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

第60章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60章

小说: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种师道告辞,小赵皇帝就去用午膳。吏部在皇宫演出正加紧准备。

下午,在皇宫几个大殿旁边的广场上,举行戏剧首演。戏台就利用检阅的检阅台。

小赵皇帝往后宫走的时候,看见正在搭椅子。皇帝、皇后自然坐大的太师椅。大臣们不太讲究,统一用小一些的太师椅。宫女宦官们,就在后面坐大板凳。

哎呀,为了显示皇帝皇后的威严,就把皇帝皇后的大太师椅搭在戏台下面。

小赵皇帝问:“那两个大太师椅给谁坐?”

有一个宦官说:“回皇上话,大的太师椅谁敢坐,就是给圣上和皇后坐的。”

小赵皇帝知道,靠近戏台,一会台上打斗起来,灰尘扬起来,还不是要吃灰?这是明好看暗吃亏。

小赵皇帝说:“听朕的话,把朕的太师椅往后放十排。”

宦官说:“皇上,这样安排,大臣们谁敢坐到圣上的前面去?”

小赵皇帝想,这个该死的封建礼数,自己选一个好位置,还因为于礼不合,大臣们还不敢坐。

这也难不到小赵皇帝,小赵皇帝说:“这样吧,把大家的椅子都向后移两丈,你们想一想,刚才哪个地方,朕和皇后坐在那里,戏台上跳起来,或者打斗,让我们吃灰嘛!”

那些宦官们,可不敢与皇帝斗嘴,就按皇帝安排的,向后拖了两丈。

用了午膳,小赵皇帝就带着皇后到前面的大殿旁边的广场去看戏。

太阳已经偏西,皇宫的大殿的房屋刚好遮住了阳光。虽然太阳还不十分火辣,如果长时间在太阳底下坐着,人还是难受的。太阳已经被大殿遮住,又在外面看戏,真是好极了。

大臣们来了,都来向皇上行礼。小赵皇帝说:“现在是看戏,大家都坐好,不要按平时的礼数,这样才好看戏。”

大幕拉开了,一个宦官出来报幕:大宋礼部,奉皇帝指示,排演戏剧十幕。现在演出,请皇上皇后审核。第一个戏,戏名是《书生要学武》。

戏台的背景是一片山峦重叠的山区。小赵皇帝向后一看,广场已经坐满,大臣们有带自己的夫人,或者儿女来的,自己带了凳子。后面的宫女宦官也全部来了。

小赵皇帝正在向后面看,朱慎也自己带了一个凳子,大大咧咧地在皇后的身旁坐下。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个老汉。手里拿着一把钢叉,背上背着一付弓箭,在戏台边走边说:

“老汉本姓章,

从小住山岗。

家有田数亩,

农闲打猎忙。

产粮仅够吃,

猎物换银两。

匈奴来侵犯,

老婆一命亡。

留下女一个,

都夸她漂亮。

为防匈奴来,

随时带身旁。

弓箭练得熟,

箭箭不虚放。”

小赵皇帝见老汉通过自己的自白,把自己的姓已经叙述出来。又把自己的家庭环境,经济收入,老婆怎样去世、女儿的情况几句话就表现出来。小赵皇帝点点头,戏剧时间短,信息量大。需要这样来表现。

老汉喊:“秀花!秀花!你在干啥子?”

一个年轻姑娘上场,边走边喊:“爹爹!爹爹!你刚走,我就看见一只野鸡,孩儿拿出弓箭,就把它射下来了。你看多肥哦,怕有好几斤呢!”

章老汉说:“孩子,就数你能,爹爹都赶不上你了。”

章老汉说后,又唱起来:

姑娘十八一朵花,

人人见了人人夸。

说亲媒人挤破门,

东说西说心说花。

姑娘心思爹怎知,

媒人别把富裕夸。

一要男儿文化高,

二要男儿貌如花。

这样男儿那里找,

气坏爹爹气坏爸。

下面的大臣有人说话了:“爹爹与爸爸还不是一样的?”

另一个大臣说:“气坏爹爹气坏爸,证明女儿要求太高,把她的父亲气坏了。”

这个秀花开始唱了:

姑娘今年才十八,

爹爹催儿把人嫁。

婚姻大事岂儿戏,

盲目嫁人坏处大。

男儿应该人年轻,

半百老头谁愿嫁?

