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厦嫘醋牛骸跋蚓窗幕噬锨胱铮 �
李德全王文走向前,侍卫们也走了一些人去赶人群,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大家都走了!大家都走了!”
人群见是带刀侍卫来赶人,怕自己受牵连,就走了。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废除诛连
小赵皇帝一见是骂自己的马车师傅,不是有人到皇宫来闹事,放心了。他牵着马,说:“马车师傅,你这是干什么?”
马车师傅抬起头,一见这正是被自己骂的年轻人,这不是皇上吗!马车师傅说:“皇上,小民有眼不识泰山,骂了皇上,我罪该万死。是杀是剐,请皇上处罚。只是恳请圣上,我的老父亲和我妻子儿女不知道这个事情,放过他们。”
小赵皇帝说:“你骂人的时候,又不知道朕是皇上,不知者不怪。不是你骂了朕,朕还不会去制造四个轮子的马车呢,这样说,你还有功呢!”
“李德全,你拿十两银子给这个马车师傅,作为奖励。奖励完了,你带他去看朕造的四个轮子的马车。”
李德全就拿了十两银子给这个马车师傅。又把请罪的牌子与他取了甩在地上。带他去看四轮马车。
原来这个马车师傅在家里等皇上派人来抓人。等了一天,见没有事情。怀疑不是骂的皇上,就去继续上班。那里知道,他们街道的里正听说自己街道出了骂皇上的人,十分气愤,就找到马车制造厂,要这个马车师傅与皇上请罪。也就出现了这一幕。
这个马车师傅见与皇帝请罪,不但没有罪,还有功。皇帝身边的宦官还亲自带领自己去看新的四轮马车。回到马车制造厂,这个马车师傅正在眉飞色舞地讲今天十分戏剧的事情。大家都在庆幸这个马车师傅发了一个小财,家里找了几年的伙食费。
这个时候,只见几个差人前来。问:“你们马车行,是谁骂皇上的?”
大家面面相觑,怎么;皇帝刚刚奖励了,还要来抓人?
原来在皇宫门前围了一大群人,维持秩序的差人忙到开封府去报告,说有人骂了皇上,正在请罪。开封府的知府一听,这事还非同小可,我们的圣上也敢骂?命令差人去抓人,结果扑了一个空。又到他家里去抓,也扑了一个空。到马车制造厂,把他抓到了。
人抓到了,开封府马上升堂。
陈知府问:“你可骂了皇上?”
马车师傅说:“小民骂了皇上。”
“骂的什么?”
“骂皇上是‘傻子、神经病、疯子’。”
陈知府说:“既然已经承认犯罪事实,画押。”
“大人,小民没有罪。”
“你骂皇上还没有罪?”
“皇上说:‘不知者无罪’,说小民还有功,奖励小民银子十两。你看银子还在这里。皇上说要不是我骂了皇上,他还不会去制造四个轮子的马车。我还有功”
陈知府说:“岂有此理,你骂了皇上还有功?”
陈知府说:“鉴于案情还要调查,把罪犯押于大牢,等待候审。退堂!”
陈知府亲自到皇宫去问皇上。到了皇宫,碰到王文,陈知府把王公公叫到一边问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皇上已经免了马车师傅的罪行,还真正奖励了十两银子。赶忙回开封府放了马车师傅。
马车师傅骂皇上,成了开封府的一个笑谈。
不过这个马车师傅今后再也不敢骂人了,他老婆也不敢随便骂人了。他们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好了不少。
小赵皇帝在用午膳的时候,知道皇宫的各个训练班已经全部开课。宦官宫女都分成两班,轮流上班和训练,皇宫的事务也没有耽误。小赵皇帝对皇后和两个妃子的办事效率还真要另眼相看。
小赵皇帝见皇宫的班已经办起来了。就想起自己要户部研究优惠推动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问题。不知户部把研究政策的几个人确定下来没有?
