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第7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樟坪趺幌氲降都饣岜蛔璧玻姑环从捅还郝蜃ɡ腗1917温彻斯特霰弹枪对准脑袋。在他惊恐的目光中,18毫米口径霰弹冲出短粗的枪管,直接将他的脑袋轰飞半边。
没有任何的迟滞,短短两个小时的战斗让赵浩文像老兵那样,眼中只剩下敌人、敌人、还是敌人!堑壕被不断扯开,当最后一枚霰弹打光,他拔出手枪击倒躲在堑壕侧壁地洞试图偷袭的苏联兵后,等待许久的冲锋号终于响起。扭头看去,四公里外的河道上,成千上万的战友沿着五道浮桥,如同迁徙的蚁群从突击队开辟的缺口向纵深冲去,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将战壕填平,喷火器拉出长长赤炎,将整个撒马尔罕防线都变成了火海。
连更远处的撒马尔罕城,都被天亮后通过浮桥的火箭炮和轰炸机联手淹没。
“您看,正面已经有5个步兵团通过浮桥,其余各部队也从四面压缩防线。卓凡带来的破障火箭炮帮了大忙,它们上去后已经连续打开多道缺口,部队的速度加快不少。原来预计要五天,现在看最多三天就能完成歼灭。”指挥所内,代理参谋长杜聿明趴在地图上为孙传芳讲解战况:“工兵和三个突击团伤亡很大,接近四成,我已经让他们停下休息。等下午我的第十装甲师通过浮桥,就可以直插撒马尔罕城。”
卓凡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学习集团军级会战的宝贵机会,得知自己带来的火箭炮发挥了重大作用,心里也很开心,但对昨夜首轮突破的四成伤亡率还是感觉痛心。这意味着至少有1300名士兵伤亡,几乎相当于克孜勒奥尔达阻击战第一天的伤亡数字了。但这也没办法,破障火箭再强也无法全部抹平堑壕,躲在死角和掩体里的敌人终究要靠步兵去一个个找出来消灭掉。
慈不掌兵,孙传芳不会吝啬兵力,继续要求各部队继续轮番进攻后,看他一眼挥挥手:“别在这里杵着,去前面看看,这对你将来有好处。”
“是。”卓凡心里感谢他给的这个直接观摩集团军歼灭战的机会,但刚走到门口准备和第十装甲师一起出发,就被进来的通讯参谋拉住:“卓凡,你去哪里?快快,出事了,卡拉干达北面的阿克德姆山昨夜丢了。龙将军电报,要求战区内的所有东哈萨克集团军军官和士兵立刻回去报道。”
“阿克德姆山丢了!”卓凡吓了一跳,立刻冲到地图前找到位于卡拉干达正北,在卡拉干达和埃基巴斯图兹中间的这块高地。看清楚地势后,孙传芳的脸色都阴郁下来。因为海拔高度**9米的阿克德姆山高地,是从巴甫洛达尔至卡拉干达这条防线上的唯一制高点,丢掉这里就等于在防线中间粗线一个30公里的大缺口!
。
。
。
。(未完待续。)
第864章 朱可夫的反击计划
@@@@@@@@@@@@
4月25日的咸海以北,暴雨如注。道道溪流混入融化的冰雪,使流经阿克德姆山的谢列特河支流水位暴涨两米。原本无法航行的河道内,此时却停着大大小小数百艘简陋的木质小船,大队大队的苏联士兵正在将一门门122毫米榴弹炮拖下船,靠人扛马拉的原始方法运往山顶高地。高地上,穿着橡胶雨衣的卢金站在尸堆中央,整整两个营的中国士兵,横七竖八凌乱地躺在带血的泥浆里。在他们前面和四周,还有数倍正在被搬走的苏联士兵的残破遗骸。在高地的左右两侧,整整一个坦克军、一个骑兵师和五个步兵师正在架设浮桥,巩固胜果。
“司令员同志,朱可夫司令来了。”
通讯员的提醒中,卢金扭头看到,朱可夫踩踏着泥泞的道路从斜坡爬了上来,见面后他立刻握住卢金的手:“卢金同志,你这一仗打得漂亮。用敌人的办法,还击了敌人。”
