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 哈尔·克莱门特及其sf著作-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5 第8期 … 名家、名著、名画
吴岩
在国内外,许多作家都用他们的作品探讨过科幻的独特意义。在这种探索中,最典型的观点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环境为中心”的、“环境驱动性”的作品。而这样的环境,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
一辈子以中学教师为职业的美国作家哈尔·克莱门特就是这种理论的最好体现者。克莱门特原名哈里·克莱门特·斯塔布斯,1922年5月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早年对科学和科幻小说的兴趣为他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1942年,还是大学生的克莱门特在《惊奇》杂志上发表了自己处女作短篇《证明》。1943年,克莱门特毕业于有名的哈佛大学天文专业。接着,他进修了教育学和化学,取得了硕士学位。除去战争中曾随部队到欧洲工作外,克莱门特的一生一直在密尔顿市担任普通的中学教员。
早在40年代前期,克莱门特就以创作化学、天文和工程方面的硬科幻出了名。1937年,约翰·W·坎贝尔当政《惊奇》杂志后,克氏的“高精确性”科幻小说找到了很好的实验发表园地,他也由此被誉为美国“最硬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对科幻领域的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营造独特的外星环境,并创立在这样的环境下独特的物种。
《重力使命》(MISSION GRAVI…TY,1954)是克莱门特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略,见麦斯克林星风情大旅行)。
《重力使命》的续集是《星光》(1971)。小说发生在名叫杜胡娆的40G的高重力加速度星球上,这星球比起麦斯克林来当然平淡多了。它的表面温度不高,大气中有一些氧气,不过,因为氧气对前来探险的麦斯克林人是“有害”的,他们不得不整天戴着防护面罩。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为1500小时。它的中心恒星已经衰老,面目浑浊,热力很小,但在星球的内部有两个地下核聚变场,不断地进行着反应。这使得行星上的低熔点物质会突然、间熔化,也使得天气发生骤变。
在《火环》(1957)中,一颗名叫阿比尤门(ABYORMEN)的行星围绕着一个由红巨星和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不断作奇特的运动。正是由于两个太阳的温度不同,使得阿比尤门在公转的三分之二(40年)中处于与地球相似的“低温状态”;而在另外三分之一(20年)里,会达到数百度的“高温状态”。奇特的环境孕育奇特的生物。在阿比尤门上生存着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态,每一种都占据一定的时段。当不利于自己生存的时间到来的时候,一种生物就会在对方的躯体中进入休眠状态。形态的转换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死亡、损耗和再生的过程。两种生物很少沟通,因为在转换期大部分将会死亡,但他们都很注意保护自己可贵的文化和知识。
《接近危急点》(1964)中的行星叫太乃不拉,它的表面有3G的重力加速度和800个大气压,白昼温度达到摄氏380度。懂得物理学的读者稍稍进行计算就会知道,这样的环境正好是水的相变点,即水总是不断地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然后又变回初始态。太乃不拉的公转周期是200小时,生态环境和气候都很复杂。比如在半夜,巨大的、慢慢降落的雨滴会明显地提高稀疏酸海的海平面,改变海岸线的面貌。小说的故事主要讲一个由地球人控制的机器人偷走了一些当地生物的“蛋”,人类将蛋孵化,并抚养外星人的后代,教他们语言和技能。这种外星人身高9英尺,全身有绷紧的皮,手有多指,一般用两条腿行走,用另外四条腿(或手)掌握武器。当这些“过籍”的孩子长大之后,人类请他们回去见自己真正的同类,那其中或许也有他们的生身父母。
在《冰的世界》(1953)中,生物的体温摄氏500度才是正常的,这种生物以呼吸气态硫为生存的手段,在《巅之海》(1973)中,人类利用手术的方法适应了液体中的呼吸,并以此进入海洋环境生存……奇特的环境造就了奇特的生命,同时,又产生了奇特的行为方式。克莱门特用自己超乎寻常的热情,给自己创造的生命带去了心理、伦理和社会组织方式。但评论家们也指出,克莱门特笔下的社会生活从没有逃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行为准则,看上去实在是古老了一些。他喜欢忠诚、善良、老实,一切有良好的结局;他使外星人具备与我们一样的道德、公正理念和判断标准;他对不同种族中较弱的一方的狡猾也有涉足,但持赞扬态度。因为这正像一个不发达的国家面对发达国家时,需要搞到对方必要的知识以维护自己的独立与自主权一样!
