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生物帝国-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天驱汽车’生产线的改造只不过是‘智能实验室’众多优秀表现的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成果给‘玛卡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例如,现如今全球最火爆的特效药品——‘抗癌Ⅰ号’生产基地所采用的生产线,也是‘智能实验室’根据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进之后形成的。
也正是因为这套生产线的先进性,使得‘抗癌Ⅰ号’的生产基地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整个基地内所需要的工人数量急剧下降。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是为‘玛卡科技’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要知道,以‘玛卡科技’如今的薪酬水平,即便增加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每年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起码也接近10万RMB。
若是按照华夏帝国医药企业的人工比例来计算,如今‘抗癌Ⅰ号’每年数亿支针剂的生产量,起码要超过一千名技术工人和更多的管理人员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仅仅在人力成本的支出上。‘智能实验室’改进的生产线就可以为‘玛卡科技’每年节约一个亿!
‘智能实验室’在生产线改进领域的另外一个大项目就是最近销售异常火爆的‘个人终端’生产基地,它为‘玛卡科技’带来了数以十亿计的利润!
在‘玛卡基地’正南方一公里处,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巨大土地被高大的围墙围了起来,而围墙之内林立的高大厂房犹如列队整齐的士兵。正在等待战争号角的响起。
这里是‘个人终端’核心芯片的生产基地,也将会是‘个人终端’走向世界的开始。
若干年之后,当‘个人终端’实现人手一台之后,这里也被众多数码爱好者视为一个圣地。
这里被‘玛卡园区’内部的人称为芯片基地,这也是整个‘玛卡园区’除开‘天驱汽车’总装基地以及‘玛卡基地’之外最大的一个单体投资项目。根据‘通讯联合会’所公布的资料,目前整个‘芯片基地’的总投资超过了200个亿RMB。设计年产‘个人终端’核心芯片超过2000万枚,产值超过400亿RMB。
在这个庞大的‘芯片基地’中,‘智能实验室’所领衔改造的全自动生产线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也很是因为这些优秀的生产线,才使得这个基地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自从这个基地投产以来,每天源源不断地为‘通讯联合会’的总装车间提供‘个人终端’的新型芯片,确保‘个人终端’在销售火爆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
当然了,在‘通讯联合会’下属的数十个总装车间中,那些全自动、半自动流水生产线也都是加入了‘智能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在确保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是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受到了‘通讯联合会’所有成员的一直支持。
可以说,‘智能实验室’为‘个人终端’领域的生产环节提供了优秀的生产线,并且极大地降低了这些厂家人力资源成本,也为‘个人终端’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足够的助力。
除了利用自身在自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为‘玛卡科技’及其合作伙伴改进生产线之外,‘智能实验室’的表现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以刚刚成立的‘玛卡防务’为例,‘智能实验室’可是为‘激光武器’、‘电磁炮’两个项目提供了不少的技术精英,帮助‘玛卡防务’迅速建立了完善的研究框架。
当然了,‘智能实验室’在这两年以来最耀眼的一个项目莫过于为‘飞鹰战机’提供了高性能的航电设备以及雷达系统!
虽然这个消息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在‘玛卡科技’内部以及华夏帝国军方,‘智能实验室’的优异表现仍旧是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在‘飞鹰战机’开始立项之后。段磊就对‘飞鹰战机’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把整架战机分割成无数的子项目,然后交给‘玛卡科技’旗下的子公司、实验室继续研究、开发。
‘玛卡动力’负责‘霹雳火’涡轮发动机的研制以及‘飞鹰战机’整体测试的任务,属于整个项目中的核心位置。
在彭天祥的带领下,‘玛卡动力’并没有辜负段磊的期望,它们圆满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务,提前让‘飞鹰战机’通过了风洞实验以及帝国军方的测试,最终实现了‘飞鹰战机’的量产。
‘玛卡材料’、‘玛卡金属’两家单位则是承担起了‘飞鹰战机’上各种新式材料的研究工作,为提升‘飞鹰战机’的作战性能提供优秀的特种材料。在‘叮叮’所提供的‘玛卡技术’之下。这两家单位自然是如鱼得水,研制出了各种新型特种材料,使得‘飞鹰战机’在各种测试中能够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军方认可的新式舰载机!’
当然了,在兄弟单位优异的表现下,‘智能实验室’也是毫不逊色,全体科研人员在康老的带领下。利用‘玛卡科技’的自有技术,在预定的时间研制出了高性能的航电系统以及世界领先的雷达系统!
