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给人做儿子,他们都大了九百多岁,辈分也不亏,逢场作戏,认了吧!”
太上皇说:“给皇帝、皇后看坐。”
宦官们就连搬带抬地给皇帝皇后摆好了椅子。
太上皇说:“皇儿啊!皇后与她母后去亲热,我们父子来谈我们的。”
小赵皇帝说:“皇儿聆听父皇的教诲。”
太上皇说:“皇儿啊,我传我给你的时候,我还在担心你干不干得下来皇帝,特别是这个战时皇帝。这可不是做太平皇帝。从传过来后你的‘皇帝圣喻’大练兵的诏书,奏折的批文,今天朝堂上解决开支需要的银子发行公债,又亲自发明了两种新武器,你当皇帝我是不担心了。从宫外老百姓的反映来看,民众对‘圣喻’反映热烈。军队也很激动,京城的禁军、厢军、民兵全部动员起来开展练兵运动;方法也很得当。”
接着,太上皇语气变了,继续说:“只是,皇儿,不是我说你,自从你当了皇帝,说话的文采也大不如从前,老百姓的俗话也出现了。更糟糕的是,所有的奏章的批文竟是老百姓现在流行的偷懒的简化字。不知道你是那里捡了那么多的简化字,看来你收集简化字还下了许多的功夫。当皇帝要表示庄重,你不能随便用简化字。大臣们私下对这个问题反映强烈。写的字也大不如以前,随便一个小孩子都比你写的字好。我朝历来文风盛行,象你这个样子,恐怕秀才都考不上。”
太上皇摇摇头说:“我知道你很忙,忙总不能写字都偷工减料。批文也鬼画桃符。这个事情我说得你知道,以后注意就行了。”
小赵皇帝表现得十分恭顺的样子。心里想:“我可不敢与你相比,你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如果你到九百年后去看,我的字还是好的。”
太上皇把话锋一转,又说:“皇儿啊,今天,在朝堂上,你要童贯、高俅做京城保卫战的指挥官。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军事将才,可是我们事先已经决定了童贯、高俅与父皇起来到南方巡视。还有一些大臣要求与父皇一起去南巡,你就放他们一下,让他们与我一起去!”
小赵皇帝想:“你无非是想让我在前线与你抵抗金兵。等打跑了金兵,你手里有得力的文臣武将,好将皇帝的位置夺回来。我现在既然依靠不了他们,那就尽快滚蛋,免得影响我指挥京城保卫战。”
小赵皇帝心里这样想,嘴里却不这样说:“父皇,您要去南巡,安全十分重要,有武将保卫,我也放心了。再说,南巡有许多文字工作要处理,出去办事要许多人跑腿。要与父皇一同南巡的大臣,只要父皇同意就行,就不需要儿皇同意了。”
赵佶最担心的事情,与赵桓一说就轻易的同意了。事前他还担心赵桓不同意,赵桓手里没有人啦。为什么轻易就放人,他没有仔细地去想,反正手里有一帮文臣武将就是恢复皇位的基础。既然小赵皇帝同意了,机会不可放过。
父子又说了一通客气话。小赵皇帝说:“父皇,我事情还很多,就不久陪了。”
太上皇见目的已经达到,也不留小赵皇帝。说:“我知道,现在你的事情很多,你去忙。”
小赵皇帝说:“皇后,我忙,你就多陪父皇、母后说说话。”
皇后说:“我也一同回去。以后我就多来陪陪父皇、母后。”
皇后虽然在与母后说话,也在听皇帝与太上皇讲话。太上皇说皇帝说俗话,用简化字,写的文章没有文采,写的字比小孩子还差,都是事实,都是喝忘魂汤出的事情。只是智力还没有影响,太上皇表扬的也是事实。这还象我的丈夫吗?叹气还不能表现出来,也只能在心里。
告别了太上皇,小赵皇帝忙回去用午膳。
用膳前,小赵皇帝让李德全去通知兵部派几个人陪皇帝办事。他们还在皇宫门前等着。再到太子宫把土布、麻布麻绳带上。他知道,如果他自己去做事,下面还不一定卖账。只有靠兵部的人了。