克莱门特的另一个特点是突出小说的知识细节。这些知识显得详实可靠,包括行星化学、生物系统、进化论、地理学、天气系统等等。比如,他描写的生物一般都是在当地的生物链中有固定位置的物朴,身体方面的化学和物理结构也很明确。在一本题为《克莱门特最佳科幻小说选》的后记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创作。他认为,科幻小说在使用“科学”时,应持一种“保守”的态度,应该拒绝写那些受到较多怀疑的领域,只从已知的事实进行外推。他对自己作品中科学的“精确”感到满意。他总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供给信息,最终联系到已有的科学定律,并由此解决问题。
1956年创作的《抹尘布》是物理学方面的题材。小说讲述两个月球旅行者到达一个区域后发现,细小的充电尘土分子由于电的斥力悬浮在月球表面,尘土把人的面罩蒙住,使他们无法看清外面的世界。无线电失去了与基地的联系,氧气也不足,他们更无法在近似瞎子似的情况下走回大本营。一块湿抹布被用来不断擦拭面罩。在经历了“痛苦尝试”和“充满智慧的讨论”之后,俩人终于找到了一种让面罩充电并拒斥尘埃的办法。
《针》(1950)和《通过针眼》(1978)是两部科幻侦探小说。第一部写外星警探坐飞船到达地球,任务是搜索其它星球的逃亡者。在这部分里,警探是个情感型的生物,它只有4磅重,绿色,样子没有定型,像是胶冻。他们的细胞排列紧密,虽然个头小,智力仍然不减。但在生存方式上与人类的差异较大,它们需要生括于大的寄主身体里。飞船降落在太平洋中的小海岛上,警探于是先把鲨鱼当作寄主,到达海岸后又极其顺利地转移到一个14岁的男孩子鲍伯的体内。这个男孩子正要回美国念书,他和寄存在体内的外星警探进行了各种心理沟通的尝试。最后外星人找到一种在小孩子的眼球上呈现字母的办法。在交流成功之后,小说的情节转移到如何分辨被追击的对象这一主题上来。由于对方也是寄宿型的生物,所以仍然难于分辨。但这种外星人“高速修补寄主损伤的本能”使它们露了馅,因为这种快速修补,快到寄主本身都无法察觉。这样,被寄生生物“附体”的人变得不再小心谨慎,而到处冒险。当给他们验血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血中超常的干净,没有一点细菌。小说的第二部发生在8年之后,这时,鲍伯已经22岁,他与外星警探的交往发展到了使用内耳进行声音联系。但是,由于长期被寄生,他的身体得了重病。此时,外星人如果停止寄生,鲍伯会立即死亡。治疗重病的希望是找到存在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看他们是否有些办法。克莱门特的小说常常整页地克服小的技术困难,这样情节的推进缓慢。而且,由于他在道德方面和政治方面的保守主义倾向,使得小说中寄宿者对寄主的责任和情感、是非界线等,都显得太过时。
《固氮》(1980)中描写的生物名叫邦德,是一种靠出芽生殖的物种。他们在家乡时生活在晦里,像是海豚一样,但有一些触手状的“腿”,可以在陆地上高速行进。这些生物乘坐飞船到达地球,被人类称为“土人”、“动物”或“侵略者”,但他们自己却称自己为“观察者”。这种生物可以在见面时迅速地交换记忆情报,高兴地相互缠绕。邦德也学会了与人类用体语交谈。
克莱门特的小说,最大缺点是节奏缓慢和情节太少,而且往往采取直进的方式。此外,艰深的“科学讲座”和“重复解释”也太多,社会生活和道德侧面的描述又不够新颖。作品中的成年人通常是一些科学家或技师,但这些人千篇一律,成年女性更是奇缺。克莱门特喜欢写孩子,他的青少年主人公多数在17岁以下,不过人们也发现,就是孩子,他也把握得有问题,因为这些孩子的思想仿佛都比他们的年龄成熟。克莱门特不善于呈现情感的内容,爱、恨、欲望、愤怒、嫉妒等常见的情感在作品中都很少见到。他的人物常常具有的个性仅仅包括“坚定”和“永远不变的自我控制力”,这些人整月整年地离家在外探访,男人不提家庭和妻子,连小伙子也对女人没有兴趣!谈到科幻中常常出现的“人与异类接触时的歇斯底里”,在他的小说中好像也不多见。
几十年里,克莱门特的写作一直是业余爱好。他发表了至少9部成人小说,2部少年小说,30个短篇故事。在分析克莱门特的成功和失败时,人们认为,在40年代克莱门特走上文坛的时候,科幻小说的创作水于是相对偏低的,这使得他一出现,就成了高水准的作家。在创作的前10年间,克莱门特的文字和风格都有提高,但这时,他也明显表现出了行文上的冗长。到了50年代初,克莱门特的创作进入了“平台期”,并长期固定在那里。与此同时,他的伙伴海因来因、克拉克等逐渐超过了他,而新一代的天才们又势不可挡地不断闯入文坛,这使得克莱门特渐渐失去了光采。只是到了70年代,他的写作水平才继续有所提高,写出了《固氮》等作品。
克莱门特的其它爱好包括绘画、当童子军的领队等等,退休之后,他还不断地参加科幻界的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