男儿应该读诗书,

满腹经纶有文化。

男儿应该爱本人,

闺房画眉人人夸。

朱慎说话了:“嫁人是应该有标准,那里能够随便乱嫁人,要文可安邦,武能定国。”

小赵皇帝把朱慎看了看,笑了,没有说话。

章老头与他的女儿走了。戏台上又上来一个年轻书生。书生说:“书生本姓王,已经二十五。父母已双亡,家在城中住。说的女人多,脚小怎走路。独爱大脚女,没人上门述。”

下面的大臣说:“人与人不同,就是他独爱大脚板。”

又一个大臣说:“大脚板有什么好,那有小脚女人走路好看!”

书生说完又是边走边唱:

读书要读万卷书,

不知社会也白读。

行路要行万里路,

首先跨好第一步。

经史子集全通读,

夫子教诲已记住。

不在社会去历练,

仕途管理怎样做?

书生做走路的样子,爬上山峰,看山峦重叠,青山绿水。说:“每天只在城内的家中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里看得到这样好的美景。”不由得,诗性大发,做了一首诗:

山峦重叠青山绿,

登高远望眼界宽。

大千世界步步看,

行路万里胜万卷。

书生正在欣赏青山绿水的美景。忽然从戏台钻出两条狼,狼也会说人话。

说:“到处寻找食物,爬得腿软脚酥,遇见一个书生,正好享受口福。”

看戏的人都笑起来,“狼也会说人话?好看!好看!”

正文 第五十九章 被迫纳妃

书生在山顶吟唱诗的声音,被章秀花、章老汉听到了。

两条恶狼,扑向书生,书生反抗与恶狼打斗的声音也传到了秀花、老汉的耳朵里。恶狼咬住书生的腿,书生滚下山顶,恶狼还在追击。秀花、章老汉手持弓箭向山顶跑去。章老汉、秀花一人射死了一条恶狼。

秀花跑向书生,喊:“书生!书生!”书生半撑着身子,在那里呻吟。

秀花把自己的衣服撕破与书生包扎。包扎完毕,书生还不能走路,章老汉背着书生到自己家养伤。

在章老汉家,秀花在给书生上药。

章老汉在一边唱:

小女喜欢读书郎,

老天双手来奉上。

秀花在旁边去给书生倒水。

书生唱:

书生喜欢大脚女,

碰上大脚美娇娘。

秀花在那里唱:

姑娘喜欢读书郎,

月老牵线来碰上。

年轻书生文才好,

打着灯笼也难找。

章老汉忙去对秀花悄悄说话,见秀花点点头,做害羞状。

章老汉又开始对书生问话了:“书生,老汉冒昧地问一句,书生贵姓,家住那里,可曾婚配。”

书生回答道:“吾家住县城,书生本姓王。父母已双亡,尚未娶妻房。”

章老汉又说:“书生既未娶妻,小女年方十八,老汉冒昧高攀,想许与书生为妻,不知可否中意。”

书生唱到:“出城玩耍画中游,生死凶险美人救。苍天驱使娇娘到,叩谢岳父赐佳偶。”

书生就在章老汉家中养伤,秀花殷勤服侍,郎才女貌,男女双方都十分满意。

一天。章老汉与女儿秀花上山去打猎。十几个匈奴前来抢劫。

匈奴人唱:“世上难把公平说,汉地气候美,土地真真肥,汉人穿绫罗,家家粮食多,户户有房屋,处处用具多。我们匈奴事事差,牧草希希拉,牛羊无嘎嘎,丰年勉强饱,灾年亏欠大。”

又一个匈奴人唱:“汉人那有匈奴恶,骏马弯刀去抢夺。粮食家具全都要,男人女人捆一坨。金子银子真真好,绫罗绸缎赶快抱。吃喝使用都具备,奴隶家中干活好。杀人放火平常事,做个匈人不得了。”

匈奴人闯进章老汉家,见王书生一人在家。把章老汉家中的锅碗瓢盆,粮食衣服全部装进口袋,丢上马背。见王书生一人在家,先把他用一根绳子捆了,见他腿已经受伤不能走路,再给他一根木棒牵着他走。见他死死地不走,就用棍子狠狠地打,打了将他捆住一团,放在马上驮走。

书生知道章老汉父女就在附近,大声喊“救命!”