小赵皇帝心里抱怨着:请安,请安,浪费了我两个钟头。
看着几十个菜,小赵皇帝皱了皱眉头,急急忙忙吃了饭。还是穿上书生服装,带着王文和几十个侍卫,骑上马,汇合兵部的官员向造作所跑去。还好王文还骑过马,李德全也只有勉强骑上马。骑马的速度就快了。造作所很快就到了。
到了造作所的铁匠房,看了看做的无良心炮,还像哪个样子。搬了一搬,感觉偏重了。小赵皇帝让他们直径缩小两寸,长度减小三寸,再试着做一个。
又问木炭、硫磺、硝石磨的情况。造作所回答,已经全部按要求磨完。用麻袋装好,放到一个空库房,分别堆好。他又叫带了两个长把斧头,几个长木把出来。
小赵皇帝要来一把秤,将李德全,王文叫到库房,告诉他们比例,怎样拌和。把麻布土布绳子甩到库房,又出来,带上兵部的官员到校场。
现在的校场,已经不是昨天了。昨天是空荡荡的校场,今天挤满了训练的将士。口令声此起彼伏。
兵部的官员告诉小赵皇帝:“最近想调士兵去做杂工,是不可能了。大家都知道武艺不行,上战场就是送死。现在的训练成绩与薪俸挂钩,哪个愿意因为训练成绩不好少拿钱?军官也与训练成绩挂了钩。今天争校场,还有跑到兵部来了的。有几支部队,开到城外去训练去了。”
小赵皇帝要兵部官员去叫一个步兵的头领,一个骑兵的头领,各带十几个士兵来。
找人的人出去了。哪个官员继续说:“以前,训练的时候,有人就拿钱请人帮他参加训练,自己出去玩,现在这个现象,我估计是没有了。谁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还有训练不合格,薪俸就少了,这也十分重要。以前大家薪俸是一样的,训练好坏没有关系。经过训练,上战场,还没有看见敌人就跑,肯定要减少。”
步兵的人来了,骑兵的人也来了。
小赵皇帝让步兵拿了长把斧头,让骑兵拿着刀站在那里,与步兵比划一下一阵。
骑兵说:“这样,我们骑兵恐怕只有被步兵杀的了哦。”
小赵皇帝笑着说:“不是杀你们,是杀敌人。”
步兵有个战士说:“往回,上战场,我们只能射两三箭,敌人的骑兵就到了面前,不跑只能被敌人杀死。有这个武器,就不知道谁杀谁了。”
小赵皇帝对两个头领说:“我们有了好武器,这是一个基础。但是还要使用得好才行!找你们来,就是研究使用斧头刀的步法。”
“你们步兵是用的什么武器?”
“我们是用的弓弩。”
“弓弩兵是不是带一个弩、一个盾牌、背一把刀?”
“正是,正是。”
小赵皇帝说:“我看带斧头刀的,就不背大刀了。用斧头刀,不能站在敌人骑兵队伍的正面。站在敌人骑兵大队的正面,也能杀敌,但是容易被敌人的战马踩踏。应该在敌人马队的侧面。”
一个步兵说:“我们藏在盾牌后面先射敌人,敌人来了,我们再拿上斧头刀出去杀敌。”
小赵皇帝说:“敌人马队没有混乱,只能在马队的边上。如果敌人的马队已经混乱,就可以进入敌人马队杀敌人了。”
大家都点头:“这样好。”
小赵皇帝说:“我来总结一下。”
1、我们的斧头兵由弓弩兵兼任。弓弩兵射箭和盾牌可以保护斧头兵减少在敌人到来前被敌人骑兵射杀。
2、我们的弓弩兵不能布置在敌人骑兵大队的正面,防止被敌人骑兵踩踏。
3、结束射箭,敌人快来到面前,我们的弓弩兵先放下弓弩,拿上斧头从盾牌出来,一律从盾牌的右边出来,(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用右手)防止自我混乱。
4、敌人的马队没有混乱前,斧头兵不能进入敌人马队,只能在马队边上杀敌人,一定等敌人马队混乱后再进入马队与敌人厮杀。
一个兵部的官员在一边记录。
小赵皇帝说:“大家还有没有补充?”大家都说:“好!好!好!”
