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大明-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煜渐渐有了一些恍然,难怪忆梅的口音这么奇怪,而且曾经在冬春院被人包夜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生了两期命案。他同时也记起了先前忍者从东厂大牢里救出自己的时候,看到他们要带上的六文铜钱的标记,原来是真田家族的家辉。他记得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自己曾看到过相关的历史文献:
真田六文钱纹(六连钱纹)家辉,两排三枚一文钱并列,合计六枚。代表了解救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众生的三途河上渡船的船费。这种说法来自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地藏信仰。中世纪时,武将于战场斩敌立功,然而杀生却是佛教大戒,会使人堕入地狱受尽无穷痛苦。所以地藏菩萨大发慈悲,以此六文钱拯救六道众生,也解救众多信佛的武将们。真田氏的子孙说这是战争时才使用的家纹,这六枚铜钱是佛祖对战死之人的慈悲的化身,同时也预示了真田军拥有超度众生的力量,真田家所有的士兵出战时脖子上都挂着用绳子穿着的六枚铜钱,象征着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你已经在大明国生活了多少年?”他感到有些好奇,不禁问道。
“小女从十一岁便随着家臣们来到大明国,辗转了已经十四年之久了,这期间也曾经试图返回日本国,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父亲大人的允许。十四年来,小女一直靠着忠心的侍卫们保持着与家族的联系。”真田忆回答道,神态依然保持着她公主身份的庄重,先前的妖娆和妩媚荡然全无。
韩煜暗暗的计算了一下,这么说真田忆今年已经是二十五岁了,一个日本公主竟然花去了大半的时间潜伏在中国,这真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他表情平淡,接着问道:“你说你是因为躲避战乱才来到大明国,据我所知,日本战国时代在丰臣秀吉完成统一之后,已经安稳了不少,要说最大的战争也不过是丰臣秀吉死后所谓的关原会战。但是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按照推断你是十一岁来到大明国的,可是那个时候德川家康早已经稳定日本国局势了,何来战乱之说?”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是在一五九一年,而之后六年多的时间,这个矮子一直都在想着成为大唐国(倭国孤陋寡闻,一直以为大明国还处于大唐帝国时期)关白。结果自不量力的后果,就是这厮即便到死的时候,都没能见过大明帝国一草一木。至于关原会战,号称日本战国最大的战役,也不过是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东西两军一共参战的兵力都不超过十九万,这也只能说明国小人少了。
真田忆暗暗吃了一惊,她着实的没有料到,韩煜竟然对隔着汪洋大海的日本国历史了解的这么深。不过很快,她会心的笑了起来,这也应证了自己不惜代价派人前来搭救韩煜是正确的做法。她带着几分欣赏的目光看着韩煜,语气真切的说道:“韩大人,年纪轻轻,却能如此博学,真是令小女深感钦佩。确实,自从太阁大人去世后,德川家康破坏了太阁大人生前所立的私战禁令,要讨伐数落其罪状的直江兼续,从而引发了忠于太阁大人的一部分大名的不满。虽然关原会战最终失败了,但是在地方势力上,仍然有许多大名是不满德川幕府的,因此一直在策划着继续对抗德川的计划。”
她顿了顿,眼神陷入了一种哀怨,继续说道:“正是因为如此,大的战争结束了,但是小的战役却此起彼伏。在现在的日本国,关东的伊达家族、最上家族与我真田家族已经达成了协议,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再次举兵对抗德川。小女的父亲一直担心这场协议会被走漏消息,从而连累了家小,因此在小女十一岁的时候即远渡重洋,将小女送到了大明国。”
“原来如此,”韩煜点了点头,他确实不知道日本历史上还有这样的一个插曲,即便江户幕府成立之后,还有心怀不满的大名意图谋反。不过很显然,在真正的历史上,这阴谋对抗德川氏的计划并没有成功,甚至有可能连实行都没有来得及。
不过让他隐隐感到奇怪的是,真田忆提到关东的伊达家族和最上家族在关原会战的时候,可是一直忠于德川家康的,虽然最上一族在后来被德川阴谋害死了两代当主,甚至连领地都没收了,仅仅保留了旗本的身份,但伊达怎么突然会变卦起了异心呢?看来,在日本国这种吃里扒外的情况也不频频呀。
“那么,你为什么要救我呢?”这一点在韩煜心理,与得知真田忆的真实身份一样,感到惊异不已。
真田忆表情略微严肃了一下,然后起身向后退了一步,接着以日本的大礼向韩煜叩拜了一下。这种庄重的形式,让韩煜惊讶了一下,不过表面依然保持着淡定,不管怎么说对于日本人没必要客气什么。
第三章 北海抉择(5)
这是最新修改的!