小赵皇帝叫王文到户部去一下,问一下户部,如果人已经确定,就叫到皇宫自己与他们一起来商量,争取早日把优惠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定下来。
王文到户部去,一会,就带了几个人来。看来户部的办事效率也是很高的。
在行完三跪九叩的礼节后,小赵皇帝叫他们去端了凳子坐下。
小赵皇帝说:“今天,朕在早朝问户部,我们的农业税与工商税,朕知道了,我们的工商税收已经占了我们税收的一半了。有的朝代实行重本轻末的政策。如果我们大宋朝也实行重本轻末的政策,我们的户部就没有银子开支了。这说明工商税收的重要。孔子也说过:‘来百工则财用足’。我们要想办法使工商业发展起来,那时候我们收的银子就更多,我们朝廷的日子就更好过。朕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让大家献计献策。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谈。”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说:“微臣姓孙。从来都是讲农耕为本,如果我们不重视农业,是很危险的。”
又一个人说:“微臣姓李。我认为重视农业是对的,但是不是重视农业就轻视工业商业。比如我们古代刀耕火种,后来铁发明出来,又发明了铁制的犁头,采用耕牛拉犁头。如果没有工厂发明犁头,农业也发展不起来。又比如商业,农民生产了很多的粮食,如果没有商人买他的粮食,他就没有钱买盐巴,布匹,农具。空有粮食还是要受穷。没有农具,最后还是要影响粮食的生产。”
小赵皇帝说:“李爱卿说得对,我们不能重视某某行业,就轻视其他的行业。工商业在我们大宋朝已经显得这样重要了,我们就要重视,就要在政策上扶持。”
又一个出来说:“微臣姓王。要说扶持,最好是免税。但是免了税,我们朝廷那里有银子?”
小赵皇帝说:“王爱卿算说到点子上了,扶持,最好就是免税。如果我们都免税,我们朝廷哪里有银子?这里就要看对那些人免税了。那些挣了很多钱的,已经经营得很好的工商业,我们给他们免税,还真正影响我们的税收,这些工商业我们不能免税。我们要免的工商业,是那些刚刚开办,没有找到钱,或者找了很少的钱的工商业。朕的意见:对那些刚刚开办的工商业,第一年免税。第二年、第三年减半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年困难很多,我们不收税,是给人家减少困难。第二年、三年,经营困难可能就会少一些了,我们就收半税。以后经营正常了,我们就收全额的税了。如果以后经营出现了困难,经过审核批准,也可以适当予以减免税收。”
一个人出来说:“微臣姓余。圣上的意见对刚刚开办的工商业确实好处不少。但是有这样的人,他们开办了,你找到他们,他们就说刚开办,以后还是刚开办,其结果就是不交税。我认为,开办了,马上就要办执照。开办了不办执照就要罚款。有了执照,我们就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办的。优惠要享受,空子不能钻。”
小赵皇帝说:“说得好,我们鼓励他们,优惠他们,但是不能借此长期钻空子不缴税。”
这个人继续说:“还有的人,工商业经营得好好的,见这边免税,就钻政策的空子。取掉原来的牌子,又继续申请执照,享受免税。对这样的人,应该按偷税处理。”
小赵皇帝说:“经过讨论,我们就明确了:
“一、开办工商业必须立即办理执照。朕的意见,办执照就不收费了。”
“二、对开办工商业的优惠政策:第一年,免税。第二年、第三年免半税。即交一半的税。”
“三、对不按时办执照的罚款。罚款按经营规模确定。”
“对已经经营正常,又钻政策空子,关闭现有的,建立新的工商业来享受免税的,按偷税处理。”
“四、对那些极小的摊点,如果收入只够家庭生活开支的免税。”
小赵皇帝问:“你们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几个户部官员说:“没有了。”
小赵皇帝说:“回户部你们再讨论几次,争取我们的政策比较完善。”
五月十四日早朝,在三呼万岁后,小赵皇帝主动发话。
小赵皇帝说:“朕这几天听到了一个话,叫‘诛灭九族’。刑部我们的法律里面有没有‘诛灭九族’?”