朱可夫很少夸人,但偷袭阿克德姆山高地确实打得漂亮。卢金利用每年四月雪水融化、河道上涨和暴雨的机会,趁夜用木质小船漂流而下,一举突破防线。整个进攻几乎和国防军横穿巴尔喀什湖类似,不仅占尽熟悉环境和地理的优势,还玩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战术。但卢金脸上却没什么表情,相反还摇了摇头:“朱可夫同志,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你看。。。。。。。”他的手一指,神情凝重:“只有一个团,却挡住了我们两个师整整一晚的强攻,付出五千的伤亡代价最后还被他们跑了大约一个营。非常顽强、战术和纪律性很高,朱可夫同志,我们这次的敌人非常非常难缠。”
与大多数苏军高层对中国国防军讳莫如深不同,朱可夫和卢金是少数敢正面评价对手的军人。在他们看来不如就是不如,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只有明确不足才能知道怎么打这场战争。但他不认为中国国防军到了无解的地步,就像面前的高地一样,作为新来者,虽然有当地人支持,无论是根基和对环境的熟悉,还远不如已经在这里经营数百年的斯拉夫民族。所以他轻巧的避开话题,说道:“卢金同志,应该向前看,德法的战争后局势正对我们越来越有利。”
卢金点点头,法国战役一下子搅乱了欧洲版图,德国战车深陷法兰西大平原后,意味着苏联可以从欧洲释放至少五十万武装力量投入到中亚和高加索。再加上源源不断地新兵,已经具备一次全面反攻的机会,这也是他出奇兵夺取高地的主要因素。所以他立刻追问起塔什干方向的战事,要知道,只要塔什干还在,那么对面的中国国防军就会被牵制至少六十万兵力,反之这场反击战就要付出更大代价。
“我来就是为了反击的。”朱可夫挥挥手,让通讯员摊开地图,两人蹲在泥地里研究起来。“最新的消息,他们已经在昨天向撒马尔罕发动总攻,这里只有我们七个师,很难真正挡住,但应该可以拖延四到五天。我还问过阿帕纳先科同志,他说即使丢掉撒马尔罕,他手中也还有30个师和5个国际纵队,并且他还将四周的居民都武装起来,总兵力保持在大约37万左右。据他说,经过加固的要塞已经成功挡住敌人,一个月来他们的进攻强度不断下降。从种种迹象分析,他们显然还没有对付加固要塞的手段,而且情报说他们国内没有超过305毫米以上的火炮能对付要塞,炸弹威力在加固的要塞面前也太小,所以即使第一时间开始寻找方法,也需要较长时间,这正是我们的最佳机会!
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物资已经补充整齐,冰雪融化道路解冻,斯大林同志也已经下令从西南军区、莫斯科军区和顿河军区抽调35个师来支援我们,首批部队已经抵达鄂木斯克。这样,我就可以从鄂木斯克和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抽调出15个师和2个坦克军。我的计划是,我的15个师和2个坦克军立即出发,汇合从乌法赶来的顿河集团军12个师,从你身后的结合部横穿南下。这样就能骗过敌人的空中侦察,让他们以为这些都是你调集准备继续进攻的兵力。等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这里后,我就直接进攻热孜卡兹甘和克孜勒奥尔达。你看,他们这里的兵力比较弱,驻扎在热孜卡兹甘是新调来的第二军和第二十四军两个步兵师,克孜勒奥尔达只有第一军的两个师和两个哈萨克叛军师,还有一个波兰师正在突厥斯坦集结可以调过来。就算加上波兰人,总计也只有12个师,其中只有两个坦克师,而且从克孜尔奥尔达至热孜卡兹甘的军用临时铁路还没有通车,互相间无法快速支援。所以只要能占领这两处地方,就可以从根本上切断咸海南北的联系,解救塔什干并将敌人在乌尔根奇的部队包围!”