——————————————————————————————————————————————
“小女是想恳请借助韩大人的实力,协助我真田家族对抗德川!”真田忆冷静的看着韩煜,语气十分诚恳的请求道。
韩煜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道:“你是不是在说笑呀,我韩煜一个小小总兵,手中兵权不过万余,更何况近日又在京城犯下了劫狱之罪,自身难保不说,怎么可能远渡东洋去帮你攻打德川幕府呢?”
真田忆轻轻的笑了笑,说:“韩大人是忠义之人,此次从北海镇私自潜回,也是为了搭救落难的父亲。尽管为此犯下了罪责,但是想必做为大明边疆的大功臣,即便圣上再昏庸,也不会轻易的处罚你。另外,韩大人在北海镇拥兵一万两千,但是在山东青州卫另外还有一万多生力军,虽然韩大人在军职上无法逾越了青州的范围,但是青州卫的军饷和开支都是韩大人您一手操办的,只要韩大人振臂一呼,青州卫自然而然会积极响应。”
“看来,你对我的消息搜集的很多嘛,”韩煜知道对方既然有忍者,那么自然能够得到许多情报,“确实,现在虽然我是犯罪之身,但是只要返回北海镇,我依然会有很大的机会得到朝廷的安抚和赎罪。不过,即便如此,我依然要为我大明江山着想,建奴鞑子可一直在威胁着我辽东疆域呢!”
真田忆的眼神微微露出了一丝失望,语气显得有些低落,说道;“其实,韩大人如果肯出兵帮助真田家推翻德川氏,真田家一定会感恩在心的,到那个时候韩大人完全不用回到大明国,届时真田家定然会分封一片领地给韩大人的。”
韩煜听完真田忆的话,若非看在对方救自己出牢狱的份上,早就一巴掌打过去了。他重重的挥手砸在了茶座上,怒容正盛,喝道:“你想让我做汉奸?我告诉你,绝不可能!”他原本还想将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这类的事情拿出来骂一遍日本鬼子,结果想想这些事情还没发生,也就只好算了。
真田忆的想法倒是挺能打算,让自己出兵去协助他搞掂德川就罢了,竟然还叫自己和一众兄弟留在日本,这于情于理都是不能容忍的。
真田忆完全没意料到韩煜会如此勃然大怒,一时花容失色。良久之后,她才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哀怨的叹了一口气,低低的说道:“看来,阿忆还是没能理解明白韩大人您的信仰,是小女的错,我向您道歉。”
韩煜看着真田忆这样的神态,心中倒也有了一些不忍。他缓了缓自己的语气,说道:“我不可能将日本国的事情放在首位,更不可能去你们日本落地生根。”他顿了顿,思绪极快的运转着,又说道,“不过,如果我在大明国辽东疆域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之后,也许可以考虑出兵援助你们真田家。”
他的想法其实并不是那么单纯,德川幕府为日本争取了差不多两百年的安稳,如果自己协助真田家反抗德川,那么势力又会让日本陷入动荡的局面。战乱之中,总会出现很多机遇,无论是金钱上的还是权力的上,一旦自己的军队开入了日本国,那么这些机遇总会或多或少的被摄取。
颠覆了日本正规的历史,让日后的一切都发生改变,这些小个子的民族,将永远屈服在大中华之下。韩煜心中一直是这么想着的,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够,一旦装备了更先进的武器和兵力,名义上是协助真田家族对抗德川家族,实际上那是自己利用真田家族旗号掌控日本政权呢。
真田忆脸色有些复杂,说:“只是,真田家已经等得太久了。”
“呵呵,是啊,你们都等了十几年了,难道就不能再多等几年?”韩煜冷然的说着,他沉默了一下,仔细打量了一下真田忆的神色,接着说道,“我都已经险些死在大牢里了,你们仍然来救我,这就说明你们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你们对我很有信心,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继续相信我,只要我大明山河安然无恙,到时候我就会制定详细的计划,渡海支援你们真田家族。”
真田忆沉思了片刻,之后恭恭敬敬行了礼,说道:“韩大人既然已经承诺了,那小女便先行感谢。只要韩大人能够帮助我真田家族完成大业,任何情理之内的条件,真田家族都会答应您的。”
韩煜淡然的笑了笑,说:“是吗?好,这些政治上的东西,待到事成之后再谈不迟!”