小赵皇帝说:“下去你们还要把斧头兵使用斧头的步伐研究一下,这样才有利训练。如果我刚才的意见有问题,也要及时修改。”
有个步兵说:“有斧头兵在前面,我们弓弩兵也不用跑了。找机会射杀敌人,保护弓弩兵。”
一个步兵头领说:“这样好,斧头兵保护弓弩兵,弓弩兵保护斧头兵,效果就更好了。”
小赵说:“这个建议好!把它记录下来。”
小赵对那个纪录的兵部官员说:“你留在这里,他们骑兵,步兵合成训练,找到最好的斧头兵的杀敌方法。一定把它记录下来。整理好后,念与现在在场的这些将士听一下,没有意见,再由兵部发到新建立的斧头兵实行。”
小赵皇帝再把大家带到装火药的库房前。让兵部的官员派一个官员到铁匠房,打三尺长的铁丝,打好五丈。一会把那个铁筒筒与铁丝,再把铁匠的钳子带几把到库房来。
小赵让兵部的官员与带刀侍卫在外面侯着。进库房,见李德全王文已经把火药拌好了。检查了一下,与试验的火药一样。
接着就需要包装。小赵让李德全王文去找来砖块做了一个框子,按需要剪了布,铺上土布,倒上火药,再折回来包上,系好绳子,又反过来,反过去包了几层麻布土布。炸药包制成了。做了十几个炸药包。
由于忘了带纸,就用土布剪成布条,放上火药,用细麻绳子捆,捆一段绑一下,导火索也制好了。再用竹签钻个孔,安上导火索。
别看事情用不了多少力气,他们三个还劳累得流下了汗水。
刚干完,在铁匠房的兵部官员也把东西带来了。
小赵皇帝叫兵部的官员去找一个大车,找一把弓箭,捆上火箭。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东西搬上去,又装了两袋火药。看来在城内的校场是不能试验了。小赵皇帝说,我们到城外河边去。
到了河边没有人的地方,小赵皇帝派侍卫骑马把岗哨站远一点,不准任何人进入。
接着,小赵亲自指挥,让两个侍卫,把炸药包放到前面一百五十米的地方,导火索前面放上草,淋上石油。退回来,
他告诉大家,一会可能炸药的声音很大,大家不要怕。可以蹲着或者躺着。侍卫和兵部的官员对什么是炸药,听都没有听说过。不过是皇帝说的,也不敢提问。大家乖乖地蹲下了。
小赵叫一个侍卫点火,再用弓弩射出去。
前面的草草马上燃起来。隔了很少一会,一声巨响和爆炸向四面喷发着气浪,中间有一团耀眼的火光,还有炸起的沙石。样子确实吓人。有一半官员和侍卫,吓得倒在地上。许多人面色青紫。如果不是皇上事先告诉大家有很大的爆炸声,可能会吓死人。
小赵皇帝已经没有上一次那么吃惊,但也对爆炸很满意,所以面露喜悦。
李德全王文上次已经听到过爆炸,也没有多么害怕。半天,侍卫和兵部的官员才回过神来。
有一个官员问:“皇上,这是什么新武器?”
小赵皇帝回答:“这是炸药包。”
皇帝又说:“大家去把大车上的东西拿下来。”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
小赵皇帝亲自把炸药包用铁丝捆,横捆两道,竖捆两道,用铁匠的钳子扭紧,动作十分熟练。因为他看电视,解放军试验的时候,用麻绳捆的炸药包,放在无良心炮中,打出去,炸药包在空中就散了,那个时候是用电话线绑的。现在没有电话线,就用铁丝来捆。
炸药包搞好了,小赵让大家搬来铁筒筒,再支上前面的两个支架,炮就放好了。
小赵再叫李德全称好火药,装在里面的筒筒里,王文记录好。将导火索从后面的孔伸出来。又从后面安上中间筒筒的火药导火索。将它们绑在一起。
看已经弄好,又在后面放上草草,淋上石油。
大家都后退大约一百五十米,叫大家躺下,再射一支火箭。
轰!炸药包被轰出去了,前面打到一百米,落了地,再是前面一样的爆炸,火光,四面的冲击,爆起的沙石,巨大的声响。
又成功了!
这一次,害怕的少了。大家爬起来,拍起掌。有的跳起来。兴奋啊,我估计他们的兴奋与我国原子弹第一次爆炸的试验者一样兴奋。
大家走向前去,无良心炮居然是原样子蹲在那里。
再一次装火药,小赵叫李德全增加了重量。按好导火索,小赵叫大家退下,自己亲自手持火把,点燃导火索。
轰,炸药包出去了。一团烟雾,皇帝现了出来。前面大约一百五十米,炸药包又爆炸了。大家跑上前去,关心皇帝的安危。皇帝倒没有事,只是皇帝脸已经熏的黢黑。
兵部的官员说:“皇上,您怎么自己这样冒险,出了问题,我们在这里的所有人都要被杀头啊!我们的朝廷可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呀。”
小赵皇帝说:“大家放心,我知道没有问题。”本来,小赵穿越前并没有搞过无良心炮。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