“你的工作,就是摆出要从这里深入突破的架势,将卡拉干达和巴甫洛达尔的敌人吸引过来。”朱可夫的手指在阿克德姆山高地画了个圈,然后一道斜线狠狠指向热孜卡兹甘和克孜勒奥尔达。
“走,回指挥部。”
卢金也觉得不错,立刻拉着朱可夫回指挥所继续研究。到指挥所听完详细的进攻步骤和目标后,他比较担忧部队的前沿突破能力。但朱可夫有自己的办法:“卢金同志,我详细研究过他们的进攻手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利用空军进行前线支援后,坦克集群掩护步兵进攻。防御中,他们同样依靠装甲力量做支撑点,用飞机在前沿10公里做战场遮断,步兵负责最后的阵地防御。在纳沃伊,他们首次使用了步兵引导坦克的战术,但这样的战术在野战开阔地区是不利的,所以我相信他们还会用最顺手的办法。”
知道战术和破解战术是两码事,国防军的坦克点步兵线环形防御战术搭配完美,无论哪个方向突击都需要面对夹击火力,加上空军在防线前10…30公里做战场遮断,很轻易就能通过强火力将冲锋部队打散。这样等士兵冲到阵地前,也已经没有任何的集群优势,很容易被坦克和步兵切割吃掉。针对这个情况,朱可夫想出了缩短进攻距离的办法。首先用一个坦克军向侧翼沙漠做突破,吸引空军后纠集大量的老式坦克和装甲车,趁夜晚飞机出动频率下降的机会,将步兵快速运往防线前。同时在12公里后面布置大量重型火炮,以强火力覆盖摧毁一线阵地,等首轮消耗部队和坦克扯开防线,就投入主力的T34坦克沿缺口向内穿插。
卢金沉吟了一会,朱可夫的短兵战术其实就是主动牺牲大量性能淘汰的老式坦克,掩护步兵缩短进攻距离。换在去年这个战术会让人觉得很心疼,但随着欧洲方向每月运来上千辆T34坦克,已经具备消耗的能力。更重要是的,朱可夫手中都已经有200辆最新的T34/57坦克,面对对面的31和36型坦克已经不是当初的毫无手段。
所以他立刻说道:“你可以从阿斯纳塔南下,南面的库尔加尔金森林茂密,可以躲过飞机侦察,三天就可以赶到乌勒套山。这里的海拔是500米,属于丘陵,只要能突破这里就没有能阻挡坦克的坏地形了。”
“好的。”朱可夫记下路线后,郑重的将最新密码本交给卢金:“这是莫斯科的最新密码,此次反击中我们需要每三天更换一次。”
。。。。。.
“报告,卡拉干达报告,他们发现了新的信号。”
阿拉木图战区通讯情报中心内,一名头戴耳机的少尉扯下信签纸,对比旁边刚收到的塔什干信号后,飞速走入身后办公室。
在这个情报中心内,几百名通讯、数学和密码学等士官每天需要处理从最低级的白色到最高级的金色的五千次通讯联络,并监听整个战场的敌我双方无线电和部分有线电话联系。除了通讯外,这里也是中亚战区的情报中心,每天分析各类情报上千条,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苏军无线电联络。
“新信号是两小时前出现在咸海以东的,我已经对比过,塔什干一个小时前的电报还没有使用新密码。”少尉汇报完后,将两份信号频谱交给办公室里的少校。少校对比后立刻签上名字,写下紫色两个字后还给少尉:“紫色,立刻转发给北京,请求破译。”
很快,一封多层加密代表最高等级的紫色绝密电报飞抵北京国防部后面,隐藏在西山森林内的战略情报总局。战略情报局密码学专家池步洲少校扯下自动接收机上的电报纸,看一眼后向破译室飞快跑去。“罗佐基先生,苏联人又更换密码了。”办公室内,几位不同肤色的数学和密码专家正在忙碌,池步洲走到已经出任密码小组副组长的罗佐基面前。
“又换了?”罗佐基来华后,立刻加入了战略情报总局的密码分析小组,他带来的恩尼格玛密码分析仪也被杨秋高度重视。随着卡廷惨案曝光,他已经是死心蹋地的为中国服务。
罗佐基皱皱眉,翻开手边的记录发现,这次更换密码比苏军正常一周一换提早了四天。战争时期,这种突然密码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发现敌人破译了自己的密码,要么就是有新的军事行动。所以他不敢耽误,立刻带池步洲坐电梯,来到了地下三层的密码破译处。
密码破译处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敞开式地下室,其核心就是摆在中央的一台约一辆轿车大小的晶体管计算机。从星辰一号计算机诞生起,华罗庚领导的3010计算机小组就日夜攻克,杨秋也在经济危机中挖来大量晶体管制造方面的人才,提出研制PN晶体管的课题,并最终于1937年首次拿出成品。晶体管的好处就不说了,单单让计算机体积缩小几十倍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和最初的星辰一号相比,眼前的星辰三号同样是键盘和打孔结合的型号,还不能算真正地逻辑计算机,但运算速度却比星辰一号提高了五倍,操作更加简化,寿命更长。当然,造价也是极其昂贵的,单台价格就足以采购一艘泰山级驱逐舰。主要原因是还无法突破电子管工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