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十字-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顼当下便笑道:「这件事,二卿功劳不小。」
石越和曾布连忙出列,齐声说道:「此陛下之福,非臣等之功。」
赵顼笑了笑,他倒不会当真以为那是自己的功劳,「这事既然有益于国,可推行天下。有司详议曾、石二卿及相关人等之功劳赏赐,再报上来给朕看。」
王安石正要答应,却听石越上前说道:「陛下,凡事推行天下,必有方略,若无方略,虽有良法而不能为其善。臣有《论钢铁利弊札子》,恭请陛下御览。」
赵顼一向知道石越的能力,当下笑道:「呈上来。」
早有内侍接过,恭恭敬敬地递给皇上。
赵顼打开看时,却是好大一篇文章,除了把新技术推行全国之外,还有技术管制、钢铁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让农民用得起钢铁,提高生产效率等等措施。
最显眼的是,石越要求三司盐铁司铁案独立出来,成立钢铁监,专门管理全国与钢铁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了把各冶铁坊变成钢铁厂,提出了一系列独立经营与财务核算的主张,并且希望要求把钢铁变成「采矿|冶炼|生产|专卖」四级体系,四者彼此既合作又独立,又主张除了冶炼一环之外,别的三环皆可以引进民间资本……
赵顼虽然觉得石越说的有理,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闻所未闻,未免有几分疑虑,特别是让民间进入钢铁业,他疑虑更多。
要知道,当时开矿的主要是囚犯,人聚集多了本来就容易出问题,何况还是在那里挖铁矿,官府自己管着都要严密防范,让民间参与进来,这件事赵顼一时间很难同意。
不过,说在生产与专卖上有限度地引进,按石越说的官民合营,倒未必不可以接受。
赵顼看完后,便把札子递给王安石,一边说道:「石卿所虑,颇有可采之处。中书商议得失,再报与朕知道。」
皇帝不知道,这一「商议」,就是旷日持久,王安石虽然对这种种想法表示欣赏,但是他没有看出来这样做有何必要。
虽然王安石是勇于有为的人,但是如果现有的东西能运行良好,他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去改变。
一贯支持石越的冯京也没看出来,这种实质上是在钢铁业进行公司化的行为,有什么优点可言,而石越又根本无法说服他们……
结果虽然技术管制、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等等建议还是被采用了,其实如技术管制、专营专卖,这些根本不需要建议,因为本来就在做,所以实际上是,石越的主张根本没有被采用。
但是新技术倒是很快地推行下去了─因为西北的战争迫切需要更多的兵器。
无可奈何的石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惟一好处是,皇帝为了奖励他或者说安慰他,他又升官了。
石越现在有一串长长的官名:「赐紫金鱼袋、礼部郎中、直秘阁、朝请大夫、检正中书三房公事、骑都尉」。
他的本官与散阶〈注十八〉,都是皇帝特旨,为当朝少有的殊荣。但实际上,除了俸禄高一点之外,完全没有实际作用。
宋代本官经常不任职,因此礼部郎中对于石越来说,不过挂个名罢了。
也就在石越在中书省试图说服王安石与诸位宰相,接受他的钢铁业公司化的主张之时,远在西北的王韶,开始了他一连串的胜利。
面对着王韶驻扎在渭源堡的大军,羌人部落各自倚险自守,不敢出战,企图拖垮宋军。
王韶率军从抹邦山出,过竹牛岭,仰攻羌人,取得第一场大胜。其后又在竹牛岭虚张声势,让羌人以为他还在竹牛岭,王韶却亲率大军,偷偷抵达武胜,半路袭击羌人援军,大败羌人。
王韶遂在武胜建城堡而守,然后自己趁胜攻击,在巩令城大败羌族酋长玛尔戬,招降其部落两万余人。
自此王韶威震洮河,兵锋所向,羌族无不战栗。玛尔戬惶惶不可终日,覆亡只是时间早晚了。
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章惇,在湖南开始招降苗族,修建城镇,把雪峰山脉大梅山上的数万苗族,纳入朝廷的管制当中。
得到王安石支持的军事行动接连取得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京师,《皇宋新义报》、《汴京新闻》对这些胜利的歌颂,让王安石在京师百姓中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
大宋的子民们,太渴望一场胜利,来鼓舞他们的士气民心了。所以无论是实际上为新党所控制的《皇宋新义报》,还是标榜着「中立」的《汴京新闻》,都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
相比之下,石越钢铁新技术的成就,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简直就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市易法》在时时提醒着京师的百姓新法有多少弊端─现在连上街卖水果,都要交一笔所谓的「免行钱」〈注十九〉了!
