宫,就看见皇后、朱慎、刘桂香三个已经聚到一起了。皇后问:“圣上,我们今天又去玩什么呢?”
小赵皇帝说:“我自从当了皇帝,我们开封府的寺庙在什么地方,都忘记了。我想去看这些寺庙像什么样子。”
皇后说:“这也好,我们到各寺庙烧点纸,送点香火钱。”
小赵皇帝说:“朕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倒可以勉强说信儒教。我也不喜欢烧纸,认为这样做浪费钱财。我们今天就不烧纸了。”
皇后说:“进了寺庙,不烧纸恐怕不象样子。”
小赵皇帝说:“烧纸朕就不去。”
刘桂香朱慎就赶忙劝皇后,生怕今天不能出去玩,说:“皇后姐姐,我们就按皇上说的,不烧纸算了。已经进了寺庙,就是尊重寺庙了。我们圣上去与那些庙里的土堆堆叩头,他们恐怕受不了。”
小赵皇帝说:“这还差不多。一会到了寺庙,我们只管进去看,也不给谁叩头。一处地方,我们给一两银子,作为参观寺庙的门票钱算了。他们说是香火钱也可以。不能捐多了。到了文庙,添几支香还可以。”
皇帝的几个老婆,知道小赵皇帝不信教,如果多说了,皇帝生起气来,来一个灭佛、灭道,灭景教、灭回教,那不是自己的罪过。历史上皇帝下令灭某个教的事情多次发生。可不能由自己引起灭教的事件来。
刘桂香问:“皇上,我们今天走路,骑马,还是坐轿?”
小赵皇帝说:“我们也不走路,也不骑马,也不坐轿。朕看城内有很多的大车在出租。我们出了皇宫,我们就去找大车。”
朱慎问:“那我们怎样走呢?”
小赵皇帝说:“我们看开封那里的寺庙最出名,我们就先奔它那个寺庙去。看完了,再决定到那个寺庙附近的寺庙看。”
于是小赵皇帝还是穿上书生服装。几个皇后妃子去把华丽的服装脱了,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刘桂香问:“皇上,我们出了宫,还是把您叫哥哥吗?”
小赵皇帝说:“叫哥哥就叫哥哥。”
皇宫的侍卫也按以前的样子,一前一后的拉开距离跟着。出了皇宫,小赵皇帝看见一个大车,也还装饰得漂亮,就提高声音,喊大车。那个大车马上就赶着车来了。四个人爬上车。马车的车夫问:“到哪里?”
小赵皇帝问:“到哪里?”
皇后说:“你不是说到开封最出名的寺庙吗?我们到大相国寺。”
马车车夫把马车赶起来,接过话说,“我们开封府,论寺庙还真是大相国寺最出名。”
小赵皇帝说:“老哥,你说一说大相国寺我们听一听。”
车夫说:“不是说开封是‘自古帝王都’吗?不是说‘开封富丽甲天下’吗?听人说,有人写诗称赞大相国寺是‘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下面辖六十四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间;佛事、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每天是熙熙攘攘,去烧香拜佛的,去欣赏名胜古迹的人多了。”
刘桂香说:“老哥,你嘴巴还会说呢。”
马车车夫说:“妹妹,我那里是会说,天天都有人去大相国寺,天天都需要向人家介绍。说几句顺口溜吧了。”
车夫又说:“妹妹,我看你像一个人。”
刘桂香问:“我像谁?”
车夫说:“像刘国丈的女儿,当今皇上的贵妃刘桂香呢!”
车夫说:“贵妃在开封府去打官司,我亲自去看了的。妹妹你还真像贵妃刘桂香呢。”
刘桂香说:“你们大家看看,我像贵妃刘桂香吗?如果像就好了。”
大家都笑起来。小赵皇帝说:“如果你像刘桂香当然就好了。”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参观寺庙
到了大相国寺,只见门口的广场上,十分热闹。卖小吃的,卖香蜡火烛的不少。也有马车、轿子在那里等生意。
小赵皇帝问大车要多少钱,车夫说:“两百文。”小赵皇帝也不给他讲价,给了两百文,就下了马车。
小赵皇帝听说有六十四禅律院,占地有五百四十亩土地,怎样去看?
小赵皇帝问皇后:“这么宽的寺庙,我们怎样去看?”