如果说引擎是战机的心脏的话,航电系统则是战机的耳朵和嘴巴,因为只有拥有了高性能的航电系统。战机在能够在战场上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接收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并且把各种情况反馈回指挥中心;而雷达则是战机的眼睛,拥有高性能的雷达,可以大大提升战机的作战能力。
在如今世界空军领域中,超视距格斗、超视距打击已经成为了主流,战机必须在敌方的探测范围之外首先发现敌人,才能够真正实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功率、高准度、小体积的高性能雷达则拥有了重要的作用!
‘智能实验室’所拥有的雷达技术始脱于‘玛卡星球’的技术,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之后,这款被命名为‘蛛丝’的雷达系统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好的小型雷达系统。
在‘飞鹰战机’进行试飞测试的时候,不仅仅是‘飞鹰战机’的优越性能引起了军方高层的关注,‘蛛丝’的强悍性能也是让人侧目。
根据军方的一些技术资料显示,‘蛛丝’比目前帝国主流的机载雷达性能提升了起码30%,这就足以让‘飞鹰战机’在更远的距离发现敌人,为完成战斗任务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
为此,军方在‘飞鹰战机’试飞成功之后,紧急向‘玛卡科技’下了一笔订单,求购一千套‘蛛丝’机载雷达系统和航电系统,用于对帝国J10、J20等主流战机的设备更换。
就这样,在‘玛卡防务’刚刚成立的时候,‘智能实验室’倒反先行在军方采购上取得了开门红。相比于‘玛卡动力’30架‘飞鹰战机’60亿RMB的订单,‘智能实验室’这笔150亿RMB的订单倒反还要大一些。
不过,军方的采购向来不会大张旗鼓,因此外界并不会知道,不显山露水的‘智能实验室’其实并不差,它很好地发挥了‘玛卡技术’的一些优势,在军用装备领域中展现了很强的实力。
相信,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
第362章军民合作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利用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受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等。由于雷达系统是利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且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成为‘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二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目前,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现代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华夏帝国是在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建立起来的,在众多学科上都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一点在军用尖端装备领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中,雷达系统就属于华夏帝国相对落后的一个领域,不仅仅落后于美利坚、罗刹等强国,就连东瀛等国家也是比华夏帝国先进得多。虽然帝国通过各种努力试图缩小与西方强国的差距,但是所收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以军用领域最尖端的预警飞机为例,虽然帝国现在已经拥有了‘空警2000’等预警飞机,但是和美利坚的‘E3C’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我们改装自‘伊尔76’的预警飞机在飞行性能上和波音公司的飞机存在巨大的差距,飞机上搭载的雷达系统以及计算机处理中心也是相当落后。
有时候,很多领域都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除了在军事上的作用之外,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
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
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华夏帝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庞大国土面积的国家。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中,雷达系统都拥有广泛的用途。但是受限于帝国基础研究的不足,华夏帝国在雷达领域的技术水平实在无法和大国身份相匹配,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甚至于在某些时候,帝国不得不求助于西方国家,通过西方国家的遥感数据,来确定帝国本土的某些地质状况、气候异常等等。
从帝国的高层到普通的民众,无不希望帝国能够拥有一些高性能的雷达系统,为帝国的崛起提供足够的助力!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实验室’所研制的‘蛛丝’机载雷达一经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军方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军方一千套的订单!
而且,这一千套机载雷达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因为根据‘智能实验室’的技术报告,‘蛛丝’雷达系统还可以改装成为功率更大的陆基雷达、舰载雷达,用于帝国国土防空、海岸线监控等方面。
在段磊的计划中。‘蛛丝’雷达将会装配在‘玛卡造船’所涉设计、制造的航母编队所有船只上,为提升帝国的远洋舰队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在‘玛卡科技’的请求下,帝国军方又开始从军方的研究机构抽调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加入‘智能实验室’。参与‘蛛丝’雷达系统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更多、更复杂的使用环境!
在很多军方大佬的眼里,名声不显的‘智能实验室’甚至要比‘玛卡动力’、‘玛卡造船’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大得多。因为‘智能实验室’不仅仅为军方提供了性能优越的‘蛛丝’雷达,更是为军方连续提供了高性能的航电设备以及红外探测系统。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军队之间的对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的武器装备,更是扩展到了看不见的战场——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是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子对抗的发展。1943年6月,英军在空袭汉堡的战斗中首次使用箔条干扰物。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综合运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对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电子对抗技术,特别是机载电子干扰系统,在对付高空侦察飞机和干扰防空导弹制导系统方面已成为有效的战争手段。
电子对抗设备人为地辐射和转发电磁波或声波,制造假回波或吸收电磁波,以达到扰乱或欺骗对方电子设备,使其失效或降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