《汴京新闻》对此进行过猛烈的抨击,结果被《皇宋新义报》三个状元公编辑引入歧途─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不分胜负,而那些靠做些小生意糊口的小商贩们的「免行钱」照交不误,直接的结果就是东京城的物价再次上扬。
相比《皇宋新义报》与《汴京新闻》高调赞美王韶的胜利,《西京评论》就要酸溜溜得多了。
《西京评论》居然在这个时候,不识好歹地对在武胜筑城等事宜要花掉多少钱,表示了质疑,暗示着王将军用钱用得太多!他们的口吻,和枢密使文彦博大人,简直是一模一样。
结果《西京评论》当天在汴京的销量跌了三成,而文彦博大人则被王安石驳了个狗血淋头,连皇帝在心里也怪他多事。
被石越称为「往坏里说叫不太识得好歹,往好里说叫有风骨」的文彦博,的确也没有让石越「失望」。
眼见着昔日的好友今日的政敌一日一日得势,除了经过石越改良的青苗法之外,别的新法他一样比一样看不顺眼,而军器监案明明是个糊涂案,还就是破不了……文彦博已经一日也不想在朝廷中待下去了。
有了被赶出朝廷的心理准备的文大人,更加无所忌惮,愈发坚定地攻击《市易法》与《保马法》起来。
在石越几次和皇帝谈论朝政时,他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赵顼对文彦博已经有了不耐烦的情绪。
当石越隐晦地告诉冯京,希望冯京劝一劝这位文大人注意一下策略之时,冯京摇了摇头苦笑道:「没有用的,他早就想走了。」
到了九月初,御史张商英的一次弹劾,终于导致了文彦博的提前罢官。
张商英弹劾枢密院诸使包庇亲戚、纵容院吏犯法等十二条罪名,直接导致枢密使文彦博、副使吴充、蔡挺同时请辞。
赵顼无可奈何,只好把张商英罢了,这个才到京师没几个月的御史,虽然才识卓绝,却完全不懂得政治之真义,只好被贬去两浙路监税。
因为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希望,他的枢密院突然间没有了枢密使。
但是这件事却也使得赵顼对文彦博的印象恶劣起来。
大宋皇帝在用人的时候,是最爱讲究平衡之术的,赵顼用王安石为相,却故意把政见不合,曾经三元及第,又是富弼女婿的冯京放在中书,同时枢密院文彦博和吴充,都与王安石不和,这就是明里暗里在提防着这个表面上大权在握的宰相一手。
所以赵顼其实并不希望文彦博去职,因为无论是枢密副使吴充,还是参知政事冯京,在声望上,都不足以与王安石相提并论。但是文彦博一再「不可理喻」地挑战新法的行为,终于让赵顼很不耐烦。
而王韶的胜利,也给皇上吃了一颗定心丸,现在已经不那么需要文彦博在枢密院主持大局了。
张商英去两浙路没有多久,文彦博便罢枢密使,守司徒兼侍中〈注二十〉、河东节度使、判阳河。
同时,以吴充为枢密使。
注九:猫腻,名堂。
注十:评书,一种民间曲艺。是一种全靠嘴说的个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将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的故事,叙述得活龙活现。评书的场所,初在农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馆里。
注十一:党项在南北朝后期,党项羌人兴起。
史书上说,党项羌人有八大部落,范围包括了今天四川的甘孜和阿坝地区。
唐代,吐蕃入侵,吞并了一部分党项羌人,而另外一部分则投唐,内迁到了陕西、宁夏一带。
宋代,在银川一代的党项拓跋氏建立西夏王朝,并创立了文字。
经历了两百年,元初,西夏被蒙古大军所灭,王族基本被杀完,这个党项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因此,学术界多年以来都在研究,西夏王朝灭亡之后,会不会还有党项的遗民留存下来。
由于党项在藏语称为「木雅」,而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四川康定、道孚等地区有被称为「木雅语」的地方方言,于是就认定,这个「木雅」地区,很可能是西夏遗民。
注十二:批驳,批评、驳回。
注十三:挑子,担子。
注十四:三司盐铁司铁案,唐朝中期,陆续出现了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三个执掌财政大权的使职,唐昭宗时,开始出现三司使一职。