皇后说:“如果哥哥没有耐心到处去看,我们捡比较紧要的看。以后知道大相国寺的地方,想来看,还可以仔细地看。”
小赵皇帝问朱慎刘桂香:“你们知道这里什么地方紧要一些?”
朱慎说:“进寺庙,大雄宝殿是要去看的。”
刘桂香说:“听说这里有一个五百罗汉的罗汉堂,罗汉们每一个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不需要看一下。”
小赵皇帝说:“我们就按照你们两个妹妹的意见,看大雄宝殿,看五百罗汉堂。”
开封城,在汴河岸边的高地上,有一些山梁,大相国寺就在城内的高地上建立,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里也是从低处向高处走。让人有顶膜礼拜的感觉,使人心理产生一种崇敬的感觉。
小赵皇帝家乡的真佛山,与其他佛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三教合一”。就是儒家佛教道教这三教合一。据说因为里面有白莲教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干脆将三教融合在一起。这里只有佛教,不会三教合一。
走进大雄宝殿,只见大相国寺与现代的寺庙也是一样的,没有多少不同。因为有先前在皇宫的一番话,他们也不烧香,也不许愿,也不叩头,就在那里看。
看完了大雄宝殿,小赵皇帝说:“大妹妹,还是给点香火钱吧。”
皇后就到丢了一两银子到募捐箱里。
这几个人一来,大雄宝殿就热闹起来。一个和尚可能认出来了,就悄悄对一个小和尚说了几句。小和尚连忙出去,一会,只见主持连忙赶了来。
主持对小赵皇帝说:“阿弥陀佛,本和尚是这个寺庙的主持,施主,和尚愿意给您们解说。”
小赵皇帝知道他们被认出来了,就说:“我们几姊妹,今天有空来参观一下名胜古迹。这个寺庙的菩萨塑得不错,塑得不错。我们随便看看,不劳主持了,不劳主持了。”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从来没有到这里的寺庙来过。所以主持听到皇上一家人到大相国寺,十分高兴,也十分紧张。可惜皇上不卖主持的账。只得说:“施主,请随喜,请随喜!”
小赵皇帝见大相国寺的主持走了,就问:“五百罗汉的罗汉堂在里?
朱慎说:“小妹来带路!”
拐过一片树木,罗汉堂就出现了。
刘桂香说:“要记住自己进庙跨的那一支脚,是左脚就向左走,是右脚就向右走。再根据自己的年纪数罗汉堂的罗汉,见他在笑,就证明今年的运气很好,如果在哭,今年就不好。如果不哭不笑,就是不好不坏。还要看他拿的什么东西,看今年的情形。”
小赵皇帝知道这是一个娱乐,说:“记到啊,不是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情况哦,”这三个皇帝的老婆,就在那里认真地记自己的脚是那一支脚先跨进去的。
朱慎说:“是周岁还是虚岁?”
刘桂香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小赵皇帝现在还真不知道自己怎样算年龄,是算老庞的年龄,还是算赵桓的年龄?就是算赵桓的年龄,他是那年那月那日那时生的,自己都不知道。
皇后在那边喊:“我数到我的年龄,这个罗汉在大笑呢。”
刘桂香也在那边,说:“姐姐你今年怀了孩子,是大喜呢!”
皇后说:“可以说是大喜,不知道今年我的眼泪流了多少,今年这心里有多少担惊受怕的事情,能够说是大喜吗。不要相信这些鬼话。”原来皇后也受家里影响,信道教。对佛教她认为是骗人的鬼话。
刘桂香说:“我数这个罗汉,板着一张脸,还不知道是好是坏。如果说虚岁,脸色稍微好点。”
朱慎在另一边说:“你们看,我这个罗汉手里拿着一把刀呢?”
小赵皇帝连忙去看,这个和尚,手里拿着一把宝剑,圆瞪着双眼,一个手指着看他的人。
小赵皇帝说:“看来你要去打仗!”
皇后也从那边过来了,说:“她一个女人,那里会去打仗!”
那边的刘桂香也过来了,说:“哥哥,让她去打仗吧!”
朱慎说:“哥哥,让我去打仗吧!”
小赵皇帝用一个指姆在嘴巴上竖着,大家看左右,周围那些也在罗汉堂的人,也在看他们了。老百姓谁有资格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