刑部的尚书出来说:“回皇上,我们的刑法里面,有‘诛灭九族’的规定。”
小赵皇帝又说:“哪一天,朕发现了有一个人犯了法,确实他该杀头。杀就杀了吧。哪知道法律还该诛灭九族,一清理,他的九族人很多,有几千人,我们又把这几千人杀了。后来证明朕杀错了。历史该怎么写?肯定写朕是一个暴君,冤杀了很多人。你们说,朕冤枉不冤枉。错杀了一人,结果错杀几千人。这几千人肯定更冤枉。”
小赵皇帝又说:“历史上都说秦始皇是暴君,我看也很冤枉。他的法律定得太严了。陈胜吴广起义,是法律太严,大家误了期,刘邦也误了期。不起义就要死,干脆起义。如果误了期,法律规定打几军棍,谁还要去暴动,去起义?如果有特殊原因误了期,证明不是有意违反,军棍都不打,谁还要起义?秦朝的法律定得太严,太苛刻,才害得秦始皇成为暴君。”
“刚才举的例子,如果一人犯法,杀几千人,在我们大宋朝,朕还不是暴君?”小赵皇帝摊摊手,无可耐何地说。
李纲也出来说:“以后我们即使没有说一句坑害他人的话,也成为了暴君的帮凶了。这个法律怕是应该改一改了。”
小赵皇帝说:“如果没有诛连的法律,朕即使是个昏君,错杀了十几二十个人,也只有十几二十个人被冤枉杀了。如果牵连到几万个无辜的人被杀。朕不是一个暴君,也是一个暴君了。”
“我们的法律,应该一人做事一人当。现在我们来投个票,赞成修改诛连的站右边,不赞成修改法律的站左边。”
一会的功夫,大臣们就重新站队完毕。
几乎全部都站在右边,赞成修改诛连的法律。反对修改法律的,只有刑部尚书一人。
小赵皇帝问刑部尚书:“刑部尚书,你是什么理由反对改变诛连的法律呢?”
刑部尚书说:“诛灭九族,这个法律已经几千年了,自然有存在的理由。”
小赵皇帝说:“既然什么事情都是按原来规定的办,我们朝廷还每天议事干什么?现在只有你一个人反对修改这个法律,反对无效。今天开始,各部各派一人,修改诛连的法律。”
小赵皇帝又说:“朕到军队里面去,看见我们的军队,全部都在脸上刺了字,这是什么原因?”
兵部的负责人出来说:“主要是为了好管理,防止逃跑。”
小赵皇帝说:“这一次,我们为了减少开支,主动放了军队的士兵,这些士兵因为脸上刻了字,是不是应该重新抓回军队?”
兵部负责人说:“我们既然专门放了,怎么还会抓回去?”
小赵皇帝说:“这不跟我们的管理产生矛盾?”
“还有,我们的犯人脸上也刻了字,我们的军人是保卫国家的,本来光荣。现在他们的地位与犯人一样,谁认为他们光荣呢?”
“是呀!是呀!我们的军人与犯人一样,谁认为他们光荣?”大臣们都点点头。
小赵皇帝又问:“有没有赞成给军人脸上刻字的?”
小赵皇帝见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赞成!那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军队就不再在脸上刻字了。”
小赵皇帝准备还要把犯人的脸上刺字也提出来说,心里想,毛主席说:不要四面出击。现在解决了军队的刺字问题,已经是一个大胜利,现在说犯人的事情,可能是画蛇添足。干脆不说,即使等两三年,也不是问题。
今天说了两个法律问题,反对诛连,在人权上来说,已经是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也要一个一个地解决。
今天的两个问题,阻力不大,实际上大臣们都还可能成为受益人。诛连九族,一般的老百姓还不容易碰到,当官的碰到的可能就大了。官员们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反对,道理就在这里。
散了早朝,小赵皇帝看宦官们打算盘。宦官们的算盘与自己学打算盘的基本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写的数字就不好了。比如,阿拉伯数字的:1155。写得很简单。汉字要写着:一千一百五十五。就是长长的一串了。“加上”,阿拉伯的算式直接一个“十”,一横一竖就解决了。看来今天应该来推广阿拉伯数字了。
小赵皇帝派人去把皇后朱琏,朱慎、刘桂香两个妃子去叫来。
皇后来后,问小赵皇帝:“皇上,把臣妾们叫来,有什么事情?”
小赵皇帝小声说:“老婆们哪,朕要教一个东西,简单得很,让你们也来学习学习。”
她们每个人都有几个宫女跟着,小赵皇帝说:“去给你们的主子端凳子吧。”宫女们都去抬凳子去了。
宦官们坐的位置向后面退了一些,小赵皇帝的三个老婆坐到了前排。
小赵皇帝刚到前面的用土漆做的黑板,宦官们立即跪下,喊“吾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