五代后唐时,正式设立三司使和副使,掌管中央财政大权。
北宋前期,承五代之制,设三司,作为主管全国财政经济的最高权力机构,号称「计省」,成为仅次于中书门下、枢密院的重要机构。
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
三司设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盐铁司掌管天下山泽之货及关市、河渠、军器之事,分为七案,铁案为七案之一。
注十五:选焦,焦即焦炭,选焦为炼铁的工艺流程之一。
注十六:奇技淫巧,奇异而眩人耳目的技能或事物。
注十七:木牛流马,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制造运输兵粮的工具,有机关可以自动。
注十八:本官与散阶。
职事官有职品,散官有散阶,中国古代品秩制发展出的九品十八级,即职事官之职品,散官则另立品阶。
散官是相对于有定额编制、有实际职务并行使一定权力的职事官而言。散官无定员,也不承担具体职事。
本官,即寄禄官,又称为正官、阶官,是用来表示官员等级、寄寓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官衔。
宋代的本官,与唐代的散官有某些相似处,除了用以决定官员的正俸之外,也是对官员实行荫补、封赠、荐举、当赎等的依据,而且对担任职事官也有一定的影响。
北宋前期,文臣的本官,是以唐代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及幕职州县官等职事官的官员组成。
散阶,这里指散官,宋代前期,散官只是用来决定官员的服色,元丰改制后,调整为文官的寄禄官阶。
而元丰改制后,虽然仍有所谓的「散官」,但不再有「散阶」的含意,只是指闲散无职掌的官员。
注十九:免行钱,即是说免除行役的钱,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
在真实的历史上,熙宁六年七月,宋朝政府正式颁布免行法。
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营利的多少,每月向市易务缴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但在实际执行中,不仅出现了免役钱征收过高的弊病,也出现了一些不属于行会的小商贩,也被迫要缴纳免役钱的情况。
注二十:守司徒兼侍中。
守,北宋凡官员的寄禄官与职事官相比,低一品的称「守」。
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
司徒,是职事官,文彦博当时本官比「司徒」要低一品,所以称「守司徒」。
侍中,职事官,门下省长官,掌佐天子议大政,审中外出纳之事。
因为官高权重,宋朝自开国至熙宁年间,真正拜侍中者才五人,一般只是荣誉性的加衔,并不实际任事。
第四章 群英初聚
虽然文彦博的去职,是在意料之中,而且文彦博和石越关系并不好,但是他的去职,无疑给所有新党的反对者们兔死狐悲的伤感。
连潘照临也要感叹,朝廷中少了一个制衡王安石的重要力量,并为此伤神不已。
但也有高兴的人,权知开封府的陈绎就是其中之一。
少了文彦博,朝中就没有人会追究军器监案,而王韶的大捷,又让那些报纸把注意力全部转移了,真是难得的安心日子。
于是便连小捕头田烈武,也因为陈大人不再关心军器监案,而变得轻松起来。
老是幻想着去西北建功立业的田烈武,这几日天天都要在一家叫「会仙楼」的酒楼听报博士读报,以了解前线是不是又有了什么新的消息。
当然,对家里老头子的解释是,「也顺便知道一下我叔的情况」。
三份报纸中,《西京评论》文诌诌的,田烈武听不太懂,就连报博士解说的时候也不一定说得清楚。
而《皇宋新义报》很多话明显是放屁─新法有那么好吗?田烈武深表怀疑,当然他不敢说出来,只是心里不信罢了。
不过,他还是很爱听《皇宋新义报》,因为他和很多人的看法一样,《皇宋新义报》是朝廷办的,状元爷主笔!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汴京新闻》,《汴京新闻》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