章老汉父女听到救命声,急忙往家里跑。

秀花唱:“听到王郎救命声,家中出了大事情,可能匈奴来抢劫,王郎无力不得行。”

章老汉唱:“以前老妇匈奴害,女婿娇弱无力道。快抄近路拦强盗,旧仇新恨一齐报。”

戏台上,章老汉、章秀花拦住强盗,一阵射箭,一阵拼杀,把匈奴强盗全部杀死。把书生抢了回来。

王书生唱到:“光读诗书没有用,恶狼咬来会喊痛。匈奴抢去做马牛,感谢恩人再造功。文化还要武功配,武力能把自己卫。从此刻苦学武功,文武双全真正对。”

后面演的是种师道的故事。

演的是种师道奉皇上的命令修筑边境新城,突然西夏兵杀到,敌强我弱。种师道想出一条计策。命令部下悄悄潜出,伪装成大宋的援兵,在西夏军队犹豫不决的时候,又派精锐部队,冲进敌寨厮杀,不但解除了自己被敌人包围,还打了一个大胜仗的故事。

说明,只要敢于与敌人战斗,一个弱小的部队,也可以用计策,战胜强大的敌人。

前面的一场戏是讲的个人,不但要学文化,还要有武功。

后面的戏,表现了只有不怕敌人,敢于战斗,才能出奇计,战胜强大的敌人。

小赵皇帝看演出结束,站了起来,用双手鼓掌。全场的观众,见皇帝站了起来,也只得站起来,也不知道鼓掌是什么礼节,全部向皇帝学习,鼓起掌来。

小赵皇帝带领自己的皇后,走向戏台,向演员握手表示祝贺演出成功。

小赵皇帝站在戏台的中央讲话:

“大宋的臣民们:”

“我们汉族,常常面对野蛮民族的侵犯。我们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来面对他们呢?”

“我们需要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我们需要一种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精神!”

“我们需要一种尚武的精神!”

“可是,在去年,在金兵的进攻面前,我们领兵的统帅,抛下自己的几十万军队从前线逃跑回来。我们的军队,在与敌人打仗的时候,明明有天险河流,不守,一箭不放,跑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不守,投降了。有一条不能突破的天险河流,听到敌人的鼓声,十几万军队就逃跑了。历史上汉族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例,竟在我们大宋出现了。这已经是我们大宋的历史耻辱。我们缺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缺少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精神。我们缺少尚武的精神。这些精神是需要培养的。”

“戏剧就是培养民族尚武精神的一个好的形式。”

“我们礼部,最近为戏剧成功下了不少力气。我们要表示感谢!有功的人士还要评功。”

“其他的戏剧,朕就不准备审查了,你们礼部认为可以,就去演,到基层的军队去演,到民众中去演。”

礼部的官员喜气洋洋,皇帝已经通过,几个月的力气没有白费。

五月二日晚上,小赵皇帝亲自写了一个向吐蕃进军的命令。

向吐蕃进军的命令

宁夏前线各部队:

在安排好在宁夏的驻军后,立即向吐蕃前进。现在的气候,和吐蕃四分五裂的局面,正是我大宋统一吐蕃的良好时机。

一、原洛阳部队,要在部队挑选身体强壮的士兵军官三万。带好充足的武器弹药,充足的银两,适当多带马匹,在西宁聘请带足翻译,包括与地方官员做翻译的人员,带上地方官员,在当地找好几名熟悉道路的人员,在王勇将军带领下,骑马直接向逻些前进。在解决了地方部族武装,建立了各地方政府后,留一万到一万五千人在当地驻守,其余军队向西宁方向修路。

二、青海附近军事行动由吴革将军,吕好问少宰负责。

三、行政区划:青海附近的黄头回纥、阿柴、脱思麻的地方,与原来的西宁府一起,建立青海路。西宁为首府。

藏布江的河谷地带,和中江河谷等地建立藏布路。以逻些府为首府。在中江河谷,找一个地方建立中江州。

在靠近成都府的吐蕃地区,划为成都路管辖。

具体的界限的划分、州县的划分,官员的安排,由吕好问根据本命令;具体负责实施。

四、我大宋军队,如果没有阻力,可以先占领地方,再命令各部族缴械。如遇部族军队阻扰,应该先解决该部族的武装。

各俘虏的部族武装,可以在各地组织学习汉语。为统一吐蕃民族到汉族打好基础。

五月三日早朝,小赵皇帝把向吐蕃进军的命令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见大臣们没有意见。下令立即快马送到宁夏的吴革将军吕好问少宰。

小赵皇帝又征求两个大臣到西辽、大理去做使臣。小赵皇帝说:“使臣有两个任务,一、说我们是友好邻邦,朝廷派使臣来通报灭亡金国、西夏的经过。二、顺便将大宋皇帝给西夏皇帝的信给他们看。告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