—————————————————————————
天启年八月下旬,韩煜在真田忆派遣的船只下,返回了北海镇。在这段时间里,京城对于韩煜越狱脱逃大感震惊和担忧,尤其是阉党之人。魏忠贤在府邸上紧急召集了所有党羽,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以及迫害东林党的真相,他让崔呈秀撰写一道奏折,并且让大小所有官员联上名字。
奏折的内容,是揭露北海总兵韩煜结党营私,拥兵自重,并且与建奴素有勾结。同时韩煜还派遣了五十名刺客潜伏来到京城,伺机进行破坏,结果被五城兵马指挥使杨国栋识破。
奏折最后要求圣上迅速召回韩煜,并将其治罪。
当然,魏忠贤是知道韩煜一旦逃回了北海镇,那么是决计不会再轻易返回内陆地区的。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来表示自己并不是嗜杀,二来一旦韩煜抗旨不从,那么圣上就会更加坚定的认为韩煜是真的要反了。
在奏折递呈给圣上的时候,魏忠贤还让兵部立刻发一道诏令给辽东经略高第,让其调集重兵,随时准备向北海镇进攻。
只不过远在京城的魏忠贤自然是不了解辽东战局的形势,更不了解辽东半岛的北海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如今大明军队能够控制的辽东疆土,最向北的据点便是鞍山,而鞍山距离北海镇足足有五百多里的路途,其中还要经过建奴占领区盖州、归州、台山及复州,要想从正面进攻北海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唯一能够安然抵达北海镇的,就是通过天津卫、金海卫等海卫据点,由船只运送至北海卫或者旅顺口登陆。但是北海镇的海防由黑山军的四艘军舰担任,而且在旅顺口还有许多西洋人的租地,一旦明朝水师要进行硬攻,那么西洋人的舰队肯定不会轻易让其通过。也所以说,北海镇现在是与世隔绝的地步,周边的保卫措施都很完善,无论是从陆路还是水路都是很不容易的。
几乎可以认为,只要北海镇稍微进行戒严,半岛内外无论是消息还是物质,都能做的互不通晓的地步。
朝廷要想制裁北海镇,恐怕能够执行的手段,就只有断绝北海镇的军饷粮草,或者趁着北海镇成立不久,韩煜这个总兵还没能够牢牢掌握军心的时候,派遣使者说服韩煜的手下,谁要是能擒下韩煜就能立大功。当然,前者这个手段已经没什么威力了,早先五月份天津卫的运粮船就不再抵达了,如今北海镇的军粮全部都是韩煜从外国人那里购买的;而后者这个手段,韩煜自然而然会有自己的应对办法。
韩煜在返回金州卫的第二天,便立即下令海防署和警卫署,对北海卫码头及旅顺口租界码头进行有选择性封锁,但凡是大明船只都必须经过严厉审核才可以靠岸,一经发现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必须迅速扣留。
另外,韩煜还将北海卫布政府使司陈士龙调回金州卫,虽然说陈士龙这个人对自己还是很敬重的,但是毕竟对方在北海镇一万多天津卫原系心中更具威望,如果让朝廷使者与他接触了,说不好会出什么事情。而陈士龙对韩煜是很信任的,从调任命令达到之后,他就毫不犹豫的立即赶到了金州卫。
空余的北海卫布政府使司的职位,韩煜让自己的父亲韩善顶替了,同时让杨涟成为全镇布政府最高使司,掌管北海镇民生建设。
韩煜的母亲和一众家眷早一步先到了,他们也跟随者韩善迁往了离前线较远的北海卫。
—————————
是夜,韩煜在总兵府内阁找来了孟宏远、王云、黄